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大寒日历(日历里的大寒什什么意思)
2019年即将到来,送你一份精美的【养生挂历】,又美又实用!一定要收藏在手机里,随时查看!祝你在新的一年健康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2019年即将到来,送你一份精美的【养生挂历】,又美又实用!一定要收藏在手机里,随时查看!祝你在新的一年健康快乐每一天!【一月】
养肾防寒【养生原则】✦秋冬养阴、养肾防寒【注意锻炼】✦多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饮食宜忌】✦合理进补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多吃羊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体质偏热、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二月】
阳气生发,适当春捂【养生原则】✦春夏养阳、适当春捂【起居】✦起居:“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立春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很必要【饮食宜忌】✦宜多食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忌辛辣之物。
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三月】
晚睡早起,食甜养肝【养生原则】✦春夏养阳、春养肝【起居】✦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这样可以使精神愉快、身体健康【饮食宜忌】✦多食甜,如大枣、锅巴、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少食酸,如西红柿、柠檬、橘子等。
春季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四月】
调节阴阳【养生原则】✦补肾、调节阴阳【养生关键】✦为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运动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极拳等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防暴饮暴食【饮食宜忌】✦多食菠菜、荠菜、葱、水果、山药、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腻、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鱼、海虾等。
【五月】
关注心脏【养生原则】✦中医理论认为,“立夏”前后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精神调养】✦“立夏”之际,从精神上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暴喜暴怒伤及心阳【饮食宜忌】✦宜多食清热利湿的食物。
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水芹、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生葱、生蒜、辣椒【六月】
晚睡早起【养生原则】✦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养生关键】✦要晚睡早起,以顺应阳气充盛,利于气血运行【饮食宜忌】✦饮食清补为原则宜吃蔬菜、豆类、水果等,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赤豆等。
忌辛辣油腻之品【七月】
劳逸结合,保护阳气【养生原则】✦保护阳气【养生注意】✦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保证充足睡眠,加强室内通风,尤其在闷热天气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温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暑天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人员此时应多饮水。
【饮食宜忌】✦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蔬菜应多食绿叶菜及苦瓜、黄瓜等,水果则以西瓜为好。忌辛辣油腻之品。【八月】
神志安宁【养生原则】✦防暑降温【养生注意】✦“秋老虎”属温燥,损害人体的津液,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眼干、咽干、少津液、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老年人在此时还易发心脑血管意外【精神调养】✦“立秋”后的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居】✦生活上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九月】
阴平阳秘,防秋燥【养生原则】✦阴阳平衡、阴平阳秘【注意锻炼】✦心情愉快,还可锻炼身体防秋燥也非常关键【饮食宜忌】✦宜多食西洋参、沙参、百合杏仁、川贝、冬瓜、黄瓜、萝卜、梨等还可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预防治疗感冒。
忌食鱼虾、海腥,如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辣椒等【十月】
控制情绪,养阴精【养生原则】✦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精神调养】✦注意控制情绪,避免伤感,多做开心喜好之事,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安度过秋季。
秋对应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宜忌】✦宜适当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鸡、牛肉、鱼、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吃葱、姜、蒜、辛辣之品。【十一月】
早睡晚起,保护阳气【养生原则】✦养精蓄锐、增强体质【精神调养】✦精神养生在十一月应做到精神安静,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阴精,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起居】✦生活中做到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背部保暖,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穿着也应注意保暖。
饮食上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饮食宜忌】✦多吃牛肉、羊肉、乌鸡、豆浆、牛奶、萝卜等。少食寒性之品,如海鲜等。【十二月】
适度进补,动静结合【养生原则】✦“因人、因时、因地”进补【养生重点】✦养宜适度、动静结合精神上要积极向上,保持乐观如体质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要选择“慢补”,适当多吃“当归羊肉汤”等,还要多吃蔬菜,切忌过补、急补。
