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的女人(挑山的女人纪录片)
31岁,丈夫因意外身亡。
迫于生计,她成为了安徽齐云山唯一的女挑夫,用自己薄弱的双肩担起了家庭的重任。
17年间山上山下6000多个来回,穿坏了120双鞋,将
31岁,丈夫因意外身亡。
迫于生计,她成为了安徽齐云山唯一的女挑夫,用自己薄弱的双肩担起了家庭的重任。
17年间山上山下6000多个来回,穿坏了120双鞋,将三个儿女抚养长大,她就是被央视点赞,还登上《中国青年报》头版文章的主人公汪美红。
意外突然降临
汪美红1963年出生在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下的岩脚村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长大后经过朋友介绍嫁给了隔壁村朴实憨厚的青年汪淑平。
婚后不久,汪美红就有了身孕,没想到的是,生下后发现是一名患有先天性白化病的残疾儿。
由于当时国家政策规定,头胎是残疾儿的可以孕育第二胎。
第二年,汪美红再次怀孕,并成功诞下龙凤胎,当一家人沉浸在新生儿降临的喜悦中时,意外却突然到来。
这天,山上下起了大雨,午饭过后,汪淑平为了多赚点钱到村口江中鱼塘捕鱼。
可谁知,江边淤泥多湿滑,汪淑平不幸失足,跌入深潭,溺水身亡。
村里的打捞队在江中足足打捞了三天,才将汪淑平的尸体找到。
汪美红看着躺在地上的丈夫失声痛哭,她感觉天塌下来了。
汪美红无法接受丈夫的突然离世,丈夫虽然没有多大的能耐,但也是家中唯一的顶梁柱,这对汪美红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最重要的是家中还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等着抚养,这以后的日子可还怎么过?
正当她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公婆也对她大声辱骂:都怪你!我儿子的死都怪你!下雨天你还让他出去干活,有没有良心!
不仅如此,公婆还在村里四处宣扬汪美红的种种不是,败坏她的名声,导致周围的邻居不愿意和她多说话,就这样她被许多村民孤立。
面对公婆的无理取闹,汪美红没有过多的辩解,她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此后的一段时间,汪美红日夜以泪洗面,茶不思饭不想,瘦了足足有20斤,常常坐在家门口望着江边什么话也不说,一坐就是一下午。
父母和身边的朋友看着汪美红生活的如此悲伤,心里头不是滋味,想着趁她年纪不算太大,找一个老实人再嫁,多少也能替她分担一点责任,不至于那么苦。
父母甚至跪在地上恳求女儿同意再嫁,但汪美红一想到自己出嫁后,三个年幼的孩子很可能会遭受无尽的磨难,她就毅然放弃了。
这天汪美红像往常一样坐在院子里默默沉思,屋内孩子的啼哭声传进她的耳朵,她走进屋内看见残疾的儿子因没看清路磕在了桌角,额头破了一小块。
汪美红赶紧抱着儿子不断安慰,可孩子的哭声丝毫不减,她看着孩子哭得红彤彤的眼睛,她心如刀绞,觉得自己愧为人母。
汪美红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人死终究不能复生,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她要用自己的力量扛起这个家,将孩子们抚养长大。
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凭什么能够挣钱养育孩子呢?
唯一的女挑夫
1994年10月,齐云山上重建玄天太素宫,当时索道还没有装,因此需要大量物资往山上运送,村里许多男人都当上了挑夫。
而汪美红家地处齐云山脚下,她看过一个个挑夫上山下山无数个来回,一天能挣个四五十块钱,主要时间自由,不耽误照顾三个孩子。
就光凭这几点,汪美红就觉得自己非干不可了。
汪美红买来扁担,绑绳等工具,模仿着那些男挑夫将重物捆紧,扛在肩上,向山上出发。
可起步容易,山上难。这一份男人干着都费劲的活儿,她一个女人家做起来又谈何容易。
她刚开始就扛了180斤的重量,跨过的每一个台阶都非常的艰难,腰部长时间弯着,十分酸痛。
汪美红的汗珠如雨水般一滴滴落下,掉在布满灰尘的阶梯上,
如果实在坚持不住了,她就在中途稍稍停留,休息一会,但不会太久,因为时间长短决定着你一天可以挣多少钱。
汪美红的腿疼得根本站不起来,即使是这样她还是要去挑,因为她没有其他选择。
汪美红虽然有了工作,但整天在外,家中的孩子无人照看。
公婆自从丈夫出事后就不和自己来往,根本不管三个孩子,自己也没有什么亲戚帮忙。
于是,汪美红想了个办法,每当她出门时就用绳子将三个孩子拴在桌子的各个桌腿上,这样防止他们乱跑出现什么意外。
汪美红并没有因此完全放心,当她挑山一半时仿佛感觉耳边传来三个孩子的哭声,心里想着:坏了!是不是孩子们出事了,又哭了!
