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居然可以这样春意盎然的意思(春意盎然的意思是什么和春意盎然的区别)

“诗圣”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韩愈誉为“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杜诗沉郁顿挫,多涉民间疾苦,被后世誉为“诗史”。唐宋诗词粤语讲座”新年第一讲,周克光老师精选两首杜诗,带领读者赏析杜甫诗歌深邃的意象营造和超妙的艺术技法。

居然可以这样春意盎然的意思(春意盎然的意思是什么和春意盎然的区别)

 

“诗圣”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韩愈誉为“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杜诗沉郁顿挫,多涉民间疾苦,被后世誉为“诗史”2020年1月11日,广图广州人文馆“唐宋诗词粤语讲座”迎来新年第一讲(总第23讲)。

主讲嘉宾周克光老师精选了两首杜甫诗作,通过讲解实例带领读者赏析杜甫诗歌深邃的意象营造和超妙的艺术技法,并就读者们如何在掌握诗词格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诗词创作中提高艺术性、写出雅正的诗词,提供了许多灼见和有益的指导。

(本文根据主讲嘉宾课件整理)

▲周克光老师带领读者们体味杜诗之美

《绝句四首》(其三)(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赏析:这首诗字面平白易懂,中小学教学大纲也列入小学生要背诵的诗词之一,甚至很多幼儿都会背诵,朗朗上口有专家解释了这首诗作的背景:公元762年,杜甫的老朋友、老上级成都尹严武被征入朝任职。

蜀中发生兵乱,杜甫被迫离开草堂,避地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杜甫心情大为好转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一消息,也跟着返回成都草堂国家战乱平息和生活重归安定,使他的心情极为舒畅,面对盎然春意,写下这四首一组的绝句。

从表象说,这的确似一首清朗的小诗但此诗尽管字面简单,却充分凝聚了杜甫对诗艺多方面深厚的理解也就是说,它多角度地体现了杜甫近体诗的深度技巧我们从这首诗的不同角度切入理解,对于已掌握近体诗基本格律的作者来说,如何提高诗艺综合能力素养,会有多方面的启迪。

杜甫在近体诗上的深度技巧,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综合体现:

▲广图广州人文馆高朋满座1

横向平列铺张,纵向步步拓境首先,它体现了杜甫诗句高度凝练的画面美北大教授袁行霈先生早年就指出,这首诗具有四条屏式的画意特点四条屏是四长幅一组的画旧时的屏风,也往往是四扇一组,每扇一画如梅、兰、菊、竹为一套;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四季花卉一套;春夏秋冬山水一套,每扇二仙合成八仙一套;西施、昭君、貂蝉、杨妃四大美人一套……等等。

杜甫这首诗,每句七字可单独成画:第一幅,数枝春柳,两只黄鹂,顾盼相呼;第二幅,青霄衬背,柳为近景,白鹭排云,全景冷色相衬,特别抢眼;第三幅,柳外平田,遥峰环雪;第四幅,浣花春水,树底泊船这不正是并列的四幅画图吗!我们常说王维的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杜甫这首诗句句皆画,不正是充分体现了王维诗画意美的艺术精髓吗!但是,由于各句自成一画的特点,也引起了杨慎的批评他说:“绝句四句皆对,少陵‘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也然不相连属,即是律中四句耳。

”杨慎所言并不恰当应当说杜甫诗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如果仅仅写成四条屏的话,杨慎一语中的但杜甫这首诗除了可以横向平列铺张外,还具有纵向展开连贯相属的脉络,这又是杜甫这首诗为喜爱诗词创作的朋友提供的又一种可借鉴的艺术手法,值得熟读深思。

这首诗纵向看的特点是起首门户开得不大,从小处着眼,渐行渐远,境界越拓越宽,意味越写越深,一句一拓境,由微渐博乃至无限宏博的境界一开头是黄鹂百啭引起的黄鹂是春天的声音,春晚莺声老,故有“园柳变鸣禽”的名句。

杜甫在屋内听见了莺声,目光被莺声引向窗口,只见窗前的柳枝已绽出了细细的嫩芽这句诗从春声到春色,所描述的春境是立体的这也提醒诗歌创作的构句要注意声色结合声情结合,才能把诗写好写活窗外的春色把杜甫引向了窗前,于是,生机勃勃的春意撩起了诗人的兴致,诗境进入中景。

近柳远鹭让人联想到波光田畴,因为鹭是水鸟一行白鹭的飞踪把诗人的眼光引向广阔的天地,湛蓝的天幕映衬着白色的翎羽,反差明显,光彩夺目诗人目光随白鹭越飞越远,直达天际亘古不融的雪峰但对这冰峰,诗人却以草堂一窗来包涵,暗暗地把自己写进去。

