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高思诚咏白堂记(高思诚咏白堂记 一模)
希望练就精金美玉般的人生品德,一定从烈火中锤练出来;想要建立惊天动地似的事业功劳,必须向薄冰上行走过来。
【一】修身篇○○一、人品火锻 事功冰履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锻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译文】 希望练就精金美玉般的人生品德,一定从烈火中锤练出来;想要建立惊天动地似的事业功劳,必须向薄冰上行走过来。
【注解】 欲:〈动〉想要,希望《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精金美玉:精纯的金子,无暇的玉石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宋·苏轼《答黄鲁直书》之一:“軾笑曰:‘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
人品:人的品格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緇徒执罪福之説,诱胁愚民,不以人品邪正分善恶,而以布施有无分善恶” 掀天揭地;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语本宋·辛学《〈寇忠愍诗集〉后序》:“莱公两朝大臣,勋业之盛,掀天揭地。
” 履:〈动〉本义践踏《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履冰,行于冰上比喻身处险境,戒慎恐惧之至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至于恭命之时,犹切履冰之惧” 【评语】 要想成为一个大有所为的人,就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而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不能不在自己的心性上作一番历练,所谓“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培养出精金美玉的人品人的高尚品德不会是与生俱来的,是必须经历人生大是大非的磨练陶铸才能成就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只是指人先天的本性而言,并不代表后天的本性永恒,人的本性也会随之人生经历而发生不同变化,善恶也随之泾渭分明。
人的事业功德也不会一帆风顺,必然需要经历一番风雨,只有经历了大风大浪和如履薄冰的人才能创造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建立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大功绩在成就“掀天揭地的事功”的过程中,对于工作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忽视、掉以轻心,即便是最小最容易的事情,也应当采取慎重的态度。
慎重,就是古人所谓的对事情要保持有一种“敬心”在没有事的时候,用“敬心”来约束自己的操行在有事的时候,以“敬心”心去应付一切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一定要始终如一,谨慎小心,坚持谨慎持重、从长计议的做事原则,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不会有什么过失、错误发生。
所以说,一个人心中如果有了“敬”意,那他的身心就会处在一种厚重、澄清的状态之中把“敬”放在心上,就如同主人在家,自然能够整理好家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敬”在心内值勤的意思《礼记》一开篇就以“毋不敬”开头,圣人的这一句话,备极至理。
【注001】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十一•集法》同文 ○○二、克己改过 自利利人 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針之罅漏;萬善全,始得一生無愧修之當如凌雲寶樹,須假眾木以撐持 【译文】。
一个念头差错,就感觉百样品行全都错了,防止它应当如同渡海的浮水皮囊,不能容有一个针眼的缝隙漏洞;万般善良俱全,才能得到一生没什么惭愧,修练它应当如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需要凭借众多树木的支撑扶持 【注解】。
百行:各种品行《诗·卫风·氓》“士之耽兮,犹可説也”汉郑玄笺:“士有百行,可以功过相除”《旧唐书·孝友传·刘君良》:“士有百行,孝敬为先” 浮囊:渡水用的气囊唐·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三:“浮囊者,气囊也,欲渡大海,凭此气囊轻浮之力也。
”宋·司马光《潜虚》:“城堤浮囊,不可不完” 罅漏:裂缝和漏穴宋·苏轼《飓风赋》:“补茅屋之罅漏,塞墙垣之隤缺” 无愧:没有什么惭愧之处南朝·宋·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於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媿耳。
” 凌雲寶樹:凌云,高耸入云唐·裴夷直《寄婺州李给事》诗之一:“不知壮气今何似,犹得凌云贯日无?”寶樹,佛教语,指七宝之树,即极乐世界中以七宝合成的树木《法华经·寿量品》:“宝树多花菓,众生所游乐”犹玉树,喻佳子弟。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言》:“谢太傅(谢安)问诸子姪:‘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 假:〈动〉借《广雅》:“假,借也”凭借《荀子·劝学》:“假舆马者。
” 撐持:支撑扶持,支持元·迺贤《颍州老翁歌》:“获存衰朽见今日,病骨尚尔难撑持” 【评语】 复卦的初九爻说:“不远复,无祗悔,元吉”就是说:念头有不善,但不久就能改过了,所以能无大悔,大吉这与本节要表示的意义是一致的,说的是克己复正。
《听箴》曰:“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要“闲邪存诚,非礼勿听”,才能知止有定,克己复正《动箴》说得更明白了:“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厉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
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意思是说,明哲的人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让自己的心念归之于诚仁人志士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坚守符合情理的事则扩充它,顺从欲望的支配则是危险的不断克制不好的念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般的小心,则可以让心性回归真纯的天性,与圣贤把手同游。
人的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会也不可能重来,明·杨仪《明良记》中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在生命中的一些时刻,你不能错,一步错,步步错,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而人一旦犯错,往往是过去千般的善行,甚至是已经具有的诸多良好品行也即付诸东流,这就是所谓的“一丑遮百俊”。
因此,人的一生应当如同渡海用的浮水皮囊,不能容有一个针眼大漏洞同时还必须不断地修身养性积善行德,使自身具备诸多的善行良德成为有用之材,诚如晋朝“谢家之宝树”,[晋朝时,谢氏最为兴盛,一时人材辈出,声誉鹊起。
尤以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的谢安、谢玄、谢灵运、谢惠连这一家族的人,皆名著于史所谓“芝兰玉树”,其典出自《晋书·谢安传》:“(谢玄)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契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以“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也]然而“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即要使它生长在庭院里,而不是栽种在花盘中放在温室里,它需要凭借众多树木的支撑和扶持,才能成长为直上云霄的参天大树。
○○三、检点事为 操持念想忙處事為,常向閑中先檢點,過舉自稀;動時念想,預從靜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译文】 忙碌地方的事事作为,常常向闲暇中先前检查整点,过分举动自然稀灭;行动时候的念头想法,预先从安静里周密操作把持,非妄之心自然止息。
【注解】 事为:作为,行为明·方孝孺《戆窝记》:“君居其名,师其道,言论事为必有卓乎越於世者” 过举:错误的行为宋·周邦彦《汴都赋》:“奕世载德,蔑闻过举” 稀:〈形〉本义稀疏《说文》:“稀,疏也”稀灭,犹消逝。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挽歌辞有《薤露》、《蒿里》二章,汉田横门人作横自杀,门人伤之,悲歌言人如薤上露,易稀灭亦谓人死精魂归於蒿里故有二章” 非心:邪心《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孔传:“言侍左右之臣,弹正过误,检其非妄之心,使能继先王之功业。
” 【注002】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十一•集法》同文无“过举,非心”句后列二八一为一条 ○○四、除荆涤渣 护本全真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施恩而欲要名結好,修業而欲驚世駭俗,植節而欲標異見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
