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深度揭秘鹦鹉螺号(鹦鹉螺号的航速是多少)

英国的海军指挥官曾经这样评价鹦鹉螺号:“它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动攻击,干它想干的事情,而我们毫无办法。”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鹦鹉螺号横空出世,显示了核潜艇这一划时代武器的无限潜能。

深度揭秘鹦鹉螺号(鹦鹉螺号的航速是多少)

 

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室内网球馆内,在一群顶级科学家的关注之下,一个由石墨堆砌而成的简陋核反应堆开始稳定地进行链式反应——人类的原子能时代揭开了帷幕接下来,美国政府马不停蹄地开始曼哈顿工程,全力以赴将原子能转化为武器,即日后毁灭日本城市的原子弹。

与陆军一起,美国海军从最开始便参与到原子弹计划之中来例如,在曼哈顿工程的橡树岭工厂中,S-50号热扩散工厂便由海军工程师承建。

▲S-50号热扩散工厂,代表美国海军初次涉足原子能领域在S-50工厂中进进出出的科学家当中,年轻的菲力普·艾贝尔森(Philip Abelson)逐渐萌发将原子能应用到海军领域的念头海军专家的眼光与陆军大为不同,艾贝尔森很了解原子弹的巨大威力,但他更清楚持续运转、能耗少、功率大的核反应堆对于海军的意义。

在茫茫大海中航行,海军的各类型舰艇无一例外地需要受到燃料补给的制约;对于水面之下、依靠有限电池航行的潜艇部队来说,动力系统的限制更是如鲠在喉。原子时代的到来,毫无疑问给海军指引了一条新的道路。

▲菲力普·艾贝尔森的报告催生核动力潜艇战争结束后,艾贝尔森撰写了一篇报告,有史以来第一次提出核反应堆安装在潜艇中,提供潜艇潜航时所需的动力与电力报告中,他提到潜艇可以用作导弹发射平台,进而从战术型舰艇升级为战略武器平台。

这个新概念获得了美国海军上校、第19舰队监察长海曼·里科弗(HymanG. Rickover)上校的支持他以个人影响力说服美国国会,在1951年7月批准建造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为此,里科弗获得“核动力海军之父”(。

Father of the Nuclear Navy)的头衔,并在日后官至上将。

▲里科弗是美国的核潜艇之父12月12日,美国海军部(U.S. Navy Department)发布公告:宣布这艘核潜艇编号为SSN-571,并命名为“鹦鹉螺号(USS Nautilus)”鹦鹉螺号的发音是“诺第留斯”——正是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名字。

《海底两万里》出版几十年来,书中奇幻瑰丽的海底旅行、神奇的诺第留斯号潜艇激发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无尽的幻想。美国海军选择这个名字,表现了对人类科技进步的发展传承,以及对新型核动力潜艇的殷切期望。

▲鹦鹉螺号这个名字意味着传承与发展1952年6月14日,鹦鹉螺号的龙骨开始在美国的格罗顿铺设开建仪式上,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满怀信心地在潜艇龙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杜鲁门宣称:“鹦鹉螺号核潜艇能在水下以20

节以上的高速度航行,且只需要一点核燃料就能以最高航速航行几千海里他能在水下无限期逗留,他的原子发动机完全不依赖空气,甚至不需要在海面伸出通气管”这句话后来证明并非完全正确,不过也由此可见人们对于新型动力的期待。

▲在鹦鹉螺号潜艇龙骨上签下名字的杜鲁门鹦鹉螺号核潜艇全长98.7米,艇宽8.4米;水上排水量3533吨,水下排水量4092吨;动力采用一台S2W型热中子压水反应堆,并以此驱动两台蒸汽轮机,最大功率达到15000

马力,采用双轴双螺旋桨推进,在其艇艏布置有6具鱼雷发射管,备弹22枚,该艇最大下潜深度可以达到213米,艇员105人。鹦鹉螺号的建造较为顺利,基本上没有遇到太大的波折,全部时间只消耗了一年半左右。

▲鹦鹉螺号构造图1954年1月21日,鹦鹉螺号在全世界的注视中下水,美国时任第一夫人玛米·艾森豪威尔亲自为其执行掷瓶受洗仪式。

▲第一夫人为鹦鹉螺号掷瓶受洗

▲鹦鹉螺号下水1954年12月30日,“鹦鹉螺号的核反应堆开始启堆在经过了4天的等待之后,核反应堆功率逐步上升至满功率1955年1月17日上午,鹦鹉螺号缓缓地离开了码头,艇上的信号兵在上午11点00分发出了划时代的信号:“

我艇正在使用核动力航行。”

▲鹦鹉螺号发出的信号:我们正在使用核动力航行5月10日,鹦鹉螺号在水下从新伦敦(New London)航行到波多黎各的圣胡安(San Juan),又以不到90小时潜航2223公里,平均航速超过13节,一举打破潜艇最长潜航距离与最快持续潜航速度(至少持续。