体质好的人则要“平补”,不要过食油腻之品,以防产生内热而诱发疾病【饮食宜忌】✦可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忌生冷,如海鲜等大寒之品及冷饮 超常智能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发放外气、组场,一般的感知(包括透视);第二个层次是意识致动、感知意识;第三个层次是无中生有,本来没这个东西,意念一聚,“以意会气,以气赋形”,聚出个有形的东西来;第四个层次是出神入化。
如果真妄相攻这一关过不了,最多能够达到第三个层次——无中生有,绝大部分连无中生有也达不到,顶多达到搬运就完了,感知意识也还不能完全感知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没有能够真正地认识自己的主人翁历史上很多气功前辈都没能过这一关,脑子里来了一个说话的,就以为是神教功夫来了,玉皇大帝来了,元始天尊来了,太上老君来了,九天玄女娘娘来了,阿弥陀佛来了,不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说话的本来是自己的意识活动),这样功夫就上不去了。
虽然这些人也可以做些事情:在过去的社会里,来个不会动的病人,他画个符,弄点什么香灰、信息水之类的东西,病人好了;再就是能预言吉凶祸福,会未卜先知,别人就以为他是个“半仙之体”,很佩服但这点功能还没有超出超常智能的第二个层次。
过去人们文化水平比较低,对很多事情不认识,他能做到这样,就已经在普通人当中出类拔萃了,被认为是修炼成了,是“半仙之体”了,他自己洋洋自得,周围的人也把他当作“圣人”来尊重像这样的人,他的确是把一部分超常智能开发出来了,但这样的超常智能层次还比较低。
我们搞智能气功科学,绝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智能功人对这个问题必须认真对待 过去佛家功和道家功都讲:当你练功练到一定程度,精神比较安定了,功能就会出现了1987年在《东方气功》杂志上刊登过一篇文章叫《九乘禅机秘诀》(实际上是道家功法,我们在《传统气功知识综述》一书中作为附录已经全文转录了)。
上面说刚刚开始练功的时候,“初乘禅”就会出现这些东西,叫“五通常见(现)”,但这时的神通功夫是比较小的(过去把一般的超常智能称为神通,只要心能定下来,气充足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过去很多人就是对这个问题不能很好地对待,有了点本事之后,就觉得自己不得了了,到处去显示。
这么一搞,就把气消耗了,神就损了练功的一个根本内容就是要克除意识里的偏执,克除“我执”,而他们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够,因此意识里没有发生变化,人就非常容易出问题 有个例子我举过好几次了:1987年我去安徽教智能功,当地有一对夫妻,两人都有功能。
上午我作完报告,下午他们就来找我,说:“庞老师,我们给你道歉来了”我说:“道什么歉?”他们说:“今天上午你作报告,我俩在下面发气跟你对抗,你感觉到没有?”我说:“我没感觉到,我就没有谁跟我对抗这个念头我们出来办班为人民服务,我想人家不会对抗我们,反而会帮我们的忙。
你们对抗我,实际也是帮我的忙,组场时,我的气在场里转,你们一发气对抗,那个气也跟着我的气转了,反而把气场强化了,这不是帮我忙了吗?”我问他们:“你们老师是谁呀?怎么让你们跟人对抗?”他说:“我有好多老师,数不过来,还没见过面。
”我说:“没见过面,老师是怎么来的?”他说:“一练功老师就来了,一会儿换一个,都说是老师”我就对他们说:“你们老师教你们什么了?”他说:“教我们治病、查病”刚好有位来看病的领导同志在场,我就让他们查一查是什么病,两人查了半天也没查准,后来又请他们的“老师”来查,结果仍是把有病的说成没病,没病的说成有病。
我就对他们讲:“你们本来是练气功练出了一点小本事,有些感知功能了,不是你们‘老师’给的本事,听到有人跟你说话那是一种幻觉,叫‘真妄相攻’今天你们请‘老师’来不是也说错了吗!这就说明你们的本事还很小,平时说对了几个病人就觉得了不起了,不能这样。
”当时俩人点了点头,可过了一年多,老毛病又犯了他们“老师”又说了:“快去北京去救庞老师吧,庞老师正在练功过大关哪!”他们提了63个松花蛋,说让庞老师一天吃一个到了北京,找到天安门形神庄辅导总站站长吴维同志(已逝世),说是来救庞老师、帮助庞老师长功来了,还说庞老师就在,谁也不见(其实那时我正在武汉市办班讲学)。
吴维同志一听,他们讲的驴唇不对马嘴,就打发他们走了又过了一年,我在安徽听别人说,他们夫妻打架,男的把女的头都打破了,这说明他们是走火入魔了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
恒 也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行 不 言 之 教 ﹔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章 不 尚 贤 , 使 民 不 争 不 贵 难 得 之 货 , 使 民 不 为 盗 ﹔ 不 见 可 欲 , 使 民 心 不 乱 。
是 以 圣 人 之 治 , 虚 其 心 ,实 其 腹 , 弱 其 志 ,强 其 骨 常 使 民 无 知 无 欲 使 夫 智 者 不 敢 为 也 为 无 为 , 则 无 不 治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章 道 冲 ,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章 天 地 不 仁 , 以 万 物 为 刍 狗 ﹔ 圣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为 刍 狗 。
天 地 之 间 , 其 犹 橐 龠 乎 虚 而 不 屈 , 动 而 愈 出 多 言 数 穷 , 不 如 守 中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章 谷 神 不 死 , 是 谓 玄 牝 。
玄 牝 之 门 , 是 谓 天 地 根 绵 绵 若 存 , 用 之 不 勤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章 天 长 地 久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非 以 其 无 私 邪 故 能 成 其 私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于 道 。
居 善 地 ,心 善 渊 , 与 善 仁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动 善 时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九 章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 揣 而 锐 之 , 不 可 长 保 。
金 玉 满 堂 , 莫 之 能 守 ﹔ 富 贵 而 骄 , 自 遗 其 咎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章 载 营 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
专 气 致 柔 , 能 如 婴 儿 乎 涤 除 玄 鉴 , 能 无 疵 乎 爱 国 治 民 , 能 无 为 乎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一 章 三 十 辐 , 共 一 毂 , 当 其 无 , 有 车 之 用 。
