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相告淳怎么读(淳怎么读 拼音)
淳姓淳,读音作chún,相传淳姓源于姜姓,出自少典帝第十一代后裔炎帝神农氏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又一说源于姜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给炎帝后代的封
淳姓淳,读音作chún(ㄔㄨㄣˊ),相传淳姓源于姜姓(烈山氏),出自少典帝第十一代后裔炎帝神农氏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又一说源于姜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给炎帝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或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烈山氏),出自少典帝第十一代后裔炎帝神农氏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远古祝融氏支派的少典国君少典氏,娶于有娇氏之女安登,生二子:长子石年,育于姜,故姓姜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传八世五百十五年建都于陈,后迁曲阜,国号神农。
因本起于烈山,又号烈山氏,一称厉山,亦称连山其初国伊,继国耆合而称之,又号伊耆氏炎帝,名石年,生于黄帝纪年前岁次丙辰548年(公元前3245年),即位于黄帝纪年前岁次甲申五百二十年(公元前3217年),至黄帝纪年前岁次癸卯三百八十一年(公元前3078年),在位一百四十年逝世,享寿一百六十八岁。
都陈徒鲁其德火行,以火纪事炎帝之妻葈水氏听詙,又曰奔水氏,生子临魁、董权、会魁、斗临、邛、柱、起、娲(女)等十三人,其他人今无可考炎帝分封给他们十三个支国,即:怡国、伊国、纪国、淳国、甘国、州国、舟国、骀国、戏国、向国、薄国、列国、赖国。
因此,淳氏源于炎帝,并以国名为氏,其得姓历史十分古早久远,已历五千余年了,并世代相传至今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远古帝王大禹后代淳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相传,远古帝王夏禹的后代中有一个人叫淳维淳维,后来称其为“熏育”,是夏王朝末代君主姒癸的庶子,即妾所生之子。
姒癸荒淫无道,暴虐成性,被成汤击败之后,夏王室贵族皆随姒癸被关押在南巢(今安徽巢湖一带)去“反省”待姒癸逝世后,成汤赐其谥号为“桀”,因此史称其为“夏桀”夏桀殁后,淳维把夏桀之众妾据为己用,为避商汤的攻伐与虐待,便率领族人辗转西迁,避居于茫茫北蛮荒漠之地。
在淳维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这,称淳氏,世代相传,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不过,该支淳氏世系不清,史记严重缺乏,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给炎帝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或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相传,炎帝的后代中有人在西周初年被周武王封在淳于(今山东安丘),公爵,建淳于国,史称淳于公实际上,淳于国是炎帝所封州国的延续,其时邻国除了蔡国,还有纪国春秋早期,从河南迁移来的姒姓杞国频繁入侵淳于国,而淳于国由于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国君迫不得已弃国而逃往它地,就此灭亡。
按史书《左传》的记载:“桓六年,淳于公亡国,杞似并之,迁都淳于……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也就是在周桓王十一年(公元前706年),杞武公灭了淳于国,淳于公逃到了曹国杞武公随后将自己的国都迁至淳于国故地,故而在后世有时也将杞国称为淳于国。
亡国后的淳于国贵族、国民为了纪念故国,便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复姓淳于氏,后有人省文简改为单姓淳氏,世代相传至今第四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杞国邑地淳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或复姓省文简化为氏杞国,君主是大禹的后裔,开国君主为东楼公。
在周武王姬发灭殷商之后,寻找大禹的后裔,结果找到了东楼公,便封他到杞地(今河南开封杞县),延续杞国国祚,并主管对达禹的祭祀杞国在西周时期曾先后受到宋国、淮夷、徐国等势力的攻打,无法在河南地区立足,只得暂到今山东滕县附近的邾国避难,而后迁徙到到新泰一带。
到了杞武公执政时期(公元前750~前704年在位)国力逐渐强盛,于周桓王姬林十一年(杞武公四十五公元前706年)灭了弱小的淳于国,随后将自己的国都迁至淳于国故地(今山东安丘),故而在后世有时也将杞国称为淳于国。
再后来,由于大诸侯国鲁国的干涉和入侵,杞国被迫继续向东迁徙周襄王姬郑六年(杞成公姒每亡九年,公元前646年),杞成公将杞国迁到缘陵(今山东昌乐)到了周景王姬贵元年(杞文公姒益姑六年,公元前544年),杞文公又把国都迁回淳于。
杞国相对弱小,又夹在齐、鲁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常被侵扰,鲁国就曾借口杞君“不敬”,多次“伐杞”、“入杞”,侵占“杞田”杞国为求自保,便被迫与晋国结盟杞国末年,内政不稳,连续出现国君的弟弟弑君自立的情况周敬王姬丐十四年(杞悼公元年,公元前506年),杞悼公姒成逝世,杞隐公姒乞即位,但只过了几个月,就被其弟弟姒遂所杀,这就是杞厘公。
但好景不长,杞厘公死后把国君之位传给了儿子杞愍公姒维,在位十六年后,也于周元王姬仁五年(杞愍公十六年,公元前471年)被其弟弟姒阏路所杀,这就是杞哀公在古代史籍中记载杞国事迹不多,基本上只是叙述国君的世系,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杞国事件,唯有这两件兄弟相残之事记得十分清楚。
