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告诉别人建筑效果图(建筑效果图属于透视图)
高考大幕已落下,又一大波学子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建筑学还曾经是一条不折不扣的星光大道,而今究竟能有几折呢?对于建筑学的前景,未置可否,而这个专业本身是否值得一学呢?从邓在老师的《建筑学的教条》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未来呢?
高考大幕已落下,又一大波学子来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建筑学还曾经是一条不折不扣的星光大道,就业有保障,艺术光环加身,而今打了折扣,究竟能有几折呢?有人说“世界这么大,肯定有活干”(有但不等于是你有),也有过来人振臂疾呼:“千万别上这趟车”(下车再说话吧)。
对于建筑学的前景,未置可否,而这个专业本身是否值得一学呢?今天把邓在老师的《建筑学的教条》推荐给您,从中,您看到了什么样的未来呢?我们总有个观念,好像从某个角度得到的效果图才能代表那个房子这个观念是如此地顽固;苏东坡的那句诗流传如此之广,简直成了不庸质疑的至理名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意思就是,山外看到的庐山才是真面目,山中看到的就不是了到底从哪个角度看才算是庐山的真面目?这反而是应该追问的;老苏诗写得好,气势磅礴,底气也足,但思想的深度就远远不如底气足了。
天安门城楼上挂的是毛主席的像,可是为什么非要从那个角度照出或画出的像才能代表毛主席呢?毛主席的其他角度的像难道就不是毛主席了,比如侧面像,顶视或鸟瞰的像,或者毛主席的脚底或鼠视的像?他老人家的像若要被人冒充了,其实一点都不难;找个替身演员,比如原来的古某现在的唐某某,再请手艺高超的化妆大师精心打扮一下。
最后,大多数人无法识别的赝品就成功地成了大师的作品曾经有过一场比赛,看谁模仿卓别林(Chaplin)最像;卓别林本人也参加了结果是,他本人只得了第二名其实,真正能代表那个“唯一”的毛主席的,还不如说是他的指纹;假如,把他老人家的指纹放得足够大再挂在那里,也是一个像,更能代表他。
其实,庐山的真面目既包括山外的,也包括山内的,包括各个远近角度,通通都是庐山的真面目;正如各个角度的像都是毛主席的像,毛主席的真面目就是所有这些像的全部同样,建筑的真面目也应该既包括外观,也包括内观,包括各个远近角度的视觉图像,这些图像通通都是建筑的真面目;而不是某个特别的角度的透视图。
某个角度的面目才是代表性的真面目,这个观点不那么新鲜,却很害人;尤其在建筑上这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偏见这一偏见在建筑上的体现,就是特别强调某一个角度的效果图稍有经验的人都能发现,效果图其实是很骗人的;再烂的建筑,总能找到一个角度和距离,使得画出来的透视图很美。
稍有经验的人还发现,身临其境与光看照片总是有着巨大的差距;有时身临其境远超照片,有时又正好相反令人禁不住大呼上当前者差不多就是所谓的百闻不如一见,后者就是一见不如百闻之所以只说差不多,在于身临其境不仅仅是一见而已,当然这是后话了,再耐心一点。
对建筑的视觉体验可以是全方位的,是一切角度的总和,当然你也不能排除有的人非要一根筋地只从一个地点一个角度去看你可以从任意一个地点开始,也可以从任何一个地点结束;甚至不结束,永远你也可以跑着看,也可以走着看;也可以站住了看,坐下来看;甚至各种稀奇古怪地看,例如跳着脚歪着头看。
你还可以把上述所有方式再以任意方式组合着看,盯着一个地方看,走马观花地看,爱怎么看就怎么看,只要你高兴任意一种体验过程,显然不是,不仅仅是静止的画面,更不是效果图;若非要扯到效果图,那也是流动的效果图,有人可能会说那不是动画吗?。
其实,人的视觉体验,既不是效果图,也不是动画效果图仅仅是依靠小孔成像的原理生成的,是均匀清晰的图像效果图充其量模拟的也仅仅是单眼的效果真实的视觉效果,不仅是双眼同时获得的并非完全相同的视觉信息,人因此才有距离感;而且视觉图像并非匀质清晰的,只有中心视野(focused vision)是清楚的,周圈视野(Peripheral vision)却是模糊的,而且整个图像略成椭圆。
三维动画,一方面,预设了观审者的行动路线和时间,其时空虽是动态的,却不是自由的;上面谈到真实的三维空间体验却偏偏是随意的、偶然的、自由自在的另一方面,动画的每一帧仍然只是单孔成像的透视图建筑体验与别的艺术品的体验不同的还在于它还包含空间的体验
建筑的目的是空间,重点是空间,却不是所谓的空间艺术之空间而其他那些所谓的空间艺术,要么是“再现”某一瞬间三维视觉印象的二维绘画,要么是“现实地”展示三维视觉印象的三维雕塑雕塑所展示出来的是外现于空间的外观;但建筑不仅有外观还有内观。
就其目的而言,建筑内观的价值反而胜过了外观建筑内观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图像,还给人以一种“在内感”,有人(比如所谓的现象学者)喜欢称之为“存在感”;而绘画和雕塑却使得人与艺术品之间处在一种隔离状态,不能给人以“在内感”。
而在人真实的视觉体验中,上述所谓清楚的中心视野、模糊的周圈视野等恰好对于产生这种“在内感”特别关键而且,真实的建筑空间的体验还不仅仅只是视觉的体验;嗅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和肌肉骨骼的动觉等其他感官也参与了。
