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了丘逢甲故居(蕉岭丘逢甲故居)
丘逢甲故居是清光绪二十二年秋,丘逢甲从台湾回到蕉岭时建造,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村建筑,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
丘逢甲故居,别名心泰平草庐,又名培远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今逢甲村)丘逢甲故居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丘逢甲从台湾回到蕉岭时建造,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村建筑,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共有房屋55间2堂。
丘逢甲故居每个堂、室均有清代名人、书法家题写的堂名、楹联,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故居内陈列有珍贵文物、照片、手稿、文献,向人们展示民族英雄、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的一生。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夏秋之交,丘逢甲奉父母之命携家人及部下回到祖籍地镇平县(今蕉岭县)文福镇印山村祖宅破败不能居住,丘逢甲只好暂借村中族人的房子居住,后来丘逢甲又带领妻儿等蕉岭县城边东山村乌石冈暂时歇脚。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在朋友的资助和几经考察下,丘逢甲选定在文福探地村建筑新居,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冬建成 名“心泰平草庐”,又名“培远堂”,并将“探地村”改名为“淡定村”清光绪年间,故居建成后,丘逢甲约请好友状元夏同和题写“淡定村”村碑,并树立于村口。
清光绪年间,丘逢甲为其祖父丘学祥竖立华表一尊,竖在学祥墓前,由花岗岩石条镌刻而成,高2.88米,周长90厘米华表正面刻:清光绪戊子科举人、已丑科进士、工部主事、四品京堂,两侧刻台湾民主国副总统兼统全台义军、广东咨议局议长、中华民国广东教育司司长,21世裔孙丘逢甲立石刻铭文。
1984年,石华表移至丘逢甲故居
民国二年(1913年),丘逢甲子孙兴建丘逢甲墓一座墓座落在距故居约5公里的岌湖村打鼓岌,墓碑刻:“丘仓海先生墓,民国贰年四月吉日,粤台八大房子孙立”墓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墓碑两侧镶嵌“仓海先生墓志铭”4块。
1983年以来,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丘逢甲故居、丘逢甲墓、桂岭书院;新建丘逢甲纪念亭、陈列室、逢甲中学、逢甲小学、逢甲公园、逢甲大桥、逢甲大道、逢甲电教楼、逢甲塑像,开辟了至故居的逢甲公路等工程,投入资金近亿元。
同时,经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淡定村”改名为“逢甲村”
1984年12月26日,广东省举办由省、专区、县联合在蕉岭县隆重举行丘逢甲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和丘逢甲学术研讨会会后,丘逢甲故居以名人纪念文物形式正式对外开放1985年之前丘逢甲故居为丘逢甲后裔管理1985年1月27日,蕉岭县政府成立“丘逢甲故居陈列室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丘逢甲的文物陈列展示。
199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粤府[1994]42号)《关于公布我省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明确了丘逢甲故居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2014年,蕉岭县投入2000多万元人民币,对丘逢甲故居和逢甲村进行整体改造,兴建了同心纪念公园。
结构丘逢甲故居为沙灰瓦木结构,丘逢甲故居是一幢坐西朝东两堂四行,中轴对称,后面半圆形围屋与前面的5个门楼形成封闭整体的客家围屋 丘逢甲故居由泮池、禾坪、堂屋、花胎、围龙、横屋等组成,通一进三间,门口有禾坪和池塘,房舍中央是一进两厅的堂屋,下堂与上堂之间左右两廊对称,抬梁式木质梁架,中间天井较小,两边是“一”字形排列的厢房,后面有半圆形围屋。
房屋总面宽48米,总进深60.30米,共计房屋55间,风格简洁朴实
特点丘逢甲故居是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民居,为两堂四横一围龙布局屋前面为半月形池塘,后面为半环状的“围龙屋”,在风水学上这两个半月相配搭,便成了“天圆”,而堂横屋又成了“地方”,塘水深陷属阴,化胎高亢属阳,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形成前后空间的太极圆形。
整个围龙屋,是水塘、禾坪、堂横屋与化胎围龙的总体组合,再加上围龙属附近的山水环境,便是阴阳调和,天圆地方,体现了客家人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上下堂侧墙的窗户极像“台”字或者“合”字,这种的设计在祖堂上方、南北各三个,加起来刚好是“六合”。
这是丘逢甲寄托祖国大团圆的意思丘逢甲故居还有一大特色是楹联,丘逢甲故居是处处有堂名,处处有楹联,皆为仁人志士所书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散文诗《当你老了》有深度的散文随笔书籍
好散文是美文,好诗歌是美文,好小说是美文,好论文是美文,一条写得好的手机短信,或一段能让人会意而笑的笑话也是美文,用浅显的,写的好…
-
余华散文随笔作品分析夏雨嫣散文大全
再晚我也能回抵家里
- 短散文诗歌大全星星散文诗杂志
- 散文《最美的遇见》摘抄朱自清散文集好词好句散文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 林徽因经典散文精选散文精选十篇
- 沈从文短篇散文精选记叙散文和记叙文的区别散文随笔的写作技巧是什么
- 散文名篇推荐散文陌上花开精美短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