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网站(中国设计网站跟外国有什么区别)
外国的月亮有没有比较圆?\x0a在中美两国工作的景观设计师给我们分享。
来源:ADU陈阳 ID:wlcy102425外国的月亮有没有比较圆?在中美两国工作的设计师给我们分享。小提示:期望有非黑即白的结果,要失望的,请斟酌后再看:)▼▼▼“找茬”01 加班
中:常年“5+2”,非常六加一,白加黑……(反正作为一个设计师你肯定懂的)美:很少加班,加班到10点是非常偶尔的。02 收费
中:国内按照国家设计收费标准,结合行规,每个平方米多少钱加上恶性竞争,设计费用低,面对甲方无情的改改改,改到天荒地老,还没有“法律”效应美:按照小时取费,一个项目需要多少时间去完成,项目主管按照时间分配任务,即通过时间来控制成本。
在美国,两家景观公司之间收费标准可能差很远至于后期的修改,都是提前商定好的,超出时间甲方相应的追加设计费用03 周期
中:项目周期相对集中(你懂的,deadline是死的,就算没时间明天一早也得出文本。)美:项目周期长,审批时间也很长,施工则需要排期,一段时间内手上可能有好几个项目。04 前期资料
中:前期资料不完善,甲方没办法提供合理的需求、市政数据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社会、政策等因素众多,潜规则都是设计方自行解决,费时费力然而并没有费用……美:市政资料相对完善,甲方会尽可能提供前期资料,没有的则会请专业(如测绘公司)公司来做,并给出相应的时间,费用由甲方承担,落实在合同上。
雪琦说:整个项目的人(加班)、财(收费)、物(资料)、时间(周期)这四个维度都是环环相扣的,每一环都影响着另外一环的最终结果前四个问题,总体来说,在美国的景观设计师可能更舒心一些,而中国设计师比较累延伸出的思考:其一,美国整个社会体系发展更成熟,不管是建筑行业还是政府层面,资料整理及法律法规更为完善和规范,而中国的发展虽然飞速,但成熟度弱一些,这需要时间去改变,作为国内设计师从心理上不要太纠结。
第二,虽然国内受体系问题制约,但我认为我们可以在某些点上借鉴美国的长处,国内民营景观设计公司或许可以从政府工作的缺失中挖掘出自己的产品方向,制造差异化,提高溢价能力。05 前期调研vs方案设计
中:大量时间用在项目效果表现上,而前期调研用户需求方面比较薄弱美:前期调研非常细,(不管是商业还是公共空间)在前期设计阶段会请项目周边的居民来参加,看居民是否满意,居民可提出自己的要求,自由发言而设计方案就需要根据这些需求做调整,但设计有自己的体系、流程,在做了大量分析后,会做一个落实性非常强的方案,设计起来比较快。
雪琦说:就公司而言,经过对国内一些中小型设计公司的观察和访谈,发现这些公司在产品的梳理,体系的搭建及流程优化上是比较差的,如果这些基础做好了不仅仅是提高效率问题,还可以为公司调整出合理的人才结构,为产品研发,为公司盈利出很大的力。
体系性的东西不能仅靠设计师个人意志,也需要公司文化,再往深了分析还有教育系统的问题,对比来讲,中国教育更重应试,美国教育更重应用,不能说绝对的好坏,这根据一个国家所处阶段的发展需要来的可以肯定的是,个人到了工作阶段,应用部分可能更为重要,教育缺失没那么快得到弥补,那么我们国内的公司是否可以支撑起这部分呢?!我去一些公司,他们往往对公司中高层有培训计划、培训费用,但是对基层员工的培育却少之又少,这是不是也值得反思呢?(美国教育和职业体系没有深入了解不敢随意评判,只提出对国内设计企业的思考。
)就个人而言,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设计师反而比较舒心,至少还可以把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付诸于实际,而美国设计师受限制因素过多,发挥余地可能更少。06 前期策划vs后期运营
中:纯景观设计公司都不太会看重这两块,考虑更多的是环境,生态的东西,大部分都认为经济性、运营应该由甲方来完成所以设计出来的东西有点想当然,后期运营管理公司会非常头疼当然设计给房地产带来多少溢价,对政府整体的费用的减少,会从施工的成本,生态的角度去给甲方算一笔大帐,但是具体后期运营细节会比较少。
相反的,上市类、出资方景观公司可能会看中这个,以这两块来主导设计美:大一点的公司内部会有各种专业人士,包括策划、市场、运营等等,小一点的公司在专业上分的比较细,但是一个主创会是个综合性人才,可能除了设计之外还负责市场等工作,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还会加入财务人员。
所以小型公司可能更偏重于在美国当地的某个区域做项目,外部合作成熟度也比较高雪琦说:对我的启发是,就项目而言是不是单纯考虑设计就可以了?深入了解甲方的痛点是什么?是不是全过程上的?如果项目后期运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甲方的盈利,那么是不是必须考虑别的方面?我们要思考作为设计对项目作用到底在哪里?
