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了吗刁(刁怎么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广大教师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以张桂梅同志为优秀代表的一批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广大教师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以张桂梅同志为优秀代表的一批又一批乡村教师坚守岗位,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用情怀抒写担当,用生命践行使命,如点点烛光,为农村孩子点亮梦想,为乡村发展注入力量。
今年9月10日是第三十七个教师节,人民日报报道优秀乡村教师的事迹,以此向全国290多万乡村教师致敬!从河南南阳市镇平县出发,顺着蜿蜒的盘山路,向西北方向行进30公里,驶入大山深处,黑虎庙小学映入眼帘20多年间,这里的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校长张玉滚始终都在。
多年前,黑虎庙还不通车,张玉滚就是靠着一根扁担为孩子们挑来学习和生活用品,坚持上课村民们说,“玉滚在,学校在”
张玉滚在课堂上授课(2018年3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一根扁担挑起山乡孩子的希望千里之外,一艘小船同样承载着山伢子的梦想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大龙洞村,村庄与教学点之间是陡峭的石山,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湖水。
刁望教学点教师石兰松撑起小船,接送孩子们上学,一撑就是36年从林深草密的西南边陲,到白雪皑皑的东北边境;从岛屿棋布的东南沿海,到广袤辽阔的西北戈壁……到处都有乡村教师们耕耘三尺讲台的身影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我看了不少优秀教师的事迹,很多老师一生中忘了自己、把全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有的老师把自己有限的工资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深恐学生失学,有的老师把自己的收入用来购买教学用具,有的老师背着学生上学、牵着学生的手过急流、走险路,有的老师拖着残疾之躯坚守在岗位上,很多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这就是人间大爱”渴 望太行山南麓,是绵延的滑塌峰林崩落的巨石东倒西歪,石路被车碾压得轰隆作响,“拍石头”由此得名在河南辉县市拍石头乡,记者见到张锦文,这位国家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黝黑的面庞,皱纹刀刻一般,凸起的眉弓上挂着汗珠。
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乡村教师,给寨凹村创造了奇迹不到270口人,走出了4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
张锦文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上课来源:新乡文明网有人说数学老师不好当,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张锦文有自己的功夫:教材背得滚瓜烂熟,随便报页码,他就能说出这一页的知识点写教案的习惯坚持多年,一课多案,一个效果不好,下次就用另一个。
“张老师经常带我们到大自然里找答案。”学生都喜欢他的课。为了提高对几何的兴趣,张锦文常把一个班的孩子拉到学校后面的山坡,用散落的树枝制作长方形、三角形、立方体。潜移默化间,知识已在心底。
张锦文把课堂融入到大自然中来源:新乡文明网张锦文的身体不好,一次,老毛病犯了,输液几周不见好,但愣是一节课没落下“就算再疼也要咬牙忍着,作为老师,不能浪费学生的每一分钟”学生王亚菲一直记着这句话张锦文还时常惦记那些“被忽视的孩子”。
学校曾有4个调皮捣蛋的男孩不爱学习,还总惹事一次校外活动返程,遇到小货车抛锚,张锦文招呼学生们帮忙,无意间发现这4个男孩对汽车很有兴趣:“再好的司机,不会修车不行”“我以后想学汽修专业”……他趁势鼓励:“想学专业技能,先把初中读完!”没想到,多年以后,这群孩子还真合伙开了汽修行。
“有的在职校学了专业,有的是去车行当学徒,现在每人每年都能赚10多万元!”张锦文一脸骄傲提起学生,张锦文就像“痴人”,讲不完。让他聊聊自己,却一时语顿。
张锦文背着行动不便的学生条条山路,都看得见他流下的汗,记得住学生对他的情来源:新乡文明网当年,村小仅有的两位老师走了一位,村干部找到正上高中的张锦文,让他回村当教师他答应了这一应,就是几十年一人教3个年级,每天沿着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往返8公里。