須是滌盡渣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 【译文】 做了善事又想抬高自己胜过他人,布施恩惠又想要求名誉交结合好,修营功业又想震惊世人骇炫末俗,树立气节又想标榜怪异显现奇特,这些都是善良念头中的杀气,义理道路上的障碍,最容易夹杂裹带,最难拔除的了。
必须是荡涤全部残渣余滓,斩断断绝它的萌发产生,才能显现本来的真实本体 【注解】 为善:犹行善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为善一,为恶均,而祸福异其流,废兴殊其迹” 自高:自傲,抬高自己《后汉书·袁绍传》:“性矜愎自高,短於从善,故至於败。
” 结好:交结,亲近《后汉书·刘焉传》:“松怀恨而还,劝璋絶曹氏,而结好刘备”合好,和好汉·王符《潜夫论·交际》:“货财不足以结好,力势不足以杖急” 修业:古人写字著书所用的方版称业,因此把写作叫修业宋翔凤《〈管子〉识误》:“古人写书用方版,《尔雅》:‘大版谓之业’,故书版亦谓之业。
”学习知识,钻研学问晋·葛洪《抱朴子·崇教》:“若使素士,则昼躬耕以餬口,夜薪火以修业”本指研读书籍,引申为修营功业(建立功业)《易·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 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世俗震惊,世、俗,指一般人。
宋·朱熹《答陈抑之》:“勤劳半世,汩没于章句训诂之间,黾勉于规矩绳约之内,卒无高奇深眇之见可以惊世而骇俗”骇炫,惊扰迷惑清·薛福成《赵鞅论》:“且有缘秦穆公上天之説,饰为登天之梦,以骇炫末俗者”末俗,世俗之人。
指一般平庸的人金·王若虚《高思诚咏白堂记》:“乐天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厌乎人意,而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 植节:植,〈动〉栽种,种植,生长《广雅·释地》:“植,种也”立,树立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植杖而耘耔。
”节,〈名〉本义竹节,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说文》:“節,竹约也”气节,节操《荀子·王霸》:“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 植節,谓培养操守树立气节 标异见奇:标异,谓表明与众不同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或多聚徒众,或广置兵仗,或标异服饰。
”见,(xiàn)〈动〉“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广雅》:“见,示也”见奇,显现奇特戈矛:戈和矛,亦泛指兵器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此处指杀气 荆棘: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
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晋·张载《七哀》诗:“蒙笼荆棘生,蹊逕登童竪”此处指障碍 夹带:犹夹杂《朱子语类》卷十六:“只是应物之时,不可夹带私心” 渣滓:杂质,糟粕《朱子语类》卷十六:“正如金已是真金了,只是锻鍊得微不熟,微有些渣滓去不尽。
”余滓,残存的滓秽《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殷仲文“兴瞩”〉》:“极眺清波深,缅映石壁素莹情无餘滓,拂衣释尘务”李善注:“《説文》曰:滓,淀也,谓鄙秽”张铣注:“滓,秽也言远视山水,莹磨滓秽,而解尘俗之事。
” 真体:真实的本体南朝·梁·萧统《解二谛义》:“又諮真寂之体,本自不流,凡夫见流,不离真体,然则但有一真,不成二諦”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五、拔除尘芥 澄静心念能輕富貴,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能重名義,又復重一重名義之念。
是事境之塵氛未掃,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處拔除不淨,恐石去而草復生矣 【译文】 能够轻视富裕显贵,不能减轻一些富裕显贵的心思;能够重视名声道义,又再加重一份名声道义的意念这是事物境界的尘俗气氛没有扫除,内心境界的怨恨不满没有忘却。
这些地方拔除不干净,恐怕石头移去草木就重新生长了 【注解】 尘芥:尘土和草芥,比喻轻微不足道亦指被废弃之物前蜀·杜光庭《本命醮南斗词》:“臣叨荷宠恩,谬司藩部,功无尘芥,过积丘山”富贵:富裕而显贵,犹言有财有势。
《论语·颜渊》:“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名义:名声与道义《韩非子·诡使》:“官爵所以劝民也,而好名义、不进仕者,世谓之烈士”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人生所享厚薄,各有定分世有以智力取者,自谓己能,往往不顾名义。
” 尘氛:尘俗的气氛明·唐顺之《寿张通政》诗:“蚤躭玄寂谢尘氛,隐身犹嫌名可闻” 心境:本意佛教语,指意识与外物 唐·希运《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此作内心境界解。
芥蒂:本意“蒂芥”细小的梗塞物清·翟灏《通俗编·草木》:“今人每颠倒言之曰‘芥蔕’,乃自宋人诗始”比喻积在心中的怨恨、不满或不快宋·苏轼《与王定国书》:“今得来教,既不见弃絶,而能以道自遣,无丝髮芥蒂。
” 【注003】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十一•集法》同文 ○○六、栖心元默 适志恬愉紛擾固溺志之場,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學者當棲心元默,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以養吾圓機 【译文】纷乱骚扰固然是沉溺心志的场所,而枯燥寂寞也是槁枯心气的地方。
所以做学问的人寄托心志于沉静,用来安宁我的真实本体,也应当适应志趣恬淡愉快,用来培养我的圆通机变 【注解】 棲心元默:栖心,犹寄心,寄托心志唐·白居易《病中诗序》:“余早栖心释梵,浪跡老庄,因疾观身,果有所得。
”元默,玄默,谓沉静无为《文子·自然》:“道之为君如尸,儼然元默,而天下受其福”棲心元默即寄托心志于沉静 适志恬愉:适志,犹言舒适自得《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郭象注:“自快得意,悦豫而行。
”《晋书·文苑传·张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覊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恬愉,快乐《庄子·盗跖》:“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於体”成玄英疏:“恬愉,乐也”宋·王安石《进圣节功德疏右语》之二:“伏愿备膺多福,大庇羣生,人永恬愉之安,物无疵癘之苦。
” 纷扰:动乱,混乱,纷乱骚扰宋·苏轼《寄傲轩》诗:“朝客纷扰时,先生睡方熟” 溺志:谓使心志沉湎其中《礼记·乐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明·李贽《初潭集·夫妇三》:“夫而不贤,则虽不溺志於声色,有国必亡国,有家必败家,有身必丧身,无惑矣。
” 槁心:槁,〈形〉本义草木枯干《说文》:“槀,木枯也”〈动〉死亡明·高攀龙《三时记》:“文山负其马,立槁,至今马冢尚在”槁枯,干枯,枯竭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且逸个人之情意,使独创之力归于槁枯”心,心气,心灵。
槁心,槁枯心气,喻丧失心气情趣 圆机:犹环中喻超脱是非,不为外物所拘牵《庄子·盗跖》:“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成而意,与道徘徊”成玄英疏:“圆机,犹环中也执於环中之道以应是非,用於独化之心以成其意,故能冥其虚通之理,转变无穷者也。
”陈鼓应注引李勉曰:“亦犹《齐物论》‘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之意‘执而圆机’,谓执汝圆形之机件以相转不息,忘去是非”指见解超脱,圆通机变隋·王通《中说·周公》:“安得圆机之士,与之共言九流哉!” 【注004】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十一•集法》同文。
“元默”为“玄默” ○○七、不留过非 不执今是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執,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译文】过去的错误不可以遗留,留下它就会枯根余烬再次萌发,这样凡心俗情终将累及于义理情趣;现在正确的不可以执着,坚持它就是残渣余滓未曾化解,这样义理情趣反而转化为情欲根源。
【注解】 留:〈动〉本义停留,留下停止在某一处所,含有不动的意思《说文》:“畱,止也”保存,遗留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遗留,谓以前的事物或现象继续存在,留传下来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旧史遗文,略不尽举”唐·孔颖达疏:“旧史已没,策书遗留,故曰遗文。
” 根烬:根,〈名〉本义草木之根,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说文》:“根,木株也”枯根,干枯的根明·刘基《喜雨寄夏允中》诗之二:“枯根发秀新茎长,小草那知造化功”烬,〈名〉本义物体燃烧后的剩余。
《北史·吕思礼传》:“烛烬夜有数升”余烬,燃烧后残剩下的灰或没烧尽的东西唐·冯贽《云仙杂记·暖香满室如春》:“宝云溪有僧舍,盛冬若客至则燃薪火,暖香一炷,满室如春,人归更取餘烬” 尘情:犹言凡心俗情唐·王勃《七夕赋》:“鄙尘情於春念,拟仙契於秋诺。
” 理趣:义理情趣《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每与诸兄论经义,理趣超远,诸兄深以叹伏” 执:〈动〉本义拘捕,捉拿《说文》:“执,捕罪人也“固执,坚持《荀子·儒效》:“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执着,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百喻经·梵天弟子造物因喻》:“诸外道见是断常事已,便生执著,欺誑世间作法形象,所説实是非法” 欲根:情欲之根明·徐渭《翠乡梦》第二出:“止因俺师弟玉通,我相未除,慾根尚掛,致使那柳宣教用红莲掇赚,他却报怨投胎。
