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bha_bha是什么意思全程干货

至高无上的精神

bha_bha是什么意思全程干货

 

在巴利圣典中,经常用“Bhagavā”来尊称佛陀,在汉语中一般翻译为“世尊”在佛法经典的义注中,从词源角度对bhagavā给出了六种含义:1、以具诸祥瑞(bhāgyavāti)故为bhagavā;2、以已破坏(bhaggav。

āti)一切危险故为bhagavā;3、以有诸福德(bhagā assa santīti)故为bhagavā;4、以分别(vibhattavāti)一切法故为bhagavā;5、以亲近(bhattavā

ti)诸上人法故为bhagavā;6、以已除去诸有(bhavesu vantagamanoti)故为bhagavā名词bhaga的意思是“财富”,同源于雅利安语系“bog(神)”字母bh意味着宇宙的珍惜者和支持者;。

ga被理解为领导者、推动者或创造者;双音节的“bhaga”表示六种属性:统治、威力、荣耀、辉煌、智慧和冷静当念诵佛陀的功德时,bhagavant(世尊)直译为“具祥瑞者”,音译为“薄伽梵”古印度《毗湿奴往世书》

对“薄伽梵”的定义如下:了知众生的生灭、智慧与无明的人,应称为至尊主“薄伽梵”表达了至高无上的精神,它是个体的、全能的、是万事之因这个词因《薄伽梵歌》而为大家所熟悉,这是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部宗教哲学诗,。

得到众多大家的赞誉哲学家叔本华读到《薄伽梵歌》的那一天,他兴奋地举着书在巴黎的大街上翩然起舞,说:“有些书值得一读,有些书让人歌唱,而薄伽梵歌却足以让人舞蹈!”爱因斯坦则说:“我们所有的智慧加起来也远不如薄伽梵歌,。

它是宇宙智慧的体现”印度著名作家和神话学家德度塔·帕塔奈克曾用十八句话概括了《薄伽梵歌》,每句话代表其中的一章,从中可以看到很多佛法的影子(相关解释或点评在“【】”中):1、你的世界就是一个知觉,这一知觉建基于你的偏见,由你自身的恐惧所形塑,并被你的无知所推动。

2、你周围的人的世界也是一个知觉它由偏见、恐惧和无知所创造【1和2类似于佛法中提到的“世界边”,也即我们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知觉,世界的边缘就在我们的五根】3、智慧是一种能力,它可以领会你的知觉,并感同身受地领会他人的知觉。

【是不是有“四念处”的感觉?】4、我,克里希那,领会所有主观的实在,但不作评判,却充满了爱因此,我是至上存在【“克里希那”是《摩诃婆罗多》的主角,被看作是神性意识的完美体现】5、至上存在是永恒的,不死的,并在你们之中。

正是你的自私自利,阻碍着你认识它【这是“涅槃”?】6、你的实在是有限的,其他人的实在也是有限的突破你的有限性,并为他人腾出空间——即使他人不能或没有这样做7、你要寻求与你的期待相匹配的行动结果,所以你也要寻求控制。

一旦失去控制,你就会愤怒、沮丧、不快和恐惧8、你逃避行动,因为你不能控制行动结果为了掩饰你的无能,你会用高尚的理由为你的逃避寻找借口9、所有的产出都由业控制:业是各种不同的行动的反应——这些行动并不全是你投入的,且许多行动是你无法控制的。

【佛法中的“业”很类似】10、如果这个世界厚待你,你的心意就把它解释为好/正常的;而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厚待你,你就认为它是坏/不正常的但是,自然不厚待任何人11、那些给你带来快乐的事物有可能造成他人的痛苦;一旦他人报复,你就宣称他们是恶棍,并把自己看作是受害者。

12、许多人宁愿让他人来塑造自己的观点(愚昧之德)这是产生于惰性的无知13、有少数人只根据他们自己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激情之德)这是产生于恐惧的控制【7、8、10、11、12、13描述了各种不善心所】。

14、你能够根据他人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善良之德)这是产生于同情的智慧15、履职尽责,把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行动上,并接受任何可能的结果,那么,你就是行动瑜伽士16、履职尽责,坚信在任何情况下神都会看顾你,那么,你就是虔信瑜伽士。

17、履职尽责,并知晓有许多力量都在发挥作用,且这些力量并不全都处于你的控制之下,那么,你就是智慧瑜伽士18、履职尽责,像动物那样不巧取、不豪夺摆脱你的恐惧,因为人类可以通过观察他者与恐惧和控制作斗争【14~18是善的心所或者行为】

可以看到这18点中很多观点在佛法中都有呼应。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对“世尊”、“Bhagavā”、“薄伽梵”的含义会有更多了解。↓“阅读原文”知更多,点亮“在看”乐分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