人的感官是一套诸感官综合作用的复杂系统由于每一个个体之间年龄、性别、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等的不同,也会导致对同一个空间的心理感受上的差异;当然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个人对安静的空间和吵闹的空间的体会是有着天壤之别的,比如私家园林和市场。
对公众开放后的私家园林,在人多时的感受和人少时的感受就是全然不同的再好的景致,人一多,估计你也会大倒胃口很难有心情去体验它了;我就是这样的人,打死都不去上海世博会有着花香或其他香味的空间与充溢着恶臭的公共厕所间,显然你对它们的印象也是全然不同的;所以,即使是表现力异常强大的电影,也再现不了真实的空间印象。
因此,每一个地方,对一个人说来,都有其独特的声场和气场,气味的气对巴黎的体验不仅有那些光鲜、宏伟、装腔作势的画面,也绝对少不了那些尿骚味、狗屎味粗糙的空间界面和光滑的空间界面这些触觉因素的不同,同样带给你的是不能忽略的印象。
此外,还有材料的温暖和冰冷感;金属还是木头给予我们的显然是不同的刺激建筑艺术不是视觉艺术,起码不仅仅是;跟其他那些所谓的视觉艺术有很大的区别,比如绘画与雕塑绘画的信息仅仅依靠传达给视觉来获得感知,但不排除高明的画家能够调动观者的其他的感官,即有人所谓的通感。
雕塑的信息也主要依靠传达给视觉,有些作品顶多还需要触觉、或者较少见地需要动觉来参与绘画与雕塑显然都完全无需调动嗅觉与听觉一个盲人是无法欣赏绘画的;但他勉强可以靠手的触摸来感知有些雕塑,之所以只说“有些”,因为不是所有的雕塑都是安全可触摸的。
同样是这个盲人却完全可以感知建筑、欣赏建筑,并在自己的心中构建一个关于这座建筑的“表象”,或者用时髦的现象学的语言叫“现象”他不仅可以依靠手来获得建筑表皮的质感、纹理;而且可以用鼻子来嗅,用耳朵来听,甚至用舌头来舔或者仅仅是在想象中。
他因此甚至可以获得比正常人无法获得或者没去留意的更细腻、更丰富的感受因此,你可以粗略地说绘画和雕塑属于视觉艺术,但你不能说建筑艺术也是视觉艺术,连粗略地都不能说除此之外,建筑的体验还受到记忆的影响;因此,它不仅是此时此地的,也是历史中的,即既会激起过去的回忆,也会引诱我们对未来的预判和投射。
这样的建筑空间才是真实的生活空间,和异常复杂的信息载体从体验的角度,建筑艺术是其他艺术的总和绘画和雕塑抽取的仅是视觉印象(顶多还包含少许的其他感官的印象如触觉),音乐抽取的仅是声音印象等等,都是残缺的所以,建筑艺术不属于再现艺术或错觉艺术;建筑艺术品不是再现的艺术品,而是真实本身,尽管如此却与其他艺术一样都是人为创造出来的。
尽管是其他艺术的总和,我们却不能因此就说建筑艺术高于其他艺术黑格尔(Hegel)和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根据建筑所要处理的对象(在他俩眼里其实仅仅是结构物)分别与“绝对精神”(黑格尔)的远近和所要抵抗的意志的客体性(叔本华)的等级而给各门艺术排座次,结果都把建筑艺术排在最低级。
他俩的观点不仅仅是片面的而缺乏说服力,而且完全没有领会建筑艺术的精髓;因为建筑艺术不仅仅只是结构的技术而已,更是一种综合的空间体验艺术再回到本文开头,认为某些角度的效果图具有代表性,并且训练学生反复练习这些角度,这一套训练体系成了全球压倒性的标准模式,曾经。
其影响不仅在于训练去画,还在于潜移默化之中实际上还捎带手把如何去看也训练出来了时间一长,你只会有限地去看,刻板地去看,僵化地去看你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有些立面才是正立面(facade)就像人有脸有后脑勺,脸才能代表你,后脑勺等不能代表你。
你也逐渐地只对那些能唯一代表的面唯一上心;而对其他的地方不作为的处理方式,你也骄傲,骄傲地认为不值得糟践您的匠思你终于成功地变成了建筑教育这台流水线的产品这台流水线曾经是很时髦的流水线、正统的流水线,即巴黎美术学院的流水线;现在还在毒害人,尤其在咱们这儿还在大放异彩。
结果,您终于变成了只会眯着眼睛单眼地看,鼻子迟钝、耳朵呆聋、舌头麻木、被阉割了而情欲丧失、手脚冰凉而不会触摸也失去了去感知包括冰凉感等感觉的能力,只会静止地去看的“效果图建筑师”,建筑大师中国建筑教育终于大获全胜,您成功了。
我眯着眼睛、鼻子迟钝、耳朵呆聋、舌头麻木、手脚冰凉地祝贺您(作者邓在,版权为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评选丑陋建筑的丑剧剧透|大咖们干货多,总建论坛有看头!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家装室内设计(家装室内设计公司)
2018年最强室内设计资源—家装篇
-
平面海报设计(平面海报设计说明)
在日常的生活中,好多物品,物件,包括美食都是需要通过装饰来让物品本身更加的耀眼夺目,以此来吸引人群促进消费的…
- 平面海报设计(平面海报设计说明)
- 球队标志(nba各球队标志)
- 错觉摄影(错觉摄影请问图中一共有几个人)
- 海报设计欣赏(海报设计欣赏网站)
- 形象广告设计(形象广告设计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