她的心中焦躁不安,便加快了走上台阶的速度,赶紧把今天要挑的重量完成。
回到家的时候,汪美红看到几个孩子安然无恙,她一直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汪美红干活非常拼命,别人一天最多挑两趟,但她却会极力压缩时间,争取一天三趟甚至四趟,而一个来回要花上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汪美红说:我要把丈夫的那份也干下来,这样就能给儿女更好的生活。
但一个人这么累,总是容易出事的。
有一次,汪美红挑着一百多斤的重物到半山腰时,突然呼吸气促,两眼发黑,脑袋一懵,差点连人和扁担上的煤气罐一起从阶梯上滚落下去,幸好她及时反应过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可给她敲起了警钟,以后每次挑山都全神贯注,丝毫不敢懈怠,因为汪美红不敢想象自己如果出事三个孩子该何去何从。
就这样近二十年下来,她磨坏了百来双鞋,几十根扁担,在齐云山上走了6000多个来回。
即使是这样,挑山的钱也只能糊口,经不住任何意外的发生。
一次,女儿生病高烧不退,家中没有多余的钱看病,汪美红就将自己的口粮卖了换钱,才把女儿的病看好。
这样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当汪美红感到痛苦,乏累到不可忍受时,她就会跑到山里没有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宣泄悲伤的情绪,然后继续生活。
知识改变命运
日复一日,孩子逐渐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汪美红体会过生活的艰辛,更加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她时刻告诫孩子们:读书改变命运。
为了给孩子们赚取上学的费用,汪美红一刻也不敢停歇,于是在齐云山的漫漫山道,人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女人挑山的身影。
终于在高考的夏天,汪美红的孩子们不负所望,一对龙凤胎儿女双双考上重点大学,女儿利力如愿以偿进了医科大,儿子利胜也收到了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缴费的通知单,汪美红的扁担还能挑起两个大学生的学费么?
偏偏这个时候,齐云山的公路开通,汪美红的挑夫生涯也快到头了,生活又一次给她出了难题。
就在汪美红为孩子们的学费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位陌生的朋友找到了她,表示愿意替她出这笔费用,于是两人相约见面。
汪美红带着孩子的录取通知书见到了这位素未谋面的善心人,男人是徽州馄饨非遗传承人名叫王一挑。
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王一挑与挑夫这个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王一挑对汪美红说:我的爸爸也是挑夫,后来把扁担传给了我,现在我就是卖馄饨的,从朋友那里听了你的故事,觉得非常不容易,一个女人还带着三个孩子,所以我想资助你的孩子。
一双儿女的学业能有保障,汪美红非常高兴,但是她也不贪心,都是挣得辛苦钱,没有让人全帮的道理。
于是,她说:资助一个孩子就行了,能帮我减轻不少负担了。
对于汪美红的提议,王一挑没有同意。
王一挑说:不行,你挑山一天只能挣几十块,我虽然卖馄饨,但好歹比你容易点,别争了,就两个孩子一起。
最后王一挑帮助汪美红解决了两个孩子的学费,让他们成功踏入了大学的校门。
如今的汪美红已经放下了扛过19年的扁担,但多年的重力劳动积累了满身伤痕,肩膀骨头变形,腰间损伤,都让他的后半生伴随着疼痛。
齐云山索道的开通加上汪美红身体的病痛,让她成为了无业游民。
在齐云山管委会的帮助下,准许汪美红在山下经营茶水铺谋生。现在她每个月有两三千的固定收入,生活稳定下来,对于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后来汪美红挑山的故事被媒体争相报道,还以她为原型创作了名为《挑山女人》的沪剧,在全国多次巡演,惹无数观众落泪。
汪美红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母亲的典型,安徽好人的模范,是因为她那种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汪美红虽然丈夫早逝,但独自挑山养育儿女,她扛起的不是沉重的货物而是孩子们美好的未来和家庭的重任。
参考资料:纪录片——《看见中国:挑山的女人》
《中国青年报》——《慈母的肩,儿女的路》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唯美散文随笔高中散文随笔摘抄600字散文的6个特点
窗外新月如钩,室内茶杯几只,人的平生,赶上过量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人走了茶香和余温久久袅绕、模糊尚存唯美散文漫笔高中…
-
散文精选名家名篇唯美散文随笔小众短篇
人世最美四月天,不负春景与时行
- 散文集优美句子摘抄初中生哲学家写散文是什么意思散文随笔怎么写
- 散文随笔诗散文作家推荐散文的语言特点
- 名家散文随笔精选300字朱自清散文《绿》
- 散文投稿往哪里投散文随笔短文学
- 散文随笔黎明觉醒怎么写好散文随笔篇生日的唯美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