杞国国君的爵位,虽然在《史记》中皆记载为公爵,但实际上爵位却有变化周武王时对东楼公封杞,拜为列国,待为上公,礼遇极隆但在东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成周(今河南洛阳)之后,周王室衰落,杞国封号也逐渐被贬,在《春秋》等史书中,杞国国君时而被称“杞候”、时而被称为“杞伯”,甚至被称为“杞子”。
在今山东新泰等地出土的杞国青铜器铭文上,篆刻有“杞伯每亡”的标记,可以证明杞国君主的爵位曾确实降至伯爵周贞定王姬介二十四年(楚惠王熊章四十四年,杞简公姒春四年,公元前445年),杞国终于在楚国大军的进攻之下亡国,杞简公成了末代君主。
杞国灭亡之后,在其王族子孙以及都城住民中,多有以故国都名称为姓氏者,称复姓淳于氏,后有人省文简改为单姓淳氏,世代相传至今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满清淳度亲王爱新觉罗·允祐之后,属于以先祖爵号汉化为氏满清淳亲王,名叫爱新觉罗·胤祐,满名为Aisingioro yinyou,原为清朝初期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Aisingioro xuanye)的第十五子,后按生序排为第七子。
在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继位为雍正皇帝之后,在世的兄弟们名字中的“胤”字皆避讳改“允”字,一共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示我)、十二阿哥胤祹、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二十阿哥胤祎、二十一阿哥胤禧、二十二阿哥胤祜、二十三阿哥胤祁、二十四阿哥胤袐。
其余已夭者不变爱新觉罗·允祐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农历7月25日子时生,母亲为康熙大帝的庶妃戴佳氏(成妃),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右腿残疾,不能像常人一般正常行走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农历3月,爱新觉罗·允祐被敕封为贝勒;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农历3月晋封为淳郡王;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农历11月康熙大帝逝世时与受末命;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农历4月,雍正皇帝晋升爱新觉罗·允祐为淳亲王。
爱新觉罗·允祐在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农历4月2日辰刻逝世,终年五十一岁,赐谥号为“度”,因此在满清内务府玉碟册记的爵号全称为“淳度亲王”清末民初,在淳度亲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爵号为汉化姓氏者,即称淳氏,世代相传至今。
淳度亲王爱新觉罗·允祐一生平淡恬雅,喜好文学,著有《熙朝雅颂集》淳亲王府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正义路西侧,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晋封为淳郡王后,至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腐败的满清王朝竟然将淳亲王府奉送给英国殖民主义者作为公使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淳亲王府曾暂时归英国驻中国商务代办处使用,如今是北京市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姓始祖炎帝姜石年(神农氏)、熏育(姒淳维)、淳于公、东楼公、爱新觉罗·允佑(淳亲王)迁徙分布。
淳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许多淳氏族人都与淳于氏复姓族人同宗同源,但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千一百零九位,以齐郡、河内郡、吴郡、河南郡为郡望今四川省的南充市、绵阳市盐亭县、苍溪县万安乡、遂宁市射洪县、广元市苍溪县、攀枝花市、江油县、阆中市,山东省的聊城市,陕西省的西安市、咸阳市、汉中地区,重庆市的渝北区、万盛区,甘肃省的酒泉市,安徽省的阜阳市、合肥市,台湾省的台北市、高雄市,广东省的中山市,海南省的三亚市,云南省的昆明市,湖北省的武汉市黄陂区、安陆市、大悟县、随州市、钟祥、荆门等地,贵州省的贵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北京市,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均有淳氏族人分布。
姓氏名人淳家琴(公元1908~2002年),四川阆中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立有许多功勋1957年,被驻闽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1982年11月离休离休前任金陵石化工司炼油厂副厂长、顾问,金陵石化公司老干部协会名誉会长,金陵石化公司关工委顾问等2002年3月16日在南京病逝,终年九十四岁,遗著有《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淳润堂(公元1914~1989年),湖北黄陂李家集人。
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1932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安独立第一师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一看就会占的部首(占的部首怎么读)
以点带面学书法。
-
奔走相告占的部首(占的部首怎么读)
一年级上册生字:100个1、 一(yī) 二(èr) 三(sān)2、十(shí) 木(mù) 禾(hé)3、上(shàng) 下(xià) 土…
- 越早知道越好闩怎么读(闳怎么读)
- 太疯狂了闩怎么读(闳怎么读)
- 没想到衰组词(衰组词和拼音)
- 这都可以?礁组词(礁组词组)
- 不看后悔妍怎么读(妍怎么读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