埏 埴 以 为 器 , 当 其 无 , 有 器 之 用 凿 户 牖 以 为 室 , 当 其 无 , 有 室 之 用 故 有 之 以 为 利 , 无 之 以 为 用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二 章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聋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驰 骋 畋 猎 , 令 人 心 发 狂 ﹔ 难 得 之 货 , 令 人 行 妨 。
是 以 圣 人 为 腹 不 为 目 , 故 去 彼 取 此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三 章 宠 辱 若 惊 , 贵 大 患 若 身 何 谓 宠 辱 若 惊 宠 为 下 , 得 之 若 惊 , 失 之 若 惊 , 是 谓 宠 辱 若 惊 。
何 谓 贵 大 患 若 身 吾 所 以 有 大 患 者 , 为 吾 有 身 , 及 吾 无 身 , 吾 有 何 患 故 贵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寄 天 下 ﹔ 爱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托 天 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四 章 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 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于无 物 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迎 之 不 见 其 首 , 随 之 不 见 其 后 。
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能 知 古 始 , 是 谓 道 纪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五 章 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识 夫 唯 不 可 识 , 故 强 为 之 容 :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 犹 兮 若 畏 四 邻 ﹔ 俨 兮 其 若 容 ﹔ 涣 兮 若 冰 之 将 释 ﹔ 敦 兮 其 若 朴 ﹔ 旷 兮 其 若 谷 ﹔ 混 兮 其 若 浊 ﹔ 澹 兮 其 若 海 ﹔ 飂 兮 若 无 止 。
孰 能 浊 以 静 之 徐 清 孰 能 安 以 动 之 徐 生 保 此 道 者 , 不 欲 盈 夫 唯 不 盈 , 故 能 蔽 而 新 成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六 章 致 虚 极 , 守 静 笃。
万 物 并 作 , 吾 以 观 复 夫 物 芸 芸 , 各 复 归 其 根 归 根 曰 静 , 静 曰 复 命 复 命 曰 常 , 知 常 曰 明 不 知 常 , 妄 作 凶 知 常 容 , 容 乃 公 , 公 乃 全 , 全 乃 天 , 天 乃 道 , 道 乃 久 , 没 身 不 殆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七 章 太 上 , 不 知 有 之 ﹔ 其 次 , 亲 而 誉 之 ﹔ 其 次 , 畏 之 ﹔ 其 次 , 侮 之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悠 兮 其 贵 言 。
功 成 事 遂 , 百 姓 皆 谓 : 「 我 自 然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八 章 大 道 废 , 有 仁 义 ﹔ 智 慧 出 , 有 大 伪 ﹔ 六 亲 不 和 , 有 孝 慈 ﹔ 国 家 昏 乱 , 有 忠 臣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九 章 绝 圣 弃 智 , 民 利 百 倍 ﹔ 绝 仁 弃 义 , 民 复 孝 慈 ﹔ 绝 巧 弃 利 , 盗 贼 无 有 此 三 者 以 为 文不 足 ,故 令 有 所 属 。
见 素 抱 朴 ,少 思 寡 欲 , 绝 学 无 忧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章 唯 之 与 阿 , 相 去 几 何 善 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人 之 所 畏 , 不 可 不 畏 。
荒 兮 , 其 未 央 哉 众 人 熙 熙 , 如 享 太 牢 , 如 春 登 台 我 独 泊 兮 , 其 未 兆 ﹔ 沌 沌 兮 , 如 婴 儿 之 未 孩 ﹔ 儽 儽 兮 , 若 无 所 归 。
众 人 皆 有 余 , 而 我 独 若 遗 我 愚 人 之 心 也 哉 俗 人 昭 昭 , 我 独 昏 昏 俗 人 察 察 , 我 独 闷 闷 众 人 皆 有 以 , 而 我 独 顽 且 鄙 。
我 独 异 于 人 , 而 贵 食 母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一 章 孔 德 之 容 , 惟 道 是 从 道 之 为 物 , 惟 恍 惟 惚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 恍 兮 惚 兮 , 其 中 有 物 。
窈 兮 冥 兮 , 其 中 有 精 ﹔ 其 精 甚 真 , 其 中 有 信 自 今 及 古 , 其 名 不 去 , 以 阅 众 甫 吾 何 以 知 众 甫 之 状 哉 以 此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二 章 曲 则 全 , 枉 则 直 , 洼 则 盈 , 敝 则 新 , 少 则 得 , 多 则 惑 。
是 以 圣 人 抱 一 为 天 下 式 不 自 见 , 故 明 ﹔ 不 自 是 , 故 彰 ﹔ 不 自 伐 , 故 有 功 ﹔ 不 自 矜 , 故 长 夫 唯 不 争 , 故 天 下 莫 能 与 之 争 。
古 之 所 谓 「 曲 则 全 」 者 , 岂 虚 言 哉 诚 全 而 归 之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三 章 希 言 自 然 故 飘 风 不 终 朝 , 骤 雨 不 终 日 。
孰 为 此 者 天 地 天 地 尚 不 能 久 , 而 况 于 人 乎 故 从 事 于 道 者 , 同 于 道 ﹔ 德 者 , 同 于 德 ﹔ 失 者 , 同 于 失 同 于 道 者 , 道 亦 乐 得 之 ﹔ 同 于 德 者 , 德 亦 乐 得 之 ﹔ 同 于 失 者 , 失 亦 乐 得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十 四 章 企 者 不 立 ﹔ 跨 者 不 行 ﹔ 自 见 者 不 明 ﹔ 自 是 者 不 彰 ﹔ 自 伐 者 无 功 ﹔ 自 矜 者 不 长 。
其 在 道 也 , 曰 : 余 食 赘 形 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五 章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寂 兮 寥 兮 , 独 立 而 不 改 ,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为 天 地 母 。
吾 不 知 其 名 , 强 字 之 曰 道 , 强 为 之 名 曰 大 大 曰 逝 , 逝 曰 远 , 远 曰 反 故 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人 亦 大 域 中 有 四 大 , 而 人 居 其 一 焉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六 章 重 为 轻 根 , 静 为 躁 君 是 以 君 子 终 日 行 不 离 辎 重 。