” 【注005】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 ○○八、时时检点 获真消息無事便思有閑雜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消息。
【译文】 无所事事时就想想有没有闲散混杂的念头想法,有事忙碌时就想想有没有粗率浮躁的意气用事,春风得意时就想想有没有骄傲自负的言辞神色,失意落泊时就想想有没有怨恼忿恨的心情感怀常常检讨查点,等到从多到少,从有到无的地步,才是学习询问的消长真谛所在。
【注解】 闲杂:亦作“间杂”,错杂,混杂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徵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 粗浮:粗,〈形〉不精,粗糙《广雅》:“粗,大也。
凡不精者皆曰粗”粗率,草率,粗心大章《朱子全书》:“也只缘他好勇,故凡事粗率”浮,〈形〉在表面上《礼记·表记》:“耻名之浮于行也”浮躁,急躁,不沉稳,轻浮急躁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李文靖公沆为相,专以方严重厚镇服浮躁。
” 意气:情绪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我心中意气怎消除?”意气用事,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语本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这是事势相逼,不得不尔。
至今想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并不曾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却也悔之无及” 得意:犹得志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东巡泰山,奏功皇天,具著显庸,明示得意”称心,满意今亦指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宋·苏轼《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诗之二:“得意诗酒社,终身鱼稻乡,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
”春风得意,得意,扬扬自得的样子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骄矜辞色:骄矜,骄傲自负宋·欧阳修《送徐生之渑池》诗:“我昔初官便伊洛,当时意气尤骄矜。
”辞色,言辞和神色《后汉书·独行传·陆续》:“续虽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骄矜辞色,即骄傲自负的言辞和神色 失意:不遂心,不得志宋·苏轼《送杭州杜戚陈三掾罢官归乡》诗:“君言失意能几时,月啖虾蟆行復皎”落泊,飘泊四方,潦倒失意或穷困不得意,不得志。
宋·蔡襄《至和杂书·八月十二日》诗:“城上惊乌飞復啼,落泊无依终不定” 怨望情怀:怨望,怨恼忿恨,怨恨,心怀不满唐·罗隐《桃花》诗:“尽日无人疑怨望,有时经雨乍凄凉”情怀,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心情唐·杜甫北征》诗:“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感怀,有感于怀,有所感触《东观汉记·冯衍传》:“殃咎之毒,痛入骨髓,匹夫僮妇,感怀怨怒” 时时:常常唐·李咸用《题刘处士居》诗:“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到得:等到,到了宋·杨万里《辛亥元日送张德茂自建康移帅江陵》诗:“到得我来恰君去,正当腊后与春前。
” 学问:学习和询问(知识、技能等)语出《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消息:消长,增减,盛衰《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高亨注:“消息犹消长也。
”奥妙,真谛,底细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形骸土木心无奈,就中消息谁能解?” 【注006】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 ○○九、事事着实 念念怀虚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慕聲聞,便成偽果;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塵情 【译文】 读书人要有百般挫折不回头的真诚心念,才能有万般变化无穷尽的奇妙作用创立事业建树功绩,每件事情要脚踏实地地着手立足,如果少许羡慕声誉名闻,就成为虚伪成果;讲解道义修养德行,每个心念要虚怀若谷地建立根基,如果稍微计较功劳成绩,就落入尘世俗情。
【注解】 士人:古时指读书人,士大夫,儒生亦泛称知识阶层《晋书·刘颂传》:“今世士人决不悉良能也,又决不悉疲软也” 百折不回:同“百折不挠”,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语本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 万变不穷:即“变化不穷”,指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语本清·赵起杲《青本刻例言》:“编中所述鬼狐最夥,层见叠出,变化不穷” 妙用:奇妙的作用或用处唐·李白《草创大环赠柳官迪》诗:“自然成妙用,孰知其指的?”。
立业建功:即“建功立业”,建树功德,创立基业;建立功勋,成就大业宋·苏轼《上两制书》:“古之圣贤建功立业,兴利捍患,至于百工小事之事皆有可观” 实地著脚:实地,实实在在地王守仁《大学问》附明·钱德洪曰:“学者果能实地用功,一番听受,一番亲切。
”著脚,即“着脚”,置足,犹言亲临其地唐·韩愈《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歷”指落脚,涉足宋·陆游《读史》诗:“人间着脚尽危机,睡觉方知梦境非”实地著脚,即“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声闻:亦作“声问”,名誉,名声《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佛教语,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
《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声闻”声誉,声望,名誉唐·骆宾王《答员半千书》:“而欲图侥倖于权重之交,养声誉于众多之口”名闻,名声《庄子·人间世》:“名闻不争,未达人心” 伪果:伪,〈动〉本义欺诈。
《说文》:“伪,诈也”〈形〉虚假,不真实《庄子·齐物论》:“道恶乎隐而有真伪?”果,〈名〉本义果子,果实《说文》:“果,木实也”《周礼·场人》:“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
”结果《南史·范云传》:“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伪果,即虚伪的成果 讲道修德:讲道,宣讲宗教教义,指儒家或宗教家讲习经典著作的内容、意义《汉书·律历志上》:“今广延羣儒,博谋讲道,修明旧典”修德,修养德行。
明·叶盛《水东日记·杨文贞公遗嘱》:“盖要利达,须力学修德,不在风水也” 念念:一个心念接一个心念;每一个心念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邪!”佛教语,谓极短的时间,犹言刹那。
《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一切诸法念念生灭,何有一识常恒不变” 虚处:虚,〈形〉空虚,与“实”相对《尔雅》:“虚,空也”道教语,指无欲无为的思想境界《韩非子》:“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虚处,即“虚无”处,道家用以指“道”的本体。
谓道体虚无,故能包容万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庄子·刻意》:“夫恬惔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即虚怀若谷.《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又:“上德若谷”王弼注:“不德其德,无所怀也”后因以“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虚心,心胸开阔 【注007】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三•集峭》同文一分为二,首二句为一条,其后为一条 ○一○、身忙闲时 心放收后。
身不宜忙,而忙于閑暇之時,亦可儆惕惰氣;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攝之後,亦可鼓暢天機 【译文】 身体不适宜忙碌,而是忙碌在闲适余暇之时,又可以儆戒警惕惰懈习气;内心不可以放松,而是放松于收敛检摄以后,又可以鼓动畅达天赋灵机。
【注解】 亦:〈副〉又《左传·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 儆惕:戒惧《明史·沈溍传》:“帝尝以勋臣子弟多骫法,撰《大誥》二十二篇,諭天下武臣皆令诵习,使之儆惕”儆戒,警戒,戒备,戒惧《书·大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
”警惕,保持警觉,小心戒备《朱子语类》卷九七:“湛然纯一之谓斋,肃然警惕之谓戒” 惰:〈形〉本义不恭敬《说文》:“惰,不敬也”懈怠,懒惰《广雅》:“惰,懒也”惰懈,懒惰懈怠汉·贾谊《新书·礼容语下》:“成王质仁圣哲,能明其先,能承其亲,不敢惰懈,以安天下,以敬民人。