从教43年,上课、家访,张锦文穿破了300多双布鞋走出大山的机会并非没有,当地乡政府领导发现他能力强,让他来乡里报到西安的亲戚在矿务局,也喊他去村里条件差,张锦文担心对象不好找,也曾动摇过但几次了,都是舍不得、放不下,又回到那个贫穷的小山村。
张锦文至今仍记得,一次去乡里办事,家长和学生以为他离开了,都守在校门口等见到他,一下子把他围住,一个老乡说:“张老师,你就留下吧”学生和家长渴求的眼神中,有种东西一直在他的胸口撞张锦文说:“后来我明白了,这种东西就是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呵护孩子们对未来的渴望,500多公里外的江苏徐州市睢宁县王集镇,也有这样一位乡村教师——57岁的王集镇中心小学美术老师朱永朱永话不多,和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是:“一个人只有一颗心,一颗心只能用在一个地方”。
朱永(右一)来源:中国江苏网几十年来,为了开办“课外美术小组”,新婚的朱永把媳妇陪嫁的两床被面撕了一床,当凉棚搭在操场一角,又卖了2000斤粮食当活动经费;为了带孩子们到外面的世界写生,他预支了半年工资,一路上自己吃煎饼就咸菜,给孩子们买肉包子和鸡蛋吃,这些农村孩子人生第一次坐了火车、来到城市、爬上泰山……。
村里很多人至今仍记得,朱永辅导的孩子在国际儿童画大赛中首次获得金奖时,“整个王集镇都轰动了!大家敲锣打鼓,把奖牌、喜报送到学生家,像办大喜事一样!”这一幕,一直刻在朱永的心里,谁说咱农村老师不行?当时老校长拍着他肩膀大声说:“朱永,你真行!”
如今,学校教学楼内有个专门的展室,整整3面墙的玻璃展柜,全是孩子们获得的奖牌奖状孩子们的作品《和平鸽》,还被送到国外展出从教38年,早有人高薪“挖”他,邀他进城,朱永不走:“城里孩子不缺美术老师,这儿的孩子缺,他们更需要我。
”坚 守去广西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中心学校刁望教学点,不容易先从上林县城坐车近1个小时到大龙洞水库,之后还要乘半小时的船脚下是10余米深的大龙湖,记者坐在船头,紧紧抓着船舷,不敢往下看刁望教学点地处石山库区,如果不走水路,附近一些村屯的孩子上学只能翻山越岭。
“水太深了,让孩子在家算了!”3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时,村民们曾这样跟石兰松解释孩子辍学在家的理由“只要有我,孩子就能平安上学!”石兰松挨家挨户动员,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划船接送孩子们但船从哪里来?石兰松狠狠心,砍掉家里留着盖房子的椿树,又掏出自己每月36元的工资,东拼西凑。
就这样,刁望教学点有了第一艘小木船秋天,小船经常遇到“顶头风”,逆风行船必须使出全身力气刮风还不是最可怕的,石兰松更担心下雨雨水来得急,风大浪大,有时船刚好行在半路,孩子们衣服和鞋弄湿了,到学校后得给孩子们烘干,才能上课。
难归难,从石兰松划起小船那天开始,附近几个村再没有一个孩子辍学。转眼就是36年。
石兰松曾经用来摆渡学生的小木船(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多年坚守,需要付出的,不只石兰松一人“不去打工,奶粉都买不起,这日子怎么过!”妻子也和石兰松争吵过妻子流着泪埋怨,眼见村里人都盖起小楼,自家却住着破房子:“咱们不比别人差,凭什么要比人家穷?”。
一边是家人帮忙在广东找好的工作,工资是当教师的好几倍;一边是大山里窘迫的师资状况,没有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之前留下的,最长不超过1年石兰松左右为难面对妻子的责怪,石兰松一声没吭几天后,他艰难地对妻子说:“我走了,谁给孩子们撑船、上课?误了孩子,我一辈子心里不安!”。
就这样,石兰松留了下来寒来暑往,小木船撑坏一艘又一艘,门口的椿树也砍倒一棵又一棵2010年,有热心人资助石兰松打了一艘铁皮船,柴油发动机“突突突”一响,航程时间能缩短不少石兰松和孩子们都开心坏了,石兰松还特意给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希望之船”。
每到春节,热情的村民总是请石老师到家里做客正月十五过后,村里人纷纷收拾行囊外出打工临行前,都要拉着石兰松的手道别:“石老师,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了”“石老师,你帮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你,我们放心”……光阴荏苒,一年又是一年。
一栋栋漂亮房子拔地而起,一批批曾经的学生衣锦还乡,而石兰松依然撑着船,在湖面上风里来雨里去