整句诗承接第二句,但却进入更高远的境界写到天边,并不是诗到尽头杜甫第四句继续拓展,将诗境拓展到视野之外即从纵向看,步步拓境,“不相连属,即是律中四句”并非的论这是我们从杜甫这首诗吸取的艺术营养之一

▲周克光老师带领读者赏析《绝句》高度凝练的画面美2

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这首诗也是体现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所言“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为大”的一个具体实例仇兆鳌为“万里船”作注,引范成大《吴船录》:“蜀人入吴者,皆从合江亭登舟,其西侧万里桥杜诗‘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桥正为吴人设。

”从仇语看,杜诗好象是在写一个实景但即使原来就建有小桥,“万里”之得名又何尝不具有后人因杜诗而用的可能呢!相似的情况是,张继《枫桥夜泊》诗中有“江枫渔火”,可能是附近实在有此村、桥、水名,但更可能的是后人因张诗而冠名。

如苏东坡在“净慧寺”中写“六榕”二字,该寺也因此易名为“六榕寺”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视野外有万里,这也是杜甫为希望提高诗艺的后人所作的又一艺术示范。3

精雕细刻又天然浑成这首诗还有一个特点:全诗精雕细刻,但给读者的印象却如随意一挥而就的天然浑成的作品同时全诗由两副极工整的工对构成,但却似飞流直下三千尺般毫不觉板滞,一气呵成两者的矛盾怎样统一到天衣无缝呢?。

这首诗由两组对仗组成,几乎每个词、每个字都对仗:

数量对:使用了“两个”“一行”、“千秋”“万里”两对;

颜色对:“黄”“白”、“翠”“青”也是两对;

方位对:用“东”“西”一对;

名词对:有“鹂”“鹭”、“窗”“门”两对;一般说来,天干、地支、数字、方位、颜色这类词语如在对仗中使用了,即使句中半对半不对,某些字眼不对,也会给人工对的印象也就是说,这类字词,给人一种特别严整的感觉而这首诗,总共28字,对仗字眼竟占了18个字,三分之二强,处理不好会给人一种板滞的感觉。

但这首诗读来犹如随口信笔,率尔而成,似乎没有工对的感觉其原因一是由于写作脉络小处发端,渐行渐远,四句连贯都是顺一个方向发展,从字面即表面印象上看,中间没有迂回曲折,没有顺逆变化,没有着意营造波澜,给人一种意思畅顺,一气呵成的感觉。

二是基本都采用单句形式,即中间无节的单句诗词理论,对诗句、词句的组成,特别是诗句与中小令的句式有着明显的区别诗句似词句则滑,词句似诗句则涩诗句与词句区别的关键,在于诗句中有节,即有一个小停顿这种小停顿一般通过用复杂句、复句或者是两句、三句的单句构成。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就是三个单句并列组合成一个诗句词句一般是单句,顶多是复杂句,句中无节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气呵成杜甫这首诗,如不考虑意寓所旨,可缩写为“鹂鸣柳,鹭上天,窗含雪,门泊船”这样的单句。

虽然当时词还未广泛流行,诗词句式还没有组句性格的分野(当然这种性格分野主要指中小令,南宋长调则有律句化倾向,有以两两合成四字句为警句的)而杜甫以平顺的单句形式化解了数字、颜色、方位词密密嵌入及连续对仗容易走向板滞的效果,所以整首诗读来特别平顺,给人一气呵成得而觉得不是对仗句的错觉。

这一高明的处理手法,无疑也是后人提供了一种中和方法上的启迪,是很优秀的典范更重要的是,这首诗柔中带刚,绵里藏针无,一句不切景,无一句不抒情一“含”字暗引入诗人自己的抱负,一“泊”字对全诗彻底翻案,点出本诗的宗旨——万物皆生气,唯余独冷清。

虽看到国家中兴的希望,但自己仍旧于天地一隅留滞,欣慰之余仍存无限惆怅全诗虽以畅快语出之,仍有自怜的感觉首句眼前春声唤出春色,二句白鹭群飞,高逸天际,一派生机窗含表面窗框内的连绵雪峰,实质上窗内的对象是谁?就是杜甫自己!所谓“雪岭”,正是千秋不渝的冰雪情怀!虽然不一定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终身抱负,指向冰晶玉洁,但肯定是代表高远不移的志向。

