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推荐盒的部首(盒的部首是人还是皿)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皿”部字共10个,分两个表收录:\x0a字表一:盈、盐、监、益、盛、盗、盟\x0a字表二:皿、盏、盔。
饮食文化与部首中的饮食器具(皿部篇)乡里老农皿部篇前文说了“瓦”(wǎ)、“缶”(fǒu)、臼(jiù)。而这个“臼”,在汉字繁衍过程中,代际传承非常鲜明。
“臼”作为第一代汉字,在汉字繁衍的过程中,产生了第二代汉字:“舂(chōng,会意,舂米)“臿(chā,会意,铁锹之类工具)“臽(xiàn,会意,人掉陷阱里)“舀(yǎo,会意,用手把缸内的物体舀上来)”。
生生不息,再繁衍了第三代汉字:“摏(chōng,会意加形声,冲击)“憃(chōng,形声,愚笨);“插(chā,会意加形声,扎进去)“锸(chā,会意加形声,铁锹)“歃(shà,欠形臿声,用嘴吸,歃血为盟);
“陷(xiàn,会意加形声,左阝为阜,表示山堆,臽为陷阱)“馅(xiàn,形声,包子中的馅)“谄(chǎn,形声,献媚)“掐(qiā,形声,用手指按)“阎(yán,形声,里巷的门)“萏(dàn,形声,荷花,菡萏)
“焰(yàn,形声,火苗,焰火);“滔(tāo,形声,大水弥漫)“稻(dào,形声,稻谷)“蹈(dǎo,形声,踩)“韬(tāo,形声,箭或剑的套子,引申为韬略)“慆(tāo,形声,喜悦)。”
接下来,本文要说“皿”部。“皿”是《说文解字》第170个部首。许慎解释为:“饭食之用器也。象形。与‘豆’同意。”
“皿”的古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都是一个有口沿有底座的盛物之器,只是到了隶书以后,底座才不见了古字形的“皿”与“豆”的构形取意相同,“豆”的本义也是盛物之器许慎的“饭食之用器”,告诉我们“皿”是人类早期就有的饮食器具,是大口盆形陶器。
同时也是泛指,是饮食过程中要用到的“盆、碗、盘、杯、碟、盅”等盛器,现在统称“器皿”
战国以后,几乎不见单独的“皿”字表示盛物器,后人推测这类器物已经改称其他名称但,在不少文献中,“器皿”连用在汉语词汇史上,很少见如《孟子·滕文公下》:“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文解字》“皿部”收有部属字25个,重文3个,新附1个,包括各种器皿名称字和与之相关的功用字。
在今天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属于“皿”部的共有27字,按照笔画数排列如下:5:皿8:盂9:盆、盈、盅、盃(杯)10:盎、盍(盇)、盉、监、盐、益、盏11:盛、盗、盖、盒、盔、盘13:盟14:盡(尽)16
:盥、盧(卢)、盦17:簋、盪(荡)18:簠《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皿”部字共10个,分两个表收录:字表一:盈、盐、监、益、盛、盗、盟字表二:皿、盏、盔另有教学用字(常用字)“孟”、“盆”、“盘”、“盒”、“盖”在现代部首归属中,放在两个部首中。
“孟”归在“子”、“皿”部;“盆”归在“八”、“皿”部;“盘”归在“舟”、“皿”部;“盒”归在“人”、“皿”部;“盖”归在“(羊的附形部首)”、“皿”部这种放在两个部首的做法,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叫做“双开门”,汉字研究者叫做“重见部首”,我把“孟”、“盆”、“盘”、“盒”、“盖”归在第一个部首内。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速看realize(realize什么意思)
Real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his breakthrough, he lost no time in patenting it. But perhaps the most......
-
原创亭组词(亭组词和部首)
请拉到文章末尾免费领取资源电子版 第一单元 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古诗 山村 儿童 碧绿 丝线 剪刀寻找 姑娘 柳…
- 万万没想到亭组词(亭组词和部首)
- 一篇读懂锦的拼音(锦的拼音组词)
- 原创锦的拼音(锦的拼音组词)
- 怎么可以错过extend(extend an invitation)
- 学会了吗extend(extend an inv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