” 收摄:收聚《花月痕》第七回:“此自是上牀时胡思乱想所致,便自收摄精神,扫除思虑,就也安然睡着了”收敛,检点行为,约束身心清·李渔《比目鱼·狐威》:“用豪奴,使狠僕,非是我不知收歛”检摄,约束监督《宋书·后废帝纪》:“三年秋冬间,便好出游行,太妃每乘青篾车,随相检摄。
昱渐自放恣,太妃不復能禁” 鼓畅:鼓动并使畅达清·唐甄《潜书·尚治》:“起于幽陆,至于炎崖;偃靡万形,鼓畅众声,无一物之不应者,惟风为然” 天机:犹灵性,谓天赋灵机《庄子·大宗师》:“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 谓天之机密,犹天意宋·陆游《醉中草书因戏作此诗》:“稚子问翁新悟处,欲言直恐泄天机”后亦以泛指秘密,故不能透露秘密谓之“天机不可泄漏” ○一一、名为祸本 欲为志媒鐘鼓體虛,為聲聞而招擊撞;麋鹿性逸,因豢養而受羈縻。
可見名為招禍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 【译文】 钟和鼓形体空虚,为了声音的传布就招致敲击捶打;麋与鹿性情安逸,因为豢牢驯养就承受羁绊系縻可以见得名声是招致灾祸的本源,欲望是涣散心志的媒介做学问的人不可以不尽力而为打扫清除它们。
【注解】 钟鼓:钟和鼓,古代礼乐器《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声闻:本义为名声,此处作字面解,声,即声音,闻,〈动〉本义听到《说文》:“闻,知声也”《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传布,传扬王维《老将行》:“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击撞:叩打亦喻声韵铿锵唐·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诗:“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 麋鹿:麋与鹿唐·孟郊《隐士》诗:“虎豹忌当道,麋鹿知藏身”也单指麋鹿,亦称“四不像”。
古人常用来比喻草野优游之性宋·曾巩《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诗:“颇适麋鹿性,顿惊清兴长”或比喻隐逸之志谓立志隐居山林,与麋鹿为伍唐·李白《山人欢酒》诗:“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 豢养:喂养,驯养宋·戴埴《鼠璞·临安金鱼》:“观此则金鯽始於钱塘,惟六和寺有之,未若今之盛。
南渡驻驆,王公贵人园池竞建,豢养之法出焉”豢牢,兽圈汉·刘向《说苑·修文》:“是以古者必有豢牢” 羁縻:系联《汉书·郊祀志下》:“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莱者终无验……天子犹羈縻不絶,几遇其真”颜师古注:“羈縻,繫联之意。
马络头曰羈也牛靷曰縻”束缚,控制唐·高适《奉和鹘赋》:“嗟日月之云迈,犹羈縻而见婴”羁绊,犹言束缚牵制《汉书·叙传上》:“今吾子已贯仁谊之羈绊,繫名声之韁锁”系縻,犹羁绊《韩非子·说难》:“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繫縻,然后极骋智辩焉。
”陈奇猷集释:“本书作繫縻者,谓无缚束也” ○一二、一念常惺 纤尘不染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縴塵不染,方解開地網天羅 【译文】 一动念间经常清醒,才能避开去离神灵的弓弩鬼怪的箭矢;微细污垢不能沾染,方能解除打开地界的尘网天空的云罗。
【注解】 一念:一动念间,一个念头南朝·梁·沈约《却出东西门行》:“一念起关山,千里顾兵窟” 常惺:即“常惺惺”,佛教语,指头脑经常或长久保持清醒宋·谢良佐《上蔡先生语录》卷中:“敬是常惺惺法,心斋是事事放下,其理不同。
”朱熹注:“惺惺乃心不昏昧之谓” 避去:避开,离去汉 焦赣 《易林·随之讼》:“逐兔驱狼,避去不祥” 神弓鬼矢:神,〈名〉本义神灵,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弓,〈名〉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说文》:“弓,兵也,所以发矢”弓弩,弓和弩亦指射术《周礼·夏官·司弓矢》:“中春献弓弩,中秋献矢箙”鬼,〈名〉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说文》:“鬼,人所归为鬼。
”鬼怪,鬼与妖怪唐·韩愈《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不信常道,而务鬼怪,临死乃悔”矢,〈名〉本义箭《说文》:“矢,弓弩矢也”箭矢,箭头,箭《水浒传》第一一四回:“(宋江)便唤军医士治疗,拔出箭矢,用金鎗药敷贴。
”神弓鬼矢,即神灵的弓弩鬼怪的箭矢 縴塵不染:縴,(qiān)《集韻》:“輕煙切,音牽”今字“纤”,〈形〉本义细小《说文》:“纤,细也”纤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纤尘比喻微细污垢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四野偏同色,纤尘不染心” 地网天罗:即“天罗地网”,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
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语本《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离阴府恓惶难,又值天罗地风灾”尘网,旧谓人在世间受到种种束缚,如鱼在网,故称尘网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云罗,如网罗一样遍布上空的阴云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嵇康〈言志〉》:“旷哉宇宙惠,云罗更四陈” ○一三、不忍不为 立命立心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變可為萬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译文】 一点不忍心怀的内心想法,是生养民众生长万物的根基萌芽;一段不为已甚的气度节操,是支撑天空撑扶大地的砥柱基石所以有才德的人对于一只昆虫一个蝼蚁都不忍心伤害残虐,一段线缕一截蚕丝都不容许贪图冒昧,转变可以成为一切事物奉养天命、自然社会树立正心了。
【注解】 不忍: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生民生物:生民,养民《荀子·致士》:“凡节奏欲陵,生民欲宽”杨倞注:“生民,谓以德教生养民也。
”生物,生长万物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爱气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气以丧终,天之志也” 根芽:植物的根与幼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元·曾瑞《留鞋记》第三折:“你道是真赃正犯难乾罢,平白地揣与我个祸根芽。
” 不为:本意为“不做,不干”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此处作“不为已甚”解,已甚,过分谓不做过分的事,适可而止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语本《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朱熹集注:“已,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不加毫末’” 撑天撑地:即“撑天拄地”,犹言顶天立地语本《朱子全书》卷九:“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拄地。
”撑扶,支撑扶持清·唐孙华《常熟张节母》诗:“天经与地维,赖此得撑扶” 柱石:顶梁的柱子和垫柱的础石唐·元稹《有鸟》诗之九:“大厦虽存柱石倾,暗囓栋梁成蠧木”砥柱,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宋·陈亮《〈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几之衡石、世变之砥柱也。
”基石,做建筑物基础的石头巴金《生》:“这座塔到现在还只有那么几块零落的基石”喻事物的根基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一:“这无量数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奠定了中国 必然得到独立自由的基石” 虫蚁:对禽鸟等小动物的通称。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虫蚁儿里多情的,鶯儿第一”凌景埏校注:“指小的鸟雀和虫,也写作‘虫鷖’” 丝缕:蚕丝、线缕之类的统称《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 贪冒:贪得;贪图财利。
《左传·成公十二年》:“诸侯贪冒,侵欲不忌”冒昧,犹苟得宋·苏轼《答陈季常书》:“自数年来,颇知内外丹要处冒昧厚禄,负荷重寄,决无成理” 立命:谓修身养性以奉天命《孟子·尽心上》:“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赵岐注:“脩正其身,以待天命,此所以立命之本也” 天地: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立心:树立准则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道学》:“故为之説曰:为生民立极,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为前圣继絶学。
”正心,谓使人心归向于正语本《礼记·大学》:“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公正无私之心《管子·任法》:“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 【注008】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十一•集法》同文。
