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这样也行?华侨是什么意思(缅甸华侨是什么意思)


萧维梅缅甸著名华侨领袖萧维梅,又名萧桐英,字蔚然,广东省梅县(现梅州市)人曾任梅县武装暴动副总指挥、梅蕉六甲联立中学(现为松源中学)教务主任、中共梅蕉武中心区委(后改为梅

这样也行?华侨是什么意思(缅甸华侨是什么意思)

 

萧维梅缅甸著名华侨领袖萧维梅,又名萧桐英,字蔚然,广东省梅县(现梅州市)人曾任梅县武装暴动副总指挥、梅蕉六甲联立中学(现为松源中学)教务主任、中共梅蕉武中心区委(后改为梅蕉武边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27年梅县暴动失败,和其他一些骨干转入地下,辗转闽、粤、赣、沪等地,当过地下交通员。

1939年因国民党搜捕,与组织失散,1940年带妻子经香港到缅甸仰光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夫妇取道云南回到汕头,以汕头税务课长身份,来往于汕头、汕尾、海陆丰、潮州、揭阳等地开展抗日活动1946年改名萧维梅,只身再赴缅甸。

作为爱国进步组织一员,为发展华侨爱国进步力量、推动缅华爱国大团结、发展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缅友好鞠躬尽瘁,作出重要贡献新思想洗礼下投身革命我父亲萧维梅在1922年进入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在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冲击的学校内,他很快就接受了新思想,成了家中的“叛逆”青年。

1926年,父亲毅然在东山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共党员在梅县来说,属于早期的共产党员了同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清剿共产党人、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激起了全国各地共产党人和工人阶级的反抗,中共梅县县委和共青团梅县地委联合成立县武装斗争委员会,发动暴动,父亲担任县武装暴动副总指挥,梅县早期共产党员陈剑吾也是暴动组织者之一。

由于暴动失败,父亲和其他一些骨干转入地下继续革命在此期间,父亲辗转闽、粤、赣、沪等地,当地下交通员1931年,父亲因患疟疾,病重命危,由福建返梅县医治,次年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的母亲朱玉贞(后来改名朱茵霞),当时朱家是梅县黎陂朱屋,属当地大户。

梅县城内第一幢花园式别墅型大洋楼“庆庐”,就是母亲的祖父辈建造的当时因父亲是共产党员,母亲娘家极力反对两人的恋情,后来我母亲毅然放弃学业,与父亲转赴上海,继续支持他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36年,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梅蕉六甲联立初级中学作为具有革命活动传统的梅县城里的一所学校,自然也积极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办夜校、识字会、阅读《救国时报》……。

父亲的这些“工作”,在他曾经的同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维写就的一篇《忆战友萧蔚然》中可循迹,他评价我父亲是个思想进步、革命工作积极、性格友好的好同志我父亲在松源中学就职时也接编抗战喉舌《联中校刊》、领导松源联中工作团,高唱抗日歌曲、演出抗战活报剧、批判亡国论、介绍抗战形势等活动,鼓舞群众抗战士气、坚定群众抗战决心。

遇搜捕辗转赴缅再续革命听家中长辈回忆,1939年前后,父亲与国民党搜捕队有一场惊险的“邂逅”当时父亲在梅蕉六甲联立中学(当时的梅县红色堡垒)任教,并担任中共梅蕉武中心区委宣传部部长国民党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除了军事上对延安和抗日根据地进行围攻外,在国统区也对共产党进行清剿,制造“白色恐怖”。

有一天,父亲从萧家老屋“资政第”进县城,路上碰到一队全副武装的警察警察问父亲:萧蔚然住的“资政第”萧屋离这里还有多远?父亲立觉来者不善,好在当时那些警察只知其名而不识其人,他急中生智往身后一指:就在前面,大概还有半里路,遂得以成功脱身。

萧维梅、朱茵霞伉俪摄于梅县由于国民党搜捕,父亲与组织失散,就到县城曾祖母娘家兄弟开的药店避风头祖父和父亲都是独子,曾祖母为了守住家中独苗,萌发了把父亲送出国避难的想法1940年,父亲在曾祖母的强制下,携母亲经香港到达缅甸,在外祖父开设的酒厂任管事。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华侨纷纷逃离缅甸,父亲义无反顾地带母亲回国经当时担任汕头税务局局长、支持革命活动的姑父推荐,担任汕头税务课长父亲以此身份往来活动于汕头、汕尾、福建等地继续革命,1945年再返家乡梅县参加革命。

由于进行的是地下活动,父亲保守秘密,不与我们谈他的工作,以至于我们并不知道父亲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听我一个后来到台湾的叔叔说,1945年的某一天,父亲突然回家跟他们说: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日本投降了!当时一般老百姓尚不知此大好消息,他们半信半疑。

这令人振奋的胜利消息后来传开,他们觉得父亲消息灵通,猜测父亲有来头再赴异邦团结华侨坚守“华教”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有一天父亲回到家,收拾行李一个人走了后来母亲告诉我们,父亲过番了,又去缅甸了这次赴缅,父亲改名萧维梅,意为不忘老家梅县。

1947年,父亲将我们一家接到缅甸团聚这时期,逃难到中国境内的缅甸华侨陆续返回,加上滞留缅北的一大部分中国远征军和一批投亲靠友的新华侨入缅,华侨的数量明显增长,行业、宗亲、宗教、区域性团体相继恢复或成立,复办或新建的侨校也蓬勃兴起。

国共两党斗争延伸到海外华人社会,两股势力的争斗愈演愈烈而父亲作为爱国进步组织的一名骨干,主管华侨文教口,积极开展团结华侨爱国进步力量、发展华侨爱国文教事业工作当时为了壮大爱国进步力量、提高华侨文教水平,争取广大教师权益,父亲联合教育界热心人士和知名人士,组织筹建缅甸华侨教师联合会(简称缅华教联),这保证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缅百余所中小学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师资、教材、生源均掌握在爱国进步力量手中。

与此同时,父亲还担任缅甸华侨文化界重要团体——缅华文化工作者协会的副主席,把握缅甸华侨文化界朝着拥护新中国的爱国进步方向发展,参与筹建由爱国进步组织主办,全缅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刊——《人民报》。

1952年,萧维梅等参加缅甸华侨国庆观光团成员访江西南昌,在纪念碑前留影在缅的每一年,父亲都积极参与发起和组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活动,并牵头开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缅甸华侨社会各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爱国活动。

而在1952年和1960年两次应国内邀请,有幸回国参加国庆观礼1964年,父亲积劳成疾病逝于缅甸仰光,他的遗体上覆盖着的,是他一生鞠躬尽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1999年,我们将父亲的骨灰从缅甸接回国,让在外漂泊大半生的父亲安眠故里。

本文综合自梅州侨乡月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