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色是什么?海色雨中开!原创
【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鉴赏训练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一)【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
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 “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的“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作者在诗题后的小序中说“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这就是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
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名师点睛1.抓住题目。
诗歌的题目往往透露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解答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类试题的“要害”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一个“送”字便透露了诗中的惜别之情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着眼题目,即可知词中所蕴含的是怀古伤今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诗歌,作者会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词来点明感情基调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作者用“相思”和“闲愁”两个关键词就把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揭示得清清楚楚3.抓住题材类型如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闺怨诗多抒发思念征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4.抓住意象特点如在段克己的《满江红》中,菊花这个意象的特点是孤寂、高洁,抓住了这个特点,作者的思想情怀便容易揣摩了5.抓住注释命题者给出注释,介绍写作背景,用以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作者,用以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
6.看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意义如:松,往往寓含坚贞的意思;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杜鹃,往往表示凄凉、哀伤。
考生平时备考时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这样,考试时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7.看表达技巧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表达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托物言志、象征等。
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考生就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住全诗的思想情感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公安县怀古①杜 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周瑜将军庙胡 曾共说生前国步难,山川龙战血漫漫交锋魏帝旌旂退,委任君王社稷安庭际雨余春草长,庙前风起晚光残功勋碑碣今何在,不得当时一字看赤 壁胡 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交锋魏帝旌旂退”“烈火西焚魏帝旗”两句所写的场景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周瑜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一1.CD2.①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
②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对像刘、关、张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比较杜甫在两首怀古诗中的异同,需要对两首诗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从体裁上而言,两首诗都是怀古诗,都是因为诗人来到了名人故地而自然生发的感慨《咏怀古迹(其三)》是诗人对王昭君的缅怀,想到王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作者既同情王昭君,也感慨自身的怀才不遇本诗是作者对曾经在公安县建立功业的刘备、吕蒙等人的缅怀,表达对他们能建功立业的人生的羡慕和对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的向往二1.“交锋魏帝旌旂退”写出了赤壁之战期间周瑜带领大军击退曹军的豪壮场面,“烈火西焚魏帝旗”写出了赤壁之战时曹军旗帜被焚烧的惨烈场景。
2.受到君王重用、有军事才能、功绩卓著“交锋魏帝旌旂退,委任君王社稷安”“烈火西焚魏帝旗”写他在战场上指挥有方,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并受到君王重用,能保社稷平安;“功勋碑碣今何在”则从侧面表现了他的功绩卓著。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鉴赏周瑜这一人物形象从第一首诗来看,刻画周瑜形象的诗句主要是三、四、七句,三、四句通过写周瑜率大军击退曹军和周瑜被委以重任后社稷安定的情况,突出了周瑜指挥有方、受到君王重用的特点;七句通过写其功勋碑碣的零落从侧面交代他曾建立了不朽功勋。
第二首诗前两句写周瑜作为开国元勋在指挥战斗中表现出的军事才能,这一点与第一首诗的三、四句内容相近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诗句,做到言之有据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二)【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日秦国怀古周 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
