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一看就会幽默漫画(幽默漫画不包括)

2006年春节前夕的一个下午,《艺术》杂志社陈建明、郭丹和本刊特约记者石翠亭前往人民日报社看望和采访方成先生

一看就会幽默漫画(幽默漫画不包括)

 

2006年春节前夕的一个下午,《艺术》杂志社陈建明、郭丹和本刊特约记者石翠亭前往人民日报社看望和采访方成先生当方成先生双手接过百合花时,他脸上洋溢的光芒、慷慨爽朗的笑声,让我们觉得这位已近九旬的著名漫画家还是一位英气爽人的“年青人”,与诗意、烂漫、温馨的粉色百合花竟然是那样地意气灵通!。

“境由心遣”,方成先生带给我们的岂止是幽默?他用自己的诗意、烂漫、温馨的心,给社会创造了一个充满欢乐的境界经过半个世纪对西方幽默的经典著作精深研究和升华,方厉由一位单纯的画家,引申对整个民族幽默文化的思考,导引了民族的幽默精神,倡导了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和弃恶扬善的人生理念。

他简洁的居室挂着几幅自画的漫画,琳琅满目的书橱,大部分都是自己关于漫画、幽默的专著和国外幽默艺术的书籍,方老已经出版的40多本专著,其中谈幽默的就有9本特别有一“骑单车追日月的方成”铜雕塑,生动、可爱地立在书橱,仿佛是书橱里幽默调皮的统领,而这个房间的主人,年高八八的幽默“青年”,却是用着一生的心血和精力在为社会加工幽默,生产欢乐。

1948年在香港陈建明:方老,我们非常感谢您对《艺术》杂志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十分荣幸能在春节前夕聆听您的教诲,您的身体这么好,精神状态这么好,和您长期从事的漫画艺术有关系吗?方成:当然有关系我现在一天大概工作八小时,一直在写杂文、画漫画,还写喜剧小品,动画、相声。

我原来写过一个动画,叫做《老虎学艺》,原来是两个广西人写的,大家一看,觉得创意不错,但是没法改成动画,因为内容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上海的美术电影制片厂请我写,我就加了很多动物在里边,像羊啊、鸟啊等等,他们都很有性格,这样就有情节,有趣味了。

但是最后这个动画没有写我的名字,因为主体思想是他们想出来的,应该算他们的后来又写了一个《美丽的鹦鹉》,这个也是美术电影制片厂做的后来和华君武合作写过一个,是讽刺西方的相声呢,我在《漫画杂志》上写过,后来又和侯宝林合写过,那一段是写石油城大庆的事,但是只演过一次,因为这是专门为大庆写的。

后来魏明伦又找到我,要为中央电视台春节的节目写一段,他说你有权力决定内容,我说有人比我权力更大,所以不能带有讽刺性,最后也没用

1950年在天安门广场石翠亭:方老,我这次来看您,除了看望,还有感激之情非常感谢您对黄远林(《艺术》杂志社前执行总编)的关心和帮助,您送给远林的5本关于幽默和漫画艺术的专著,让我和远林受益匪浅您每本新书出版,都要送给远林一本,像这本《画外余音》,。

1998年4月出版的,您5月27日就送给了远林,从这可看出你们之间的友谊之深和学术交往之密切,现在远林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您现在可是我们的“国宝”,一定要注意身体,劳逸结合,听说您还有养生秘诀,能否外传呢?。

方成:哈哈,我成了“熊猫级”的啦不过经过这么多战争和政治运动,能活到现在也不容易有一次,来了一个澳大利亚漫画家,大概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看到我身体还不错,问我有什么养生之道,我一时没想起来,后来想了一下,觉得有两点比较重要:一条是多运动,第二条是想不开的时候别找绳子上吊,也就是说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现在也经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说就一个字“忙”,忙有什么好处呢?比如说我原来每天抽烟二十支,现在我比较忙,没空抽了,想不起来了,这样五支就够了多动脑对身体有好处,我们人民日报社好几个主任编辑,退下来就没事干了,成天看电视、看报纸,不太用脑子,现在麻烦了,痴呆好几个。

我现在吃软的东西比较多,因为我的牙没有装好,不能和正常的牙一样我不挑剔,平常保姆给我沏茶我就喝茶,不给我沏茶我就喝白开水还喝一点点黄酒,我认为黄酒是全世界最好的酒,很好喝,而且活血,不伤胃,以前每餐都喝,现在有时候想不起来就算了。

