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了吗止的部首(止的部首和结构)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14课,只讲一个汉字,即《说文解字》“止”部的部首汉字“止”。“止”是《说文解字》540部部首汉字之一。又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14课,只讲一个汉字,即《说文解字》“止”部的部首汉字“止”“止”是《说文解字》540部部首汉字之一又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现代字典201部仍然有“止”部,部中的字多与脚或走路有关系。
“止”字详解如下:止读zhǐ《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徐灏的《说文注笺》称:“凡从止之字,其义皆为足趾许以为象艸木出有址,殆非也考阮氏《鐘鼎款识·父丁卣》有足迹,文作止,正象足趾之形……三趾者,与手之形多略不过三同例。
”“止”是象形字。因此先考察字形。“止”字的字形发展如图:
(止字的字形发展)在甲骨文里,或写实,或勾出轮廓,就是脚掌的象形文,像人的脚丫子,上半部是脚趾头,下半部是脚掌古人以三代表多,所以用三趾代替五趾这个构字概念跟“手”的构字概念相同,也是用三指手代替五指手。
止的本义是足,引申指脚趾,当“止”字当作“停止”讲以后,又造了形声字“趾”和作为脚的“止”区分。这种现象,语言学界称之为“本字后出”。
(石头摆出的脚丫子形状)但正如徐灏所言,许慎并不是这样解释的,许慎认为止的本义是地基,亦指足部,也指出它是象形字,但解说时,认为“象艸木出有址”就象艸木长出的地方是固定的,上面是树的枝桠,下面是根基这似乎并不正确,后世学者大多从甲骨文文字角度,认可徐灏的说法,止的本身就是足的象形。
止作本义讲,就是足;脚后作“趾”《广韵·止韵》:“止,足也”《仪礼·士昏礼》:“御衽于奥,皆有枕,北止”郑玄注称:“止,足也”胡培翚《仪礼正义》:“北止,趾向北,首向阳也”《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颜师古注称:“止,足也”在这些例子里,止就是足,脚之义随着语言的发展,止字发展出来很多意义,比如:(1)至,临《字汇·止部》:“止,至也”比如《诗经·鲁颂·泮水》:“鲁侯戾止,言观其旂”《毛传》:“止,至也。
”这句诗的大意是,鲁侯的大驾已经到达,看那大旗绣着龙纹又比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怪术》:“群龙凡一十四处,皆化为老人,应召而止”又指截止比如:今年的国庆假期,从10月1日起至10月7日止
(国庆假期截止)(2)停止。如:止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广韵·止韵》:“止,停也。”如《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欲静而风不止)(3)静止《字汇·止部》:“止,静也”《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这是孔子的话:“人没有在流动的水里照自己的,而是在静止的水里去照”又比如《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
”孔颖达《疏》:“止如槁木者,言音声止静,感动人心,如似枯槁之木,止而不动也”(4)处所;居处《墨子·非攻下》:“九鼎适止,妇妖宵出”九鼎迁移处所,女妖夜晚出现再比如唐代皮日休《静箴》:“居不必野,唯性之寂;止不必广,唯心之适。
”居处不必山野,只要性情寂静;居处不必宽广,只要心态安适(即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5)居住《玉篇·止部》:“止,住也”《广韵·止韵》:“止,息也”比如《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领土辽阔上千里,人民居住在这里又比如辛弃疾《六州歌头·晨来问疾》:“晨来问疾,有鹤止庭隅。
”用的也是居住的意思(6)停留;逗留《广雅·释诂二》:“止,逗也”《广韵·止韵》:“止,留也”比如《孙子·九地》:“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搜神记》:“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7)留住;拘留;俘虏。
