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居然可以这样友的拼音(友的拼音怎么拼写)

一个人出生和成长于一个地方,这方土地养活了他,这里的人情滋润了他;他的生命便留下这地方深深的烙印,犹太人在天津曾有将近一百年居住史,在小白楼形成了犹太社区。我从2001年开始研究这段历史文化,其间结识了不少犹太朋友,常被温暖的乡情感动着……

居然可以这样友的拼音(友的拼音怎么拼写)

 

(原载《今晚报》2022年3月1日第11版“副刊·讲述”)  题记:一个人,出生和成长于一个地方,这方土地养活了他,这里的人情滋润了他;他的生命便留下这地方深深的烙印,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岁月风尘如何侵浸,有一份眷恋永远也割舍不掉,那便是乡情。

犹太人在天津曾有将近一百年居住史,在小白楼形成了犹太社区我从2001年开始研究这段历史文化,其间结识了不少犹太朋友,常常被温暖的乡情感动着……犹太历史与当下  “69岁的人对于93岁的人来说,还是个婴儿。

”元旦前,塞穆尔·米勒(Samuel Muller)这样对我说。我们通过电子邮件互贺新年,我告诉他2022年我就69岁了,他笑我。这是他一贯的语言风格,我们的友谊快二十年了。

米勒与宋安娜合影于2003年2001年我开始“打捞”天津犹太历史文化这艘“沉船”我听说在以色列有位叫塞穆尔·米勒的犹太人生于天津,便给以中友协主席考夫曼先生写信,请他帮我与这位先生建立联系很快,我的电子信箱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邮址,塞穆尔·米勒来信了。

他的信用英文书写,我惊奇地发现,他居然能用汉语拼音——尽管并不规范,但他努力模仿着中文发音,他果然还能讲中国话!  他说:“我希望我们能有机会作为‘老乡’见上一面”“老乡”一词,他用了“Lao Shian。

”来拼写此后,他的每一封信里几乎都会出现这样的中国话,比如“Do Bu Chi”是“对不起”,每次见到这样“洋泾浜”的汉语,我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猜,猜的过程带给我极大快乐——从笑料百出的拼写中,我触摸到一位犹太老人对天津这片故土的眷恋之情。

  塞穆尔1928年生于天津,一直生活到1947年,是在天津长大成人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影响了他一生,他的性格,他的命运,甚至他生命中最细微的方面,包括一举手一投足,也会显露出那些最初的痕迹,就像胎记伴随其一生。

2003年7月,经过半年多电子邮件通信,我与塞穆尔终于约定:他来天津,并抽出半天时间接受我的采访我们在喜来登大酒店的大厅聊了一个多钟头,然后又开车一起去寻访犹太人居住的故地中午,我问他喜欢吃中餐还是西餐,他竟然用中文“幽”了我一“默”:“我吃中饭,不吃‘稀饭’。

”他告诉我,小时候,家里都是做西餐的,而他偏偏喜欢天津的煎饼果子、大糖堆、烤山芋和炒瓜子“糖堆儿”“瓜子儿”,他说这些词时尾音一律高挑,纯正的津腔津调

2003年米勒重回天津,在他就读过的学校门前留影  塞穆尔带我去寻找天津犹太学校旧址我开一辆小夏利,车厢很小,他很高大,坐到副驾驶位上,他得把长胳膊长腿像叠变形金刚那样折起来,逗得我哈哈大笑他指引我前行,直行,左拐,穿过南京路时,他说:“我们脚下原来是墙子河。

”仿佛他比我还“天津”对于天津犹太学校,史上记载不详,是他领我确认了地址那时原建筑还在,我们拍了照片,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塞穆尔帮我连接了天津犹太人的历史与当下他是第一个给我提供老照片的犹太人2004年,我着手编辑画册《犹太人在天津》时手里的老照片很少。

组织此项出版工作的国务院新闻办领导建议把天津的内容编入上海册我连忙向塞穆尔求援再来天津,他为我带来了五十多帧老照片转过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包含这批老照片的大型画册《犹太人在中国》在维也纳国际书展亮相,被誉为“感动了一个民族的书”。

2010年,“犹太人在天津图片展”在耶路撒冷举办。他非常高兴,联络了许多朋友观展。那天展厅挤得满满的,我的《神圣的渡口——犹太人在天津》(英文版,下图),展览还没开幕就被热情的观众抢光了。

  塞穆尔还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他和夫人汉娜笑吟吟地在家门口迎接我汉娜是哈尔滨犹太人他家的二层小楼里,从走道、楼梯到客厅,摆满了来自中国的艺术品2015年,天津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摄制组去以色列拍摄专题片《天津犹太人》。

他们人地两生,我把塞穆尔介绍给他们他把他们看作朋友的朋友,不辞劳苦地帮助组织座谈会,带着他们采访现居以色列的天津犹太人这个专题片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三等奖2019年,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拍摄大型纪录片《向往:外国人与天津的故事》,摄制组来到以色列,

91岁的塞穆尔又肩负起联络任务,带他们参观以中友协,组织了采访。后来,这部纪录片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

  塞穆尔在天津生活了18年,家住和平区烟台道福康里前几年他腿脚还好,每次回天津都要到福康里来多年来,福康里的居民已熟悉了这位大高个儿、白皮肤、大鼻子的“老外”,把他当作老乡,热情地打开家门接待他塞穆尔住过的那幢房子拆了,他就坐在别人家小楼的石条台阶上给我讲他的童年经历。

