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外婆的澎湖湾串词(外婆的澎湖湾串词简短)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霍光武的文章《世上有朵美丽的花——致敬当涂师范学校》。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霍光武的文章《世上有朵美丽的花——致敬当涂师范学校》。
原题:世上有朵美丽的花——致敬当涂师范学校作者: 霍光武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当师吐芳华掸净身上的泥尘,脚穿漏出脚趾的布袜,怀揣希翼,脸藏青涩,肩扛木箱,坐轮船,进县城1983年9月2日,在刚刚走出当涂师范的二哥引领下,我走进了安徽省当涂师范学校,开启了中师生的学习生活。
转户口,退农田,跳农门虽不是“朝为田地郎,暮登天子堂”,却也“九年寒窗无人问,一举中榜村人知”7月8日,烈日下正在参加“双抢”,忽然传来中考达线的喜讯,我一下子从双晚秧田里蹦到逼仄的田埂上,摘下草帽,扔掉手中的锄头,大喊一声:“我考取了!”一路狂奔,一路呐喊,差点儿跌倒在水田里,好险成为活生生的现代版范进。
这一年中考,当涂县亭头中学四五百号初三学生参考,中考达线不足10人,其中7人跻身当涂师范学校当年7月1日,县域调整,当涂师范最后一届面向宣城地区招生,八六(2)班还招进几个芜湖、繁昌、泾县的同学据说,当年马鞍山二中曾面向当涂招收20名学生,条件是中考达线。
当时我还真有一点想法,特别是进师范后,宿舍的一个新生没有来报到,听说就是去了市二中,遗憾之情像野草一样在我的心头滋长
当涂师范学校是县域内最高学府,1958年创办,1962年停办,1978年恢复办学,1988年更名为马鞍山市教师进修学校,前后分属宣城行署、马鞍山市所辖,堂堂的副县级单位八十年代中期正是学校办学鼎盛时期,在校有八五、八六届四个普师班,八六届两个民师班,还有两个进修班。
当涂师范学校位于城关提署街东段,对面是县委党校,不久成了县政府所在地,现在已开发成漂亮的小区东城水岸东边紧挨着东护城河,夏天是我们下河游泳的好去处西面与县二中相邻,开学不久,就在二中操场上,我们参加了“严打”万人大会。
背面紧靠南京军区后勤部干休所,我们常翻过围墙,在那里静静读书八六(2)班第一任班主任刘老师,是一位上海知青,执教《现代汉语》,普通话棒棒达,至少是一乙以上那个颜值,一点也不逊色于央视一姐敬一丹,更有点《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的风范。
化学范老师,上课从不用黑板擦,一节课下来,板书规范,要点清晰可见范老师很有时间观念,课间没有其他与学习无关的话课堂导入后,直奔正题,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最叫绝的是,每次总是踩着钟点下课,范老师并不看钟表我们从范老师讲课的语气,可以准确推测上课的进程。
政治夏老师,充满睿智,能把抽象的经济基础讲解得有滋有味,把枯燥的上层建筑诠释得有声有色篮球场上他是极好的组织后卫,行云流水般步子,很有点阿的江的飘逸球风他是很有名气的书法家,他的字,行如流水,走若蛟龙,刚柔相济,飘忽不定,自成一体,学校门头的“学高为人师,身正乃人范”的校训,便出自夏老师之手,校园里一些有个性的标牌,肯定也是夏老师手书。
政治课的黑板板书我们总舍不得擦,因为这是大家练书法的最好范本政治课上,我们一直在埋头苦写,原来大家在练字呢毕业时我们争相请夏老师题字留念,以此为荣,但遗憾的是,夏老师送我的那幅字,搬家时不知弄丢到哪儿去了。
音乐蔡老师是个超级人才,体胖个高,水平更高,颇有艺术家的范儿声乐不是强项,常用手风琴来教唱手风琴演奏特别棒,当年学校的眼保健操没有伴奏带,于是手风琴独奏《十五的月亮》《望星空》成了经典曲目每每听到“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耳畔便萦绕了那优美的旋律,心头仿佛升起一轮明月。
美术施老师,美院油画系的高才生,发型很酷,衣着前卫,引领时尚;修长的身材,矫健的步子,篮球场的大前锋,很有点乔丹的味道数学老师比较多,其中有现在留美博士的潘老师,有后来做了教育局领导的周老师,还有那位酷似张海迪的代数老师。
教ASCII编码的章老师,让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神奇的二进制躁动的年代,躁动的年华,躁动的学生,精力旺盛,豪情万丈,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艺晚会好戏连台,课堂纪律却不见看好,曾让学校头疼不已三年级,学校请出孙老师出来压阵。
孙老师,刚送走一届民师班,教授小数教材教法,五十多岁,仍有一股杀气,老将出马,“刺刀见红”,作为班主任厉害多了,我们终于平静了一段时间,直至毕业当涂师范学校荟萃了一大批英才,走进校门的学生,是八十年代的新一代,自然是当年中考的佼佼者。