虽 有 荣 观 , 燕 处 超 然 奈 何 万 乘 之 主 , 而 以 身 轻 天 下 轻 则 失 根 , 躁 则 失 君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七 章 善 行 无 辙 迹 , 善 言 无 瑕 谪 ﹔ 善 数 不 用 筹 策 ﹔ 善 闭 无 关 楗 而 不 可 开 , 善 结 无 绳 约 而 不 可 解 。
是 以 圣 人 常 善 救 人 , 故 无 弃 人 ﹔ 常 善 救 物 , 故 无 弃 物 是 谓 袭 明 故 善 人 者 , 不 善 人 之 师 ﹔ 不 善 人 者 , 善 人 之 资 不 贵 其 师 , 不 爱 其 资 , 虽 智 大 迷 , 是 谓 要 妙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八 章 知 其 雄 , 守 其 雌 , 为 天 下 溪 为 天 下 溪 , 常 德 不 离 , 复 归 于 婴 儿 知 其 白 , 守 其黑 , 为 天 下 式 。
为 天 下 式 , 常 德 不 忒 , 复 归 于 无 极 知 其 荣,守 其 辱,为 天 下 谷 为 天 下 谷,常 德 乃 足 复 归 於 朴,朴 散 则 为 器 圣 人 用 之 ,则 为 官 长 , 故 大 制 不 割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九 章 将 欲 取 天 下 而 为 之 , 吾 见 其 不 得 已 天 下 神 器 , 不 可 为 也 , 不 可 执 也 为 者 败 之 , 执 者 失 之 。
是 以 圣 人 无 为 , 故 无 败 ﹔ 无 执 , 故 无 失 夫 物 或 行 或 随 ﹔ 或 嘘 或 吹 ﹔ 或 强 或 羸 ﹔ 或 挫 或 隳 是 以 圣 人 去 甚 , 去 奢 , 去 泰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章 以 道 佐 人 主 者 , 不 以 兵 强 天 下 其 事 好 远 师 之 所 处 , 荆 棘 生 焉 大 军 之 后 , 必 有 凶 年 善 有 果 而 已 , 不 以 取 强 。
果 而 勿 矜 , 果 而 勿 伐 , 果 而 勿 骄 果 而 不 得 已 , 果 而 勿 强 物 壮 则 老 , 是 谓 不 道 , 不 道 早 已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一 章 夫 兵 者 , 不 祥 之 器 , 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
君 子 居 则 贵 左 , 用 兵 则 贵 右 兵 者 不 祥 之 器 , 非 君 子 之 器 , 不 得 已 而 用 之 , 恬 淡 为 上 胜 而 不 美 , 而 美 之 者 , 是 乐 杀 人 。
夫 乐 杀 人 者 , 则 不 可 得 志 于 天 下 矣 吉 事 尚 左 , 凶 事 尚 右 偏 将 军 居 左 , 上 将 军 居 右 ,言 以 丧 礼 处 之 杀 人 之 众 , 以 悲 哀 泣 之 , 战 胜 以 丧 礼 处 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二 章 道 常 无 名 朴 虽 小 , 天 下 莫 能 臣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万 物 将 自 宾 天 地 相 合 , 以 降 甘 露 , 民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
始 制 有 名 , 名 亦 既 有 , 夫 亦 将 知 止 , 知 止 可 以 不 殆 譬 道 之 在 天 下 , 犹 川 谷 之 于 江 海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三 章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
胜 人 者 有 力 , 自 胜 者 强 ,知 足 者 富 强 行 者 有 志 不 失 其 所 者 久 死 而 不 亡 者 寿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四 章 大 道 泛 兮 , 其 可 左 右 。
万 物 恃 之 以 生 而 不 辞 , 功 成 而 不 有 衣 养 万 物 而 不 为 主 常 无 欲 可 名 于 小 ﹔ 万 物 归 焉 而 不 为 主 , 可 名 为 大 以 其 终 不 自 为 大 , 故 能 成 其 大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五 章 执 大 象 , 天 下 往 往 而 不 害 , 安 平 泰 乐 与 饵 , 过 客 止 道 之 出 口 , 淡 乎 其 无 味 , 视 之 不 足 见 , 听 之 不 足 闻 , 用 之 不 足 既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六 章 将 欲 歙 之 , 必 故 张 之 ﹔ 将 欲 弱 之 , 必 故 强 之 ﹔ 将 欲 废 之 , 必 故 兴 之 ﹔ 将 欲 取 之 , 必 故 与 之 。
是 谓 微 明 柔 弱 胜 刚 强 鱼 不 可 脱 于 渊 , 国 之 利 器 不 可 以 示 人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七 章 道 常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万 物 将 自 化 。
化 而 欲 作 , 吾 将 镇 之 以 无 名 之 朴 无 名 之 朴 , 夫 亦 将 不 欲 不 欲 以 静 , 天 下 将 自 定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八 章 上 德 不 德 , 是 以 有 德 ﹔ 下 德 不 失 德 , 是 以 无 德 。
上 德 无 为 而 无 以 为 ﹔ 下 德 无 为 而 有 以 为 上 仁 为 之 而 无 以 为 ﹔ 上 义 为 之 而 有 以 为 上 礼 为 之 而 莫 之 应 , 则 攘 臂 而 扔 之 。
故 失 道 而 后 德 , 失 德 而 后 仁 , 失 仁 而 后 义 , 失 义 而 后 礼 夫 礼 者 , 忠 信 之 薄 , 而 乱 之 首 前 识 者 , 道 之 华 , 而 愚 之 始 。
是 以 大 丈 夫 处 其 厚 , 不 居 其 薄 ﹔ 处 其 实 , 不 居 其 华 故 去 彼 取 此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九 章 昔 之 得 一 者 : 天 得 一 以 清 ﹔ 地 得 一 以 宁 ﹔ 神 得 一 以 灵 ﹔ 谷 得 一 以 生 ﹔ 侯 王 得 一 以 为 天 下 贞 。
其 致 之 也 , 谓 天 无 以 清 , 将 恐 裂 ﹔ 地 无 以 宁 , 将 恐 废 ﹔ 神 无 以 灵 , 将 恐 歇 ﹔ 谷 无 以 盈 , 将 恐 竭 ﹔ 万 物 无 以 生 , 将 恐 灭 ﹔ 侯 王 无 以 贞 , 将 恐 蹶 。
故 贵 以 贱 为 本 , 高 以 下 为 基 是 以 侯 王 自 称 孤 、 寡 、 不 谷 此 非 以 贱 为 本 邪 非 乎 故 致 誉 无 誉 是 故 不 欲 琭 琭 如 玉 , 珞 珞 如 石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四 十 章 反 者 道 之 动 ﹔ 弱 者 道 之 用 天 下 万 物 生 于 有 , 有 生 于 无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一 章 上 士 闻 道 , 勤 而 行 之 ﹔ 中 士 闻 道 , 若 存 若 亡 ﹔ 下 士 闻 道 , 大 笑 之 。
