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不看后悔索面(索面怎么做才好吃)

12月11日,在临安湍口镇三联村举办了索面文化节。 提起索面,它的鲜、香、软、滑,它的美味一下子溢满我的味觉,一个个面架上挂满白色索面的像纱,像

不看后悔索面(索面怎么做才好吃)

 

12月11日,在临安湍口镇三联村举办了索面文化节 提起索面,它的鲜、香、软、滑,它的美味一下子溢满我的味觉,一个个面架上挂满白色索面的像纱,像帘,微风轻轻吹过那种飘逸,充盈着我的记忆对于索面我从小耳濡目染,伴我一起长大。

特别是那断头的面头儿,揉成疙瘩,然后放进火燪里一烤,那咸咸的,充满面香的面头果,是我童年记忆之最 爱后来长大了,想尝尝那个味,却面还是那个面,人还是那个人,面头果的味,却再也不是从前的那个味了 索面,在昌西马啸地区也是盛行的。

过去很多农户家都做索面的母亲便是其中一个做索面是一种非常繁琐,并且辛苦的活每天下午,把盐按比例揉进面粉里,待面粉揉成团,然后盖上盖子,让面团在缸里醒醒待到晚饭后,把面团放到面板上,切成长长得条子,然后再匀称的把它揉成细细的长条子,涂上菜籽油盘进木盆里。

一层面,一层油涂油是为了防止面与面之间的沾粘 到了半夜两三点,做面人要起床了一条长长的凳子上插着一块做工精致的四方木头上面有四个小孔小孔是用来插长长的竹子面筷的上下各插一根,然后将面盆里的面条,搓揉的匀称而细小,然后熟练的缠在面筷上。

小时候,常常在寒冷的冬夜里醒来,看到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缠面的背影,心中总有股说不出的滋味以至于长大了,每每看到索面,就会想起在昏暗灯光下忙碌而孤独的母亲,想起母亲的辛苦 天亮了,母亲得赶紧做好全家人的早饭,马上就要出面了。

因为索面对天气很讲究的既要天气晴朗,又要防止干燥太快面干的快不易拉,易断所以乘太阳还没完全出来,面就要全部上架,并且赶紧拉加了盐和油的面劲斗,有韧劲,得一架一架的往下拉面架有两米高,得把面全部拉着地接着是分面。

分面是用一双长长得尖尖的竹筷子,将沾粘在一起的面条轻轻的分开这时的索面细细长长,一排排的挂在面架上,像一道道垂挂的门帘,是冬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记得小时候,学校离家仅一墙之隔课间的时候常常偷偷的溜回家,看母亲面架上有没有断头的面头儿。

有时候,趁母亲不注意,偷偷的扯断索面,然后揉成团撰在手里,溜之大吉不过被母亲发现了也会惹来一顿责骂可年少嘴馋的我,还是冒着被发现的风险,乐此不疲 索面,一直以来是一种吉祥的,喜庆的,充满乡土的民俗习惯在浙西北地区,但凡人家结婚,做寿,上梁等等喜庆之事,索面做为长寿面,在酒宴上总是第一碗上桌,寓意着幸福安康,长长久久。

索面,像一根长长得丝线,牵扯着已经走远的记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