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居然可以这样甫怎么读(甫怎么读什么意思)


-序言-这一期来探究一个字音,诗圣杜甫的“甫”在粤语应该读pou2还是杜fu2我会帮你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字典、词典中找寻线索也会谈到中国古代用来标注字音的“反切法

居然可以这样甫怎么读(甫怎么读什么意思)

 

-序言-这一期来探究一个字音,诗圣杜甫的“甫”在粤语应该读pou2还是杜fu2我会帮你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字典、词典中找寻线索也会谈到中国古代用来标注字音的“反切法”我会从字音发展的源流帮你慢慢梳理出为什么这个字有人读pou2,有人读fu2。

-甫字释义-到底是杜pou2还是杜fu2?甫以前听很多人都发pou2音,记得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就是读杜pou2那发fu2音又是为什么呢?要找出答案,当然还是要求助工具书我分别查考《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康熙字典》、《广州音字典》、《广州话正音字典》,梳理读音源流,找出了接近真相的答案。

首先说出结果,我认为应该读fu2所以接下来我都用这个读音“甫”,对应粤语pou2和fu2的发音,普通话应该发pǔ和fǔ据我查工具书所得,这个字在普通话里是没有pǔ音的而在古代汉语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读fǔ音,只有一种情况,作为通假字用而读作pǔ音。

证据如下: 《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19年出版的第11版)P.141,“甫”字条目:读“fǔ”音有两个解释:①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也作“父”有一个典雅的词叫“台甫”,是旧时询问别人名号的用语;②刚,才:~入门 | 年~十岁。

《现代汉语词典》中“甫”读“fǔ”音作为名词使用,有很多个解释①象形字说到象形字就要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了甲骨文字形,象田中有菜苗的形状而金文字形就变为形声字,从田父声,本义是“苗”②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多用于表字之后,按照中国传统习惯,人除了有姓和名外,还要有个字例如:关羽,字云长曹操,字孟德③台甫,和《新华字典》的解释相同 ,是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④通假字,通“父”( fù)对男性长辈的通称,例如:父老。

⑤通假字,通“圃”( pǔ)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例如:《诗·小雅·车攻》里有一句:东有甫草,驾言行狩《康熙字典》(中华书局2009年出版的清末同文书局影印本)午上三二(P.756),“甫”字条目:《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斧。

《說文》男子美稱也……《疏》某是天子之字,甫是男子美稱也……《註》甫是丈夫之美稱孔子爲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又《爾雅·釋詁》甫,大也《詩·小雅》倬彼甫田傳甫田謂天下田《箋》甫之言丈夫也明乎彼太古之時,以丈夫稅田也。

又《玉篇》始也又《廣韻》衆也……又《爾雅·釋詁》甫,我也又國名……又地名《詩·小雅》東有甫草,駕言行狩《箋》甫草者,甫田之草也鄭有圃田,今開封府中牟縣西圃田澤是也《春秋·定十年》冬,齊侯衞侯鄭游速,會于安甫。

《穀梁傳·昭二十三年》吳敗頓胡沈蔡許之師于雞甫《註》雞甫,楚地又山名《詩·魯頌》徂來之松,新甫之栢《傳》新甫,山也……又姓《風俗通》甫侯之後,周甫瑕,明甫轍,甫輊又皇甫,複姓宋戴公之子曰皇父,因命族曰皇父。

至秦攺爲皇甫又《集韻》彼五切,音補。種菜曰圃,或省作甫。

-古人没有音标,如何确定读音-《康熙字典》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韵书的集大成,对于查找汉字的字音和字义的源流有很大的帮助字音方面,中国古代没有音标,确定一个字的发音通过反切法即,用两个常用字反切出某个字的字音。

这两个常用字中,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音调组成的读音《康熙字典》一般会列举出历史上流行的韵书中的不同读音就“甫”字来说,《唐韻》是方矩切,《集韻》《韻會》是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斧上面引用的几部韵书说明,“甫”字的声母都是f。

唯独在《集韻》里有另一个读音:彼五切,音補解释“種菜曰圃,或省作甫”除了反切音外,《康熙字典》也列举了古典典籍对某个字的解释,引用得最多的是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还有南北朝时期写的,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楷书字典《玉篇》。

还有《诗经》及关于《诗经》的解释等等“甫”字的字义,《康熙字典》引用各个时期的典籍中的解释为:“男子美称也”“大也”“始也”“众也”大,代表拥有得多;始,代表第一;众,代表合群,这些解释都符合中国传统审美,都和“美、好”有相关性。

现代粤语读音,追根溯源,源自唐宋古音,之后经过积累、沉淀,结合当地土著语言演变为现代粤语读音。因此要考究粤语正音,应当从古音中寻出线索。

之前说了,《康熙字典》中订正字音,参考了几本古代音韵学著作,如:《唐韵》《集韵》《广韵》《正韵》《韵会》等《唐韵》是唐玄宗时期的一本音韵学著作;《广韵》和《集韵》是宋朝人按照汉字字音分韵编排的书籍,而后者对前者作了更新校正;《韵会》是元朝人编的韵书;《正韵》是明朝初年的官方韵书。

 这几本音韵学著作,成书时间有先后,恰恰反应了汉字在历史上读音的变迁如前所列,“甫”字读音,《唐韻》中是“方矩切”,这一读音还较为古老,现代汉语已经没有这样的读音而到了宋朝的《集韻》以及元朝的《韻會》,读音已经演变为“匪父切”,及至明朝的《正韻》也是“斐古切”,发“斧”音了。

