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弁(弁是什么意思)
清代以来有“兵弁”一词,如清洪楝园《后南柯·甲阵》:“前军把敌人后路包罗。“兵弁”一词,《汉语大词典》释为“士兵和低级军官的总称”,则“弁”指低
清代以来有“兵弁(biàn)”一词,如清洪楝园《后南柯·甲阵》:“前军把敌人后路包罗看元驹国兵弁叫苦,一个个挂出降旛没奈何” “兵弁”一词,《汉语大词典》释为“士兵和低级军官的总称”,则“弁”指低级军官。
旧时还有“弁目”“武弁”“马弁”等,这些“弁”,当也是低级武官、军官之称 “兵弁”中“弁”之军官、武官之义从何而来?这就说来话长了“弁”不是帽,而是冠;且也不是普通的冠,而是仅次于冕的一种礼冠,早在周代已有。
二词常同义连用,喻指大官、要职《毂梁传·僖公八年》:“朝服虽敝,必加于上;弁冕虽旧,必加于首”喻指大官、要职唐元稹《和乐天赠吴丹》诗:“弁冕徒挂身,身外非所宝”但冕用于吉礼,弁用于朝事、朝聘、田猎等常礼。
《释名·释首饰》:“弁,如两手相合挶也”按,上“厶”像冠其形,下即“拱”字,示两手相合金文中“弁”正像其形:上锐小,下广大,像两手相合之状
与冕冠一样,弁冠必与袍服相配弁冠主要有四种其一,爵弁服綖平,无旒,色是爵(雀)头色,赤黑色,赤多于黑,故名配玄衣纁裳,是士的最高服饰爵弁服用于大夫祭于家庙,士之助祭于王、冠礼之三加、婚礼亲迎诸礼其二,皮弁服。
其形象覆杯,高五寸,白鹿皮(后用鸟皮、乌纱)缝合,很像后代的瓜皮帽天子有十二缝,像半只西瓜十二条纹每缝用彩玉十二为饰,称“綦”,相当于冕上的十二旒天子以下各按等差而减皮弁与素衣、素裳相配唐代阎立本所作南朝陈文帝像(《历代帝王像》)、宋人所摹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中都能见到这种皮弁。
明朱檀墓还出土了皮弁实物据报告,其高21厘米,宽31厘米,前后各九缝,缝压金线缀五彩玉珠九颗,镶金边,两边有梅花形孔贯弁,与文献合皮弁主要作天子、诸侯的常礼朝服其三,韦弁服形似皮弁,以韦(熟皮革)为之,以蒨草染成浅红色,主要作天子、诸侯、大夫兵事(非必战事)之服。
汉时充当伍伯的武士服色犹此若战时,外要加甲胄若非祠兵命将之时,也可韎布(十五升布染为浅红色)为衣而素为裳《仪礼·聘礼》:“君使卿韦弁,归饔饩五牢”(“归”,通“馈”“饔饩”,大礼)郑玄注:“变皮弁服韦弁,敬也。
韦弁,韎韦之弁,兵服也”韦弁服行至南北朝其四,冠弁服玄冠,即委貌冠,上加皮冠,不可云以冠加冠,故假弁以称,服则缁布衣、素裳、素韠、白屦,用于甸(田猎)事,即习兵之事,后浑称为皮冠国君田猎,招虞人以此为符信。
《左传·襄公十四年》:“不释皮冠而与之言,二子怒”杜预注:“皮冠,田猎之冠也”《昭公二十年》:“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在汉画像石的田猎图中可以见此冠式由上可见,弁冠除了第一种,多用于田猎、兵事,田猎也是习武;又都是贵族男子所服,引申之,到近代自然可以代称低级军官、武官。
不过,它必须与“兵”“武”等词连用,而不可单用原标题:“兵弁”之“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黄金贵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越早知道越好堑(堑的拼音)
北山宋 · 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字词解释: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输绿:输送绿色…
-
一篇读懂decay(decay是什么意思)
纯净美妆的概念还没扯清楚,纯净彩妆已经先一步融到钱了
- 真没想到浩瀚的拼音(浩瀚的拼音和解释)
- 这都可以绷(绷的多音字组词)
- 一看就会苕(苕皮)
- 速看苕(苕皮)
- 越早知道越好竭(竭组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