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了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插部的主题表现了)
【致敬艺术大师】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艺术家,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从不旁观生活,回避矛盾,而总是置身于社会生活的湍流,满怀激情和鲜明的爱憎去反映生活。他是一位强调音乐创作的思想性,而又善于运用音乐手段表达思想的艺术家。
编者按 | 郭洪钧简介著名作曲家、多元文化人、资深文创产业专家;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专委会秘书长,亚洲艺术家联盟执委会执行主席,悉尼大学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名誉院长,一带一路文化艺术先行工程总策划兼组委会主席。
郭洪钧是一个“多元”的文化人,他既是国家一级作曲家、资深的音乐界人士,又是多场中外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者他还是编剧、总导演、艺术总监他曾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策划和音乐创作,多部作品曾在国内国际的音乐创作比赛中屡屡获奖。
他还数度主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及文旅融合项目的战略策划与创意打造,直接参与并推动了中国旅游演艺联盟的创建和旅游演艺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文 | 郭洪钧主编 | 洪观钧见郭洪钧:伟大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和他的旷世音乐杰作《第七交响曲》伟大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生于
圣彼得堡,原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纪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1919—1925年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1923、1925年先后毕业于钢琴、作曲专业,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的演出而成名;1927年在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奖;。
卫国战争中所创作的第七交响曲享誉世界;1957、1962年先后因《第十交响曲》和《第十三交响曲》引起争论;196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75年在莫斯科去世。
1941年9月9日,纳粹包围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军民开始了长达900天的围困作战肖斯塔科维奇作为消防队员坚守一线1942年,c大调第七交响曲完成并成功上演世界通过这部音乐作品看到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顽强斗志。
1942年,联合国成立之际,美国总统提议将肖斯塔科维奇的《相逢之歌》作为未来《联合国歌》的曲调,《联合国进行曲》这首的非官方的“联合国国歌“,在各种场合中用高昂的旋律代表着联合国1975年9月,肖斯塔科维奇去世。
如他生时所料,他被东西方阵营各取所需苏联称他是“国家最忠实的儿子”,西方国家则称他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苏维埃政权坚定的信徒”而抛开意识形态对于音乐界来说,他的音乐就是一部数十年的编年史,他的作品达到了在特殊历史时期艺术创作的极致,被誉为“20世纪的贝多芬”。
在卫国战争期间的重要作品是两部交响曲《第七交响曲》(1941)是在战争爆发后约一个月开始写作的,仅用三个多月便完成,大部分总谱是在战火纷飞的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写出的,它是题献给这座英雄城的这部交响曲是第一部反映卫国战争的大型作品,是交响乐迅速反映重大社会事件的突出范例,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的抗敌意志。
它的形象、内容既反映卫国战争这一特定事件,明确而具体;同时又超越了此一特定事件的范围,对光明、理性与黑暗、野蛮的斗争作了高度概括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音乐会视频完整版)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创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政府马上总动员艺术界“为祖国而战”,由此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品,这部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佳作作者肖斯塔科维奇表示:“此曲是战斗的诗篇,是坚强的民族精神之赞歌”全曲的气势极其宏伟壮大,终乐章的音响更是震耳欲聋。
德军包围列宁格勒,造成城内危机的1941年七月末,作者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作为“防空监视队”的一员战斗在第一线就是在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此曲的大部分草稿1942年3月5日,在古比雪夫
“文化宫殿”的礼堂,这部作品由隆莫斯德指挥,莫斯科国立剧场管弦乐团演奏,同时对全国及国外做现场直播可见这部交响曲的初演,便是拿来宣传,用以提高士气和宏扬国威,完全作为前苏联的一项 “国家大事” 来对待本曲题献给“列宁格勒”,并获得当年“斯大林奖”的首奖。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简介——(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中庸的稍快板-C大调-4/4拍首先呈示出“人(梦)的主题”(C大调-G大调,配器较少),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副部主题由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短笛)独白。