不 笑 不 足 以 为 道 故 建 言 有 之 : 明 道 若 昧 ﹔进 道 若 退 ﹔夷 道 若 颣 ﹔ 上 德 若 谷 ﹔广 德 若 不 足 ﹔ 建 德 若 偷 ﹔质 真 若 渝 ﹔ 大 白 若 辱 ﹔大 方 无 隅 ﹔ 大 器 晚 成 ﹔大 音 希 声 ﹔ 大 象 无 形 ﹔道 隐 无 名 。
夫 唯 道 , 善 贷 且 成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二 章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万 物 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 , 冲 气 以 为 和 。
人 之 所 恶 , 唯 孤 、 寡 、 不 谷 , 而 王 公 以 为 称 故 物 或 损 之 而 益 , 或 益 之 而 损 人 之 所 教 , 我 亦 教 之 强 梁 者 不 得 其 死 , 吾 将 以 为 教 父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三 章 天 下 之 至 柔 , 驰 骋 天 下 之 至 坚 无 有 入 无 间 , 吾 是 以 知 无 为 之 有 益 不 言 之 教 , 无 为 之 益 , 天 下 希 及 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四 章 名 与 身 孰 亲 身 与 货 孰 多 得 与 亡 孰 病 甚 爱 必 大 费 ﹔ 多 藏 必 厚 亡 故 知 足 不 辱 , 知 止 不 殆 , 可 以 长 久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五 章 大 成 若 缺 , 其 用 不 弊 大 盈 若 冲 , 其 用 不 穷 大 直 若 屈 , 大 巧 若 拙 , 大 辩 若 讷 静 胜 躁 , 寒 胜 热 。
清 静 为 天 下 正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六 章 天 下 有 道 , 却 走 马 以 粪 天 下 无 道 , 戎 马 生 于 郊 祸 莫 大 于 不 知 足 ﹔ 咎 莫 大 于 欲 得 。
故 知 足 之 足 , 常 足 矣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七 章 不 出 户 , 知 天 下 ﹔ 不 窥 牖 , 见 天 道 其 出 弥 远 , 其 知 弥 少 是 以 圣 人 不 行 而 知 , 不 见 而 明 , 不 为 而 成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八 章 为 学 日 益 , 为 道 日 损 损 之 又 损 , 以 至 于 无 为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取 天 下 常 以 无 事 , 及 其 有 事 , 不 足 以 取 天 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九 章 圣 人 常 无 心 , 以 百 姓 心 为 心 善 者 , 吾 善 之 ﹔ 不 善 者 , 吾 亦 善 之 ﹔ 德 善 信 者 , 吾 信 之 ﹔ 不 信 者 , 吾 亦 信 之 ﹔ 德 信 。
圣 人 在 天 下 , 歙 歙 焉 , 为 天 下 浑 其 心 , 百 姓 皆 注 其 耳 目 , 圣 人 皆 孩 之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章 出 生 入 死 生 之 徒 , 十 有 三 ﹔ 死 之 徒 , 十 有 三 ﹔ 人 之 生 , 动 之 于 死 地 , 亦 十 有 三 。
夫 何 故 ,以 其 生 之 厚 盖 闻 善 摄 生 者 , 路 行 不 遇 兕 虎 , 入 军 不 被 甲 兵 ﹔ 兕 无 所 投 其 角 , 虎 无 所 用 其 爪 , 兵 无 所 容 其 刃 。
夫 何 故 ,以 其 无 死 地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一 章 道 生 之 , 德 畜 之 , 物 形 之 , 势 成 之 是 以 万 物 莫 不 尊 道 而 贵 德 道 之 尊 , 德 之 贵 , 夫 莫 之 命 而 常 自 然 。
故 道 生 之 , 德 畜 之 ﹔ 长 之 育 之 ﹔ 成 之 熟 之 ﹔ 养 之 覆 之 生 而 不 有 , 为 而 不 恃 , 长 而 不 宰 是 谓 玄 德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二 章 天 下 有 始 , 以 为 天 下 母 。
既 得 其 母 , 以 知 其 子 , 复 守 其 母 , 没 身 不 殆 塞 其 兑 , 闭 其 门 , 终 身 不 勤 开 其 兑 , 济 其 事 , 终 身 不 救 见 小 曰 明 , 守 柔 曰 强 。
用 其 光 , 复 归 其 明 , 无 遗 身 殃 ﹔ 是 为 袭 常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三 章 使 我 介 然 有 知 , 行 于 大 道 , 唯 施 是 畏 大 道 甚 夷 , 而 人 好 径 。
朝 甚 除 , 田 甚 芜 , 仓 甚 虚 ﹔ 服 文 采 , 带 利 剑 , 厌 饮 食 , 财 货 有 余 ﹔ 是 为 盗 夸 非 道 也 哉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四 章 善 建 者 不 拔 , 善 抱 者 不 脱 , 子 孙 以 祭 祀 不 辍 。
修 之 于 身 , 其 德 乃 真 ﹔ 修 之 于 家 , 其 德 乃 余 ﹔ 修 之 于 乡 , 其 德 乃 长 ﹔ 修 之 于 邦 , 其 德 乃 丰 ﹔ 修 之 于 天 下 , 其 德 乃 普 。
故 以 身 观 身 ,以 家 观 家 ,以 乡 观 乡 ,以 邦 观 邦 , 以 天 下 观 天 下 吾 何 以 知 天 下 然 哉 以 此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五 章 含 「 德 」 之 厚 , 比 于 赤 子 。
毒 虫 不 螫 , 猛 兽 不 据 , 攫 鸟 不 搏 骨 弱 筋 柔 而 握 固 未 知 牝 牡 之 合 而 峻 作 , 精 之 至 也 终 日 号 而 不 嗄 , 和 之 至 也 知 和 曰 「 常 」 ,知 常 曰 「 明 」 。
益 生 曰 祥 心 使 气 曰 强 物 壮 则 老 , 谓 之 不 道 , 不 道 早 已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六 章 知 者 不 言 , 言 者 不 知 挫 其 锐 , 解 其 纷 。
和 其 光 ,同 其 尘 , 是 谓 「 玄 同 」 故 不 可 得 而 亲 , 不 可 得 而 疏 ﹔ 不 可 得 而 利 , 不 可 得 而 害 ﹔ 不 可 得 而 贵 , 不 可 得 而 贱 。
故 为 天 下 贵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七 章 以 正 治 国 , 以 奇 用 兵 , 以 无 事 取 天 下 吾 何 以 知 其 然 哉 以 此 : 天 下 多 忌 讳 , 而 民 弥 贫 ﹔ 人 多 利 器 , 国 家 滋 昏 ﹔ 人 多 伎 巧 , 奇 物 滋 起 ﹔ 法 令 滋 彰 , 盗 贼 多 有 。
故 圣 人 云 : 「 我 无 为 , 而 民 自 化 ﹔ 我 好 静 , 而 民 自 正 ﹔ 我 无 事 , 而 民 自 富 ﹔ 我 无 欲 , 而 民 自 朴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八 章 其 政 闷 闷 , 其 民 淳 淳 ﹔ 其 政 察 察 , 其 民 缺 缺 。
