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鲛绡?鲛绡帐是什么意思?怎么可以错过

我在本人的个人中心上看到了这样一篇奇文,说是一个留美的学者统计出。在《红楼梦》中一共出现过十一次“鲛”字,其中前八十回八次,后四十回三次。

鲛绡?鲛绡帐是什么意思?怎么可以错过

 

作者: 聂 桥 我在本人的个人中心上看到了这样一篇奇文,说是一个留美的学者统计出,在《红楼梦》中一共出现过十一次“鲛”字,其中前八十回八次,后四十回三次《红楼梦》中的“鲛”字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个问题,笔者准备分三个部分阐述。

一、“鲛绡”是《红楼梦》传承中华文化的又一典范要想知道这一问题,就必须首先看一下,《红楼梦》是怎样来运用这个“鲛”字的在这里,我们借用一下留美学者的成果,把这十一次“鲛”字的相关描写罗列如下:1、第三十二回: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

2、第三十四回:尺幅鲛鮹劳解赠3、第五十回:湘云又忙道:海市失鲛绡4、第六十二回: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5、第七十六回: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6、第七十八回:脂痕粉渍污鲛鮹7、第七十八回:竟杜撰成一篇长文,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鲛縠一幅楷字写成,名曰《芙蓉女儿诔》。

8、第七十八回: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9、第九十二回:冯紫英道:“这叫做鲛绡帐”10、第九十二回::冯紫英道:“......这就是鲛丝所织,暑热天气张在堂屋里头,苍蝇蚊子一个不能进来,又轻又亮。

”11、第九十二回:冯紫英道:“这四件东西价儿也不很贵,两万银他就卖母珠一万,鲛绡帐五千,《汉宫春晓》与自鸣钟五千”综观这些与“鲛”有关的句子“鲛绡”二字的组合为最多,共五次其余的“鲛帕”二次;“冰鲛(之)縠”二次;“鲛丝”一次;“鲛室”一次。

其实,所有句子都是围绕着“鲛绡”二字的因为“绡”与“縠”的意思是非常相近的,说的都是一种透明轻薄丝织物只不过是“丝”换了一种说法而已因此,十一个“鲛”中十个说的都是这个以“鲛”命名的丝织物

(鲛绡)那么,这种丝织物有何特殊含义吗?这就是下面我们要讨论的一个典故: 鲛人,又名泉客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鱼尾人身的神秘生物,与西方神话中的美人鱼相似鲛人生活在中国的南海之外,善于纺织,可以制入水不湿的龙绡,为丝制品中的极品,被冠以“鲛绡”的美称。

这一点不但在《搜神记》、《述异记》、《太平御览》和《博物志》等多部典藉中有所记载,就连李商隐、孟浩然和刘禹锡这样大名鼎鼎的诗人也留下带有“鲛销”的诗句,最感人的当是宋代爱国词人陆游《钗头凤》中的“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挹鲛绡透。

” 这一看,“鲛绡”二字原来承载着中国文化苍海桑田这也让我们对《红楼梦》作者传承中国文化的精神肃然起敬比起拿“鲛”字说事,争来争去,多去体会一下其中的文化含义,是我们每一个热爱《红楼梦》的读者的共同心愿。

二、“鲛帕”词源追溯“鲛帕”一词在《红楼梦》中出现二次,且都是重头戏,一次出现在第三十二回史湘云来后林黛玉的心理活动中,一次是第六十二回湘云醉卧青石时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关于“鲛”我们已经知道典故,与鲛字有关的丝织品叫“鲛绡”,以“鲛帕”冠名的手帕就是用以鲛绡为原料制作的手帕,最准确的简称应该是“鲛绡帕”——用鲛绡制作的手帕。

就像在第九十二回,冯紫英反复强调的“鲛绡帐”(用鲛绡制作的帐子)那样的表达方式可在前八十回中偏偏不用这种相对准确的方法来称呼“鲛绡帕”说实在的,这个“鲛帕”有点唐突,因为在此之前,人们根本不知道“鲛帕”为何物,在能找到的诗句中均没有出现“鲛帕”或者“鲛绡帕”。

宋陆游《钗头凤》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明梁少白《月云高·纪情》套曲:“黄花羞对,也只为君,金樽慵倒,也只为君,泪珠暗把鲛鮹揾”清孔尚任《桃花扇》:“恨在心苗,愁在眉梢,洗了胭脂,涴了鲛绡。