  塞穆尔说,小时候他最爱在房东家玩房东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金宝,一个叫银宝,与他年龄相仿,他们是最好的玩伴儿他用一个中国字形容去房东家玩的频繁程度,他说:“我整天‘死’在他家吃饭的时候,妈妈总是到他家去叫我,叫好几次也叫不回。

因此,我吃他家的饭比吃自己家的饭还多!”  塞穆尔希望我能帮助他找到金宝、银宝七十多年过去了,福康里的居民变化很大,我无法完成他的心愿,但我把金宝、银宝写进了我的儿童小说《泥土里的想念》小说于2018年出版后,已经输出了十五种语言的版权,天津,福康里,金宝、银宝与犹太儿童在二战战火中的情谊,借助小说走向了世界。

  给未来总统义务讲解  本杰明·卡布宁斯基(Benjamin Kabuliansky)与我并肩站在耶路撒冷“犹太人在天津图片展”的展壁前展览展出的150多幅老照片是我多年来搜集的我为展览撰写了解说词,以“百年足迹”“商路高耸于驼峰之上”“犹太人在天津生活”“动荡年代里的温情”“再谱新篇章”五部分,真实再现了从。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犹太人在天津的生活场景,记录了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相处的情景,是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友谊的见证。

  那是2010年11月7日一大早,本杰明就让孙子开车送他,从海法到耶路撒冷要几个小时车程,所以他起了个大早他一早赶来是为应我邀请出席展览开幕式并担任义务讲解员那天的贵宾有以色列福利与社会服务部部长伊萨克·赫尔佐格,由我负责给他讲解;而我特意邀请本杰明讲解有关他自己的内容:于是,我们肩并肩进行讲解,但之前我们从未见过面。

2001年,我刚开始做天津犹太人历史文化研究时,史料几乎空白,而二战期间居住在天津的犹太人,也星散世界各地我给以色列原居中国者协会考夫曼会长写了一封信,请协会帮我联络天津犹太人协会为此专门开会,决定支持我的研究,并把我的邮箱刊于会刊之上。

2002年11月24日,我收到了天津犹太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本杰明的他说,他看到了我发在会刊上的信,他与考夫曼先生谈了,考夫曼建议他与我直接联系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之后,本杰明的邮件和老照片雪片似的飞来。

  我请本杰明记录下他的天津生活,为天津口述史留一张页码他很快发来了一篇文章  他写道,我出生于1919年,1924年5岁时迁居天津,1936年离开天津时已经是17岁的青年一个人童年和青年时期对一生影响十分重要,是天津生活塑造了我的人格。

  他写道,我们在中国度过的童年和早期经历成为塑造我们人格、性格的重要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造就了我们在今后几年中应对生活的能力中国从不制造各种种族歧视或宗教偏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给20世纪上半叶曾居住在中国的犹太人以深远影响。

而天津,真的成为“神圣的渡口”,使犹太人安全地渡过时间的洪流,迎来了他们崭新的命运  他的文章题目为《天津:犹太人“神圣的渡口”》神圣的渡口!多么恰当的比喻天津之名本来就含有“天子渡口”的意思如今,在天津生活过的犹太人将它也看作“神圣的渡口”,他们在这里受到庇护,获得生存与发展,并从这里走上人生之路。

天津对于他们,是生命的起点,也是人生旅途的起点,他们对天津永远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这是跨越年龄、跨越国度、跨越民族的心灵共鸣  本杰明的文章发表在2003年3月11日《天津日报》上,我也用他的文题作了这个展览的标题。

  本杰明的家人曾为天津犹太社区做出贡献他的舅舅利奥·格申维奇1902年就来到天津,是最早来到天津的犹太人之一,曾长期担任社区领导他的母亲妮·格申维奇是当时天津的犹太学校理事会理事,在学校成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他就是天津犹太社区的一部活字典他站在展板前,向贵宾和观众讲述着他的天津生活这位91岁的老人双目放光,笑声朗朗伊萨克·赫尔佐格部长与他紧紧握手  伊萨克·赫尔佐格部长也回顾了他的家族与中国、与天津的渊源他说:“非常欢迎你们……在我心中,你们不仅是普通意义上的朋友,更是为以色列和以色列人民做出了特殊贡献的朋友。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有一个名字就深深地印在了我脑海中,那就是天津我祖父曾是以色列的大拉比1954年,一名曾在天津生活过的犹太人送给他一本书,书中专门讲述了犹太人在天津生活的这段往事二战期间,当犹太人遭受到大规模迫害的时候,天津这座包容的城市收留了犹太人,成为许多犹太人的安全天堂和第二故乡。

‘犹太人在天津图片展’讲述了典型的中国犹太人社区的故事,掀开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对参观者特别是犹太人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感人的时刻(展览图片)透过这些珍贵的历史瞬间,真实地再现了犹太人在天津生活的那段历史。

战乱时期的天津人民能对犹太人民无私提供庇护,足以见证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在中国,天津、上海、哈尔滨和开封,是让原居中国的犹太人永远不能忘记的四个地名;而这段历史,也为越来越多的当代犹太人所了解和铭记正因有着这么一段特殊记忆……我们希望能够把友谊传承下去。

今天,以色列与中国的合作,尤其是与天津的合作开展得相当顺利……(你们)举办这样一场图片展,将是加强以色列与天津关系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此,我想以我个人的名义,并代表那些曾在天津成长、生活的犹太人及他们的后裔,向来自天津的朋友,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本杰明站在一边,脸上挂着微笑。

  十多年过去了,伊萨克·赫尔佐格当选为以色列第十一任总统。【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