“甫”字音在古代也有另外一个读音,《集韵》中列明:“彼五切,音補”。但其表意已经发生变化,指“种菜的菜园”,实际上“甫”是“圃”的通假字。已经脱离了本意。

关于“甫”的三个小故事因此,“甫”字无论在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普通话,都是发fǔ音那么,粤语发音又是怎样的呢?那就要来看看现代的粤语字典是怎么注音的?来看看两个版本的字典:1.广东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由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饶秉才主编的《广州音字典》,P407“甫”字条目:。

[fu2苦]①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也作“父”[台甫]旧时询问别人名号的用语②刚,才:~入门 | 年~十岁——这个解释和《新华字典》是一样的[pou2普]广州市地名用字:第十~、十八~ [pou2铺]十里为一~。

2.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由当代语言学家詹伯慧主编的《广州话正音字典》P.332“甫”字条目:fu2 [府]①古代加在男子名字后的美称,后指人的表字:台~②副词,刚刚:年~二十pou2[普]。

,地名用字:十八~(在广州市)基本上与《新华字典》《广州音字典》是一样的由此可见,“甫”字在粤语中的确有两个音:[fu2]和[pou2],各有含义和用法读[pou2],专指地名,更专指广州市地名:第*甫。

广州市的这个地名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个“第*甫”一共有十八甫,第一甫就是现在的“第一津”,从光复北路和西华路交界处(因此,有一句广州歇后语:第一津——无谱)然后大致沿着光复路向南,一直到恩宁路口这里是西关最早的商业区,从明朝发展起来18条商业繁盛街圩。

关于“甫”([pou2]音)的来历有几种说法:1.清朝初年,平南王尚可喜攻入广州,准备屠城三日,要从西门起连杀十八舖路(“舖”,是“铺”的异体字)王府中有一个良心末泯的幕僚王湘泉,得知内情后暗暗吃惊:“一舖是十里路,血洗十八舖,何等残忍!”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派心腹连夜在城郊竖起假标志——每隔几十丈,便立一个木牌,木牌上写着各舖的序数,一直立到十八舖。

到了第二天,清军不明就里,果然杀到“十八舖”的木牌处就停手后来,人们为了避免露馅,悄悄刮掉木牌中“舖”字的“舍”旁这样一来,“舖”便变成了“甫”于是,出现了一连串“甫”字号地名但偏旁是去掉了,读音还是[pou2]。

2.明朝,西关成立了18个商人自卫组织,这些自卫组织统一名为“铺”,又简写为“甫”3.还有一种说法,“甫”其实是“埗”的谐音,即埗头(码头)的意思,因为广州诸“甫”的地名往往与“水脚”(即渡口)联系在一起。

【以上三点参考《亲水荔湾》《广州十八甫,西关文化传奇》《“十八甫”为何没有“第一甫”?原来是因为“第一津,没谱(甫)”!》等】综合上面三种说法,“甫”发[pou2]音,并非与本字字义紧密联系,而是旁借或通假。

换言之,离开了这一专属身份,“甫”发[pou2]音便丧失了存在的基础了— — — — — 

诗圣杜甫为什么字“子美”

分析完字音变化的源流之后,我们再来探探杜甫的身世与名字的由来按照古今字典里的解释,“甫”是对男子的美称“杜甫”就是姓杜这家人的好男儿、伟丈夫古人名和字的含义一般来说,或是相近,或是互补的比如屈原的名“平”字“原”,这两个字含义就是相近的。

杜甫字子美,名和字都是表示美的意思杜家家世显赫,杜甫的祖父是武则天时代的诗人、大官杜甫母亲的家族是清河崔氏(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杜甫的外祖母是大唐公主,有唐太宗的血脉杜甫父亲,当朝官居五品,也算大官因此杜甫是纯正的官宦子弟、出身名门、皇族血统、成名既早、能文能武。

后来因为李林甫把持朝政、制造冤狱、诬陷大员,最终导致杜甫科举无望,父亲去世之后家道中落,不久后又发生了“安史之乱”,以致杜甫浪荡天涯,以诗写事寄情,这才有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诗圣”“诗史”杜家名门,为儿子起名,应当是寄予厚望,因此叫“甫(fǔ)”、“子美”。

正是因为出身名门、有好的教育基础、有高于普通文人的视角、有高质量的人际关系网络(与李白相识、奉李白为偶像),当家道中落后,才能在杜甫心中形成如此巨大的落差,从而激发他以诗写史的冲动和行动假若帮他起名叫“甫”[pou2] ,而不叫“甫”[fu2],那只能证明他的父母辈文化水平低了几个层级,家世不显,自然也就不能赋予杜甫那么扎实的文学功底以及后期那么大的心理落差了。

而后杜甫即便遇到李白,也只会觉得李白是一个疯疯癫癫的酸臭文人,既不会种田也不会经商,一点屁用都没有从此,杜甫[pou2]走的是另外一条人生路— — — — — 

最后来总结一下

语言学家詹伯慧曾经说,语言学上有一原则:约定俗成、意思是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部分汉字的写法和读音因为使用的人多了而随之改变,这完全是因为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所致但是,约定俗成还是要看具体情况的。

如果某个字形、字音完全背离了原来的含义,硬是因为大家不理解而读错,于是将错就错,那就损害了汉语言的核心价值了什么情况下约定俗成,什么情况下坚持“正溯”,我们还是要讲究一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