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吗冲绳人(冲绳人均gdp)
柯老演讲的主题是“崇尚社会价值的中国精神与后现代主义”,他指出,现代主流经济学和经济制度建立在有致命缺陷的二元对立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前提假设之上,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友成导读 8月16日上午,友成基金会“找寻中国精神”文化论坛上,大师莅临,高朋满座年逾九旬的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生态经济学家柯布博士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崇尚社会价值的中国精神与后现代主义”的精彩演讲,并与中国公益界的先行者和思想界的探索者进行互动。
柯布老先生在演讲中指出:1)现代主流经济学和经济制度建立在有致命缺陷的二元对立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前提假设之上,必然是不可持续的;2)我们更应该关注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关系构成社会和世界;
3)中国的传统思想传统中蕴含着人类未来的需要,中国传统价值观中有深刻的关于社会价值的传统我们认为,柯布老先生关于后现代的论述以及关于生态经济学的思想是出于一个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良心,而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判断则是出于一个思想家的直觉,或者说是一种返璞归真。
我们将刊发专题与读者诸君分享当天的精彩内容,今天首先推出柯老的演讲,以飨读者。
【图】柯布博士(左)正与大家分享“后现代”哲学;右侧女士为新华社洛杉矶分社原首席记者薛颖,在本次会议中担任柯老先生的翻译今天非常荣幸能来到这样一个漂亮的地方,同时也非常荣幸能遇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实践同仁。
我知道在座各位都了解一个概念就是“社会价值”但在美国恐怕就不太强调社会价值,那个社会更加强调的是“个人价值”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们喜欢用这个词“后现代”,用这个概念是为了针对西方“现代”的概念“现代”概念开始于17世纪,这是个毁灭性的价值观。
大家可能还记得当英国首相撒切尔谈到经济政策的时候,有人问到她怎么看待社会,她的回答是:社会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个概念,存在的只有个人、个体,他们偶然地以某种方式聚在一起我想我们都知道她是错的,但是她在大学学到的就是这样,整个西方几百年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都是从这样的观念中派生出来的。
当我们考察现代经济发展,或者总体性的现代发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整个现代发展模式、现代发展观中,社会、社会价值基本上没什么地位所谓开发和发展第三世界,其实就是毁灭第三世界已经存在的社会和社群对于我们哲学家来说,就要对这样的现代性理念和现代世界观进行反思了:为什么现代性会如此排斥社会呢?。
一个很好的思考起点就是,从哲学上来看,现代性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客观化,把事物都视为客观化的客体从17、18、19世纪的科学史角度来看,这种理解曾有过一定的积极价值,确实也使那时的科学取得了很丰富的成就,直到这种认识到19世纪末被打破。
当时普遍认为客观化可用于一切万物,人却不在此列这种思想被笛卡尔发展为著名的二元论一方面世界是客体,像个机器一样,另一方面是人是主体,把人跟自然分开对立起来,将世界二分为主体、客体、主观、客观于是当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的时候,认为人类是整个自然进化的一部分,就在西方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进化论的逻辑之下,如果人类也是自然因子的话,如果能思考的、具有高级智商的人(显然不是机器)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话,那么自然包括人在内,就意味着自然也不应被视作机器这种疑问让人们重新反思自然,但是这样的思路并不是当时主流的机械世界观愿意深入进去的。
不过依然还有些勇敢的思想家继续沿着这个路径进行思考,比较著名的思想家就是法国的哲学家伯格森和美国的威廉·詹姆士但在这个思路上对事物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考察,对自然进行了完整的重新反思的是一个叫怀特海的英国人。
怀特海就是我们这派的奠基者,过程哲学或者有机哲学,把大自然看成是与机械过程完全不同的有生命的但是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的主流依然是接受机械世界观,把自然看成机械所以他们不仅仅是把自然机械化,而且把人类也推而广之,也机械化了。
搞社会研究现在成为社会科学的研究,而其中最著名的社会科学就是经济学在现代经济学家眼里,整个人类也是被客观化和对象化了当你把一个对象、把一个人当做客观事物来看的时候,你唯一注意的就是他的空间关系,而这种空间关系并不介入事物的构成,当你把这杯水从一个桌子挪到另一个桌子的时候还是水,没什么影响。
这意味着内在关系很重要,机械世界观完全不强调关系,而内在关系才是构成人和这个事物的本身当撒切尔夫人谈到不存在社会概念的时候,她完全忽略了内在关系,但我们知道这是不对的在我看来现代经济学是建立在错误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而这样一种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经济学在今天是主流的意识形态。
而我们这个过程哲学和后现代哲学却把人看作主体,把大自然也看成主体,这样我们特别强调世界内在联系、内在关系所以我们过程哲学把人看成社会的存在,把人看作社会关系性的存在当然,我们人跟身体的关系也非常重要,我们人类跟外部的环境、自然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可以把哲学看成是社会的。
通常人们是狭义的理解社会,其实在过程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也包括生态跟自然的关系其实大家知道每个人都是生长在一个家庭里,我们跟家庭其他成员关系成就了我们自己,丰富了我们自己如果我不是在这样的家庭里,不会是今天这样一个人。