”人们也只是简单地认为古人诗中所讲的是用手帕擦泪而已,并非明确提出“鲛(绡)帕”的概念我倒是觉得这几句诗有泪珠湿衣裳的味道,毕竟“鲛绡”最初的用途是做衣裳这让我们在分析《红楼梦》中“鲛帕”的词源时迷失了方向。

如果说这是《红楼梦》作者的独创的话,不用“鲛绡帕”这一更贴切的提法,而是直接就简写成“鲛帕”,怎么看也是有点唐突不过看了下面的这段你或许就会觉得《红楼梦》中这个“鲛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长生殿》第五出《楔游》:“(小生)一幅鲛绡帕儿,裹着个金盒子。

” 《长生殿》中这个“裹着个金盒子”的“鲛绡帕”和《红楼梦》中史湘云用来“包了一包芍药花瓣”的“鲛帕”是不是同样一件东西呢?如果我说,“鲛帕”就是这“鲛绡帕”的简写恐怕也没有人会提出什么异义吧《红楼梦》中的“鲛帕”一词可能借用了《长生殿》中的“鲛绡帕”。

有了这个“鲛绡帕”后,再看“鲛帕”二字也就很自然了三、“鲛绡”代纸为哪般

以“鲛绡”为帕,人们还能勉强为其找到一点理由,那么以“鲛绡”代纸,就真的是前无古人了在《红楼梦》中,以“鲛绡”代纸占有极大的戏份以鲛绡代纸的第一证据就是黛玉的《题帕三绝》宝玉送给黛玉两块旧帕子,黛玉看了后触景生情就在帕子上写下三首七绝,后被人们称为《题帕三绝》。

其中一句:“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黛玉诗也是明显把鲛绡帕当成纸看了“尺幅”是用于纸张或文章的专有词汇,怎么把帕子或鲛绡说是尺幅了呢?如果说黛玉把诗题在鲛绡帕还有点随意性的话,宝玉以鲛绡写下令人垂泪的《芙蓉女儿诔》就是精心安排了。

不对呀,宝玉是把《芙蓉女儿诔》写在了“冰鲛縠”上了,怎么成了鲛绡了呢?其实,这“冰鲛縠”就是鲛绡前面已经分析了,绡和縠的词义基本是一致的,都是代表透明轻薄丝织物我们知道,《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中最长的一首情真意切的诗赋。

而在《芙蓉女儿诔》中,这个“冰鲛縠”是占有重要地位的第七十八回两次都是隆重推出“冰鲛縠”: “竟杜撰成一篇长文,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鲛縠一幅楷字写成,名曰《芙蓉女儿诔》”而且,这个写满了诔文的鲛绡竟成了四样祭品中的一种:

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

自从纸被发明后,纸就一直是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书写材料,用丝质制品来书写已经越来越少了只有在一些极其特殊的场合才会用这种昂贵的材料来书写鲛人之丝(鲛绡)又是丝织品中的上品,以鲛绡来写字闻所未闻,但在《红楼梦》中却把两首极其重要的诗句都写在了“鲛绡”之上,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鲛绡”的偏爱。

对鲛绡有着同样情节的作品,在清代的传奇《四婵娟》中同样是得到充分的体现《四婵娟》第二折《卫茂漪簪花传笔阵》中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说大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拜当时的书法大家卫夫人为师,王羲之呈上拜贴,当然了拜师礼也是少不了的。

王羲之的拜师礼也很特别,他并没有像大家所习惯的送贵重珠宝手饰,而是文人写字常用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逸少唱)凌云秋兔颖(僮云)这是笔了,还用甚么?(逸少唱)浥露古松脂(僮云)这是墨了,难道只送他两件吗?(逸少唱)再用那半规铜雀砚,更和那一幅海鲛丝。

大家是否注意到,笔墨砚这三样东西都是人们常见的上品唯独这个“纸”有些特殊,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一幅海鲛丝不能算是纸,而是一种丝织品这又是典型的以鲛绡代纸,因为不管什么提法,鲛人织出来的丝就是鲛绡可见《四婵娟》的作者更喜欢以鲛绡代纸。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红楼梦》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杰出代表《红楼梦》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一定是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一个鲛字并不能作为证明或否定作者的根本性证据但从对鲛字的讨论上我们却再一次看到了《红楼梦》作者对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鲛人之绡(鲛绡)的发挥和创新。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