无“君子”后语 ○一四、拨开尘氛 消却鄙吝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焰冰競;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译文】 拨去推开人世间的尘俗气氛,胸怀中自然没有烈火燃烧冰炭兢惧;消除抛却内心里的鄙俗吝情,眼面前时常会有明月到来清风来临。
【注解】 胸中: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火焰冰兢:火焰,物体燃烧时所发的炽热的光华唐·柳宗元《逐毕方文》:“各有攸宅兮,时闔而开;火炎为用兮,化食生财。
”此处“焰”作动词,〈动〉燃烧唐·张读《宣室志》:“俯而观之,其光自土而出,若焰薪火” 冰兢,语本《诗·小雅·小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后以“冰兢”表示恐惧、谨慎之意兢,亦作表示恐惧、谨慎之意兢,亦作“竞”。
明·陆采《怀香记·赴约惊回》:“窃效鷺鷥行,两眼生花,身如酩酊畏惧切冰兢,料应难去成欢庆”冰炭,冰块和炭火比喻性质相反,不能相容或以喻矛盾冲突汉·东方朔《七谏·自悲》:“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
”比喻危险境地宋·欧阳修《辞免青州第三札子》:“稽留君命多日,臣晓夕忧惶,如履冰炭”兢惧,戒慎恐惧,惶恐《后汉书·明帝纪》:“永览前戒,竦然兢惧” 消却:消除,除去汉·王充《论衡·治期》:“夫世乱民逆,国之危殆灾害,繫於上天,贤君之德,不能消却。
”抛却,丢弃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杨敬真》:“守真诗曰:‘共作云山侣,俱辞世界尘静思前日事,抛却几年身’” 鄙吝:形容心胸狭窄唐·高适《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擕手流风在,开襟鄙吝祛”过分爱惜钱财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贵义轻财。
”这里指鄙俗的感情语本《后汉书·黄宪传》:“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復存乎心”鄙俗,鄙陋的习俗《战国策·楚策四》:“今僕之不肖,阨於州部,堀穴穷巷,沉洿鄙俗之日久矣”吝情,指鄙俗的感情宋·梅尧臣《依韵和韩子华陪王舅道损宴集》:“谁嗟短景移,能使吝情释。
” 明月清风:本意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语本《南史·谢惠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这里作“清风明月”解比喻超尘脱俗的悠闲生活明·沈采《千金记·遇仙》:“恋功名水上鸥,俏芒鞋尘内走,怎如明月清风随地有,到头来消受。
” 【注009】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焰”为“炎” ○一五、操存涵养 处一化齐學者動靜殊操、喧寂異趣,還是鍛煉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須是操存涵養,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的景象;風狂雨驟處,有波恬浪靜的風光,才見處一化齊之妙。
【译文】 做学问的人,行动静止操行不同、喧闹寂静意趣不同,还是锻造冶炼尚未成熟,心思精力混杂淆舛的原故必须是执持心志滋润培养,安定的云静止的水中,有鱼跃鸢飞的景象;风雨狂暴急骤的地方,有风平浪静的风光,才能显现对待万物变化一齐的妙用。
【注解】 动静:运动与静止,行动与止息《易·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殊操:操行不同汉·王充《论衡·累害》:“将吏异好,清浊殊操” 异趣:不同的志趣,别具一格的情趣,不同的意旨,不同的意趣。
晋·慧远 《〈大智论抄〉序》:“则法无异趣,始末沦虚,毕竟同争,有无交归矣” 锻炼:冶炼锻造汉·王充《论衡·率性》:“夫铁石天然,尚为锻鍊者变易故质,况人含五常之性,贤圣未之熟锻鍊耳,奚患性之不善哉?”。
心神:心思精力语出《庄子·在宥》:“解心释神,莫然无魂”唐·姚合《武功县居》诗:“簿书销眼力,盃酒耗心神” 混淆:混杂,错乱,界限模糊宋·司马光《陈三德上殿札子》:“人善恶是非,相与混殽,若待之如一,无所别白。
” 淆舛,混杂错乱南朝·梁·谢举《与王公朝贵书答》:“窃闻语曰:万物纷糺,则悬诸天象;立言淆舛,则折乎圣理昭昭自古聿蔚” 操存:执持心志,不使丧失语出《孟子·告子上》:“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朱子全书》卷三:“为学之要,只在着实操存,密切体认自己身心上理会。
”《朱子语类》:“大凡气俗不必问,心平则气自和惟心粗一事,学者之通病横渠云:‘颜子未至圣人,犹是心粗’一息不存,即为粗病要在精思明辨,使理明义精;而操存涵养无须臾离,无毫发间;则天理常存,人欲消去,其庶几矣哉!”。
涵养:滋润养育,培养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五:“桑麻千里,皆祖宗涵养之休”修身养性宋·朱熹《答徐子融书》之四:“就平易明白切实处玩索涵养,使心地虚明” 止水:静止的水南朝·梁·王僧孺《从子永宁令谦诔》:“邃若凝云,洁如止水。
”邃,〈形〉本义深远《说文》:“邃,深远也” 鸢飞鱼跃:即“鱼跃鸢飞”语出《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毛传:“言上下察也”孔颖达疏:“毛以为大王﹑王季德教明察着于上下其上则鸢鸟得飞至于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于渊中而喜乐。
”后以“鱼跃鸢飞”谓世间生物任性而动自得其乐 波恬浪靜:恬,〈形〉本义安静,表示心境的安静,平静《说文系传》:“恬,安也”《广雅》:“恬,静也”波恬浪靜,即“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 处一化齐:处,〈动〉本义中止,停止《说文》:“処,止也得几而止”对待《礼记·檀弓下》:“何以处我? ”一化,一切变化,犹言万物《庄子·大宗师》:“又况万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齐,〈形〉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
《说文》:“齊,禾麦吐穗上平也”整齐《国语·周语》:“其君齐明衷正” 一齐,相等,均衡《庄子·秋水》:“万物一齐,孰短孰长?”这里体现了春秋、战国时老庄学派一种“齐物”的哲学思想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如生死寿夭,是非得失,物我有无,都应当同等看待。
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庄子的《齐物论》中 妙:〈形〉本义美,好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尽所历妙”妙用,神妙的作用唐·李白《草创大环赠柳官迪》诗:“自然成妙用,孰知其指的?” 【注010】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
仅“定雲,風狂”四句 ○一六、事障易解 理障难除心是一顆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猶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滌猶易;以情識襯貼之,猶明珠而飾以銀黃,其洗滌最難故學者不患垢病,而患潔病之難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難除。
【译文】 心是一颗明亮的珍珠用物质欲望屏障遮蔽它,犹如明珠混杂于泥土沙石,它的清洗荡涤还容易;用情感知识配衬贴就它,犹如明珠装饰了白银黄金,它的清洗荡涤最困难所以读书人不用担忧不洁的毛病,而担心洁净毛病的难以治疗;不会畏惧事情的障碍,而畏惧义理障碍的难以排除。
【注解】 明珠:光泽晶莹的珍珠汉·班固《白虎通·封禅》:“江出大贝,海出明珠” 障蔽:遮蔽,遮盖汉·王符《潜夫论·考绩》:“功诚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真贤不得见障蔽,而佞巧不得窜其姦矣” 泥沙:泥土与沙石。
南朝·梁·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夫鸟居山上,层巢木末;鱼潜渊下,窟穴泥沙” 洗涤:冲荡,清洗明·宋濂《佛日普照慧辨禅师塔铭》:“自兹口喷百丈泉,洗涤五浊离腥羶” 犹:〈动〉如同,好比《墨子·公输》:“此犹文轩之与敝舆。
”〈副〉还,仍然,多用于书面语《资治通鉴》:“犹不失下曹从事” 情识:谓感觉与知识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人但知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欲以区区世智情识穷测至理,不其难哉!”犹情欲明·宋濂 《〈南堂禅师语录〉序》:“絶枝蔓,去町畦,而不堕於情识之境,不意大法凋零而能见斯人哉!”。
衬贴:衬托,配衬《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着一领大宽袖斜襟褶子,下面衬贴衣裳,甜鞋浄袜”贴就,犹言随顺《朱子全书》卷十八:“须是软着心,贴就他去做孟子所谓‘以意逆志’,极好逆,是推迎他的意思” 银黄:白银和黄金。
《韩非子·解老》:“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 不患:不用担忧《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无所” 垢病:本意指责,责难此处作字面解,垢,〈名〉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说文》:垢,浊也。
“〈形〉污秽不洁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洁病:亦称“洁疾”过分讲究清洁的一种心理病态 宋·无名氏《道山清话》:“人问邵尧夫:‘人有洁病,何也?’尧夫曰:‘胸中滞碍而多疑耳,未有人天生如此也。
’” ○一七、看破躯壳 认真性命軀殼的我要看得破,則萬有皆空而其心常虛,虛則義理來居;性命的我要認得真,則萬理皆備而其心常實,實則物欲不入 【译文】 身躯皮壳的“我”要看得透彻,就会万般所有全都空虚而他的心常恒虚无,虚无则礼义伦理归来寄居;本性天命的“我”要认得真切,就会万般道理全都齐备而他的心常恒充实,充实则物质欲望不得入侵。
