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居然可以这样倪琳(倪瓒)

翻开中国美术史,我们一般了解的都是画家生平及艺术风格,很少有关于他们之间交往的片段。**事实上,画家之间的交游与其思想、心态关系极大,对他的画风

居然可以这样倪琳(倪瓒)

 

倪瓒,安处斋图翻开中国美术史,我们一般了解的都是画家生平及艺术风格,很少有关于他们之间交往的片段事实上,画家之间的交游与其思想、心态关系极大,对他的画风亦存在着重大影响因此,弄清他们之间的交往情况很有必要,。

其中元代的倪瓒就是那时非常活跃、朋友圈亦很广的一位纵观倪瓒一生的交游人员,从身份上划分,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出家方士;二是在职官吏;三是地方乡绅出家方士的代表有茅山道士张雨这是一位给予倪瓒诗画创作很多灵感的人物。

在职官吏的代表有品位稍低、卓有声誉的张经地方乡绅的代表有与之以“富”和“文”并称的顾瑛,以及晚年“隐迹”时期的知交徐达左仔细读一读还甚是有趣儿!1.倪瓒与张雨

倪瓒 水竹居在元中后期,在浙西文坛以及道流享有声誉的张雨是倪瓒最为敬仰之人,两人年龄差别近三十岁而年龄的差异却不妨碍建立“忘年交”的“师友”关系在倪瓒的文集中,张雨是所见到的与之诗文往来最多的人物之一其中一诗表明了他与倪瓒的交往之情:“华阳外史(张雨)诗、文、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

虽获片褚只字,犹为世人宝藏”同时倪瓒也表达了自己与其的交情:此诗乃张伯雨外史访断江恩公所作者也,余(倪瓒)尝与外史有师友之义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曾赴京师“面圣”的张雨,交游甚广,无论朝、野,名士辈都与之相往来,成为浙西“艺文”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由于张雨交游广泛,倪瓒直接或间接的有了更多和名士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他正是通过张雨的介绍,与胞兄倪瑛得以邀请元散文四大家之一的虞集,为倪文光撰写了墓志铭由此,倪瓒与虞集相识与张雨分不开热衷文学的倪瓒不会放弃向文坛大家请教的机会,而虞集也对倪琳及其清阴阁印象颇深。

这从一些记载文献中也可看出,如“虞文靖公、张外史伯雨深相契焉”、“曾留阴阁斋中坐,共听莺啼入户枝旧迹空看遗墨在,娟娟寒玉想幽姿”等倪瓒与张雨之间保持密切往来,在张雨处,倪瓒见及名士与张雨倡酬的诗文,总是爱不释手,即兴倡和。

如“谷口路微山木合,湿衣空翠不曾晴饥猿扳槛为人立,寒犬号林如豹声小阁秋清听雨卧,长林日出采芝行道心得失已无梦,沐发朝真候五更”这样的情形不在少数事实上,由倪瓒长兄倪文光与“玄中真师”共同修建的玄文馆,既是倪瓒“读书究道”之处,也是张雨“光顾常往”之所。

相关文献也曾记载:“(文光)即弓河之上,作玄文馆祠老子而事之,附以尹子、亢桑子、庄子、列子,规制弘敞”、“余友玄中真师,在锡之东郭门外立静舍,名玄文馆幽洁敞朗,可以闲处至顺壬申岁六月,余寓是兼旬,谢绝尘事。

游心澹泊,清晨栉沐竟,终日与古书、古人相对,形忘道接,悠然自得也”在玄文馆中,倪瓒向张雨学习研道之事,,而云林堂则是倪瓒接待文友,饮酒赋诗的雅集场所,张雨也经常参与这里的集会“青苔网庭除,旷然无俗尘依微樵径接,曲密农圃邻。

鸣禽己变夏,疏花尚驻春坐对盈蹲酒,欣从心所亲”提及两人的相交,,张雨初次造访倪瓒的情形不能不提倪瓒的接待颇有特色在获悉张雨来访后,倪攒出见前“沐浴更衣”,以致耽搁了会面的时间,还曾引起了来客的疑惑当询知事情原委时,张雨深受感动,而这也奠定了两人日后成为“知契”的基础。

2.倪瓒与张经

倪瓒 梧竹秀石图在倪瓒的交游圈中,与其来往密切的在职官吏,当数张经(字德常)在《清阴阁集》中,倪瓒所作酬答他的诗文即达十多首说来,倪瓒的这位好友虽然在史书记载甚少,但在同时代的文人圈中的地位确是显赫一时。

