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太疯狂了杀马特是什么意思(非主流是什么意思?)

这期的标题为什么这么奇怪?才不是YOYO的电脑中毒了。这是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留着色彩奇特挡住眼睛或真或假的爆炸头,有着响亮的名号,称为“全村人的

太疯狂了杀马特是什么意思(非主流是什么意思?)

 

这期的标题为什么这么奇怪?才不是YOYO的电脑中毒了。

这是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留着色彩奇特挡住眼睛或真或假的爆炸头,有着响亮的名号,称为“全村人的希望”。

每当集会时,他们自带水泥。在村口也可能是自家门口,当DJ版的凤舞九天响起,他们就扬起水泥,在灰灰的水泥粉中翩翩起舞。(事后,妈妈打在身上的扫把格外的疼。)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神秘组织的来历是?

杀马特

一词源于英文单词smart,意思为时尚的;聪明的。在中国正式发展始于2008年,是结合日本视觉系和欧美摇滚的结合体,喜欢并盲目模仿日本视觉系摇滚乐队的衣服、头发等等。

日本乐队X-Japan吉他手HIDE杀马特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状态、一种生活形式和一股文化潮流杀马特的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它所代表的是一种另类甚至是怪诞的青年形象,这群另类青年正不停不断挑战大家的审美神经,他们被称为“杀马特家族”。

这个群体突出的特征为以下几点:1、留着五颜六色的长发,画着很浓的妆。

2、穿一些很个性的服装,戴着稀奇古怪的首饰,喜欢自拍。空间里有很多头发五颜六色的视频截图,偏于日韩风格。

3、现实生活当中夸张打扮。如:个子矮小而配以很高的发型;胡乱配搭一身的名牌衣著,穿戴一些自认为很有个性的衣服与首饰,喜爱穿著全身黑色衣物

教育、文化、背景、阅历杀马特的出现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全,在网络刚刚兴起的07年之后,互联网几乎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杀马特与非主流文化相互作用下,也催生了国内的初代网红群体让文字网红时代,过渡到了图片、音乐网红时代。

网红鼻祖“沉珂”惊悚夸张的哥特式妆容,前卫个性的穿着打扮,纹身、抽烟、喝酒、抑郁倾向,这些颓废的色调,都传达着一种迷茫、孤独、自我放弃的负面情绪。比网抑云要早上那么7年。

杀马特与非主流文化的出现绝非偶然,它的崛起和没落,是时代的推波助澜,也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有主流就有非主流。主流与非主流是共存的,不过在今天,非主流也跟随杀马特一起淡化在一代网民的记忆里。

当年的杀马特教父:罗福兴杀马特”的“炼成”受到了2000年~2010年这10年间城市“90后”非主流文化的传染,而城市“90后”非主流文化则沿袭自欧美国家的青年亚文化。

杀马特文化的一个缩影“葬爱家族”与“小清新”的文化区隔与“杀马特”迥然相反的是近些年持续流行的“小清新”之风,它在青年文化形态上,与之构成了一个两极化,各处一端,绝无交叉两者的差距,并非嬉皮士与雅皮士之间的差异。

嬉皮士(英语Hippie或Hippy的音意译)文化是在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时期的一个缩影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应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的反对,他们提倡非传统的宗教文化,批评西方国家中层阶级的价值观。

嬉皮士后来也被贬义使用,来描写长发的、肮脏的吸毒者但是,当时的网民们对这样的群体并不抱有什么好感;甚至是厌恶与反对在那个以贴吧和QQ群为交流大本营的时代,“杀马特”与“非主流”两个贴吧经常被吃瓜群众和一些有组织的网民进行爆吧。

更有甚者会到线下进行“真人快打”

侮辱、谩骂、威胁、人肉、人身攻击……那些杀马特QQ群的“族长”,为了家人们的安全,迫不得已解散QQ群,贴吧也在围观群众的洪流中渐渐没落,成员也回归了平常。

自此,曾称霸互联网的庞大群体,销声匿迹。爷青回?

在小视频与直播兴起的时代,曾经销声匿迹的群体悄然返回了网络。

与多年前一样,他们留着五颜六色夸张的发型;自带水泥回来了!

但眼下这些是网红时代的产物。网红经济下催生的想要博眼球,想火的变体,早已不是曾经一心只为寻求归属感的杀马特们。

有一个词叫做“草根文化”,也成为平民文化,大众文化。其实,杀马特也是一种小众的“草根文化”,但是,他并没有被大众所接受。

他们的这个形象,是试图接近主流的一次努力倒推文化渊源,“杀马特”受到了21世纪前10年间的城市“90后”非主流文化的传染而城市“90后”非主流文化则沿袭自欧美国家的青年亚文化,当时农村与城市的割裂甚至还有“乡村非主流”这一词汇。

“存在即为合理”就像今日的网红那样;杀马特与非主流也是顺应时代变化诞生的产物。证明了互联网“蛮荒时代”有这样的一群年轻人在寻找归属感的同时并掀起时代的浪潮证明了他们的存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