我从二十八岁开始抽烟,烟龄差不多有六十年了,人家给我什么烟我就抽什么烟,自己没有买过烟血压也不高,只有二百,我是说高压一百三,低压七十,加起来二百,算是比较正常的我有个习惯,这个习惯已经维持了七十多年了,就是每天大便一次,这对健康很有好处。

我也学过太极拳,但是现在已经忘了我现在一般早上六点起床,每天都去锻炼,我家附近有个公园,每天早晨有人锻炼,我也跟着去练,一般练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回来吃早饭,中午要休息一到一个半小时,晚上十点多钟睡觉,睡也不是睡,就是躺下了,看一会书,看得困了,也就睡着了。

我现在还能骑自行车,但是尽可能少骑,因为走路的锻炼效果更好原来去丁聪那里总是骑自行车去,但是现在不行了,一个是他搬家了,住得太远,二是人家不让我骑自行车了,怕不安全电视我看得少,新闻我一般不看,我就喜欢看动物世界,喜剧也喜欢看,古装戏一般不看,因为编剧老是瞎编,水平太低。

做买卖的也不看,老是谈钱,看得太累艺术现在正在成为快餐文化,有的太强调和经济靠拢,背离了艺术的主旨,我想买一些传统相声的光盘,很难买着,市面上尽是一些快餐文化我认为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还有些问题,传统文化正在走向没落,国家和政府应该重视起来。

1951年和夫人陈今言合影郭丹:方老,早就听说过您的一句名言,“幽默是一种处世之道,也是养生之道,漫画是人生中点燃欢笑的温暖的灯”您是什么时候进行漫画创作的呢?方成:我小的时候就喜欢听相声,看相声表演,以后画漫画,就更爱听相声了,因为漫画、相声和讽刺,三者虽然形式不同,但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是相同的。

最早画漫画是1935年的事情了,当时是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那时我还在念高中,在学联里负责搞宣传,他们知道我会画一点,就让我搞宣传画,而画宣传画很容易画成漫画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画的是一把大刀,因为当时的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用的是刀,刀上有血,题目是“中国人的刀,哪国人的血”,原作已经不见了。

后来我又重新画了一张,记得那时候我17岁后来我上了武汉大学化学系,抗日战争爆发了,那时我念大学一年级,记得李锐当时比我高两个年级,后来因为学校搬家,我停学了两年,1939年我又复学了那时的生活很苦,但是同学们热情很高,经常演出,下乡宣传。

他们知道我画过漫画,就让我负责漫画了,我当时画了一些有意思的学生生活,比如女生爱漂亮,平时就不带眼镜,但是上课时看不清楚,就全都带上了男女生还不好意思坐在一起,男生坐一边,女生坐一边当时就画这种有趣的东西,一个礼拜出一期。

因为全校就我一人会画,不画那边就空着了,所以我下课之后就拼命地想,到处找题材,画了整整三年,漫画就学会了我又是怎样开始研究幽默的呢?有一次侯宝林问我,你搞漫画,那幽默究竟是什么呢?这一下把我问住了,我又把李滨声叫来,三人聊了一上午,谁也说不清楚,我想这可不行,我们都是搞幽默艺术的,连什么叫幽默都不知道,这可说不过去。

后来我又到人民日报的图书馆去查,发现很多书上解释的都不对,我又查了很多国外的资料,发现他们也没有说对,所以我就开始研究幽默

1968年刚出“牛棚”,含笑走进“五七”干校(右一为方成先生)陈建明:方老,中国因为有了您的幽默艺术和漫画艺术,增添了不少轻松欢乐的时光,您说过幽默是一种高级文化,这种文化有助于改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幽默感如何,是检验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程度的标准之一。

请您谈谈漫画的起源和东西方漫画读者群和作者群之间的差别?方成: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了漫画起源于欧洲,马丁.路德在搞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新派和旧派在报纸上互相攻击,把漫画作为一种攻击对手的方式,后来怎么传开了呢?英国在。

17世纪开始搞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封建的那一套就没有了,人们有了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同时印刷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将漫画制版印刷了,漫画印在报纸上,就这样传开了,大家觉得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很特别,和普通的绘画还不一样,现在我还保存了一些这样的画,大概有

1000张的样子当时拿国王开玩笑的都有当时的漫画就是这样的,评论这个,评论那个,骂这个,骂那个这次我去美国就专门讲到了这个问题,我是去参加2005年美国国际漫画艺术节,这个艺术节是每年举办一届,我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去参加了。