其中不乏有兄弟、姐妹同校共读,但亭头霍氏三兄弟同为当师校友,一时传为佳话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向往着《二十年后来相会》,在《外婆的澎湖湾》,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展开《沉重的翅膀》,《跟着感觉走》,来到《上海滩》,在《月朦胧鸟朦胧》的时候,眺望《窗外》,与《红衣少女》《姿三四郎》演绎《射雕英雄传》。
叶同学,“海拔”顶高的同学,也是最有个性的家伙,天资聪慧,理科成绩忒棒;有时也桀骜不驯,常与同学争执,以致于伸伸胳膊、动动腿脚,也不鲜见,现在做了公安局督察警官吉同学,号称吉大炮,长于论辩,酷爱象棋,常常涉足楚河汉界,与棋友争得面红耳赤,后来在统战部门发挥专长。
王同学,瘦高个,性情火爆,练过几回拳脚,在霍元甲成为全国人民的偶像的时候,王同学很受大家推崇这不,拳脚歌舞《万里长城永不倒》,总能把文艺晚会推向高潮钟同学,性格内向,言语不多,文学功底很好,班级晚会节目串词多出自他的手笔,班级象棋几大高手之一。
李同学,小个子班长,音乐成绩好,尤其是声乐,曾尝试音乐创作;体育成绩特棒,耐力强,长跑一直是强项霍同学,一个默默无闻、并不起眼的同学,在杂文倡导“鲁迅风”的年代,一篇《文天祥、吴三桂及其他》的作文,博得老师的青睐,更让同学刮目相看。
他酷爱文史,博览群书,如今学有所长,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姑孰诗韵》等多本学术专著隔壁班的曹同学,豪情万丈,毕业激情留言“大江东去”而名震全校的义士孙同学,学校男子100米纪录的保持者,曾任学生会副主席,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早已升任本市附小副校长。
崔同学,高三毕业班数学把关教师,曾任县一中副校长胡同学,温温尔雅,当涂广播电台第一代主播;夏同学,躲在厕所旁,借着路灯,一夜之间读完厚厚的《射雕英雄传》……1984年国庆大典,电视直播,第一时间见证展现“小平您好”的历史镜头,感受到春天的来临。
1985年元旦晚会,陶醉于《鼓浪屿之歌》,群情激奋;感受中国女排夺冠喜悦,掀起排球热,高喊“没有袁为民也要成才”;认识曲啸,畅谈人生意义;崇拜费翔,燃起那“冬天的一把火”;还有那张海迪、温元凯……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让我们翻围墙去会面,我们认识了饰演赵倩男的米雪,还有扮演霍元甲和陈真的黄元申、梁小龙。
那套超级无敌、梦幻般的迷宗拳,让好多男生痴迷这更也我沾光,每每自我介绍时,“我姓霍,霍元甲的霍”
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单调却有序,放飞梦想,点燃激情;体育场运动、大街上闲逛,乐此又不疲,释放心情,张扬个性我们的生活充满期待,我们的心田洒满阳光中等师范教育是不折不扣的素质教育数理化比高中浅显,知识面却一点也不少;政史地与高中教材同步,老师讲解得更透彻、更细致。
生物有专门的教材,语文分为《文学与写作》《现代汉语》,音乐体育美术真正落在实处另外,还开设说话课、写字课,“三字一话”要求特别严,各种兴趣小组名副其实能说会道,人人过关;天文地理,有所知晓;跑跳投掷,各有所长;吹拉弹唱,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特别是普通话,人人能说,个个达标当年县广播电台开播,直接从学校招去优秀毕业生,后来县电视台的几位主持人都是当师毕业的当涂师范的学生,许多来自农家子弟,他们不乏为了一张“饭票”,急于“跳农门”,却也是响应时代的召唤。
作为八十年代的四有新人,他们勤于学习,修完学业,毕业后绝大部分投身到最基层的乡村教育他们犹如蒲公英的种子,在偏僻、贫穷的乡村生根、发芽、传播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直潜心坚守在乡村教育这片神圣的家园里,无怨无悔,从青丝直至白发,把自己打造成一支支蜡烛,燃烧自己,照耀着一批又一批学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为了解决中小学师资短缺问题,决定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优秀的学生入读中等师范学校,学习三年后,以国家干部的身份分配到各地中小学教学一线因为成为中师生完成了从“农民到干部”的身份转变,成就了人们跳出“龙门”的梦想,成为全体初中毕业生首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这一政策开始实施,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