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速看鏖怎么读(鏖怎么读音正确)

语言的形成是一个很奇特的事情

速看鏖怎么读(鏖怎么读音正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三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叫《云南方言的形成》,作者署名是云南汉语方言志编写组,书中梳理了四次大批汉人入滇的历史:第一批大量入滇的汉族先民大约有两万人大约在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派庄蹻出兵夺取巫郡和黔中郡以西等地区,而公元前。

277年,秦国占领了巫郡和黔中,正待回楚国复命的庄蹻留滇称王第二次大批汉人入滇是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兵降服滇国设益州郡,并把秦晋违法乱纪的犯人发配到益州郡来栽田种田劳动改教,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中和滇西。

文中还列举了云南方言词汇保留的秦汉以前的古词语,比如衁看到“衁”字,我真的有一种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我在视频中提到过的“混子”(音译),现在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写法,即“衁子”,指的是凝固的猪血,或者准确地说,在我们老家这边,指的是新鲜猪血通过简单加工后凝固成型,通常跟薄荷以及油辣椒等调料一起煮食。

“衁”字的读音是huāng,不过在我们的方言里是二声,读音类似“混”或“换”还有我们常说的“焙”(bèi),指的是在锅里慢慢把东西烤熟,比如“焙粑粑”等第三次大量汉人入滇是唐宋时期,大唐派20万大军征讨南诏国,兵败后大批士兵留在了云南,其中不少人跟白族融合。

第四次大量汉族人口入滇则是元明清时期,具体来说,主要是因为屯田制,即朝廷让军队、俘虏、民众等从事开垦种地等生产行为,为军需提供保障,同时增加税收和促进经济发展,主要分军屯(由军队负责耕种垦荒等)和民屯(招募无田农民来集体耕种或垦荒并纳税)。

其中明朝军屯移居云南的人口数量最大,每批上万人不等:“洪武十四年随明军南征的30多万将士,也因沐英留镇云南而留滇屯田”“据《明史》记载,民屯的移民数约300多万人……”“从总体上来说,元末明初的移民主要来自陕西、四川、湖广、江西、南京等地,沐英部队中尚有相当数量的山西、河北、河南士兵,这些地方大多属于北方官话区,这就决定了云南方言总体上属于北方方言。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鏖糟”、“辣燥”和“料浆泡”等云南方言在我们的方言里:“鏖糟”是念āo zāo,指的是身上的死皮混合着汗液等形成的不干净的东西,比如我们会说“搓鏖糟”;“辣燥”是念lá cào,大体相当于能干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女性,比如像滇西小哥那样的姑娘,我们就会说她很辣燥;

语言的形成是一个很奇特的事情,不了解它如何形成并不妨碍学会说某一门语言,不过,当你逐渐了解之后,却会对它产生一种更加迷茫的感觉,因为随着认知的加深,你的疑问会越来越多不过,不懂才是常态,多学多读多思考,如果还是不懂,那就保持不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