有一个美国教授专门研究世界各国的漫画艺术,中国他来过好几次了,华君武、丁聪、王复羊,包括我,很多人他都访问过,他对中国的漫画艺术很有研究,这次就是他邀请我去的这个漫画节是美国组织的,于1995年创办的,每年搞一次,

2001年由于“9·11”事件没有搞,所以这次是第十届那个美国教授知道我研究幽默,就请我在美国费城传播大学讲漫画的幽默,在天普大学也讲了一次,主要内容是什么叫幽默,幽默的原理,幽默的特点,幽默的用法以及中国幽默和漫画的特点。

我拿了张光盘,把漫画在投影仪上方出来讲,效果比较好

1957年与张乐平合影(左为方成)外国漫画有什么特点呢?一种是政治讽刺画,还有一种是幽默画,这是就事论事的外国总统还有个特点,没人画他,他还不高兴,好像人家不重视他,画的是贬义还是褒义都无所谓,中国的漫画就不一样。

我们的特点就是搞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外国就没有,我们是画思想,画作风,画一件事情而不是画具体的人,这种情况外国就很少见至于幽默画,就是逗人乐的外国有些报纸就是靠着幽默画和别的报纸竞争啊,有的报纸整版都是幽默画,人们看了喜欢就买,发行量大了,广告就多了,报社的经济收入就多了,报社总是千方百计地挖来好漫画家,像美国的《先驱论坛报》、法国的《费加罗报》都是这种情况,咱们现在还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

咱们过去抗美援朝时的新闻漫画都是整版整版的,我当时就参与了这项工作,每天晚上九点钟之后,新闻发完了,我们就开编辑会,决定版怎么排,有哪些新闻可以画成漫画,决定好了,我们就回去画,十二点之前交稿,开始我还不太习惯,画的时间比较长,后来到越南战争的时候,我就适应了,一天一张没有什么问题。

这种漫画就和外国漫画有区别了,我们这是在画事件,画思想,外国就没有,至少我没有看见过另外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区别,比如在文字上,我们经常借用古代的诗词,我很多漫画都运用了这种手法,还有就是借用古代的故事,比如说我的作品《武大郎开店》,这个国外也没有。

记得那天在国外演讲完之后,后来几个会议组织者到处找我再讲,因为从来没有人把中国漫画讲得这么细致,讲得这么清楚,而且有具体作品的创作过程

1979年文代会上轻松瞬间左起:华君武、亚明、方成郭丹:方老,您用了大量的时间阅读、研究西方幽默的经典著作,由单纯的漫画创作引申对整个民族幽默文化的研究,导引了民族幽默精神,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您认为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艺术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方成:作用很大,刚才提到我们画思想的问题,批评不好的东西,这种批评就将整个社会往前推进任何国家还没有研究幽默教育的,其实幽默是文化高度发展后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方式很多专家讲得不对,有的人认为幽默是天生的,有的人认为幽默起源于英国,我说秦始皇时就有幽默了,还有人认为幽默不能下定义,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

漫画传人中国很晚,在欧洲已经流传三百多年了,到没有皇上的时候才开始流传,有皇上的时候漫画很少,只有几张,那时候很容易上纲上线啊我老家是广东中山,九岁时来北京,来晚了口音就改不过来了,后来到上海画画,国民党一抓人,我们就跑,跑到了香港,那时是英国人管,我们都在那,后来一解放,我们就来北京了,算算到现在都六十年了。

解放以前画漫画的没有这么多,因为当时国民党管着呢,哪个报纸都不敢登后来到了1957年,凡是画漫画的,全部打成右派我在文革期间被打成“漏网右派”还不是因为漫画,而是因为杂文,那是一篇讽刺教条主义的文章文化大革命就把我关进牛棚,整整十年,搞得我家破人亡,现在这篇文章在《中华百年杂文精品集》里面,文章的名字叫《过堂》。

要是1957年被划成右派就惨了,那我三个孩子就只剩两个了在牛棚时我就想离开北京不干漫画了,开始被流放到北京昌平,后来又到了河南掖县,我的户口当时都到了那里,全家都去了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时召开了第四次文代会,闭幕式讲话是小平同志做的,我一听他讲到“以后不再划右派了”,散会后我就去请假,当时我已经从文艺部美术组转到国际部去了,我就说我又想画画了,不想上班,有事您再找我,没事我就不来了。

