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以错过重返哥廷根(重返哥廷根读后感)
特别是读到“重返哥廷根”一文中的一段文字:“过一两年,我再回来看你”声音从自己嘴里传到耳朵,显得空荡、虚伪,然而却又真诚。
两天时间没有间断地读完季羡林的《人生的境界》,读至后半,哽咽难禁特别是读到“重返哥廷根”一文中的一段文字:“过一两年,我再回来看你”声音从自己嘴里传到耳朵,显得空荡、虚伪,然而却又真诚这真诚感动了老教授,他脸上现出了笑容:“你可是答应了我了,过一两年再回来”。
至此,突然热泪盈眶,自己怎么突然变脆弱了,还是这朴实的文字的感染力会穿透时空,如我身临其境一般,此情此景,没有过多华丽的文字渲染,一种别情总是扯不断《人生的境界》是季羡林对人生感悟的小集子,内分三辑分别为人生随想、九十述杯及死的浮想。
如果用一段文字来总结一下,那就是季羡林座右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如果换作我欣赏的一句话就是:未来不迎,当下不乱,过往不恋季羡林一直谦称自己是耄耋之人,走过的桥比年轻一辈走过的路都多,季羡林的足迹遍布全球,同时在中国可以说是历经朝代更替,从行文之间可以看出季羡林对于人生的淡然和洒脱,同时也有一股不服老的精神在内,活脱脱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并工作到老,而不是如一些退休的人放下了学习,放下了工作,过一种向着坟墓去的姿态,看季羡林虽然年届耄耋,却能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不得不为之惊叹。
同样时光的雕刻和时间的沉淀,有的被时间打败,只是坐看夕阳到日落,时间给予他的只是匆匆一瞬间;有的经过时间的洗礼,时间可以让容颜苍老,却让时间的纯味沉淀在心间同样的时间,你用什么样的姿态却面对,留下的是不同的人生境界。
第一辑 人生随想在第一辑人生随想中,季羡林从三谈人生出发,再谈人生之美及人生的感悟,文字朴实无华面对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叹,想从中找到什么功用性的东西,却是不能这些文章也不是所谓的心灵鸡汤,只是一个学者对人生的一点感叹,正确与否暂且不论,对于季羡林的三不主义,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哪三不?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乍看上去如果按照上面实施则是有问题了,如不锻炼你理解成象乌龟那样坚决不动,能躺着绝不站着那就有歧义了,其实这个三不主义还有个附带的条件,正是季羡林所说的:顺其自然,尽上人事,做好三不主义是以正确的人生态度,豁达的人生观为支撑的,否则按照表面上去理解这个三不主义,估计在走向最终归宿的路上会行插队之事了。
所以说,不能光从字面上去了解意思,而是要从根源上去了解实际的含义,否则弯路走多了,就顺不回来了第二辑 九十述怀第二辑九十述怀,述的是从老人的视角(虽然一直没感觉到季羡林的苍老,比年青人还要有斗志)出发,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耄耋之人。
现在社会上经常有为老不尊的现象发生,充斥互联网的让座之事不绝于耳,每个人都会有老的时候,但是把老当作一种武器来使用,或者以老作为弱者的借口去博得他人的同情,那是越活越倒退了,倒是建议这些老人好好看看这一辑,从中了解如何去理解老的含义。
老不代表就会老马识途,不代表以自我为中心,可以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现在不是常说,提出问题还不行,得要解决问题才成,所以看季羡林的老年四得和老年十忌,言之有物,可以参照改正,也算是十全大补丸了虽是九十述杯,与前面所说的一脉相承,是要以正确的人生观为指导的,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宽大胸怀,对于死亡的正确态度,引用季羡林在九三述怀中所说,。
我们老年人不要一下子躺在老字,无所事事,我们的活动天地还是够大的天大地大,不如自己的心胸大如果一个耄耋之人可以说出这样的话语,那我们这些正青春年少的更没有借口不去奋斗了第三辑 死的浮想第三辑死的浮想,这里让我感触良多。
这辑也是追忆最多的地方,经常读读就需要暂缓下以平复,听着有点矫情,但不正如季羡林所说,要讲真话嘛,所以以我个人的名义来讲真话了不知从何处看的,说世上最真的一句话也最难听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都难逃一死如果一直念及此点,这人生真的无法去直视和面对了。
但真的勇士不是要能面对任何艰难和困苦吗?向死而生,在自然规律没有结束生命之前,我们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不是吗?从小的家庭观念来看,父辈以我们当作他们生命的延续,知识和技能会传递下来,我们对于下一代也是期盼满满,都知道养育儿孙辛苦,却是一代一代无怨无悔的去做,这是天然的发生血脉的情感延续。
从大的方面,正是一代代人的努力,我们的生活水平、科技水准以及对于自然的态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好有坏,也会在前进的路上犯一些错误,但总会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未来总是往美好的方向前进此辑中,季羡林不但追忆同代大师、恩师等功成名就之人,也有房东、可爱的小女孩等一些平凡的人,更有被常人眼中忽视的乞丐……。
读完此辑,想起《简爱》中那句经典段落“在上帝面前我们灵魂是平等的……”不因地位高下就不足以记文以道,后面有没有来人会这样来追忆那些不足道的人?可能未必,季羡林说他心甘情愿地成为有这样回忆的最后一人,读来不禁令人神伤。
我一直坚定并朴素的认为,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不仅仅是因为少数时代的领跑者,更有无数默默无闻之人,不管这些人是有意或是无意,间接或是直接,历史总是这样被所有人铸造,无数的人总是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却是无法抹杀他们曾经存在的身影。
如果有一天,我要去记录历史,那我记录的总是那些被遗忘的,毕竟那些领跑者身上被泼洒的笔墨已经足够多了。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万万没想到救援计划(忠犬救援计划)
日前,合肥市长丰县双墩镇马庙村的一名三岁男童走失,经过一夜的搜寻,在第二天早晨6点多,走失男童于一处鱼塘附近被发现,身边还有一只因…
-
没想到远程教育论文(远程教育论文答辩没过)
目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毕业就业的重要时期和疫情防控的特殊阶段在这期间,毕业生学位论文如何指导?远程答辩怎样进行......各高校…
- 不要告诉别人远程教育论文(远程教育论文答辩没过)
- 难以置信2018江苏高考作文(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 奔走相告2018江苏高考作文(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 难以置信建筑施工技术交底(建筑施工技术交底范本)
- 新鲜出炉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育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