祸 兮 福 之 所 倚 , 福 兮 祸 之 所 伏 孰 知 其 极 其 无 正 也 正 复 为 奇 , 善 复 为 妖 人 之 迷 , 其 日 固 久 是 以 圣 人 方 而 不 割 , 廉 而 不 刿 ,直 而 不 肆 , 光 而 不 耀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九 章 治 人 事 天 , 莫 若 啬 夫 唯 啬 , 是 谓 早 服 ﹔ 早 服 谓 之 重 积 德 ﹔ 重 积 德 则 无 不 克 ﹔ 无 不 克 则 莫 知 其 极 ﹔ 莫 知 其 极 , 可 以 有 国 ﹔ 有 国 之 母 , 可 以 长 久 ﹔ 是 谓 深 根 固 柢 , 长 生 久 视 之 道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章 治 大 国 , 若 烹 小 鲜 以 道 莅 天 下 , 其 鬼 不 神 ﹔ 非 其 鬼 不 神 , 其 神 不 伤 人 ﹔ 非 其 神 不 伤 人 , 圣 人 亦 不 伤 人 。
夫 两 不 相 伤 , 故 德 交 归 焉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一 章 大 邦 者 下 流 , 天 下 之 交 ,天 下 之 牝 牝 常 以 静 胜 牡 , 以 静 为 下 。
故 大 邦 以 下 小 邦 , 则 取 小 邦 ﹔ 小 邦 以 下 大 邦 , 则 取 大 邦 故 或 下 以 取 , 或 下 而 取 大 邦 不 过 欲 兼 畜 人 , 小 邦 不 过 欲 入 事 人 。
夫 两 者 各 得 所 欲 , 大 者 宜 为 下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二 章 道 者 万 物 之 奥 善 人 之 宝 , 不 善 人 之 所 保 美 言 可 以 市 尊 , 美 行 可 以 加 人 。
人 之 不 善 , 何 弃 之 有 故 立 天 子 , 置 三 公 , 虽 有 拱 璧 以 先 驷 马 ,不 如 坐 进 此 道 古 之 所 以 贵 此 道 者 何 不 曰 : 求 以 得 , 有 罪 以 免 邪 。
故 为 天 下 贵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三 章 为 无 为 , 事 无 事 , 味 无 味 图 难 于 其 易 , 为 大 于 其 细 ﹔ 天 下 难 事 , 必 作 于 易 , 天 下 大 事 , 必 作 于 细 。
是 以 圣 人 终 不 为 大 , 故 能 成 其 大 夫 轻 诺 必 寡 信 , 多 易 必 多 难 是 以 圣 人 犹 难 之 , 故 终 无 难 矣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四 章 其 安 易 持 , 其 未 兆 易 谋 。
其 脆 易 泮 , 其 微 易 散 为 之 于 未 有 , 治 之 于 未 乱 合 抱 之 木 , 生 于 毫 末 ﹔ 九 层 之 台 , 起 于 累 土 ﹔ 千 里 之 行 , 始 于 足 下 民 之 从 事 , 常 于 几 成 而 败 之 。
慎 终 如 始 , 则 无 败 事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六 十 五 章 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非 以 明 民 , 将 以 愚 之 民 之 难 治 , 以 其 智 多 故 以 智 治 国 , 国 之 贼 ﹔ 不 以 智 治 国 , 国 之 福 。
知 此 两 者 亦 稽 式 常 知 稽 式 , 是 谓 「 玄 德 」 「 玄 德 」 深 矣 , 远 矣 , 与 物 反 矣 , 然 后 乃 至 大 顺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六 章 江 海 之 所 以 能 为 百 谷 王 者 , 以 其 善 下 之 , 故 能 为 百 谷 王 。
是 以 圣 人 欲 上 民 , 必 以 言 下 之 ﹔ 欲 先 民 , 必 以 身 后 之 是 以 圣 人 处 上 而 民 不 重 , 处 前 而 民 不 害 是 以 天 下 乐 推 而 不 厌 。
以 其 不 争 , 故 天 下 莫 能 与 之 争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七 章 天 下 皆 谓 我 道 大 , 似 不 肖 夫 唯 大 , 故 似 不 肖 若 肖 , 久 矣 其 细 也 夫 。
我 有 三 宝 , 持 而 保 之 一 曰 慈 ,二 曰 俭 , 三 曰 不 敢 为 天 下 先 慈 故 能 勇 ﹔ 俭 故 能 广 ﹔ 不 敢 为 天 下 先 , 故 能 成 器 长 今 舍 慈 且 勇 ﹔ 舍 俭 且 广 ﹔ 舍 后 且 先 ﹔ 死 矣 。
夫 慈 以 战 则 胜 , 以 守 则 固 天 将 救 之 , 以 慈 卫 之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八 章 善 为 士 者 , 不 武 ﹔ 善 战 者 , 不 怒 ﹔ 善 胜 敌 者 , 不 与 ﹔ 善 用 人 者 , 为 之 下 。
是 谓 不 争 之 德 , 是 谓 用 人 之 力 , 是 谓 配 天 古 之 极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九 章 用 兵 有 言 : 「 吾 不 敢 为 主 , 而 为 客 ﹔ 不 敢 进 寸 , 而 退 尺 。
」 是 谓 行 无 行 ﹔ 攘 无 臂 ﹔ 扔 无 敌 ﹔ 执 无 兵 祸 莫 大 于 轻 敌 , 轻 敌 几 丧 吾 宝 故 抗 兵 相 若 , 哀 者 胜 矣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章 吾 言 甚 易 知 , 甚 易 行 。
天 下 莫 能 知 , 莫 能 行 言 有 宗 , 事 有 君 夫 唯 无 知 , 是 以 不 我 知 知 我 者 希 , 则 我 者 贵 是 以 圣 人 被 褐 而 怀 玉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一 章 知 不 知 , 尚 矣 ﹔ 不 知 知 , 病 也 。
圣 人 不 病 , 以 其 病 病 夫 唯 病 病 , 是 以 不 病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二 章 民 不 畏 威 ,则 大 威 至 无 狎 其 所 居 ,无 厌 其 所 生 。
夫 唯 不 厌 ,是 以 不 厌 是 以 圣 人 自 知 不 自 见 ﹔ 自 爱 不 自 贵 故 去 彼 取 此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三 章 勇 于 敢 则 杀 , 勇 于 不 敢 则 活 。
此 两 者 , 或 利 或 害 天 之 所 恶 , 孰 知 其 故 天 之 道 ,不 争 而 善 胜 , 不 言 而 善 应 ,不 召 而 自 来 , 繟 然 而 善 谋 天 网 恢 恢 , 疏 而 不 失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四 章 民 不 畏 死 , 奈 何 以 死 惧 之 若 使 民 常 畏 死 , 而 为 奇 者 , 吾 得 执 而 杀 之 , 孰 敢 常 有 司 杀 者 杀 。
夫 代 司 杀 者 杀 , 是 谓 代 大 匠 斲 , 夫 代 大 匠 斲 者 , 希 有 不 伤 其 手 矣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五 章 民 之 饥 , 以 其 上 食 税 之 多 , 是 以 饥 。
民 之 难 治 , 以 其 上 之 有 为 , 是 以 难 治 民 之 轻 死 , 以 其 上 求 生 之 厚 , 是 以 轻 死 夫 唯 无 以 生 为 者 , 是 贤 于 贵 生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六 章 人 之 生 也 柔 弱 , 其 死 也 坚 强 。
