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怎么可以错过冰雹是怎么形成的(冰雹是怎么形成的物理过程)

执飞CZ3101航班的一架大型客机在降落过程中遭冰雹撞击,挡风玻璃破裂,雷达罩受损。机组按手册程序处置,飞机安全降落北京首都机场,未造成严重后果

怎么可以错过冰雹是怎么形成的(冰雹是怎么形成的物理过程)

 

涉事客机风挡5月26日,执飞CZ3101航班(广州白云至北京首都)的一架大型客机在降落过程中遭冰雹撞击,挡风玻璃破裂,雷达罩受损机组按手册程序处置,飞机安全降落北京首都机场,未造成严重后果也许大家对于飞鸟撞击飞机的危害性有所耳闻,其实冰雹撞击飞机产生的危害也不可小觑。

此类事件同样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今天小飞侠就跟大家聊聊飞机遭遇冰雹的那些事。冰雹是如何形成的?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的直径达5毫米以上的固态降水物,主要在对流层中形成。相较于鸟撞,冰雹撞击一般是小质量体群体撞击。

冰雹直径一般为5~50毫米,最大可达300毫米,且冰雹自身刚度较鸟体大,相同速度和质量情况下,撞击载荷更高同时冰雹撞击的威胁空域更广,在0-10000米高度范围内均可能发生撞击事故来势猛、数量多、强度大是冰雹撞击飞机的特点。

飞机能否探测到前方冰雹?由于天空中气象多变,光线强烈,飞行员很难看见比较小的物体同事冰雹相对飞机作高速运动,飞行员对前方出现的冰雹立即做出反应不现实目前的机载气象雷达只能探测到与“水汽”相关的天气现象,比如大雨、湿雪、厚云等。

最新雷达技术也只能根据气象学模型“预测”、无法探测冰雹存在肉眼看不到,雷达扫不出来,所以飞机在天上要完全规避冰雹的袭击,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冰雹撞击安全如何设计?一般而言,迎风面积大的部位最易受损如风挡玻璃、驾驶舱门窗、机头鼻锥、机翼前缘、发动机进气道、油箱、雷达整流罩等,且各部位受到冰雹撞击后的破坏模式不尽相同。

➢C919飞机雷达罩工况静力试验现场对于风挡玻璃、驾驶舱门窗等部位,猛烈的冰雹撞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其产生裂纹,极端情况下甚至可击穿玻璃,危及生命安全对于机头鼻锥处,冰雹撞击可能直接导致机头错位甚至直接断裂脱落。

在同一次冰雹撞击事故中,多种损伤形式很可能集中出现

➢C919飞机雷达罩冰雹灾害因其突发性强、来势猛、数量多、强度大的特征,导致飞机结构破坏、影响飞行安全性,威胁成员安全并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R4) 规定,结构元件不会因包括冰雹在内的离散源损伤而失效。

根据冰雹撞击的特点,当前民机抗冰雹撞击设计的主要思路为:➢提高蒙皮等结构抗冲击能力,以避免或减轻撞击威胁内部元件和管路➢采用蜂窝等吸能结构填充,实现减缓撞击载荷,降低结构失效风险冰雹撞击研究手段有哪些?。

冰雹碰撞过程发生在毫秒级,冲击特性上体现的是非线性的复杂冲击动力学问题。目前研究冰雹的主流手段是数值分析与物理实验。

➢雷达罩冲击损伤引入冰雹撞击复杂性和技术难点体现在如下方面:冰雹从与靶体的接触到最后破碎变形,具有大变形、非线性特点,冰雹材料本身因其复杂晶体结构很难被模拟高速撞击过程,冰雹呈现显著应变率效应,应变-应力曲线的不明确性使其本构模型很难描述,且材料参数难获取。

自然冰雹为多晶结构,而实验室人工模拟冰雹多为单晶,两者力学属性差异性较大此外,真实撞击为大面积连续撞击,冰雹撞击地面模拟实验较为困难我们的研究能力处于什么水平?我国航空事业高速发展,将冰雹撞击影响降到最低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现实课题,相关研究将对提升我国自主设计飞机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冰弹撞击破碎过程在实验能力方面,航空工业自主设计了冰雹撞击实验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验证能力的空白同事掌握了实验室人工模拟冰雹制备技术,广泛应用结构抗冰撞测试目前该试验系统在飞机结构、发动机抗冰雹撞击验证和评估方面取得广泛应用。

➢冰雹撞击实验系统及应用在分析水平方面,航空工业基于大量试验数据,开发了冰雹动态本构;建立了冰雹撞击数值分析方法,可靠性得到试验确认和验证;开展大量冰雹撞击飞机结构分析,有力支撑结构抗冰雹撞击设计和评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