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没想到台湾名品城(台湾名品城徽州酒家)

徽商的十个老字号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张小泉剪刀张小泉,明末徽州黟县会昌乡人。

没想到台湾名品城(台湾名品城徽州酒家)

 

徽商的十个老字号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张小泉剪刀 张小泉,明末徽州黟县会昌乡人其父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和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

明朝末年,灾害频繁,烽烟四起黟县百姓朝不保夕,苦不堪言父子二人,制剪为业,小泉刻意求师访友,技艺大进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创制出嵌钢制剪的新技术他选用闻名的“龙泉”钢为原料,制成的剪刀,镶钢均匀,磨工精细,刀口锋利,开闭自如,因而名噪一时。

一些专业艺人如裁缝、锡匠、花匠等慕名前来定制剪刀胡开文墨业 胡开文,字柱臣,号在丰,*徽商,徽墨行家,“胡开文”墨业创始人,清代乾隆时制墨名手,徽州绩溪县人因师从徽州休宁汪启茂,因而是休宁派墨匠后起之秀。

先于休宁、屯溪两处开设“胡开文墨店”,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胡开文得到迅猛发展,除休宁胡开文墨庄、屯溪首起胡开文老店外,先后在歙县、扬州、杭州、上海、汉口、长沙、九江、安庆、南京等地,或设分店,或开新店,其经营范围几覆盖大江南北,至此徽州制墨业呈胡开文一支独秀之势。

后代均延用此* 曹素功墨业 曹素功(1615—1689年),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原名圣臣,号素功,徽州歙县岩寺人他早年潜心科举仕宦之途,因不遂心愿,便返乡以制墨为业*初借用名家吴叔大的墨模和墨名,并开店营业,以后墨质和工艺造型日渐精良,名声亦渐远扬,其墨业更加兴旺。

后移店至苏州、上海等地,常为权贵和名流定版制墨,在社会上层影响很大,被誉为“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 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徽州绩溪人胡雪岩创办的国药店胡庆余堂药店,以宋代*的药典为本,选用历朝历代的验方,以研制成药著称于世,一直到今天仍为中外人士所喜用,它和北京的同仁堂并称为中国*的南北两家国药老店。

胡玉美 一代酱王胡兆祥出生于清朝嘉庆乙丑年(1805年),安庆城集贤门外一个制作酱货的小作坊家庭他的祖籍在徽州休宁县万安镇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开始在本地走街串巷,肩挑贩卖酱货,继而开设“四美”酱园、“玉成”酱园,后在安庆商业中心四牌楼创办“胡玉美”酱园(“玉美”是店号,既以之志前人创业之艰辛,又寓之以“玉成其美”之意),至今已有181年,是一个负有盛名的“中华*”企业。

王致和 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酿造调味品为主的科工贸一体化、跨行业经营的集团公司相传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安徽太平县仙源人王致和以举人身份进京赶考,屡试不中,为谋生路,在京城做起豆腐生意。

一次,豆腐没卖完,时至盛夏,便切成小块,配上花椒等佐料腌上到秋后打开缸盖,豆腐变成豆青色,臭气扑鼻,一尝却别有风味,送邻居尝后无不称奇,一时名扬京城后传入宫中,倍受慈禧赞赏,御赐名“青方”,成为青宫御膳。

谢裕大茶行 谢裕大茶行,曾经的徽州六大茶庄之首,创于1875年百余年的风云变幻中,它记载了一代徽商的传奇历程,更见证了黄山毛峰的名动全国谢正安,谢裕大茶行的创始人当年,为了进军大上海,他亲自带领家人到充头源茶园选采肥壮芽茶原料,经过精心的制作,形成别具风格的新茶。

由于“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又因产自黄山,故命名为“黄山毛峰”因数量极少,先运到上海新挂牌的谢裕大茶行,轰动了整个上海滩,成为各界名流竞相追逐的珍品,现在的上海漕溪路,就是因谢裕大茶行的原址在此而命名的。

之后,谢裕大茶行迅速走向全国,“黄山毛峰”也开始成为*好茶的代表之一故此,谢裕大茶行被世人称为“黄山毛峰*家” 张一元茶庄 张一元是张一元茶庄的品牌名*早张一元茶庄的创始人姓张,名昌翼,字文卿徽州歙县定潭村人。

年青时来京,在崇文门外瓷器口荣泰茶庄学徒之后另立门户,在花市摆茶叶摊,买卖很好,1900年在花市开办了*家店,取名“张玉元”,“玉”在古汉语里也有茶的意思,“元”在汉语里是*的意思1906年在前门大栅栏观音寺开设了第二家店,取名“张一元”,比“张玉元”更好记、更有寓意。

“张一元”取“一”和“元”两个首位的意思,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寓意企业能像字号一样在同行业中争*1908年在前门大栅栏街开设了第三家店,同样取名“张一元”,为区别前一个店,该店亦称“张一元文记”茶庄。

汪恕有滴醋 恕有滴醋厂是苏北地区*大的食醋生产民营企业,产品已形成调味、保健、风味三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汪恕有滴醋创牌于清初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距今已有三百三十多年的悠久历史曾被乾隆帝封为“御品”,清代*文学家袁枚在其烹饪名著《随园食单》一书中推荐“以板浦醋为*”。

三百多年前,有不少徽州人来到海州地带谋生,“汪恕有”滴醋的创始人汪懿余系徽州迁居板浦汪氏*代,起初在家中建立一个作坊,用简单的工具生产数量有限的“老糖”,后来改制成为生产食醋,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为了生意上的方便,便起了店号叫做“恕有”,由于汪氏做的醋酸度甜香醇和,味美津香,每次食用只需几滴则醇香弥足,故称之为“滴醋”,汪恕有滴醋从此就作为产品的正式名称而流传下来。

同庆楼 同庆楼菜馆是芜湖餐饮业的历史名店1925年创建,1999年,国内贸易部认证“同庆楼”菜馆为“中华*”,全国餐饮行业仅有58家1925年左右,当时正值芜湖米市兴旺,商业发达,饮食行业的酒楼、菜馆纷纷建成开业,为在林立的酒楼之中力压群芳,10家商业大户联合集资,开办了一所徽州班菜馆,公推民国初年闻名江南的“醉春酒家”打面师傅徽州绩溪人程裕有出任经理。

店址在中二街(今柳春园小学校址),*初取名“同鑫楼”因程裕有师傅在武汉开设同庆楼菜馆,便前往请教,并商定借名“同庆楼”来芜,称为“徽州同庆楼”菜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