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深度揭秘restrict(restriction)

BFR训练2.0,如果你在学习BFR过程遇到问题,这篇文章或许可以帮您答疑解惑,关注公众号,还可以活动大量相关材料哦。

深度揭秘restrict(restriction)

 

点击上方蓝字“康复治疗学习方法”一起玩耍目录

1、基础知识:历史介绍,原理机制2、BFR安全性、有效性

1.1 历史介绍    血流限制训练源自Yoshiaki Sato(佐藤佳明)对Kaatsu(加压)训练的发展1966年,佐藤在一场葬礼上经过几小时的跪坐之后,感受到双腿的感受与完成一次力竭的训练一样1973年,佐藤在滑雪中踝关节骨折,进行6周的石膏固定期间,他使用皮带和静力收缩进行加压训练,发现肌肉萎缩程度减轻。

1994年,佐藤开始生产首批Kaatsu(加压)绑带,并申请了其第一项专利    2000到2010年间,关于BFR的文献开始出现在西方科学杂志2010至2018年,BFR训练在康复和训练领域越来越流行,英文文献超过300篇。

1.2 原理机制1:建立新的平衡    在了解血流限制训练的原理之前,我们先看下图人体各部位血管的血压,明确以下两点:①动脉血压大于静脉血压②动脉血压会随心动周期发生改变(所以血压测量有舒张压和收缩压)。

可以得出动脉所需闭塞压较大,而静脉闭塞压小、波动小

    血流限制带放置在肢体上,通过充气加压对血管产生压迫,一般只产生阻断静脉的压强,而不会对动脉造成闭塞。比如我们常选择60%的肢体动脉闭塞压进行20分钟的训练,长时间完全闭塞动脉则是用于止血。

    施加静脉阻塞会产生以下反应:    ①血液回流受阻血管扩张-血管扩张受限-血管压力升高-此时训练带压力大于中心静脉压力,回流仍受阻    ②动脉持续输入-部分血液回流挤过阻塞处-建立新的平衡(静脉脉冲式回流)。

    ③新的平衡:部分动脉血流入,血管扩张滞留部分血压    ④如果增加训练带的压力,静脉阻断增加-动脉流入减少-流向中心静脉血液减少    静息状态时血流平衡状态:动脉打开-肢体远端肿胀-远端脉管系统最大化扩张-部分静脉血仍会从训练带下泄出-血流减缓-阻断压力越大,静脉泄出越少,新的平衡会建立在更少的局部血供上。

    运动时血流平衡状态:静息血流减少,基本满足代谢需求-训练开始,代谢需求增加-肌肉泵效应(肌肉收缩:肌肉泵血突破静脉阻塞;肌肉放松:形成脉动式血流)-肌肉泵血增加血液和供氧。

1.2 原理机制2:肌募集与疲劳    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肌纤维募集,包括Ⅰ型和Ⅱ型肌纤维,增加以产生更大的肌力而使用BFR,小负荷训练即可募集到各种纤维这也是BFR训练安全性(小负荷)和有效性(促进肌募集)的一个原因。

    慢肌运动单元无法获得正常收缩所需的血供和能量,导致慢肌疲劳;更多快肌运动单元被募集,但是快肌纤维更快疲劳;加上pO2(氧气),pH(酸碱),ATP(能量)减少降低,Lactate(乳酸)增加导致的内稳态破坏,所有的运动单元进入代谢危机。

内稳态破坏会进一步影响局部合成代谢和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合成代谢1.3 总结:二种局部机制,一种系统性机制    BFR训练的两种局部机制为:①调节雷帕霉素靶蛋白的信号通路产生蛋白质合成的向上调节作用。

②通过让初始运动单元疲劳,促进募集到更多的运动单元    一种系统性机制为:传入神经发送信号给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系统性反应这种系统性反应会加强局部反应;对肌纤维损伤小,因此力量增长更快;而且绑带近端和远端均受“。

合成代谢提高”影响。2.1 BFR训练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用于:5岁以上的人    避免给存在以下情况的肢体佩戴训练带(其余肢体可以佩戴)    ①训练带会覆盖到伤口    ②淋巴水肿    ③瘘管    禁忌症:    ①紧急医疗情况    ②怀孕期间

    ③镰刀型红血球贫血症    ④未经治疗的深静脉血栓(DVT)    ⑤未经治疗的高血压    ⑥发烧    ⑦留置导尿管    ⑧使用时导致受伤处疼痛

    在制定BFR训练计划前,可以参考美国JOSPT《Blood Flow Restriction Resistance Exercise  as a Rehabilitation Modality Following  Orthopaedic Surgery: A Review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关于骨科术后静脉血栓风险相关的BFR训练相对禁忌症:

2.2 DVT形成三要素(Virchows Triad)    根据Virchows Triad,静脉血栓形成三个影响因素包括:血液凝滞状态、静脉内壁的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这三个因素在BFR训练中有什么变化?。

一、血液凝滞状态:

    通过对比BFR和止血带,可以看出,BFR充盈压力只阻塞静脉,压力小,充盈时间短,训练者处于运动状态,这些表明训练者的血液不是处于凝滞状态二、静脉内壁的损伤:    Q:BFR套囊压力会不会造成静脉壁的损伤或二次损伤?。

    A:突然、  大幅度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会引起二次损伤,但大量研究显示,BFR短暂、小幅度的压力变化并不会    Q:BFR会不会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    A:BFR短时间的缺血和再灌注有可能增强组织抵抗缺血环境的能力。

三、血液高凝状态:    术后6周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最高,但具体情况存在较大个体差异;BFR结合抗阻运动可能可以减少凝血并增强纤溶;BFR可以刺激人体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分泌和表达    由此可以看出,科学的BFR训练造成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2.3 BFR训练有效性

(  MTORC1:该基因表达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可以对细胞的生长的增殖起调节作用,在信号传导中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通过对比三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可以看出BFR训练在改善肌力和增加肌肉横截面积方面有明显效果,甚至可以达到高强度训练水平大部分文献提供了下面内容的理论支持:    ①力量增加,横截面积增大    ②影响神经,肌电活动增加。

    ③影响骨骼(碱性磷酸酶ALP增加)    ④刺激血管生成    ⑤训练带近端和远端肌肉都受影响    ⑥影响肌腱?(暂时不足以证明可以增加肌腱强度)    ⑦提高有氧能力参考材料来源:bstrong, delfi, kaatsu, academy first rehab, bing, JOSPT, Pubmed, owensrecoveryscience, ACSM, carolinasportsclinic,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戳“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