石兰松给学生穿救生衣(2019年6月20日手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覃星星 摄如今,附近几个村屯40岁以下的人,几乎都是石兰松的学生还有几家,两代人都上过石兰松的课老乡们都说,石老师是难得的好人、好老师他撑起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求学路,也是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可能。
日子久了,妻子童绍玉也慢慢理解了丈夫:“想通了,如今村里有条件盖好房子的人都是他的学生,因为有知识过上了好日子,我也跟着有了成就感”采访临近结束,添加石兰松的微信时,记者心头一热,微信名是简单的两个字:守望。
一个人撑稳一条船,一群孩子就有了走出大山的可能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一片乡土便有了欣欣向荣的希望在山东宁阳县葛石镇,石集小学教师陈建民用自己38年的岁月诠释了“守望”,即使疾病也未能让他远离讲台面前的陈建民快60岁了,身材矮小,虽然已患食道癌近10年,但他两眼有神,目光坚毅。
2019年9月10日,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石集小学杏山教学点乡村教师陈建民在上课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2010年9月,开学第一课“同学们,虽然很不舍,但我还是要和你们分开一段时间”陈建民忍着疼痛讲完课,微笑着和孩子们告别。
怕孩子们难过,他没敢和孩子们讲实情直到出院第二周回到学校,孩子们把他紧紧围住,才知道老师得了很重的病尽管对生死还没有概念,但看到老师憔悴的脸,孩子们哭了这些年,陈建民最怕的就是“耽误孩子”为了不耽误孩子,前往大城市看病的夫妻俩总是周五晚上出发,周日拿上药,立即动身回家,不耽误周一早上的课。
为了劝辍学的学生单莹莹回到学校,陈建民前前后后家访6次一次突遇狂风暴雨,一根大树枝被风刮断,狠狠砸在他的胸口上,陈建民差点昏过去那次,不长的路,他用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到见到满身满脸雨水和泥巴的陈建民,单莹莹父母半晌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他们主动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这样,38年来,靠着陈建民的坚持,上百名面临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2019年9月10日,宁阳县葛石镇石集小学杏山教学点乡村教师陈建民在办公室备课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患尿毒症的妻子离开了,陈建民依然守着孩子们没聊几句,陈建民会不自觉地抚摸着胸口和喉咙,说话时间一长,体力就跟不上。
主科教不动教副科,上课困难就做校园后勤和安全工作……每天放学后,人们总会看到陈建民在校园巡逻,挨个把教室过一遍“陈老师,快回家吧”听到善意的催促,他总是点点头,但还是慢悠悠地不肯离去“我也常常问自己,究竟是孩子们离不开我,还是我更离不开他们。
应该是我更离不开他们吧一棵树一旦出生,就站在那里坚守一生,无怨无悔学校、课堂、讲台,就是我一辈子依赖的地方”陈建民的笔记本里,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回 报一口气忙到晚上11点,庄桂淦终于可以躺到床上歇歇腿。
他的床就在男生宿舍内。老伴梁纯爱在隔壁女生宿舍,陪着女娃娃们住。怕孩子们晚上怕黑,想爸妈。
3月1日清晨,庄桂淦帮着低年级的学生穿衣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庄桂淦今年已64岁,是福建南平市政和县西津畲族小学年纪最大的教师也是这所学校的老校长因为学校缺老师,退休后返聘,他一待就又是4年半夜2点,雷打不动的,庄桂淦老两口打着手电爬起来巡夜,摸摸有没有生病发烧的,看看有没有蹬被子的。
“最怕孩子生病”庄桂淦告诉记者,离学校最近的诊所,也要走两公里山路才能到他们已记不清究竟多少次打着手电,或背或抱,半夜带孩子去看病可孩子们还清楚地记得当了解放军战士的范毅灿回忆,三年级发高烧的那个夜晚,屋外下着倾盆大雨,是庄校长和梁奶奶背着他,一身雨一身泥,送去医院。
打针时,他迷迷糊糊睡着了,老两口却一夜未合眼凌晨5点多,庄校长又赶回学校给孩子们做早饭、穿衣叠被、打扫校园
2月27日,庄桂淦(中)在开学前来到寄宿在舅舅家的留守儿童雷财康(左)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学校的情况有些特殊,留守儿童、孤儿、单亲孩子、残障儿童占了一大半有的孩子一年到头住在学校,没有亲人来看一眼。
庄桂淦和老伴就把这些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儿残疾孩子小坤,6岁时就被父母遗弃刚送来时,瘦得皮包骨头,走两三步就摔倒庄桂淦老两口没日没夜带着他,洗手、擦脸、穿衣、剪指甲、喂饭,过年回家也带在身边如今,小坤已经17岁了,高高壮壮的,穿得也干干净净,看上去和健康孩子一个样,当地村民都说是奇迹。