草 木 之 生 也 柔 脆 , 其 死 也 枯 槁 故 坚 强 者 死 之 徒 , 柔 弱 者 生 之 徒 是 以 兵 强 则 灭 , 木 强 则 折 强 大 处 下 , 柔 弱 处 上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七 章 天 之 道 , 其 犹 张 弓 欤 。
高 者 抑 之 , 下 者 举 之 ﹔ 有 余 者 损 之 , 不 足 者 补 之 天 之 道 , 损 有 余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 则 不 然 ,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余 孰 能 有 余 以 奉 天 下 , 唯 有 道 者 。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 功 成 而 不 处 , 其 不 欲 见 贤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八 章 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 , 而 攻 坚 强 者 莫 之 能 胜 , 以 其 无 以 易 之 。
弱 之 胜 强 , 柔 之 胜 刚 , 天 下 莫 不 知 , 莫 能 行 是 以 圣 人 云 : 「 受 国 之 垢 , 是 谓 社 稷 主 ﹔ 受 国 不 祥 , 是 为 天 下 王 」 正 言 若 反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七 十 九 章 和 大 怨 , 必 有 余 怨 ﹔ 报 怨 以 德 , 安 可 以 为 善 是 以 圣 人 执 左 契 , 而 不 责 于 人 有 德 司 契 , 无 德 司 彻 。
天 道 无 亲 , 常 与 善 人 老 子:「道 德 经」 : 第 八 十 章 小 国 寡 民 使 有 什 伯 之 器 而 不 用 ﹔ 使 民 重 死 而 不 远 徙 虽 有 舟 舆 , 无 所 乘 之 , 虽 有 甲 兵 , 无 所 陈 之 。
使 民 复 结 绳 而 用 之 甘 其 食 , 美 其 服 , 安 其 居 , 乐 其 俗 邻 国 相 望 , 鸡 犬 之 声 相 闻 , 民 至 老 死 , 不 相 往 来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八 十 一 章 信 言 不 美 , 美 言 不 信 。
善 者 不 辩 , 辩 者 不 善 知 者 不 博 , 博 者 不 知 圣 人 不 积 , 既 以 为 人 己 愈 有 , 既 以 与 人 己 愈 多 天 之 道 , 利 而 不 害 ﹔ 圣 人 之 道 , 为 而 不 争 。
练功出点小本事这是正常的,敏感的人可能功能出得快一点,不敏感的人出得慢一些只要是认真练了,只计耕耘,不计收获,最后功夫就有了有了功夫,应该知道这是我们自己的潜在智能开发出来了,不是什么神仙、高级生命来帮你的忙。
可是有的人一练功,“高级生命”就在脑子里跟他对话,说:“小李呀,今天我教你点秘诀”听了之后,智能功也不练了,就按他说的去练,有的时候练功入静入得好,说的那个方法还挺管用这一方面是自己意识里比较相信它,另一方面,这些方法往往是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一种自发的活动,也叫自发功。
自发功有形体动作的自发功,主要是神和气作用到形的结果;有的一练功身体里的气就动起来,那是气的自发功;还有的一练功脑子里有说话的,那是意念自发功意念自发功也能对自身起到调节作用,功夫也能长可是后来人们把它变了,说是来了神仙跟他说话,这就偏了。
本来自发功是自己的功夫,这样一来就变成“神仙”的了,一练功老跟那个“神仙”打交道,自己的神就跑了以后慢慢就不再是调节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有时候就变成胡说八道,说、说、说,就搞错了自发功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一般人不认识它的本来面目,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搞不清楚,一下把假的认成真的了。
最后跑了神,散了气,往往就走火着魔,精神不能完全自控,爱发脾气,爱吵爱闹有的人一开始练功,陶冶性情、涵养道德都不错,可是过了几年,功夫长得不多,脾气长了不少,在家里吵,在外面也吵这就已经开始走火着魔了来邪火,要走叉道了。
这个时候你要特别注意,弄不好就要出事这时候,你要知道:这是在长功,要认识,要走正路,不要走到偏道上去,不要着急,不要生气,不要吵,不要闹…… 有的人在练了一段功之后,有点本事了,就不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
如果当了大小头头,就把权把住不放,觉得就是我自己行,谁也不行这也是走火着魔这个“我”太厉害了我们说练功要破除我执,当出现功能的时候,说明人的功夫在变、在提高,这时要使“我”越来越少,可有的人没认识到这一点,有了点本事之后,拿这些本事把“我”强化起来了,“我了不起”、“你看我怎么怎么着”,这就是修养意识里的克除我执没有过关。
所以练智能功,身体好了,功夫长了,紧接着就是要克除我执,把这个“我”从脑子里面拿出去,一点一点地减少它,只有这样,功能才能上升在长功夫、出特异功能的时候尤其如此现在很多人都会发气了,有的人就觉得这不太新鲜了,对组场发气治病、搞增产不感兴趣,不努力去做,就是做了一点,也总觉得不能出人头地,不是超人一等。
于是就去追求功能,来个病人一查,“张三什么什么病,李四什么什么病……”净搞这个了如果你说对了,很可能超到点轰动效应,别人恭维你一番;要是你说错了,别人就会说你哗众取宠,戳你脊梁骨:“纯粹是江湖骗子,说瞎话大王,吹牛不上税!”那么我们要问,你练超常智能为的是什么呢?本来你掌握了一门技术以后,应该是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你会查病,查到了,“哗”一下就给他治过去,然后再体察一下效果怎么样,这才是学以致用如果拿点小本事单纯地去显摆显摆,“你看我怎么怎么着,我能干这个,我会干那个”,那就坏了,这样一来,不仅功夫长进不了,人也快走到歧路上去了。
我再给大家讲个例子有个人练道会门的功有了点本事,自称孙半仙,好吹嘘自己,好多人出去办事就问他:“孙半仙,我今天出去办事能不能成功啊?”“没问题,我半仙说的话没错过”1984年春天在北京,他给我写了一封信,要拜访一下庞老师,说他练什么什么功,怎么怎么棒。
我说你练的是道会门的功,我不接待,你想见我就得搞气功科学过了三个月,他说:庞老师,我改了我说改了就来吧来了一看,他还是神神乎乎的他说他会查病,会看风水我让他给一个重病人查一查,他说这人没病,后来又请“天兵天将”来查,也说没病;让他查那个病人住哪儿,他把住东四说成了住西直门;让他查病人的老家、查病人祖宗三代的情况,全查错了。
走的时候一出我屋门就说:“怪事,怎么一见庞老师脑子就轰隆一下子,什么都不知道了!”这种人你给他讲科学他不信,就信自己那一套我批评过他三次,他口头上说改,实际并没改到了1989年,他对咱们一个有病的学员说,你得病是因为你们家有个狐狸精,你盖房子把狐狸精给惹了,你在家修个小庙把狐狸精供起来病就好了。
这个学员就来问我:“庞老师,别人说我们家有个狐狸精,你看有吗?”我故意说:“有,还挺厉害呢,不知哪一天一张嘴,把你们一家子全吃了,连房子都得嚼了”他一听害怕了我说:“你信不信啊?”他说:“我也不知道信不信。
