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国骂_国骂三字经是哪三个字不要告诉别人

神经的反应也是它,也是心的变的一部分的变相。那么我们晓得其他的大乘经典,在大乘的经典华严境界或者密宗境界,换了一个名词,叫做什么?神变。注意,这叫做神变。所以大乘不可思议诸佛菩萨的神变。

国骂_国骂三字经是哪三个字不要告诉别人

 

剪辑、文字仅供学习、参考,难免有误,请以录音为准!!录音节选文字摘录(请以录音为准)我们大家都晓得中国人有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它中间有时间空间的距离不同,所以异熟异熟很难讲,我们将来《成唯识论》专门有关于异熟果的解释。

现在勉强讲什么叫异熟果呢?并不是说我现在打了你耳光,或者是三年以后或者八十年以后、或者来生我会被你打一个耳光,不一定算不定我现在打你一个耳光,来生碰到一个钉子插进来,莫名其妙会插进来,不知道异地、异时的,异果而报,所以果报历然。

没有上帝给你做主,中间也没有阎王加以审判,……大概阎王那里也加电脑来审判,那个来不及所以你本身就是阎王、本身就是上帝、做主宰的,“通生苦乐异熟果”所以,身、口、意三业有一个通称,也不叫身、口、意三业,也可以叫做身口意三道,这个道不是得道的道,是道路的道,这三条路。

“故前七业道,亦思为自性”我们碰到麻烦了,哪前七业道呢?身三、口四,我们身体造业是三种:杀、盗、淫,身三,身体的动作大乘道不一定把人家生命杀了,妨碍任何一个众生的一个动作,使他活得不快乐的,都属于杀盗,什么是盗?不与取就是盗。

所以昨天我给同学们讲到盗戒,佛家的盗戒难办了,不是说我偷了东西叫做盗,“不与取”乃至一草一木,自然界的东西,无主之物,在现有的法律上我拿了不算偷盗,因为没有主嘛;在佛法不然哪怕一草一木,我拿的时候,有人看到:“哎,我想把这个花摘了。

”“好”至少,没有人看到都要叫一声:“哎,对不起啊,我要摘这个花了”因为没有人看到,还有非人可以知道所以占用一点东西,必须要共同的知道,这个才是不犯盗戒,所以这个多难!起心动念所以我经常说,如果依佛家的说人生不犯盗,我们都在侵害别人。

我们这些男士们回家,太太给你茶泡好了,好像你觉得应该或不应该,是她的劳力泡的,“非常感谢!”不然也是盗戒,也是损害人家所以说任何一个人都在犯盗戒,我们活着就是偷盗别人都是别人的劳力、别人的精神,才有我们生活的舒服。

这个盗很难讲淫也是如此,不一定(只是)男女两性,大乘道的淫,就是贪恋一个美色过分了都属于淫身有三业,口有四业,嘴巴更厉害妄语:扯谎我们随时扯谎,那是真的看到一个不高兴的人:“你怎么样?”“没有怎么样””你到哪里去啊?”“我在前面走走。

”实际上你到这里来嘛,那句话就是妄语,随处犯所以绝对的诚实,没有这回事这个妄语恶口,我们随时讲恶口的,大声地骂人、吼人,岂止国骂,国骂三字经出笼,岂止恶口如此而已哉!大声地吼人都属于恶口;伤害人,讲刻薄话。

绮语,故意说些黄色笑话、挖苦人,挖苦了你以后还还不了嘴坐在那里,尤其三朋四友坐在一起谈些话,就是说,什么叫绮语啊?“群居终日,言不及义”朋友们坐在一起一天谈些空话,浪费精神,毫不相干,废话,都属于绮语,都是造口业。

两舌更可怕了年轻同学特别注意,有许多学佛的年轻同学一天到晚犯两舌戒,这边说过来、那边说过去,然后说:“我告诉你啊,你不要告诉他啊!他说的啊!怎么怎么样…”他自己觉得:“我道德非常好”天天在犯两舌戒!尤其我们同学里的有许多同学特别注意!嘴巴一天到晚都在这个事。

这种口业伤人,有时候比身业还厉害作人学佛有所谓十善业,身有三业,造作恶业;口有四业;意有三业意的三业贪嗔痴,就是思想里头的贪嗔痴,所以叫十种那么这里没有提到意业的三业不谈“故前七业道”,这个七业叫身三、口四,“亦思为自性”,都是由于思想发动的。

这个自性不是讲明心见性的性,前身三、口四,它的本身性质那个性,它的性能是思想来的“或身语表由思发故,假说为业”现在解说造业这个业字,造善业、恶业、不善不恶业或者,身体的动作、嘴巴的说话所表达出来的这个表达出来是由于意识思想来的。

所以有人说:“哎呀,我忘记了,我无意的了”那是逃避的话我们有許多学佛的同学经常拿这句话来自欺,只好有时候我就骂他,骂他他故意装起不懂,实际上全懂这样不是修行人什么讲话是无意的啊?身体动作是无意的?那不是欺人就是自欺嘛,再不然受人家欺嘛!哪有这个事啊?一定清楚的。

所以我常常说酒喝醉了的人,说酒喝醉了,我说我不相信有酒喝醉了的人他真醉了?你拿大便喂他,他吃不吃?他如果吃,我相信醉了他绝不会吃的!对不对?你拿他最心爱的东西,你说你帮我甩掉;最值钱的东西你拿来让他撕掉,银行的存折拿给他,你喝醉了,你帮我烧掉!他不会烧了,他清醒得很。

哪有真醉的啊?所以不要骗人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心如明镜,你不要拿话来骗了,你不要欺人、自欺了!诸位同学特别注意!所以,“身语表由思发故”,都由思想来的所以什么叫做业?思想的本身就是业要特别注意啊,思想本身就是业。

“思所履故,说名业道”思想本身走的道路,它的行为,履就是行为,在内在的思想,它本身在内在已经构成行为了所以,佛学的名词叫做业道或者叫做业,或者叫做道,或者两个字构拢来叫做业道“由此应知,实无外色唯有内识,变似色生。

”所以由于这个道理,我们应该知道,实实在在并没有外界的身体存在,外色---有表色、无表色,色法,它绝对否定了一切有物理的存在所以现在医学上说,这就是人神经的反应,不是心的作用,这是唯物论调唯识论调----所谓神经的反应,不是第六意识,(是)第八阿赖耶识心的功能的法,那个属于思的境界。

所以说,人死以后,最后气断完了,体温还没有冷却以前,他那个触跟思两个还存在不能说是神经的反应,不是机械的,还是唯心的,那是属于思与触的境界刚才讲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所以一切都是“内识变似色生”,心意识的转变。

看起来有外表生理上的动作,其实没有神经的反应;神经的反应也是它,也是心的变的一部分的变相那么我们晓得其他的大乘经典,在大乘的经典华严境界或者密宗境界,换了一个名词,叫做什么?神变注意,这叫做神变所以大乘不可思议诸佛菩萨的神变。

神变就是神通了,一切都是神通了,就是心意识的作用,不是机械的,不是唯物的。所以真正的佛法没有办法,碰到顽固的唯物思想家,绝对是对立的,没有法子,基本的根本哲学上对立

推荐:南禅七日158集视频专题摘录精选个人收集的南师录音资料下载地址(珍貴!)南师讲:全部佛法就是一条路:“止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