“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手法,写景细致入微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①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②,共禹论功不较多?【注】①皮日休: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统治者却奢侈依旧,残暴日甚②水殿龙舟事: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被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2.这首诗既以“赖通波”来论大运河之功用,又以“共禹论功”来论隋炀帝之功德,似乎是赞扬隋炀帝,你认为呢?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B.《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永遇乐》“望中犹记”中的“望中”意义不同,前者指中国,后者指中原地区。
C.《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中的“千古”与《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千古”意义相同,都是“久远的年代”的意思D.《南乡子》中的“曹刘”指曹操和刘备《永遇乐》中的“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是他的小名。
E.下片中词人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功绩,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愧疚之情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问题钱塘观潮施闰章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鸱夷①有遗恨,终古使人哀【注】①鸱夷:皮袋,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据《吴越春秋》等记载,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谏吴王夫差而被疏远、赐死伍子胥临死时,嘱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或者把头割下来悬挂在南城门上,以便看到吴国的灭亡。
吴王大怒,下令用鸱夷把他的尸体包裹起来,投入钱塘江后来伍子胥化为钱塘江潮潮神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表明作者是在雨中观潮,潮水来时,在迷蒙的雨点和潮水的冲击下,海色随潮水展开。
潮来时,浪涛飞向钱塘江上的观潮台,极写潮水声势之大B.颔联“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同时运用了比拟、夸张、视听结合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仿佛驱赶着千军万马,又仿佛将千万座山席卷而来的气势,惊心动魄C.“绝岸愁倾覆”中运用一个“愁”字,通过写岸边峭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写出了诗人对潮水冲垮堤岸的担忧之情。
D.“轻舟故溯洄”一个“故”字,写江中弄潮儿故意在潮水上涨时随着潮头起伏腾跃,在水中回旋,写出了弄潮儿的高超本领“故”与“愁”两字的对举富有生趣E.前三联写观潮所见之景象,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极力描写潮声之大,水势之猛,写实中渗透想象,描摹形象生动,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
2.诗歌的尾联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一1.①借古讽今:通过讽刺为一己淫乐而倾尽国力开凿运河导致隋朝灭亡的隋炀帝警示当朝统治者②先扬后抑:“千里赖通波”是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功绩的肯定,是扬;“若无”则表明作者对他的批评,是贬。
2.我认为不是赞扬,而是讽刺“千里赖通波”肯定了大运河在客观上仍是后世福祉,“共禹论功”也将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功德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看似赞扬隋炀帝,其实蕴含着深刻的讽刺因为诗中对隋炀帝与大禹的论功有一个前提,即“若无”。
“水殿龙舟事”深刻地揭示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在主观上并非与大禹治水为民谋福相同,而是为一己之享乐【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表明观点:不是赞扬,而是讽刺再结合诗句分析:“水殿龙舟事”注解中的解释表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并不是为民造福,而是为了自己享乐,所以他在运河竣工后,率众二十万出游。
本诗用“若无”一词表明了作者的看法二1.BE【解析】 B项,“神州”与“望中”意义相同,都指中原地区E项,“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愧疚之情”错,抒发的是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2.本词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昏庸和软弱无能,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学科*网【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赏析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如“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再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所处时代,便不难概括出答案三1.BC2.①尾联,把钱塘江的滔天巨浪及其排山倒海的不凡气势,想象成是伍子胥充满遗恨的冤魂兴起的。
②借江潮的怒态象征伍子胥的“遗恨”之大之强③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充满深深的同情、惋惜与慨叹④深化了诗歌的思想主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两句由前文写钱塘江大潮转为写化为钱塘江潮潮神的伍子胥内心的遗恨,表达对伍子胥经历的同情和叹息,对主题是一种深化。
将主题由单纯表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气势深化到伍子胥的“遗恨”汹涌奔流本文整理自网络,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处理欢迎原创投稿,所有打赏全归作者投稿邮箱:365381534@qq.com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3dmax沙发?3dmax沙发材质?万万没想到
沙发布艺衰减材质的做法先打开一个我们提前准备好的场景快捷键M打开材质编辑器,给材质球一个vray的标准材质漫反射给一个衰减前侧…
-
信用卡理财?信用卡理财从入门到精通小说?这都可以
儿童财商启蒙越来越被重视,甚至已经成为多地小学教育的必修课。
- apple id更改密码?apple id更改密码账户详情不可用?深度揭秘
- 教师节小品剧本?适合教师节表演的小品剧本?太疯狂了
- 教师节小品剧本?适合教师节表演的小品剧本?万万没想到
- 暗黑破坏神2战网?暗黑破坏神2战网排行?满满干货
- 重庆高校课程在线开放平台?重庆高校课程在线开放平台怎么加入班课?这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