突然,在一片寂静中,远方隐隐约约传来的鼓声(小军鼓)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插部-bE大调)经过十一次变奏后,乐曲达到了高潮,作曲家进行了频繁的转调,并开始使用2个铜管组呈示部主题以c小调呈现。
接着大管奏出了几声哀鸣(以钢琴伴奏为背景),引出副部主题(#f小调)。然后弦乐再次呈现出“人(梦)的主题”(C大调),就像是人们对战争前美好的回忆。最后,乐章在沉闷的鼓声中结束。
第二乐章:稍快的中板与小快板-b小调-4/4拍,三段体诙谐曲乐章此乐章中肖斯塔科维奇运用了极具个性的降七音小调音阶相传作曲家这样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乐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轻松奏出的主乐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弦乐器那强烈的节奏背景,还有双簧管优雅的副乐念等构成。
三声中部有高音单簧管及乐队的ff力度陈述(#c小调)双簧管的副乐念由低音竖笛接替,长笛、竖琴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此乐章可以说是最具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音乐。
第三乐章:慢板至最缓板-D大调-3/4拍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祖国和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挚爱”这一乐章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美之敬意”,犹如俄罗斯大地上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一般最后在低音提琴与大锣的轻微演奏下,直接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转中板-c小调(结尾为C大调)-2/2拍首先,弦乐与木管奏出黑暗的声部(c小调),预示着战争的到来由定音鼓呈示出类似贝多芬“命运主题”动机的短暂导入部后,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展示,然后进入自由发展的主部c小调)。
在小号的同音反复下,紧张的节奏随之而来几次艰苦的斗争(机枪扫射、冲出氯气范围、骏马奔腾)后,弦乐器与少量的木管奏出了缓慢的主题(调号为5个升号),表示作者为躲避德军进攻而匍匐前进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这个终乐章在于表现“为报仇雪恨、胜利而英勇拼搏”。
在缓慢的铺陈叙述后,乐队逐渐增大音量最后,乐章进入了高潮,第一乐章“人(梦)的主题”由铜管乐器强有力地奏出(C大调),在排山倒海般的凯歌之后,小鼓奏出了宛若“机枪扫射”式的连续音符(表现了作者坚贞可靠),四个。
定音鼓奏出乐章的中心主题,全曲在辉煌中结束。
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遍及各种音乐体裁,特别是15部交响曲使他享有20世纪交响乐大师的盛誉他在通俗音乐领域同样是一位能手,他的歌曲《相逢之歌》(1932)成为30年代苏联群众歌曲大繁荣的先声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艺术家,肖斯塔科维奇从不旁观生活,回避矛盾,而总是置身于社会生活的湍流,满怀激情和鲜明的爱憎去反映生活。
他是一位强调音乐创作的思想性,而又善于运用音乐手段表达思想的艺术家他也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艺术革新家,但他的创作又与传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的艺术面貌是异常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处处表现出自成一家的鲜明特征他的旋律常以古调式为基础;尤其是阵音级的各种所谓“肖斯塔科维奇调式”的频繁运用,以及在一个主题内经常的调式突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乐汇。
在后期创作中,他也采用十二音音列的旋律进行(如《第十四交响曲》等),但只是把这种技法作为众多的表现手段之一,而从不把自己束缚在某一种体系或法则之中他的旋律富于朗诵性,尤其是器乐的宣叙性独白更是情味深长他的和声很有特色,有时写得非常简单朴素(甚至仅限主、属和弦),有时又异常复杂,富于刺激性(如由自然音列全部七音或由全部十二个半音构成的和弦)。
他扩展了传统的复调技术,给赋格、帕萨卡里亚等古老复调形式注入了现代内容他的配器不倾向于色彩性的渲染,而着力于戏剧性的刻画,乐器的音色好像剧中角色,直接参与“剧情”的发展,是表现矛盾冲突的有力手段他在曲式方面的独创性也很突出。
他的交响套曲结构和各乐章之间的功能关系,从不拘泥一格,而是按构思需要灵活变化交响套曲的第一乐章往往不是奏鸣曲快板,而是奏鸣曲慢板或中板,乐思徐缓展开,动力逐渐积聚,波澜起伏地推向总高潮奏鸣曲式的处理也有许多突破,如《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加入长篇的“侵犯插部”。
他后期的交响乐已经不以奏鸣曲式为基础,回旋性与变奏性相结合成为音乐展开的推动力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本号立即处理删除【特别提示】转载请注明:“惊艳国际”微信公众号 。
合作请留言:824048962@qq.com(惊艳国际工作邮箱)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深度揭秘孙尚香出装(孙尚香出装顺序)
各位小伙伴好,这里是每日分享的果妹~今天照例给大家带来了最新资讯~文中有暗号,活动时间有限,先到先得呦呦呦~…
-
越早知道越好北京大学简介(北京大学简介和历史)
编者按北大“强基计划”正式启动涵盖十大北大“A+”强势基础学科从浪漫文学到严谨数理从文物之美到哲学思辩从逻辑推演到缜…
- 散文日记怎么写四年级300字的优美散文日记摘抄300字左右
- 散文《最美的遇见》董卿散文是什么文体
- 速看北京大学简介(北京大学简介和历史)
- 散文日记大全500字左右三年级大学生散文投稿散文日记100字左右怎么写好看
- 散文《做最好的自己》中国最美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