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了四平调(四平调京剧)
作为一种稀有的地方剧种,四平调仅流行于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接壤地区,因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也称它为“
四平调
四平调,是地方传统戏剧之一作为一种稀有的地方剧种,四平调仅流行于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接壤地区,因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也称它为"四拼调",后改称"四平调"01剧种简史
四平调是在豫东花鼓的基础上演变而成,后经过挖掘整理,逐渐完善形成了其特有的唱腔及表演风格流行于皖、苏北部、豫南、豫东及鲁西、鲁南一带,迄今约有六十余年的历史,有砀山花鼓戏带头人“邹家班”和一些同行逐渐演变而成。
它和黄梅戏、豫剧、曲剧、山东大鼓等戏曲是当地比较欢迎的戏曲之一四平调由于源于砀山,至今,砀山城乡的一些剧团排练时都要有四平调的唱段,一些中年人、老年人和爱听戏的小孩子闲时也能哼上几句凄婉悠扬的四平调小曲。
1935年在商丘县演出时由院主、艺人燕玉成、许若海、王培军、庞士荣、刘玉顺等人共同研讨,根据花鼓中男、女演员均用本嗓演唱,曲调四平八稳,且苏北花鼓中又有“平调”的名称,因而便提出借四平八稳之意,用花鼓“平调”之称,各取一字,定名为《四平调》,被广大花鼓艺人欣然接受。
02传统剧目
传统剧目有《小包公》《小借年》《陈三两爬堂》《三告李彦明》《小姑贤》等50余出,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砀山四平调剧团又排演了大量现代戏如《焦裕禄》《白毛女》《丰收之后》等,演出范围不断扩大,极受好评排演的现代戏有20余出,板式唱腔的名称,诸说不一。
根据花鼓戏的板式分为[二四板]、[平腔]、[紧板]、[直板]、[散板]等,基本唱腔通常由4个乐句组成,4句一翻旦角唱腔近似评剧,小生近似京剧,须生和花脸唱梆子腔除旦角外,其它角色有时行腔与弦音不一致,最后才统一起来。
一般唱完一段时,最后一句留给其它角色唱伴奏乐器以高音二胡为主,还有笙、笛、唢呐、扬琴、二胡、三弦、琵琶等
03艺术特色
四平调以花鼓为基础,同时又大量吸收了其他姊妹剧种的艺术营养,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点的艺术风格女声在质朴之中不失委婉俏丽,男声则高昂豪放、刚柔兼备,保留着较强的说唱特征四平调与二黄声腔很接近,四平调也叫平板二黄,它是从安徽青阳腔的滚调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在京剧传统剧目中除了花脸行当外,其他各行当均有四平调唱腔。
四平调唱腔与二黄原板相近,兼备了西皮二黄两种风格的腔调,京胡要用二黄把位伴奏四平调的板式不多,只有原板、慢板两种板式,而这两种板式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和行进速度上有别我们把中速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原板,把慢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慢板。
04传承保护
四平调是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戏曲剧种,《陈三两爬堂》《小包公》《哑女告状》等都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剧目同时,由于四平调从始至今的演变发展过程脉络清晰,有证有据,被人称为是"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2006年5月20日,“商丘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金乡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2月3日,“砀山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四平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3dmax沙发?3dmax沙发材质?万万没想到
沙发布艺衰减材质的做法先打开一个我们提前准备好的场景快捷键M打开材质编辑器,给材质球一个vray的标准材质漫反射给一个衰减前侧…
-
信用卡理财?信用卡理财从入门到精通小说?这都可以
儿童财商启蒙越来越被重视,甚至已经成为多地小学教育的必修课。
- apple id更改密码?apple id更改密码账户详情不可用?深度揭秘
- 教师节小品剧本?适合教师节表演的小品剧本?太疯狂了
- 教师节小品剧本?适合教师节表演的小品剧本?万万没想到
- 暗黑破坏神2战网?暗黑破坏神2战网排行?满满干货
- 重庆高校课程在线开放平台?重庆高校课程在线开放平台怎么加入班课?这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