如窗含尚不足特指自我的话,再来一句门泊,够明白了“门泊东吴万里船”是视野之外更广博的想象空间门泊,同样是把“东吴万里船”与诗人自己联系起来:心游天外,那里是一个更无限的天地,自己多么想随白鹭飞向天外那个可以大展拳脚的空间,可惜理想之船志在万里之外,而现实尚在羁泊之中,还被系着。

纵是全诗一片高亮的境界,一个“泊”字,未尝不是暗暗的一种遗憾之情陡地一折,就是“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而仍给人表面一个似乎浑然一体的诗境客至(原注“喜崔明府见过”)(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pēi)。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盃( bēi )。赏析:杜诗之“大”

杜甫由于路人皆知,关于他的身世经历,不再详细介绍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杜诗被称为“诗史”那么,杜甫为人是否严肃得令人觉得太古板了,杜甫的诗是否都是严肃庄重的大题材呢?当然不是!清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评论道:“。

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吐弃到人所不能吐弃,为高;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为大;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明确指出杜诗有“大”的特点这个大,就是指笼罩力,笼罩一切的意思笼罩一切包含什么意思呢?其一是就体裁而言,即杜诗律绝歌行各种体裁无所不包;其二同是律绝,各种风格无所不包;其三是写作题材,对社会生活覆盖面,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所以学习杜甫的诗歌,无论体裁、风格、内容,都能给人很好的精神享受学习写诗,从杜诗的句法、结构、句意表达、句眼下字、篇章内容、写作特点,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启迪

▲周老师的赏析引人入胜,读者认真聆听并记录《客至》这首诗充满了朋友之情,气氛热烈,角度转换迅速,语言异常活脱这首诗原注就表明:“喜崔明府见过”喜,就是高兴激动的心情全诗的内容无一字写“喜”,但“喜不自持”的体态气氛却贯串全诗,一波接一波,直至结句更掀起一个声情并茂,突现的高潮。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称呼,现任或曾任县令都可一概尊称为明府崔杜皆为长安大族,两姓通婚很多崔明府与杜甫有无亲戚关系无从考究但清人仇兆鳌注本《杜诗详注》中,本诗中引邵氏注:“公母崔氏明府,其舅氏也”而且两人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诗的内容可以很容易看出来。

“见过”就是来访

以家常语入诗、言不自持喻守真先生认为:“此诗系少陵在蜀,初成草堂于浣花溪头故诗中流露一种闲适恬淡的情怀,深喜有客来此盘桓”同时他谈到这首诗的作法:首联写景并点时令,以“鸥来”兴起“客至”;颔联正写客至,花径不扫,蓬门常关,想见少陵闲淡;颈联写殷勤款客之情,市远家贫,都是实事,并无虚文俗套,又可见宾主间的知己;末联忽转别意,欲邀取邻翁同饮,在文字上可说是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此诗好处,在以家常话表示一种闲适之情,并不露出有意做作之态“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关于“舍南舍北”,明人杨慎称:韦述《开元谱》里记载,倡优艺伎身份的人,奏乐歌陪酒宴为生的,居于社南者,呼为社南氏;居于北者,呼为社北氏。

杜诗原为“社南社北”,后人改“社”为“舍”,脱离了杜甫的本意清人钱谦益批评杨慎之说穿凿附会,认为即就算杜甫真的居于倡伎艺人居所附近,又怎会专门点明并与自己并列呢?应此还应作“舍南舍北”但如此释错仍无法还原完整的诗境。

应当注意到,如果是“社南社北”,则其一,诗中未交待艺伎与原诗整体有什么关系;其二,莺、鸥对于文人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按杨慎的解释,二句就应改成“但见群(或游)莺日往来”;其三,市远就无着,艺伎不可能居住在“市远”之处,否则生意没法做;其四,末联邻翁也没有着落。

还原诗境能够意思畅通是解诗的先决条件如杜甫《江村》中“清江一曲抱村流”,如果写“清江直泻过村流”,那“舍南舍北皆春水”就不可能,但一“曲抱”,则“舍南舍北皆春水”就不呼自出了此诗开头即因贵客、挚友的到来,寒舍生辉,把春水萦绕的客观环境感情化地强烈表达出来,春意盎然的氛围写得异常的热烈。

“舍南舍北”实际以南北代指房舍的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春水,冰澌溶化,春水陡涨、春波浩渺、春柳纷绽、春草舒青,沸沸扬扬,而这一切,用一个皆字加以强调,越见生意盎然,正是诗人喜意难抑的心情“但见群鸥日日来”“但见”,只见、只有见到两层意思同存。