47年前,刚来政和县当乡村教师时,庄桂淦还是个17岁的小伙子今天,半个世纪快过去了,他把最好的岁月都献给了乡村小学,献给了教过的2000多个农村孩子没能好好照顾自己的女儿和孙儿,也没给他们留一点房产和积蓄,是老两口最大的遗憾。
老伴偶尔会因为歉疚抹眼泪,庄桂淦就在旁安慰,“学生都是咱们带大的,不都是咱的孩子嘛”
2月28日,庄桂淦在辅导寄宿的孩子上晚自习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爱是会传递的如今,深受父母影响的女儿也当了老师,也理解了父母对学生的爱与牵挂越来越多的学生回报家乡,有的捐款,有的帮着修建校舍他们说,每次回来,看到庄老师就觉得心里踏实,有老师在,村里的孩子就会有更好的未来。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采访中,记者听说了一个又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河北保定市阜平县大园小学校长张建华,夏天河里涨水时,她就一个一个背学生过河;水实在太大,她就把孩子们带回自己家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切一块舍不得吃的腌肉,再把攒起来换钱用的鸡蛋拿出来,腌肉炒土豆、炒鸡蛋,成为一届届学生难得的童年美味。
晚上,她和孩子们挤在一铺大炕上,照顾他们,像妈妈一样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中学校长杨秀花,在乡村中学开设了“女生课堂”很多家长外出打工顾不上孩子,女孩子如果赶上第一次生理期,往往手足无措于是,每年新生开学,杨秀花为女孩们第一课就讲生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
杨秀花说:“我希望女孩子都能了解自己、爱自己”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五龙小学教师倪山清,班上一大半是留守儿童10岁的小俊老是拖着长长的鼻涕“那天我给小俊洗了个澡,他快乐地冲到同学们中间”倪山清发现小俊喜欢昆虫,就陪他一起数蚂蚁,小俊的笑容渐渐多起来。
“孩子的心最纯净无瑕,你对他好,他就会对你好爱是相互的”日记里,倪山清这样写道接 力“清早听到公鸡叫,推开窗门迎接晨曦到……”四川丹棱县中隆小学,教室里传出稚嫩的歌声,音乐老师王娟弹着琴带领孩子们唱歌。
接过外婆、父亲、母亲的“接力棒”,当上乡村教师,至今已有7年。王娟说:“继承长辈的衣钵教书育人,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幸福。”
王娟一家人合影来源:眉山网从教36年的外婆徐玉枝,19岁就当了乡村教师“那时早上5点多起床,一个人‘承包’一个班,语文、数学、劳动、体育,什么课都上”80多岁的徐玉枝记忆犹新:“一周上6天课,我就住在学校,周日回家休息一天。
那时工资低,家里买不起手表,又担心上课迟到,怎么办呢?我就把学校的钟背回家,第二天一早再背去学校”从记事起,王娟就跟着父母在古井村小、金龙村小、骆坝村小之间奔波辗转,看着父母上课、家访、挑灯批改作业那时,村里不少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都到沿海地区务工。
夫妻俩也动过念头,但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留下来:“要是走了,对不起父老乡亲,对不起那么多想读书的娃娃”从漏风漏雨的小平房,到窗明几净的现代化教室;从杂草丛生的泥土地,到规整的塑胶操场……乡村教育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娟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来源:眉山网王娟说,现在上课,教学手段进步了很多当年父母上课时经常到处找挂图,现在网上就有海量资源,用投影仪一放,既直观又全面时代在发展,教学设备在优化,但责任与传承从未改变乡村教师的故事,依然一代代继续下去。
“荣姐,你还在学校啊?我以为你早走了!”暑假里,江苏盱眙县街头,一个男孩看见朱玉荣,又惊又喜,使劲挥手。
朱玉荣(右一)来源:新华日报,受访者供图盱眙县希望小学一角,朱玉荣有些腼腆地给记者说起自己的故事:“15年前,我以苏北计划志愿者的身份来这里支教,原计划就待一年,没想到,这一待就放不下了,舍不得孩子们”。
“我刚来时,学校没有英语老师教学点校长亲自骑摩托车去中心校接我,孩子们站在校门口,一看见我就拍着手喊‘老师来了’,争着往我怀里扑”看到孩子们兴奋地扯着大嗓门读英语,连屋檐上的麻雀都震得扑棱扑棱直飞,朱玉荣有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学校里一多半都是留守儿童,有些孩子出生才3个月,父母就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陪伴。”为此,朱玉荣专门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就为了更好地呵护孩子们。