张经经历了元末、明初由民到官、又由官到民的起伏过程,而从相关的记载来看,倪瓒一直与他保持着堪称“密切”的联系与众多好古的文人一样,张经喜好书画,他的草堂也有珍贵的收藏这不免成为心有所钟的倪瓒来到良常草堂的原因之一。

两人的熟识,宜兴王仲德家应是两人结缘的地点一方面,王仲德为张经之父即张天民任教的东家“囊予客荆溪,主岳仲远仲远中表多姻戚,若君仲德,其一也仲德以宋阀阅居州市,时延金坛张天民先生训伤其子弟”王家为世家大族,崇尚风雅,古鼎名彝,收藏丰富,远近闻名:义兴王仲德老先生,平日诚实喜静,惟好蓄古定窑、剔红、旧青、古铜之器,皆不下数千络,及唐、宋名画亦如之,独无书册法帖耳。

另一方面,倪瓒与王家熟识已久,这是他在给王仲德的侄儿王光大(彝斋)的书信中提及:(倪)瓒获交于高门几二十年矣,深魏迁缪粗疏,与世相左,但受知于贤父子则深耳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浙西地区,王氏丰富的收藏,成为一时文人名士观赏留连之所。

而慕名前往王仲德家的宾朋,也会“顺道”前往张天民处“荆溪王仲德以故宋将家子孙博古嗜学,延致金坛张天民先生于其家德常,盖先生子”由辈分而言,王仲德实远在张经之上,然而其友既在过访之余,到其家饮酒赋诗,可知张经能与其父辈为忘年交,确非常人。

作为长辈,倪瓒信任张天民,苦乐皆向他倾诉至正二一十三年,相伴几十年的妻子去世时,倪瓒已年近花甲,老而失妻,倍感伤感,他在写给张天民的信中表达了丧妻之后对自己人生的感悟:“仆罪衅所积,而我室人亦成长往,,哀摧硬塞,大不可言。

日月不居,奄蹄两月,依依故物,触事损心奈何,奈何!以世缘言之悲叹,何能有已若以法眼观之,则我此身诚亦无有此宗少文,所以三复至教,方能遣哀耳襄事粗毕,大山长林之思,此心己群于鹿泵间矣”张纬亦与倪瓒倡酬往来:纬字德机,(张)经弟,自号荆南山樵者,徽居盐桥。

以教授为业屋之西隅有轩翼然名曰艇斋,胡梯为篆二字,使张与屋壁又据史载“元镇交惟张伯雨(雨)、陆静远(德源)、虞伯胜(堪)及觉轩王氏父子(王子明、王光大)、金坛张氏兄弟、吴城陈惟{宣}[寅〕、惟允、周正道、陈叔方(陈方)、周南老,其它非所知也”。

’这里的“金坛张氏兄弟”即为张经、张纬张经的儿子张以中,则是倪瓒的“小友”倪瓒对于他关爱有嘉,称他为“以中兄”绘画艺术上,倪瓒给予他精心的指导,告知自己的体会正所谓“密雪初晴僧舍深,地炉活火酒时斟张家公子清狂甚,冒冷看山意不禁”。

3.倪瓒与顾瑛

倪瓒《静寄轩诗文卷》在提及元末“富且风雅”人物的时候,人们总会把倪瓒和顾瑛(字仲瑛)相提并论:“按元末倪云林、顾阿瑛,皆以风流相尚二人资雄江南,亭馆声妓,妙绝一时”倪瓒乃顾瑛的远亲,而与张士诚僚佐的关系也约略仿佛:倪瓒,字元镇,毗陵人。

酷好读书,尊师重友,操履修洁家有云林隐居,与予(顾瑛)有蔑草之亲这两位有着远亲关系的富豪,皆曾为元末文人雅集的“赞助者”倪瓒与顾瑛在玉山草堂见面的机会不是很多,书信则是联系的主要渠道由于倪瓒和顾瑛处都是文人雅集的场所,来往与两处的友人往往成为两人的信使。

“芙蓉着花已烂漫,浊酒弹琴聊少停数声别鹊隔江诸,一醉秋风空玉瓶况当宾客欲行迈,忍使风雨即飘零?攀条掇英重惆怅,但愿花下长不醒”顾瑛生性好客,曾多次邀请倪瓒“累辱见招,规往而每不果”至正八年的一次文人“龙集”,倪瓒又未前往。

此次,规模宏大,并由擅长白描人物的杭州画家张握(字叔厚)用“白描体”作画,记录下雅集人物的活动杨维祯为之作记,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在场的情景文藏头条号精彩内容:中国陶瓷基因——解密欧美版铜红釉想要1分钟了解八大山人?快来轻松获取艺术鉴赏和收藏密门!

更多艺术赏析与收藏资讯,欢迎关注【文藏】头条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