1小时以上)的世界记录与之前的常规动力潜艇相比,鹦鹉螺号实现了空前的突破美国官方一直称鹦鹉螺号核潜艇的航速是水下20节,不过实际其水下最大航速可以达到23节,水上最高航速为22节对于潜艇来说,最核心的指标是水下持续航行性能。

十年前的顶级水下兵器——德国XXI型潜艇依靠蓄电池,能够以5节的航速持续航行340海里与之对比,鹦鹉螺号依靠核反应堆,能够以超过15节的航速,实现近乎无限的高速潜航!当然,受制于艇内氧气罐的储量,鹦鹉螺号的实际自持力只有。

30天,30天后氧气就会耗尽。但是,对于常规动力潜艇而言,这已经是一个永远无法企及的神话了。

▲航行中的鹦鹉螺号1955年7月到1955年8月,鹦鹉螺号展开了战术试航,以初步评估作战性能实验中,整整一支以反潜航母为核心的反潜舰队对鹦鹉螺号展开了围攻但是,鹦鹉螺号依靠自己持续高速的水下潜航,屡屡摆脱对方的包围圈,极少被对方逮住。

实验表明:传统的反潜手段对付核潜艇基本没有效果!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每击沉一艘鹦鹉螺号这样的攻击核潜艇,需要付出包括航母在内的8艘军舰损失的代价!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回击”演习中,鹦鹉螺号核潜艇显出了更大的作战威力。

在其他常规潜艇和水面舰艇的配合下,核潜艇简直如鱼得水,攻防自如依靠高航速和大续航,鹦鹉螺号的作战充满了想象力在演习过程中,鹦鹉螺号对16艘舰艇进行了模拟攻击,其中包括2艘航空母舰、1艘大型舰艇、2艘油船、

2艘货船和9艘驱逐舰。在整个演习过程中,鹦鹉螺号核潜艇无补给航行了3384海里,平均航速高达14.4节,这在当时而言,无异于是超越时代的奇迹。

▲“回击”演习中的鹦鹉螺号核潜艇,给与整个北约海军巨大的震撼据美国官方统计:鹦鹉螺号在美国和北约的历次演习中,总共遭受5000多次的模拟攻击保守估计,如果是一艘常规潜艇,它将会被击沉300次然而,鹦鹉螺号被判定击沉的次数仅为。

3次,可以说生存能力提高了整整一百倍!水下的高速性能赋予鹦鹉螺号各种匪夷所思的超能力,甚至灵活地规避鱼雷的攻击!1958年,鹦鹉螺号开始书写另一段传奇,这便是美国海军的“阳光行动”、航海历史上著名的极地潜航。

7月23日,鹦鹉螺号悄悄地离开了珍珠港向北航行,成功进入北极冰下。8月3日晚上11点15分,鹦鹉螺号到达北极,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潜艇抵达北极点的壮举。

▲鹦鹉螺号抵达北极点的航行记录完成这一历史壮举后,鹦鹉螺号又继续在冰下航行了96小时,航程2945公里,平均航速达到17节随后,鹦鹉螺号在格陵兰东北外海大片的浮冰之中浮出水面,成功地完成以潜航方式穿越北极的任务。

▲“阳光行动”的路线图鹦鹉螺号继续向南行驶,进入了格陵兰岛和冰岛之间的大洋,目的地是英国波特兰与此同时,艇长安德森中校从潜艇的甲板上乘坐直升机飞到了附近的空军基地,然后换乘飞机飞到了白宫参加授勋仪式随后安德森又飞越了大西洋到达英国,转乘直升机回到鹦鹉螺号潜艇上,来参加该艇到达朴茨茅斯的欢迎仪式。

在短短几天之内,安德森艇长和鹦鹉螺号核潜艇分别出现在了世界的不同的地点,完成不同的任务,这体现出核潜艇无可比拟的优势和战略价值。

▲“阳光行动”结束,鹦鹉螺号的船员骄傲地展示北极之行的旗帜在服役两年多之后,鹦鹉螺号更换了铀燃料堆芯这时,潜艇总共航行了62562海里,其中一半以上在水下完成以当时的技术水平,一艘同样马力的常规潜艇完成这段航程,需要消耗。

200万加仑以上的柴油,这需要一列217节车皮的运油火车才能装下,拉起来能有2英里长!英国的海军指挥官曾经这样评价鹦鹉螺号:“它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动攻击,干它想干的事情,而我们毫无办法”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鹦鹉螺号横空出世,显示了核潜艇这一划时代武器的无限潜能。

正因为如此,苏联才会紧追不舍地研发自己的核潜艇,当年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才会斩钉截铁地拍板:“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从下水之日起,鹦鹉螺号由此引领军事强国科技发展的新一轮热潮■更多原创军事历史文章,请见微信公众号“点兵堂”:方法一、启动手机微信,点击首页右上方的放大镜图标,搜索公众号“点兵堂”关注方法二、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弹出菜单中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进入公众号“点兵堂”,再点击“关注”。

完成后,点击“往期文集”便可观看过往精华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