只见意上连皆春水的兴奋;只有见到则下连群鸥,兴奋中稍作压抑,蓄势反衬下联新一波兴奋高潮的到来这一扬一抑一扬,形成抒情脉络的曲线,属于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将喜意层层加深“群鸥”可实指水鸟,也可指东西邻的僻野村民。

如指自然界的白鸥,上承“皆春水”用只见,再一叠字“日日”,文应上“舍”重字,下连“今始”,并且先下机关,延续诗人的兴奋情绪的渲染,在时间、空间两个方面都使这种喜悦情绪极度充盈延续写景,暗寓于人事,二联暗转入人事,自然而不突兀;如是指左右近邻的普通人,包括下文的邻翁,这里先下伏笔。

这就多了一重意思,作为崔明府具有特殊情谊的人到来情绪高潮的反衬即日日来往相访者只是左近平常客人,而不是象崔明府这样的密友与知音来,可作飞来,可作走来,这就完成了两联之间的自然过渡因日日望而不见的失落感,因来而等到崔明府终于出现。

望得而不得的饥渴感,叹不得而骤得狂喜感字字相呼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因舍皆春,故花满径今始,上应日日但见“花径”不能简单视作小园的路,“不曾扫”也非从未扫过同样,蓬门今始开,也不能理解为今日才打开院门。

“始开”,是崔明府第一次到来,因而应该是第一次为崔明府亲自打开园门字里行间,是作者没有写出的早早开门、急急企望、终于盼到的过程此后三、四、五、六、七句虽有动作,但都有正在说话的味道也就是一种“言不自持”的体态气氛。

即从崔明府一出现,杜甫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喋喋不休无法自已诗已尽而话犹未尽,话虽白而情倍浓

▲读者积极参与讲座交流环节“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盘飨”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乃餽盘飨”《诗经·伐檀》毛传,“熟食曰飨”“兼味”见潘安仁《夏侯常侍诔》:“重珍兼味”前四句大意是:日日来的只不过应酬闲聊的客人,所以很随便,但你的到来不同了。

以往花园小径我从来没有因为客人的来到而打扫过,但今日为迎接你的到来,我一早就认认真真地打扫干净了我的柴门从来就没有早早打开等候、迎接过别的客人,今天也第一次柴门大开,恭候你的到来主客两人间的边行边絮絮不休,话语之间,突出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

颈联则是写殷勤款客之情这一联直接切入“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热烈和融的场面杜甫一边在花下与崔明府围枱欢聚,添馔加酒,一边频频反复抱歉述说酒不好菜不丰,并强调了酒菜不好的原因“醅”,指酒未经漉过的,即带糟的,是旧醅剩酒。

由于离城市太远了,买不好原料预备菜馔,所以无好菜送酒,菜式简单“无兼味”可解释只独孤一味的一锅熟,更可解释为不是美味酒则更是因为小户人家家中贫穷,只能用家中自酿的剩酒拿来招待中国人是讲礼貌讲热情的,主客之间常用谦语。

有可能真的是杜甫因市远家贫拿不出好酒好菜但更可能是主人明明满摆了一桌吃不完的好菜,却不断地说,简简单单,没有什么好莱,真不好意思!斟满酒樽的酒,也往往不断说,酒不好,慢慢喝!杜甫以这种家常语入诗,愈见真切。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酒尽馀杯”喻守真说,末联忽转别意,欲邀取邻翁同饮,在文字上可说是峰回路转,别开境界虽说是峰回路转,别开境界但这句表面是离,转到与邻翁共乐,实际上却强调了杜甫与崔明府的亲密关系“肯与”,就是能不能和,是杜甫对崔明府的发问。

你能不能与我邻居的老伯喝一杯呢?(当然可以!)崔明府即时取酒取樽,大声招呼邻翁,我们一起喝吧!实质上是在强调,你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你的邻居好友就是我的好友!全诗在热烈地来一杯“干!”的欢呼声中结束同时,也反映出杜甫的喜,溢满腔膛,装也装不下,需要与别人分享,才有满足感。

事实上,后两句才正式写出崔杜相聚的场面一道短篱相间,呼酒递菜,形声俱备,形象声色突显如在眼前中两联都是杜甫自己的话语,虽似没有形象,话中见情,话中带象对结语正面取象,自然就尤其突出了一首之中,笔法多端,脉络不断,足见杜甫写诗手法之高超巧妙。

▲讲座结束后,热情的读者们围绕在老师身边请教问题撰稿:胡霄审核:陈智颖、金峰、苏晓明排版:胡霄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