我是谁、我成为什么人、我将来做什么,很大程度上受我家庭的影响、家庭价值观的影响,而我的家庭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社会的价值、社会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而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却整个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重要的内容。
当我思考、反思我是谁的时候,我不仅仅是柯布家族的一员,也是我所在的宗教群体的一员,也是学术界的成员,也是我所在的老年社会的成员,是一个很大的大家庭我更建议你们帮助我所在的社区社群这个社会,这样我本人“大河涨水小河满”,自然而然我也可以得到好处。
我更愿意用“共同体”,这个词比“社会”这个词更加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这个概念也是跟社会的概念有好多交集,但是不是所有的社会都是共同体,发生有机的联系才叫共同体共同体跟社会重要差别就是共同体有一种共同的归属感,这个很重要。
如果你有参加一个有归属感的共同体,基本你做的事情共同体也会容纳你、接纳你,这样共同体中人有一种安全感,有安全地带的地方而且人会非常感到骄傲,为我所在的共同体感到骄傲,当共同体繁荣发展的时候,自己也感到受益、也感到很骄傲。
当然,我们作为普通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衣食住行,毫无疑问但是当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之后,更多的物质未必使一个人幸福但是关系却不一样了,关系确实能给你带来幸福感,比如友谊、友情大家知道各国政府和现代经济学家不遗余力在宣传增长和GDP有多么重要,近些年社会学家对人们幸福指数进行了调查。
按说如果增长、发展的提倡是对的,那么物质财富越高,人就应该越幸福,但事实调查结果表明并不是这样的我看到一个关于日本冲绳的考察统计,大家知道日本人均GDP是很高的,而冲绳这个城市,跟日本其他城市比起来经济不是那么发展,可人们幸福指数却比别的地方高。
为什么?因为在冲绳,家庭结构、家庭关系还没有被摧毁、毁灭大家知道在日本生活节奏非常快,在现代生活情况下,节奏非常紧张,人们花太多时间在工作中、在路上,很少跟家庭成员有沟通交流当然,如果在冲绳人们没饭吃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之后,仍然保有传统的文化和家庭关系就非常重要了。
所以冲绳的幸福感就属于这种,他们的家庭关系非常和睦我的观点就是如此,现代性极力推崇的东西越多越好的发展目标,现在是时候用追求最大多数普通人的幸福感受的发展目标来代替了我相信如果我们追求人们的幸福感受的话,那么其实我们是在追求社区社群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强关系关联。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看到中国在模仿美国的时候,在慢慢毁灭乡村社会的时候,我感到很伤心在现在中国仍然存在着乡村社区共同体时,社会真正的希望就在于发展、繁荣这些乡村社区共同体,对于今天中国和世界的未来来说,希望都在于大力发展地方共同体。
能够繁荣地方共同体,这大概是今后中国最重要的任务在美国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社区共同体在经济学中毫无地位,但在管理学中却受到重视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被扫地出门的社区关系,在经济的实践领域却被大加强调而商务实践更加表明,重视社区、在社区关系中耕耘的企业比不重视社区、只服务于个体消费者的企业更加容易繁荣起来。
同样的情形也适用大学和教育机构,如果学校老师把整个学校当成大家庭,成员有更多的共同参与机会和集体荣誉感,那么这个学校比老师仅关心自己干完活就回家的学校更容易繁荣人们在大学被教育的是应该挣更多钱,但实际上研究表明如果人们有更多参与感、归属感,能在一起做追求社会价值的事,才能感觉到更加幸福。
我们需要重新反思重新构建现代经济理论如果我们把经济发展的目标放在提高人类共同体的幸福感和健康度的话,那么由此而来的经济发展理论会非常不一样先澄清一下,我并不是想说穷人或饥饿的人聚在一起能形成更棒的共同体,但是实际上如日本一样,中国的主体社会已经早就走出了贫困,跨过了温饱线。
我觉得中国今后的发展目标应该进行这样一种调整,从追求基本物质的满足到追求基本社会需要的满足,让人们有一种可以在共同体中一起参与、一起投身其中,享受一起工作、共同创造的乐趣的文化,而这种共同体文化也正是一贯追求社会共同福祉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一致提倡的。
John B. Cobb,Jr(柯布教授)生态经济学家、过程哲学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领军人物,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西方世界最早提出“绿色GDP”的思想家之一,年过九旬仍活跃在生态文明思想界前线的后现代大师,心底却极爱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自己前生有一世必为中国儒生。
老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树立起坚定的“以建立在有机整体和内在联系概念之上的过程思维,寻求人类共同的福祉”的价值信念,并且身体力行,卖掉祖宅入住老人院,几十年来未置新衣,却自费举办全球跨界千人“生态文明国际大会”,为杰出生态文明践行者颁发“全球生态福祉奖”
这次“找寻中国精神”文化论坛内容十分精彩丰盛,除柯老的演讲外,柯老与其他嘉宾的对话、对微信网友提问的回答等精彩内容,友成基金会公众号随后也会陆续发出本期责编:张羽漫;版面设计:吴佳聪;总编辑:张羽漫;总编审:汪亦兵;顾问:葛继延。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干货满满冲绳人(冲绳人均gdp)
那么冲绳究竟有什么特殊,让驻日美军如此看重,以至于将如此众多的军队驻扎于此呢?因此直到今天,驻扎在冲绳的美军仍然有2.6万多人,占驻…
-
燃爆了徐渭熊结局(青鸟为什么要背叛徐凤年)
最近热播剧《雪中悍刀行》中很多都是有历史背景的,可见作者文学底子很厚实,并不是没有底子而靠发散性思维乱写的那种,书中有正史,有野…
- 一看就会徐渭熊结局(青鸟为什么要背叛徐凤年)
- 散文随笔作品散文日记300字大学生版范文图片散文怎么写好
- 散文的特点三要素散文网磬石散文日记是什么体裁的作文
- 散文日记大全300字三年级下册散文日记200字左右大全怎么写的
-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是对还是错散文大全免费阅读散文日记下雪怎么写好看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