【注解】 躯壳:指有形的身体,肉体(对精神而言)宋·孔武仲《松上老藤》诗:“蛇蟠筋脉壮,龙死躯壳在” 看破:看透;看穿宋·陆游《破阵子》词:“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万有皆空:万有本意犹万物《子华子·阳城胥渠问》:“太初胚胎,万有权舆。
”此处作“万般(一切)所有”解万有皆空,即佛家所说的“五蕴皆空”,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 常虚:常,〈形〉恒久,长久不变《广雅》:“常,质也”《墨子·尚贤》:“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常恒,永久《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何有一识常恒不变”虚,〈形〉空虚,与“实”相对《尔雅》:“虚,空也。
”虚无,道家用以指“道”的本体谓道体虚无,故能包容万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庄子·刻意》:“夫恬惔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义理: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韩非子·难言》:“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汉书·刘歆传》:“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礼义,礼法道义礼,谓人所履;义,谓事之宜《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於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伦理,人伦道德之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汉·贾谊《新书·时变》:“商君违礼义,弃伦理” 来:〈动〉《尔雅》:“来,至也”归来,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和伯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謡,名曰《归来》。
”郑玄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 性命: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指万物的天赋和禀受《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孔颖达疏:“性者,天生之质,若刚柔迟速之别;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天寿之属也。
”朱熹本义:“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本性《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所谓隐者,盖谓其人之性情,宜於幽,洽於静,癖好清閒,不欲在荣华富贵中,汩没性命”天命,上天之意旨,由天主宰的命运《楚辞·天问》:“天命反侧,何罚何佑?”谓天赋。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郑玄注:“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 实:〈形〉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说文》:“實,富也”《素问·调经论》:“有者为实,故凡中质充满皆曰实。
” ○一八、扫甲涤尘 顔秀语新面上掃開十層甲,眉目才無可憎;胸中滌去數斗塵,語言方覺有味 【译文】 脸面上扫除撇开十层顔甲,容貌方才不会令人恼恶;心胸中涤荡去除数斗尘埃,谈吐方才感觉赋有意味 【注解】 甲:〈名〉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顔甲,脸厚如甲,谓不知羞耻语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惭颜厚如甲》:“进士杨光远 ,性多矫饰,不识忌讳,游謁王公之门,干索权豪之族,未尝自足;稍有不从,便多诽谤,常遭有势挞辱,畧无改悔。
时人多鄙之,皆云杨光远惭颜厚如十重铁甲也” 眉目:眉毛和眼睛,亦借指容颜南朝 宋·鲍照《学古》诗:“嬛緜好眉目,闲丽美腰身”比喻事物的要领、头绪或条理《元典章新集·户部·义仓》:“仍於各乡依例设置义仓一所,於门首竪立绰屑大书雕刻‘义仓’二字,以表眉目。
” 尘:〈名〉本义尘土《庄子·逍遥游》:“尘埃也”尘埃犹尘俗《淮南子·俶真训》:“芒然仿佯於尘埃之外,而消摇於无事之业”污染,蒙受污秽清·周亮工《皖江与文灯岩》诗:“文章干气象,姓字不尘埃” 【注011】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八 •集奇》同文。
○一九、完善本来 穷尽常道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盡得世間之常道,才堪論出世 【译文】 完善得了心上的本有心性,方才可以言说了然心性;周尽得了世间的常有道理,方才能够谈论超出人世 【注解】 本来:指人本有的心性。
《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你去走一遭,回来也误不了你的正果但不可迷失了本来,堕入轮迴之内”谓本有心性没有泯灭唐·寒山《诗》之二七七:“万机俱泯迹,方识本来人” 了心:了,〈动〉假借为“憭”、“悟”懂得,明白其意思。
《世说新语》:“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了然,明白,清楚唐·白居易《睡起晏坐》诗:“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尽:〈动〉竭,完,没有了《广韵》:“尽,竭也,终也”达到极限《吕氏春秋·明理》:“五帝三王之于乐,尽之矣。
”注:“极也”周尽,谓周知万物,穷尽其理《庄子·则阳》:“圣人达绸繆,周尽一体矣”成玄英疏:“夫智周万物,穷理尽性,物我不二,混同一体也” 常道:一定的法则、规律,常有的现象《荀子·天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 堪:〈动〉能够,可以《世说新语·捷悟》:“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 出世:超脱人世束缚,佛教用语,佛教徒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宋·苏轼《书黄鲁直李氏传后》:“无所厌离,何从出世?无所欣慕,何从入道?”。
【注012】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四•集灵》同文 ○二○、陶熔顽钝 容纳横污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熔我果為巨海長江,何患橫流污瀆之不能容納 【译文】 我果真是洪大火炉冶炼大师,何必忧患坚硬金属笨重铁石的不可陶铸熔炼。
我果真是广巨海洋漫长江河,何必忧患横溢河流污浊沟渠的不能包容受纳 【注解】 洪炉大冶:洪炉,大火炉金·元好问《论诗》诗之二六:“金入洪鑪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比喻陶冶和锻炼人的环境唐·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罏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大冶,古称技术精湛的铸造金属器的工匠《庄子·大宗师》:“今之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鏌鋣’,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洪炉大冶,即洪大(大而有力)的火炉,冶炼的大师 顽金钝铁:顽金,坚硬的金属宋·俞文豹《吹剑三录》:“难疑答问之外,则薫陶其气质,矫揉其性情,辅成其材品,如良工之揉曲木,巧冶之铸顽金。
”钝,〈形〉本义不锋利《文选·檄吴将校部曲》:“兵不钝锋”呆,笨拙《广雅·释诂四》:“钝,迟也”钝铁,即笨重的铁石 陶熔:陶铸熔炼比喻培育、造就前蜀·杜光庭《亲随司空为大王醮葛仙化词》:“臣曲荷陶鎔,实深造化,唯虔祷祝,少答恩慈。
” 巨海長江:巨海,即大海,广巨的海洋广巨,犹广大,指幅员辽阔《吕氏春秋·异用》:“国广巨,兵强富,未必安也”长江,泛指长的江流宋·曾巩《道山亭记》:“福州治侯官 ……其地於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
” 横流污渎:横流,本意大水不循道而泛滥清·曾灿《舟次》诗:“一叶信如此,横流何处安”放纵恣肆宋·朱熹《答林择之》:“人欲横流,天理几灭今而思之,怛然震悚”此处作横溢的河流解,横溢,谓水盛大溢出河岸宋·曾巩《与孙司封书》:“皇祐三年,邕有白气起廷中,江水横溢。
”渎,〈名〉本义水沟,水渠《说文》:“渎,沟也一曰邑中沟”污渎,本意死水沟此处作污浊的水沟 容纳:包容受纳晋·干宝 《晋纪总论》:“(高祖宣皇帝)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 ○二一、日不欺人 少不丧志。
白日欺人,難逃清夜之鬼報;紅顏失志,空貽皓首之悲傷 【译文】 白天欺负他人,难以逃脱清静夜晚的鬼怪报复;少年丧失志向,徒然遗留白发年老的悲痛忧伤 【注解】 清夜:清静的夜晚汉·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
” 红颜:指少年南朝·梁·沈约《君子有所思行》:“共矜红颜日,俱忘白髮年” 空貽:空,〈副〉徒然,白白地唐·崔颢《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貽,〈动〉本义赠送《诗·邶风·静女》:“贻我彤管”遗留《诗·周颂·思文》:“贻我来牟。
” 皓首:白头,白发谓年老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 悲伤:悲痛忧伤《汉书·刘向传》:“书奏,天子召见 向 ,叹息悲伤其意” 【注013】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
○二二、念虑毫末 人品星渊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出此入彼,念慮只差毫末,而超凡入聖,人品且判星淵矣人胡不猛然轉念哉! 【译文】 用积聚货物财产的心思积聚学问,用求取功绩名誉的意念追求道德,用爱护妻子儿女的心意敬爱父母,用保持爵号官位的策略保卫国家,走出这里进入那里,意念思虑只是差别毫毛末端,但是超脱凡俗进入圣界,人的品质几乎判若天壤之别了。