这些优秀的中师生毕业后,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乡村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中师吐芳华当年的中师生,有过扎实过硬的基本功,有过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有过激扬文字的远大理想,他们本来可以追寻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却囿于学历、地域、职业的局限,他们有过迷茫、缺憾,如今有的人可能难以再与时俱进,甚至落伍于新的时代,但他们依然是中国当代基础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的基石,依然是振兴乡村教育的脊梁和希望。
凭着中师生自身的不俗素质,有的人调动、转行、跳槽,他们又成为新行业的佼佼者当涂师范八二届毕业生尚强,几经拼搏,成为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队教练,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翻开近年出炉的马鞍山市第六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录,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中师生依然是比比皆是。
马鞍山八中就聚集着这样一批当年的中师生,他们历经磨砺,由乡村跻身城市,如今虽年过半百,却仍然是作为教学骨干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年级部主任徐老师,三十多年前凭着“三脚猫”的英语,把一批批乡村学生送进高一等学校。
如今在市府工作的学生,却虔诚地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徐爷爷”的班上,接受已是纯正的英语教学录取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实施中等师范教育,这种卓有远见的国家战略,迅速缓解了中小学师资严重匮乏的矛盾,夯实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的基石,撑起了基础教育的半个天空,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乡村学生。
当涂师范学校,曾经承载一代学子几许的梦想与希望,演绎着几多的鲜活与烂漫,业已成为一枚书签,扁平在历史的典籍里,却永远烙印在我们中师人的心田……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中师吐芳华。
作者简介:霍光武,安徽省当涂师范学校86届毕业生,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高级教师,马鞍山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马鞍山市文史馆馆员,马鞍山市历史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姑孰诗韵》等专著,发表文章五十余篇。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越早知道越好女娲补天教学实录(女娲补天教学实录王崧舟)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同中辨异这个文本解读策略。“同”就是相同,相同的主题、相同的题材、相同的作家、相同的文化背景,各种不一样的…
-
一篇读懂四人小品剧本 搞笑(四人小品剧本 搞笑短一点)
沈腾: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儿子的座位被老师分配在一个又远又偏的角落里,在我看,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四点开…
- 硬核推荐小老爷们那点事(小老爷们那点事儿这本书内容)
- 这都可以?2020第三次新疆工作心得体会(2020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
- 没想到外国中文网站大全(外国媒体中文网站)
- 一看就会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和启发感想)
- 这都可以2016年12月四级(2016年12月四级真题第一套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