1980年我在中国美术馆搞了一个漫画展,当时一共100件作品,50件是原来画的,50件是新创作的,来参观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当时刚打倒“四人帮”,可以画漫画了,人们一看有个漫画展,就都来看了,连外地画漫画的都来看了,各地美协都来联系要我到他们那里去做展览,实在是忙不过来,当时美协有个展览部,当时负责的同志是郁风,我说作品就交给你了,谁要你就给谁吧,只要给我收回来就行,后来连续展了十几个城市,包括香港。

解放后办个人的漫画展我是第一个,解放前也只有丰子恺办过个人漫画展

1980年在钱钟书家合影(左起:杨绛、钱钟书、方成)郭丹:方老,您曾代表中国漫画艺术界多次参加国际漫画艺术活动,您漫画艺术的特点是将国画与漫画结合起来,那您的国画功夫是怎么修炼的呢?平常还进行国画创作吗?

方成:我原来不会画国画,这是逼出来的1980年左右,有一次日本人来访,送我一件绘画作品,我想得礼尚往来啊,也得送人家一幅作品啊,送什么呢?讽刺画也不好送人啊,这可费了老鼻子的劲了,听说《水浒传》在日本很流行,于是就画《水浒传》的内容,天天画,画了一百多张,越画越好,终于画出了一张满意的。

很多人画过铁拐李,我一画就画成漫画了,题目是“神仙也有残缺”,形式是国画,但一看标题就知道是漫画我的漫画的特点是将传统的题材、形式与现代相结合用水墨画画漫画,我是算比较早的一个,好多作品都捐给我老家了国画与漫画结合有一个好处,可以挂起来,其他形式的漫画哪有挂起来的。

1980年8月中国美术馆举办方成漫画展览郭丹:咱们国家的美术专业设置中好像还没有漫画专业?您对我国目前漫画创作情况有什么样的看法?方成:没有,幽默不好教啊!国外有一些专业教育,但是一般都是教卡通的,卡通是一种连环画,英国最早的漫画是评论性的漫画,后来又出现了像米老鼠、唐老鸭这种系列漫画,就叫卡通,我们中国也有连环画啊,也可以搞成动画,为了不混淆我们把它叫做动漫。

漫画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有幽默感,一个是有语言功能,漫画实际上是一种语言的形式连环画不要幽默也行,也不要求有语言功能,主要靠故事情节取胜,而漫画每一张都是艺术,都有美感现在画动画的都是些年轻人,而画漫画没有三十岁以下的,好多画漫画的人都去画动画了,一个是好画,另一个是稿费高,而漫画又难画,稿费又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一张漫画二十块钱,当时吃个西餐只要八毛,可以请几十个人吃了,现在我一张漫画稿费是一百五,一个人吃西餐都不够。

现在好多漫画不敢用,怕出事,好多报纸就搞了一个漫画专版,是不是新闻漫画都搁在里边去美国的时候我们就问美国的漫画家,你的收入是多少,他回答是十万美金,阿根廷有一个很有名的漫画家,人家问他,你一个月画几张维持生活,他说我一个月只画一张,不但够生活,而且可以到处去旅游。

画卡通比较好赚钱,在日本和中国都是这样解放后我们的漫画事业是从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只有二十多年的创作经验,所以画得好的不多,再过几十年,创作经验丰富一些就好办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合影(左起:方成、吴晓铃、艾青、高瑛)石翠亭:方老,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艺术》杂志的采访,并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陈建明:方老,我们衷心感谢并衷心祝福!祝您健康快乐到永远!郭丹:

我们代表《艺术》杂志全体同仁提前给方老拜年啦!方成,原名孙顺潮1918年生于广东中山曾任《北京日报》美术编辑、《人民日报》高级美术编辑,1986年离职休养现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出版艺术理论专著和画集十余本。

(此篇文章发表于《艺术》杂志2006年第二期)

1982年与侯宝林合影(右为侯宝林)

2005年10月16日,与麦非在美国纽约合影(左为方成)

2006年1月12日与方成先生合影(左为陈建明,右为石翠亭)

骑单车追日月的方成——根据方成自画像创作的铜雕

1980年《人民日报》举办群众评选优秀作品活动,其中获优秀绘画作品只有两件,一件为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另一件为方成的漫画《武大郎开店》

不要叫我“老爷”,叫我公仆

英雄落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