另外,一般而言国外设计公司规模也都不是太大,专业却分得很细,可能每个人都发展成一个综合素质很高的员工,所以作为国内中小型设计公司并不一定要配备齐全的人员,但是需要把专业分得够细,要么就是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要么就是够聚焦,聚焦于某一个产品领域或地域,那么寻找合适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是相对容易又不错的选择。
07 审美
中:填满美:留白08 东方设计vs西方设计
中:中国人喜欢学西方,不管是方式还是设计风格很多设计只是拿国外的东西当衣服穿在了身上而已(当然和某些政府甲方的“表面”需要也有关系嘘~)美:美国的大多数设计不会把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牵强地结合在一起,你可以有一个中式园林,同时旁边也可以有一个非常现代的设计,它们同时满足两种不同的需求,而并不需要把它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09 文化冲突
中:国内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存在冲突,但在设计层面,种族和阶层上没有很突出......美:在美国的中国设计师是很难受的,比如美国人讲一个笑话是有当地的历史背景,若不了解,就觉得不好笑,笑话和幽默有关,而幽默又是与甲方建立信任的一方面,所以类似的情况就很难。
还有一次某个项目效果图里没有出现黑人,甲方就提出异议,在中国尽量是要求完美而p掉很多东西,而美国是求真实那这种种族和阶层的事情作为中国设计师来讲可能也是没有注意到的雪琦说:审美这个东西见仁见智,有人喜欢留白也有人喜欢堆满,只要设计满足功能、空间合理,美观度在一个普世的层级上可能就可以了,当然若能提高到“作品”程度那就更好了!而对于东西方设计这方面我完全赞同两方的观点,不要生搬硬套西方的东西,也不要把项目硬塞进一种中式风格里,根据风土民情、历史、地理等情况考虑风格设计。
关于文化冲突,在哪里都存在,反过来一个美国设计公司做中国项目,虽然设计体系成熟,但是对于国内风土民情不了解,包括对有的私人甲方商业项目的风水问题(这里就更不用说对国内政策的问题了),这些对设计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至于美国的文化,要么多学习,要么可以回国发展:)“殊途同归”10 甲方
中美:在这点上大家几乎是一样的,甲方成分比较复杂,也可能有好多个甲方,汇报方案的时候甚至需要给不同甲方不同的版本。11 以人为本
中美:现在国内提的最多的是客户痛点,用户需求,我们越来越多的从客户和用户层面去考虑问题,而非自己角度去考虑了,风格不是关键,能给大妈提供跳广场舞的空间就可以了美国就更不用说了,一开头就是居民参与其中的雪琦说: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交流,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我们的景观设计师都没有谁比谁更舒心,困难和困惑的点不一样,但出发点是一样的,就是建设更美好的城市城市到底是为了让车通行才规划的道路,还是为了人出行便利而设计的呢?城市是为了让房子看上去更规整才做的设计,还是为了让人生活的更方便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在中美企业工作的设计师在这个层面是达成共识的。
我想设计师不该在技术上过分求创新,而是应该从人们如何生活的角度,从人与人连接的角度去考虑设计,不知是否会更好呢?注:本文为雪琦个人观点,可能会出错可能会片面,欢迎各位热烈评论、补充!雪琦从事设计企业市场营销及品牌建设工作9年
ADU专业打杂微信:renxueqimkt小编个人微信:957997191关注微信公众号“搜建筑”或微信号“sjz9999”后,回复对应的数字或关键词,查看精品内容!!
2015年全新回复:万科回复:1101或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龙湖回复:1301或1302 1303恒大回复:1201规范回复:0901
车库回复:1001或 1002高层办公回复:0101 或 0102 0103 0104 0105 0106多层办公回复:0201 或 0202 0203 0204 0205综合体回复:0301 或 0302 0303 0304 0305 0306 0307
酒店回复:0401 或 0402 0403 0404 0405学校回复:0501 或 0502 0503 0504 0505 0506 0507售楼处回复:0601或 0602博物文化展览馆回复:0701或 0702 0703 0704 0705 0706 0707
图书馆回复:0801或 0802每周户型回复:0001或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家装室内设计(家装室内设计公司)
2018年最强室内设计资源—家装篇
-
平面海报设计(平面海报设计说明)
在日常的生活中,好多物品,物件,包括美食都是需要通过装饰来让物品本身更加的耀眼夺目,以此来吸引人群促进消费的…
- 平面海报设计(平面海报设计说明)
- 球队标志(nba各球队标志)
- 错觉摄影(错觉摄影请问图中一共有几个人)
- 海报设计欣赏(海报设计欣赏网站)
- 形象广告设计(形象广告设计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