那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我说:“根本就没有那么一回事你练了好几年智能功,还这样神神鬼鬼的,不是给智能功丢人吗!”我告诉他,其实这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你自己想它有:一个大狐狸精,有五百年道行了,有一千年、一万年道行了……越来越大,你斗不过它,最后它不就把你吃了吗!你自己先把那个妖魔鬼怪想得多么威力无边,再想自己斗不过它,最后去求它饶命,这不是自己跟自己捣乱吗! 最近我又听到一些说法,什么有的人做梦见到真人了;有的人梦见有个人教他功,说“我是你师父”,好象还真有这个人……类似这样的说法不少。
在智能功队伍中,有的人也不知不觉染上了这些错误思想当然,这些事情不能都怨同志们,因为还有好多智能功的道理咱们没讲这些问题自古以来就有,《道藏》里的经有2/3以上都是人们在做梦、扶乩、附体等这种状态下写的;佛经里面也有这些东西;儒家的经典里从汉朝就开始有,叫《谶纬神学》,也是这么来的。
虽然自古以来就有这个东西,但古人没有完全讲清智能功是第一个系统地讲这些问题的因此,大家认识不清也不怪同志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碰见这样的问题,我们要用智能气功科学的科学理论来解释它 给大家讲讲关于做梦的问题。
1981年,北京通县有个练智能功的女同志,跟老师说了这么一回事:她父亲是得急病死的,死后不久,她妈妈做梦,说她爸爸托梦:“我死了,当时有几笔钱没有能告诉你,在桌子底下的一个罐子里面放着有多少钱,你把它拿出来;我活着的时候借了谁家多少多少钱,你去替我还了;还有谁家借了咱们家多少多少钱,你去把它要回来。
”老太太醒了后把罐子拿出来一看,刚好是那么多钱,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到借钱的人家里一问,果然是错了那么多钱;到欠钱的人家里一问,果然是欠了那么多钱她女儿就问:“庞老师说没神没鬼,这是怎么回事情?”我说:我研究过古籍记载的和民间传说的鬼神问题,对于鬼有这么几种说法:有的说人死了有鬼,是人的魂变成鬼了。
佛家的说法是“六道轮回”:天界(神仙)、人间、阿修罗(异类)这是三善道;还有三恶道:畜类、恶鬼、地狱,人死后要在这六道中轮回如果作了鬼,进了地狱,地狱是受罪的,比人间的监狱厉害多了,人进了监狱都出不来,进了地狱更出不来了。
有人说:“他们都无形无象,看不住呀!”人看鬼看不住,鬼看鬼就看住了,要不然还怎么让鬼在地狱里受罪?如果有鬼,鬼就不能从地狱出来,怎么到人间来呢?佛家说的鬼站不住了民间传说人死后有三个魂,“一魂走,二魂游,剩下三魂守坟头”。
第一个魂转生走了,第二个魂在世间游荡,第三个魂呆在坟头接烧香挂纸的佛教讲的鬼,入了地狱出不来了,他这儿编了三个魂,看起来把这个问题解决得挺圆滑,似乎比佛家高明一些,可这里面又有矛盾了因为他们说魂是不生不灭,自古以来就有的,这又和人死了有三个魂矛盾了,变鬼托梦就不行了。
她说:“我爸爸要是上了天堂呢?”我说:上了天堂也下不来呀!七仙女是玉皇大帝的女儿,要下凡还要过一道道关,你爸爸修了点小善德,到了天堂也就是个普通百姓,根本就别想下来再说,天堂那么美,都当了神仙了,把那几块钱早就忘了。
她说:“庞老师,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时候智能气功的第一步功刚刚问世,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难题以前我研究气功几十年,什么降妖捉鬼、掐诀念咒这一套我都懂,可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到了70年代后期,学了现代科学的“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尤其是信息论,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根据辩证原理和信息论的道理,我就想,首先得把神啊鬼啊的说法排除了,但到底是什么呢?得先把情况问清楚:“你爸爸怎么死的?”“上午得病,下午就死了他平时身体很好,从我记事就没得过病”这样情况就清楚了她爸爸平时没闹过病,这次闹病他以为没关系,可很快病重了,下午不会说话了,自己觉得要死了,就想跟她妈妈说哪儿有钱,比划比划她妈妈不理解,越不理解她爸爸越着急,临死时都在想念这个钱。
最后临死的一刹那就是想着跟老伴说钱,意念高度集中专一,想钱的念头(信息)很强,这个信息就放到空中了她妈妈和老伴生活了一辈子,信息比较熟悉,就在那天睡觉要醒没醒的时候接受到了这个信息咱们讲过,要醒没醒的状态叫“移行相”,对外界事物比较敏感,容易接受到整体信息,这个信息就通过做梦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如果没有信息论的启示,这个难题也解决不了 我1960年参加支农,在农村给人治病,就会看什么“四大家”、“五大门”,可是不会解释到1977年学习了“三论”之后才全面解决了比如我现在讲话一举一动把信息放在空间了,用红外线复象术,在我离开这里后,8小时之内还能把讲话的形象照下来。
咱们礼堂一散会走了,拿红外线还能照出人来现在我在这儿坐着,前几天可能有别人在这儿坐着,时间一长,很多人交叉着过上十年、八年,比较敏感的人还能看到这么多人挤在一起,互相套着“这不成了闹鬼了嘛!”实际就是信息互相套叠着。
再过上几百年,如果咱们这个礼堂没坏,有功能的人一看,台上一个个张牙舞爪的直晃荡(庞老师在这儿讲课呢),下面有低着头的、闭着眼的,就都成了“鬼”了,实际上是我们保留下来的信息被他看到了就这么简单将来我们练功有了功能,可能也会看到这样的信息。
1979年我在上海见到江波同志,在一个宿舍门口他说:“这儿吊死过一个人,女的”“你怎么知道?”“我看着了”因为江波同志是一个现代科学工作者,有文化,又有本事死人的残留信息,有本事的人能看见,这是追察过去信息的功夫。
他看到的不是鬼,是过去曾经有的形象留下的信息智能气功讲科学,不是神不是鬼“那为什么吊死过人的地方总吊死人,撞过车的地方就净撞车呀?”因为,这人死的时候非常痛苦,不是正常的生命信息,这些信息放在那里了,敏感的人能感觉到它。
有的生畜对周围的信息比人还敏感,一到这儿就感觉到了不好的信息,十分紧张害怕,一下就惊了车,把车拉翻了,就是这个道理本质上还是信息问题我们学习了智能气功,明白了道理之后,很多问题就会解释了,以后碰到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我们就不怕了。
前几年咱们一个辅导员到农村去办班,农村的大队长一听我们讲科学,来给农民治病,很支持办班到第三天,他们村有个跳大神的得了病,找办班的老师学功治病来了,这个辅导员说:“怎么不跳神了?”他说:“我的腿着了魔了,这个魔很厉害,我惹不起它。
”“你惹不起它,我惹得起它吗?”“我看了,你们这个神比我们的神大” “你怎么看的?”“你们教功的时候有光,你们的光比我们的光大、亮,所以你们这个神仙比我们的神仙大”辅导员一听,顺着他的意思说:“对,你想不想病好?”“想好。
”“想好,把你那个神烧了,供我们这个神仙”他回去就真烧了参加了十几天学习班,他的病好了,来给咱辅导老师叩头:“老师傅,你不说你们的神大吗,我供哪个神好啊?”“我们智能功讲科学,没什么大神仙小神仙,说我们的‘神仙’大,是让你把你那个小神烧了,我这叫做以毒攻毒。
你现在把神仙烧了不也没事吗,你的病不也好了吗!”神仙就是这么回事”你的星座与血型注定了你的爱情与命运!点下面的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原创今年立秋时间(2023立秋准确时间)
今年立秋具体准确时间
-
快来看10808(10808g锁驱动什么意思)
当然QoS是不区分TCP和UDP的,对于UDP而言,除了常规QoS,还有更严格的限制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会屏蔽掉UDP,主要原因是UDP无连接、…
- 深度揭秘大写金额怎么写(1000大写金额怎么写)
- 快来看今年国庆节多少周年(今年是国庆节多少周年2022)
- 居然可以这样北京时间校(北京时间校准精确到秒)
- 燃爆了北京时间校(北京时间校准精确到秒)
- 奔走相告小寒日历(小寒日历2023年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