朱玉荣(右一)来源:新华日报,受访者供图父母起初不理解朱玉荣的选择,明明可以到大城市找工作,明明可以回老家,明明能考上公务员,为什么非来这里“受苦”朱玉荣告诉父母,做相似选择的不只自己一人,还有很多师长、学长、同学。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有限的,但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投身于乡村教育,形成的力量、带来的改变,将是巨大的”如今,一批批有情怀、有担当,热爱教育、热爱乡村的年轻人正踊跃加入乡村教师的队伍,通过“特岗计划”、通过各级各类支教行动,怀抱理想,走上乡村学校的讲台——
1990年出生的任明杰,母亲曾是教师,姐姐也是教师大学毕业那年,他受家人影响,放弃了经理助理职位,跨专业报考了特岗教师7年过去了,任明杰一直坚守在河南新乡市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用近百万字的从教日记、3万余张照片、数百段视频,记录乡村从教的点点滴滴,记录乡村教育的发展进步。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实验学校教师农亚妮,2017年大学毕业后,参加“特岗计划”回到家乡,与启蒙老师成为并肩战斗的同事如今,农亚妮已是学校少年宫负责人,为孩子们开设了天琴、花凤舞等兴趣班,还带着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向国际,为外国友人表演。
六盘山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旁,宁夏西吉县将台中学每年都会迎来复旦大学的支教大学生在一届又一届支教队员努力下,将台中学建起了图书馆、广播站、文学社、足球队等…………每到一地采访,记者都问了同一个问题:在村里,老师是不是特别重要的人?一位村民的回答令人感动:“那是嘞,老师们把别人家的娃娃当成自家娃娃照顾,看起来文文弱弱,却比很多人都有力量……”。
夕阳西下,村庄里已飘起袅袅炊烟依然有老乡拉着我们,还想再唠一唠,“到我家去,多坐一会,多说一会儿”……乡村教师作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群体,他们的智慧、坚守、奉献,已经深植在乡亲们的心中,温暖人心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记者手记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满生机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290多万乡村教师、103万特岗教师、数十万支教教师坚守在最边远、最艰苦的地区,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了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
采访中,我们欣喜于乡村教师生活与工作条件的持续改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持续改善、乡村生活补助全面实施,生活的幸福感更强了;培训交流机会越来越多、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力度越来越大,干事业更有奔头了;建立“特岗计划”、定向培养等机制,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了。
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他们的期盼:“学校还缺年轻的音乐、美术老师”“培训怎么再精准一些”;他们仍然面对一些现实困难,“希望发展通道再宽一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我们相信,随着中央相关政策措施的深入落实,努力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责编|姜越 编辑|赵雯来源|《人民日报》(2021年09月12日 第05版)记者 张毅、田丽、赵婀娜、张烁、黄超、丁雅诵、吴月 原题:《烛光,把每一个孩子的人生梦想点亮——致敬全国两百九十多万乡村教师》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墙裂推荐刁(刁怎么读)
刁姓的源头在弘农和渤海刁姓是个少数派,目前只有30万人口,仅占全国万分之2,在全国排在第245位。刁姓最显赫的郡望,是弘农郡和渤海郡。…
-
太疯狂了斧的部首(斧的部首是父还是斤)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小学语数外 | 一线老师 | 同步实际教学 一年级常考偏旁与部首汇总 偏…
- 学到了吗蓬(蓬蒿)
- 新鲜出炉蓬(蓬蒿)
- 快来看饼的拼音(饼的拼音怎么读)
- 万万没想到饼的拼音(饼的拼音怎么读)
- 速看园组词(园组词二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