人何不猛然转变念头呢! 【注解】 货财:货物,财物《礼记·曲礼上》:“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 功名:功业和名声《庄子·山木》:“削迹损势,不为功名”成玄英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於功绩,以留意於名誉!”。
爵位:君主时代把官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指爵号,官位晋·葛洪《抱朴子·论仙》:“夫有道者,视爵位如汤鑊,见印綬如縗絰” 念虑:思虑《淮南子·说山训》:“念虑者不得卧止念虑,则有为其所止矣” 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
《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臺,起於累土” 超凡入圣:超越凡俗,达于圣界,多形容造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语本唐·吕岩《七言》诗:“举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圣弗为难” 且:〈副〉将近,几乎《列子·汤问》:“年且九十。
” 星渊:犹天渊,喻差别大清·褚人穫《坚瓠秘集·两太宰嚭》:“两太宰嚭何忠佞星渊哉!”胡不:何不《诗·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注014】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十一•集法》同文无“出此入彼”后语。
○二三、慈祥立福 挹损为善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開萬善之門,無如寸心挹損 【译文】 建立百般幸福的根基,只在于一个念头的慈爱祥和;开辟万般善良的大门,比不上方寸心念的挹降冲损 【注解】 百福:犹多福。
《诗·大雅·假乐》:“干禄百福,子孙千亿”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殃销祸散百福併,从此直至耇与鮐” 慈祥:慈爱和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人之一心,慈祥者为阳,惨毒者为阴” 无如:不如,比不上。
唐·崔颢《经华阴》诗:“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寸心:指心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晋·陆机《文赋》:“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心事,心愿唐·钱起《逢侠者》诗:“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 挹损:谦逊汉·蔡邕《和熹邓后谥》:“允恭挹损,密勿在勤”挹降,谦抑晋·葛洪《抱朴子·疾谬》:“夫德盛操清,则虽深自挹降,而人犹贵之”冲损,淡泊谦让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谦虚冲损,可以免害。
” ○二四、塞物欲路 驰尘俗肩塞得物欲之路,才堪闢道義之門;馳得塵俗之肩,方可挑聖賢之擔 【译文】 堵塞得了物质欲望的道路,方才能够开辟道德义理的大门;背驰得了凡尘世俗的肩荷,方才可以挑起圣人贤达的担子。
【注解】 道义:道德义理《易·繫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 驰:<动〉本义车马疾行《说文》:“驰,大驱也。
”消逝迅速诸葛亮《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背驰,背离,离开《文选·曹摅〈感旧诗〉》:“今我唯困蒙,郡士所背驰”李周翰注:“言我困於蒙暗,而羣贤、士子皆背我而走”犹背道而驰,比喻目的或行动相反宋·苏轼《次韵子由·东亭》:“仙山佛国本同归,世路玄关两背驰。
” 肩:〈名〉本义肩膀《说文》:“肩,髆也从肉,象形”肩荷,肩挑或肩扛清·龚自珍《明良论二》:“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 ○二五、容人偏私 消家嫌雪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消得家庭內嫌雪,才為火內栽蓮。
【译文】 容忍得了禀性感情上的偏袒徇私,就是一门大学识知识; 消除得了家族门庭内的怨嫌霜雪,才是火海内栽种莲花 【注解】 性情:人的禀性和气质《易·乾》:“利贞者,性情也”孔颖达疏:“性者,天生之质,正而不邪;情者,性之欲也。
”性格,脾气《宋书·沈文秀传》:“且此人性情无常,猜忌特甚,将来之祸,事又难测” 偏私:偏袒徇私,不公正《尹文子·大道下》:“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 学问:知识,学识《荀子·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 家庭: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成员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宋·欧阳修《刘丞相挽词》诗之二:“平昔家庭敦友爱,可怜松檟亦连阴”家族,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结成的社会单位,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
《管子·小匡》:“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门庭,指家庭或门第清·曾国藩《罗忠节公神道碑铭》:“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 嫌雪:嫌,〈动〉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说文》:“嫌,一曰疑也。
”〈名〉嫌隙,仇怨《荀子》:“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怨嫌,怨恨不满,嫌隙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窃谓人主之待臣子,不过以公道,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雪,〈名〉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說文》:“本作䨮凝雨”霜雪,霜和雪《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阴气胜则凝为霜雪”喻阴冷的环境,严酷的遭遇清·郑燮《怀舍弟墨》诗:“含悽度霜雪,努力爱秋春” 火內栽莲:火海内栽种莲花,即“火中莲”、“火生莲”,佛教语。
语出《维摩经·佛道品》:“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禪,稀有亦如是”后因以“火生莲”喻虽身处烦恼中而能解脱,达到清凉境界唐·白居易《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浮荣水划字,真諦火生莲” ○二六、自悟了了 自得休休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還有迷,總不如自悟之了了;意興從外境而得者,有得還有失,總不如自得之休休 【译文】 事物道理因为他人言语而领悟的人,有所领悟依然有些迷惑,总是比不上自己领悟那样清楚明白;意境兴致随从外界情境而得到的人,有所得到依然有些失却,总是比不上自有心得那样安闲快乐。
【注解】 事理:事物的道理《管子·版法解》:“慎观终始,审察事理” 人言:别人的评议《左传·昭公四年》:“礼义不愆,何恤於人言”了了:心里明白,清清楚楚,通达唐·李白《代美人愁镜》诗:“明明金鹊镜,了了玉臺前。
” 意兴:犹意境唐·康骈《剧谈录·广谪仙怨词》:“长卿之词甚是才丽,与本事意兴不同”兴致《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生见其三回五转,意兴已倦” 外境:指外界事物《史记·乐书》“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唐·张守节正义:“物者,外境也。
外有善恶来触於心,则应触而动,故云物使之然也” 自得:自己有心得体会《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休休:形容宽容;气魄大。
语本《书·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后因以“休休有容”形容君子宽容而有气量此处作安闲,安乐解《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注015】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 ○二七、平情见性 寡欲明理。
情之同處即為性,舍情則性不可見,欲之公處即為理,舍欲則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滅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絕欲,惟期寡欲而已 【译文】 与情感共同相处的就是秉性,舍弃情感秉性就不可能显现,与欲望公同相处的就是理义,舍弃欲望理义就不可能明确。
所以有才德的人,不能减除情感,只是做事平和情感罢了;不能禁绝欲望,只是期望心期寡浅欲望罢了 【注解】 同处:谓共同相处;同处于《后汉书·爰延传》:“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 惟:〈副〉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
《书·舜典》:“惟明克允”清·王引之《经传释词》:“惟,独也常语也或作唯、维” 平情:公允而不偏于感情罗惇曧(1872-1924,字孝遹,癭公为其号,以号行顺德大良人著名剧作家与梁鼎芬、曾习经、黄节合称“近代岭南四大家”。
