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万万没想到白朗宁夫人(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原文)

画家梅耶(Fred A. Mayer, 1904-1993)出生于德国,十九岁时移居美国纽约。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他以黑色剪影插图蜚声一时。

万万没想到白朗宁夫人(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原文)

 

白朗宁夫人英国女诗人白朗宁夫人本名伊丽莎白·巴雷特(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1806—1861)她在不惑之年下嫁比她小六岁的罗伯特·白朗宁之前,已经出版过四部诗集以及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英译本。

1850年,华兹华斯去世之后,在遴选下一任桂冠诗人时,她也是热门的人选,不过最后被丁尼生胜出白朗宁夫妇成婚之后,离开英国去意大利定居,夫人又发表了好多部作品和诗集,最后在佛罗伦萨去世有趣的是,夫人生前声名远在她夫君之上,但是时至今日,她主要以四十四首十四行诗知名于世,在英国诗歌史上只能算是一位重要的小家,而先生则与丁尼生并列为维多利亚朝两大诗人。

白朗宁夫人的这些十四行诗,是结婚前后所作,移居意大利后定稿她本来不愿意将自己这些火辣辣的情诗公开发表,但是先生认为这是莎士比亚之后最优秀的十四行诗系列,终于说服了她,于1850年以《葡萄牙的十四行诗》为题结集出版。

用这样一个题目,有几重原因,一是让读者以为这些诗是从葡萄牙语翻译过来的,多少保护一点私密;二是出于对曾经卜居澳门的葡萄牙大诗人卡蒙斯的崇敬;三是她丈夫给她的昵称是“小葡萄牙人”十四行诗这种体裁,本为十三世纪西西里岛诗人兰蒂尼所首创,大诗人但丁偶一为之,随后在佩特拉克的诗作中蔚为大观,成为流行整个西欧的诗体。

这种原来更换尾韵不过四五次的诗体,传入英国之后,在斯宾塞和莎士比亚笔下改变了结构,更换尾韵可以高达七次,为大多数后辈英国诗人所沿用但是有两位英国诗人,却坚持以意大利的格式创作十四行诗,前有弥尔顿,后者就是白朗宁夫人了。

白朗宁夫人的其他诗作往往有结构散漫、文字冗长的弱点,而十四行诗严密的格律和短小的篇幅,反而让她得以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发挥她的诗才诗歌本来就是文字中最为呕心沥血的类别,所谓被锁链捆绑着跳舞,于此又得到验证。

以上是诗集第32首的插图(“当太阳初次照着你的盟誓升起”)在随后的诗行里,作者自喻为一支破旧、走音的低音提琴,只有在乐圣手中,方能奏出完美的旋律,所以插图是与内容紧密配合的画家梅耶(Fred A. Mayer, 1904-1993)出生于德国,十九岁时移居美国纽约。

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他以黑色剪影插图蜚声一时,除了常为《纽约时报》的戏剧评论作插图之外,其作品亦见于《纽约先驱论坛报》和一些地方报刊,并曾在纽约市立图书馆展出他为两部文学名著作过插图,其一是1933年法国作家左拉的长篇小说《娜娜》的一部英译本,其二就是1937年的这部十四行诗集了。

纽约第五大道上的市立博物馆藏有他的84帧黑白剪影图原件,创作于1923至1946年间顺便提及,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新文艺出版社发行的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的中文译本,用的正是梅耶的插图译者方平先生签名赠送给大哥的一部,在扉页上写着 “主万兄、主万嫂、主万的妹”,我以前总觉得这个写法有点古怪。

后来家姐叶逢告诉我,当年大哥的译稿完成之后,常让当时还是初中生的她送到离家不远的出版社去,担任编辑的方平先生大概印象颇深,所以才会如此题赠本文刊于2018年7月21日《文汇报 笔会》“名著与画”为叶扬在笔会的专栏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今生一盅茶》购买网页

【笔会上月好文推荐】扬之水:遇安师送我沈从文手迹《关于飞天》李荣:“谎”里有“真”——闻一多《端午考》及其他南妮:电影,让我们成为目光炯炯的普通人刘心武:细雨中的叶子王瑞芸:母亲和我说阿炳陈思呈:四月半的卤鹅与潮剧

邹世奇:福楼拜对包法利夫人的同情与冷酷罗青:严博士台北买画记迈克:写给黄爱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