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推荐故都的秋教案(故都的秋教案全国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诵读文章,体会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审美感受;2.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文章语言,理解文章中“情”与“景”的自然融合,培养其文学鉴赏
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诵读文章,体会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审美感受;2.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文章语言,理解文章中“情”与“景”的自然融合,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对自然风物的赞美之情及深沉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文章语言,理解文章中“情”与“景”的自然融合,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对自然风物的赞美之情及深沉的爱国之情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诵读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谈话法进行导入对话学生:“同学们,说到秋天,你们会想到什么呢?(萧条的街道、丰收的麦田、满山的红叶……)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得出每个人对秋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接着引出所学新课:一起就来看看大文豪郁达夫笔下的秋天又是怎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请用文章中的语言回答明确:清、静、悲凉(原文: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2.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对故都之秋的感受的?。
明确:通过对北平之秋的一些景物描写来表达感受具体景物有:一椽破屋、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秋草、槐树、秋蝉、秋雨、枣树等等(三)深入研读,合作交流1.通过PPT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故都秋景的?。
明确:观秋色:一椽破屋、碧绿的天色、日光、牵牛花与秋草、秋枣——视觉听秋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残鸣、秋雨声、人声——听觉品秋味:脚踏槐树落蕊、品味秋雨、感受秋风——触觉2.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
(1)作者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描写秋景,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秋景图,使原本抽象的景象更加形象,让读者身临其境,富有真实感(2)作者所描绘的秋景富有主观色彩,字里行间中充满着悲凉的感情色彩,体现了“悲情”与“凄清秋景”的自然融合,从而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再次阅读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是“悲秋”还是“颂秋”?明确:学生阅读后,PPT展示作者情况及文章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明白郁达夫在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交外困的现实情况下,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抒发了对故都自然风物的赞美、眷恋真情,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1.学生阅读《江南的冬景》,体会文章的感情主旨及描写说法明确:本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写了曝背谈天图、冬郊植被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冬日散步图。
作者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的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藏生机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雾中的情趣等等,表现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钟爱2.小结: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对本课进行总结3.作业:(1)摘抄文章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与同学分享。
(2)写一写你家乡的四季变化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学生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读,体会郁达夫对故都之秋的审美感受,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http://www.zgjsks.com/html/zg/2020jz_bszb/?wangzhansyb。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越早知道越好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100篇最新)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记录表单位幼儿园时间2019.5.
-
墙裂推荐古典吉他谱(古典吉他谱子)
Do、因为喜欢所以努力!Re、不管朋友们是新手、老手、高手、老师、还是大师!可以的话!希望大家觉得不错就好!Mi、关注一下!留留言!点点赞…
- 越早知道越好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等奖)
- 不看后悔队列队形教案(初中队列队形教案)
- 这都可以大自在祈祷文(大自在祈祷文全文汉字)
- 墙裂推荐书愤教案(书愤教案全国一等奖)
- 学会了吗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