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后悔太空回来的真是本人吗(从太空回来的是阳历为本人吗)
最近一段时间,东京奥运会、南京突发的输入性新冠疫情、河南突然遭遇的洪水灾害吸引了大家的关注,然后很多人都忘记了,我们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太空中
最近一段时间,东京奥运会、南京突发的输入性新冠疫情、河南突然遭遇的洪水灾害吸引了大家的关注,然后很多人都忘记了,我们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太空中,还有3名中国的太空人,在天宫中忙里忙外阳历的8月15日,农历的七夕节,我国的3名太空人通过央视,向全国人民问好,并祝福全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从外太空撒来的狗粮,实在是让人猝不及防。
不过,从央视的视频画面上看,3名太空人似乎都有些发福了,三人的脸颊看着明显有肿胀感,其实了解航天医学的人会告诉你,这其实是一种病,太空病,也叫航天病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躺在摇篮里”这是著名的俄罗斯航天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的名言其实人类走出地球,探索宇宙,并不仅仅是因为好奇,更重要的是为了生存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如今人类全部生活在地球上,而宇宙空间深邃不可预知,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比如突然有小行星飞向地球,或者我们周边某个星系出现了超新星爆发等等宇宙灾难,人类由于全部都生活在地球上,就极有可能遭到“团灭”。
而探索宇宙,移民其他星球,用一个通俗的比方就叫做:“别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人类能够在月球、火星或者木卫二等等星球上永久定居,那就意味着人类文明有了多个“备份”,这样即便遭到袭击,残存的人类依然可以把自己的文明延续下去,这就是生存的要义,也是人类探索宇宙最重要的目的。
不过,就在我们踏足太空的时候,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开始出现了:这是因为地球是有重力的一个生活环境,人类适应地球生存已经超过50万年,但是宇宙太空是一个无重力的环境,人类的身体突然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出现极大的不适应,如何适应太空生活,让我们能够适应长距离的太空飞行,进而移民其他星球,这正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太空课题之一。
人类在太空失重环境中会出现哪些奇怪的变化呢?首先,你的心血管系统会出现不适这是因为人类自诞生开始就在地球上生活,我们的身体是根据地球的引力环境而“设计”出来的这里就包括很多细节,举个例子,我们全身的血管其实厚度是不均匀的,心脏以上,包括胸腔和头部的血管壁是比较薄的,但是腹腔,特别是下肢的血管壁是比较厚的,这是因为地球对我们有重力牵引,我们在地球上时,受引力影响,血液主要集中在腹腔和下肢,因此这两个部位的血管壁会比较厚,以承担较大的血液压强,而头顶的血管就比较薄, 因为不需要承担那么大压强,而且受重力的影响,如果我们倒立,或者倒挂的话,那么血液就会向头部集中,很快我们会感觉到头部充血,面色发红发紫,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等症状,只有我们恢复正常姿势,这种不适感才会消失。
太空中由于没有了地球引力的束缚,所以心脏向大脑和足底供血的压强是一样,但是大脑距离心脏近,而足底距离心脏远,所以我们就会有类似于在地球上倒立的那种症状:头部充血变红,呼吸困难,身体自然卷曲等不过这种症状可以通过进入太空后不断排尿得到缓解,因为在无重力的情况下,人体不需要过多的体液来维持重力条件下的身体平衡,当过多的体液被作为尿液排出后,人体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得到恢复。
不过由于失重状态,会导致人体腹腔内的各个器官也都失去引力束缚,这会对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头晕恶心,头疼嗜睡,不断放屁等等,不过总体上说,人体的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所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人体能够适应这些变化。
其次,除了上述变化外,有一种变化是人体完全适应不了的,那就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同样源自失重的环境在地球上,由于人体受到引力的影响,为了摆脱引力影响实现直立行走,人体的骨骼系统进化到了一个相当强硬而且坚固的水平,能够支撑我们的身体,并抵抗地球引力。
由于我们的骨骼主要是由钙质组成,所以地球引力也迫使骨骼被压得很结实,所有的钙质都以致密的形态储存在骨骼中而进入太空后,由于失去了引力的束缚,我们身体骨骼原本所受的引力压制消失了,因此人体会适当生长,在失重状态下持续呆上几天时间,宇航员的身高普遍会增长2~3厘米,可见地球引力对人体的束缚有多大。
但是在人体增高的同时,骨骼中的钙质也会随着时间一起慢慢流失根据实测数据可知,进入太空后,人体骨骼中的钙质会以每个月平均1%~2%的水平损失和钙质一同损失的,还有我们的肌肉我们的肌肉和骨骼一样,在地球重力环境中生活时,能够帮助我们对抗地球引力,而进入太空后,由于引力消失了,需要肌肉支持身体并保持运动的情况越来越少,所以肌肉也会快速萎缩,根据统计,人在太空中,肌肉会以每个月5%的水平快速萎缩,甚至比钙质的流失更可怕!所以我们看到, 很多持续飞行几十天,甚至上百天的宇航员,在返回地球后,绝大多数是被人从飞船中抬出来的,因为长期滞留太空导致的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会让绝大部分太空人在回到地球后,根本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不但需要别人抬出飞船,还需要进行相当长时间的恢复性训练。
不过目前,人类已经找到了一些对抗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的办法,其中在太空中保持高强度体育锻炼是一种相对比较不错的办法,这一点在美俄太空人身上都已经得到验证,这也为将来我国的太空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其实除了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外,太空中还有太空病毒、宇宙辐射等等危险需要一一克服,总之,还有漫长而艰险的道路要走。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不看后悔赤兔马gv(赤兔马高考作文满分)
在这场以“拥抱变化”为主题的上海车展中,自主品牌、新势力以及传统厂商同台竞技,看新车,看技术,看格局变更,但是别忘了看价格。…
-
墙裂推荐第二个地球有人类吗(人类终于发现了第二个地球)
今年七八月份,中、美、阿联酋齐发火星探测器。根据谁先到谁先开发的原则,迅速开展火星探测是未来开发利用火星资源的基础。但…
- 硬核推荐第二个地球有人类吗(人类终于发现了第二个地球)
- 全程干货辅导作业play(辅导作业控制不住情绪怎么办)
- 全程干货辅导作业play(辅导作业控制不住情绪怎么办)
- 快来看董卿40岁生日(董卿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 深度揭秘上海:不得以等待核酸为由拒诊(上海:不得以等待核酸为由拒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