)《文学源流》:“庄生之言,可谓平情以自律矣”平和,宁静,温和,不偏激《礼记·乐记》:“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宋·司马光《辞左仆射三札子》:“酌宽猛之政,处大小之事,必平和允愜,曲尽其宜。
” 期:〈动〉本义约会,约定《说文》:“期,会也”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心期,心中相许晋·陶潜《酬丁柴桑》诗:“实欣心期,方从我游”期望唐·袁郊《甘泽谣·红线》:“忧往喜还,顿忘於行役;感知酬德,聊副於心期。
”心愿,心意宋·陆淞《瑞鹤仙》词:“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胸怀宋·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心期耿耿浮云上,身事悠悠落日西” 寡欲:节制欲望,欲望少《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云笈七籤》卷三二:“少不勤行,壮不竞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慾,闲心劳形,养生之方也” 寡浅,少,不多《庄子·天下》:“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其小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 ○二八、念念守定 事事看轻
欲遇變而無倉忙,須向常時念念守得定;欲臨死而無貪戀,須向生時事事看得輕 【译文】 想要遭遇变故而毫无仓促慌忙,应当面对平常时候每个心念守护得坚定;想要面临死亡而毫无贪惜留恋,应当面对活着时候每件事情看待得轻淡。
【注解】 欲:〈动〉想要,希望《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仓忙:匆忙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独所谓《家乘》者,仓忙间为人窃去”仓促,匆促地,也作“仓卒”、“仓猝”《聊斋志异·促织》:“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 须:助动词,必要,应当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向:〈动〉面朝、面对跟“背”相对《左传·定公十年》:“见剑向己” 常时:平时唐·杜甫《天河》诗:“常时任显晦,秋至转分明。
” 守定:等待,牢牢守住宋·欧阳修《与苏丞相书》之五:“为客在门前守定,写简不成,悉之” 贪恋:深深依恋或留恋,十分留恋唐·尹鹗《金浮图》词:“贪恋欢娱,不觉金乌坠”贪惜,犹贪吝《佛说灌顶神咒经·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世人愚痴,但知贪惜,寧自割身肉而噉食之,不肯持钱财布施,求后世之福。
” ○二九、念差丧善 事愆失饬一念過差,足喪生平之善;終身檢飭,難蓋一事之愆 【译文】 一个念头的过失差错,足够丧失此生平素的善行;终竟此身的自我约束,难以掩盖一件事情的愆尤 【注解】 过差:过失,差错。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平生:平素,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一生,此生,有生以来唐·韩愈《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
” 终身:一生,终竟此身《礼记·王制》:“大夫废其事,终身不仕,死以士礼葬之”终竟,完毕,穷尽《孝经·丧亲》“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唐玄宗注:“夫孝子有终生之忧,圣人以三年为制者,使人知有终竟之限也”。
检饬:谓检点,自我约束宋·岳飞《辞男云特转恩命第二札》:“以孱陋之资,将军旅之众,顾惟匪称夙夜,惶惧惟恐,检飭修省,有所未至,不足以服众”饬,〈动〉本义修整,整治《说文》:“饬,致坚也”〈形〉谨慎,恭敬。
《匡缪正俗》:“饬者,谨也,敬也” 愆〈名〉:本义过错,罪过《说文》:“愆,过也”愆尤,过失,罪咎唐·李白《古风》诗之十八:“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三○、参勘心体 谙练世味從五更枕席上參勘心體,氣未動,情未萌,才見本來面目;向三時飲食中諳練世味,濃不欣,淡不厭,方為切實工夫。
【译文】 清晨在床榻上参详勘问内心性体,心气尚未萌动,性情尚未萌发,才能显现本有心性的面目;三时在饮食中谙习练达人世滋味,浓厚不必欣喜,淡薄不必厌恶,方才成为切合实际的工夫 【注解】 五更: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间,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谓之“五更”。
又称五鼓、五夜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歷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南朝·陈·伏知道《从军五更转》诗之五:“五更催送筹,晓色映山头城乌初起堞,更人悄下楼” 枕席:枕头和席子,也泛指床榻唐·王维《千塔主人》诗:“所居人不见,枕席生云烟” 参勘:参,〈动〉检验。
《韩非子·显学》:“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参详,思量,琢磨《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变文》:“心头託首细参详,世事从来不久长”勘,〈动〉本义校订,核对《说文新附》:“勘,校也”勘问,查问,审问宋·何薳《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固知子栖心之久,更俟与子勘问之也。
” 心体:指思想《后汉书·延笃传》:“仁以枝叶扶疏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指精神与肉体唐·白居易《酬李少府曹长官舍见赠》诗:“低腰復歛手,心体不遑安一路风尘下,方知为吏难” 三时: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
《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杜预注:“三时,春、夏、秋”夏至后半个月明·周之玙《农圃六书·占候·五月占》:“夏至后半月为三时,头时三日,中时五日,三时七日”此处指早、午、晚。
清·龚自珍《尊隐》:“日有三时,一曰蚤时,二曰午时,三曰昏时”(蚤,通“早”指月初或早晨《淮南子·天文》:“日至于曾泉,是谓蚤食”) 谙练:熟习,熟练《晋书·刁协传》:“协久在中朝,諳练旧事”谙习,熟习。
宋·苏轼《答赵晦之书》之一:“乃知剖符南徼,贤者处之,固不择远近剧易,矧风土旧諳习,而兵兴多事,适足以发明利器”练达,熟练通达《旧唐书·良吏传下·薛珏》:“珏刚严明察,练达法理”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唐·韩愈《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 【注016】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五•集素》同文 ○三一、以柔克刚 智圆行方舌存常見齒亡,剛強終不勝柔弱;戶朽未聞樞蠹,偏執豈能及圓融 【译文】 舌头还存在常常见到牙齿已都脱落,刚直强硬终究胜不过柔和谦顺;门户腐朽了未尝听闻门轴被虫蛀蚀,偏激固执岂能及得上圆满融通。
【注解】 以柔克刚: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语本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智圆行方: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
语本《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而事欲鲜” 齿亡舌存: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语本汉·刘向《说苑·敬慎》:“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刚强:健旺鼎盛《荀子·修身》:“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 柔弱:谓柔和谦顺《淮南子·原道训》:“是故清静者德之至也,而柔弱者道之要也” 户枢不蠹:亦作“户枢不螻”,亦作“户枢不朽”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容易受侵蚀也比喻人经常运动可以强身语本《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唐·马总《意林》卷二引作“户枢不蠹”户〈名〉本义单扇门《说文》:“户,半门曰户”门户,门扇宋·刘攽《新晴》诗:“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 偏执:片面而固执元·刘壎《隐居通议·前朝科诏》:“毋苟且,毋偏执” 圆融: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宋·苏轼《答子由颂》:“五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岳尽圆融” 【注017】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三•集峭》同文。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这都可以456什么意思男女之间(男女之间彩云追月什么意思)
2018-09-2509:35快拍小友全力摄中秋节晚上,明月挂在断桥上空。天公作美,虽然是多云,但晚上天空云量并不多,气温也适宜,最高28.4℃…
-
没想到红太阳幼儿园灵异事件(红太阳幼儿园20年前的样子)
“红太阳”是开学后一个月才转到我们班的,有人说她是关系户,也有说他在原学校经常和其他人闹矛盾,实在待不下去了才来我们学校的,但从…
- 这都可以长篇肉辣文小说阅读(长篇空间年代文小说)
- 新鲜出炉最贵的沐浴露(最贵的沐浴露排行榜前十名品牌)
- 难以置信梁冠华主演的电视剧(梁冠华主演电视剧图片)
- 快来看布一堂(布一堂桌垫)
- 全程干货非诚勿扰法国专场(非诚勿扰法国专场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