比如《论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老人留子路住宿又比如:《左传·僖公十五年》:“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辂秦伯,将止之”梁由靡驾韩简的战车,虢射作为车右,迎战秦穆公的战车,将要俘虏他
(影视剧中的秦穆公)(8)聚集《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郭象注:“夫吉祥之所集者,至虚至静也”(9)禁止;阻拦《左传·桓公六年》:“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少师回去,请求追逐楚军。
随侯将要答应,季梁劝阻(10)除灭;医治《广雅·释诂四》:“止,灭也”《集韵·止韵》:“止,已也”《吕氏春秋·制乐》:“无几何,疾乃止”高诱注:“止,除也”没有多久,文王的疾病就治好了(11)减省《周礼·地官·仓人》:“若谷不足,则止余法用。
”郑玄注:“止,犹杀也”孙诒让《周礼正义》:“止犹杀也者,犹廩人杀邦用之杀,谓减省之也”(12)容止,礼貌《广雅·释言》:“止,礼也”比如《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矣?”请看老鼠还有齿,这个人行为没有容止,既然行为没容止,还等什么不去死?这里的容止,其实是节止,控制奢欲,使行为合乎礼。
(相鼠有齿)(13)乐器击柷(zhù,古代打击乐器,像方匣子,用木头做成,奏乐开始时敲打)的槌子《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郭璞注称: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底挏之,令左右击。
止者其椎名“
(柷与止)(14)用作副词相当于“仅”、“只”比如:止此一家;不止一回;比如唐代柳宗元《黔之驴》:“技止此耳”(15)助词杨树达《词铨》卷五:“止,语末助词”《诗经·齐风·南山》:“既曰归止,曷又怀止?”高亨注:“止,语气词。
”既然已经嫁为人妇,为啥你还想着他?这里的止,只是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16)地基后来写作“阯”或“址”王筠的《说文句读》:“《阜部》‘阯,基也,或作址’是许以止为阯之古文也”许慎之所以认为止是下基也,即认为止是阯的古文写法。
比如《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岰间有颓垣遗构,为玉峰寺废止”
(徐霞客像)(17)通“沚”水中的小洲清代朱珔《说文假借义证》:“《水部》‘湜’字下引《诗》‘湜湜其止’,《玉篇》及《集韵》、《类篇》皆作‘止’,此《毛诗》旧本也,《传》亦用止义今《诗》作‘沚’,《笺》云:‘小渚曰沚,喻君子守初如沚然不动摇。
’则以止为沚之省借矣“(18)通“之”这个用法我们在篆刻中经常遇到王襄《簠室殷契类纂》:“古止与之通”有两个用法:其一,作指示代词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卷九:“止犹之也,作指事之词也《诗·车辖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释文云:‘仰止本或作仰之’……宋本《史记·孔子世家赞》引《诗》‘高山仰止,景行行之’《三王世家》云:”高山仰之,景行响之‘是‘止’与‘之’古通用,故‘止’可训‘之’”其二:往《荀子·不苟》:“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
”(19)通“豸”无脚的虫《庄子·在宥》:“祸及止虫”俞樾《平议》:“止虫即豸虫也”此外,止还是姓氏《潜夫论·志氏姓》:“止氏、朝氏……皆子姓也”明代杨慎《希姓录》卷三:“止氏,微子之后”止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止字的小篆写法)(【说文解字】之214,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这都可以?坐的拼音(坐的拼音怎么拼读发声)
发音不准,就先按照拼音表对出孩子哪个可以说准,哪个说不准,分开来念。
-
硬核推荐坐的拼音(坐的拼音怎么拼读发声)
座:zuò〈名〉(1) (形声。从广( yǎn),坐声。“坐”的后起字。本义:座位)。《玉篇》牀(牀chuáng同“床”)座也。《集韻》坐具。“…
- 满满干货堵组词(堵组词二年级上册语文生字)
- 小说和记叙文的区别散文的基本特点
- 精美散文诗散文题材的特点有
- 散文的五大特点《余秋雨散文》摘抄
- 散文写作的特点和写作技巧议论散文名篇有哪些散文的分类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