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明信片尺寸_标准明信片尺寸太疯狂了

但在头一个十年,伴随资金匮乏和拖拉的官僚作风,也只是完成了两艘岸防战列舰和一艘海防舰。所以,该级的设计吨位为10500长吨,航速17节,最大吃水

明信片尺寸_标准明信片尺寸太疯狂了

 

"波尔塔瓦"号的明信片前言"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出自1881年为波罗的海舰队在20年内建造16艘战列舰的宏伟计划尽管,这份这份不切实际的方案在1885年缩减为9艘战列舰但在头一个十年,伴随资金匮乏和拖拉的官僚作风,也只是完成了两艘岸防战列舰和一艘海防舰。

到了1890年,该计划远远落后于预期鉴于德国逐步加大海军建设,波罗的海舰队的压力日益增大海军的尼古拉·奇哈乔夫中将提议,一次性开工6艘一级战列舰、4艘二级战列舰和一些海防装甲舰,以弥补计划所需的数量其中,"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是被设计成一级装备厚重装甲的一级战舰。

因为,海参崴船坞的限制,吨位不能过大所以,该级的设计吨位为10500长吨(10700吨),航速17节,最大吃水深度26英尺(7.9米),航程为3750海里,具有良好的航海性能设计的初始方案,是根据“尼古拉一世”号来进行放大和改进的。

但改成了4门12英寸(305mm)主炮,安装在较轻的炮座上,而不是使用老式炮塔舰的厚重炮塔副炮方面,海军技术委员会根据"亚历山大二世"号舰长的经验,采用了美国"印第安纳"级战列舰的布局,将副炮安装在舰体上层的炮塔中。

这样就可以规避在高海况下,安装在炮廓中的副炮无法使用的尴尬而装备的炮塔由于重量较轻,所以船体采用了平甲板设计,获得了较高的干舷由于,当时俄国各部门正在另一艘小型战列舰("后来的"伟大的西索伊"号)的方案上争吵不休。

所以,该级舰的设计方案反而比较顺利在1891年1月,方案就得到海洋技术委员会的批准其排水量为10960长吨(11136吨),水线主装甲带覆盖舰体全长,船体的上部结构遵照法式设计呈现一定程度的内傾在那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建造的过程也伴随着诸多改进。

随着大口径速射炮的出现,船体两侧需要一层上部装甲带来进行防护相应的重量通过缩短水线主装甲带的长度来获得主炮更换为威力更大的40倍径305mm舰炮;副炮也从原来的8英寸舰炮,转而使用新式的6英寸速射炮炮塔样式则参照"伟大的西索伊"号。

由于,副炮口径缩小,节约了不少的重量,数量从8门增加到12门同时,海军希望战舰在采用强压通风时,最大航速能达到17节但对船体的模型试验表明,她们最高航速只能达到16节由于,重新设计船体会耽误不少时间所以,海军接受了航速稍慢一些的事实。

如果进展顺利,该型一级战舰将会优于德国的"勃兰登堡"级。俄国人对此十分重视,为了便于编成一个编队作战,共为其争取到了三艘的预算。并以18至19世纪俄国的三次重要战役名称来命名。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的线图规格参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设计排水量为10960长吨(11140吨),超重400-900长吨(410-910吨),分别达到11354长吨(11536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11500长吨(11685吨,"波尔塔瓦"号)/11842长吨(12032吨,"塞瓦斯托波尔"号)。

船体总长376英尺(114.6米),舰宽70英尺(21米),吃水深度为28英尺3英寸(8.6米)她们是海军拥有的第一型平甲板战列舰采取部分双层底设计,船体分为10个水密隔舱,并用一个中心舱壁将动力舱隔开。

主甲板和上层甲板之间的船体上部向内傾斜设计稳心高度为5.43英尺(1.7米),航海性能良好船上一般有26-27名军官和605-625名水兵当"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作为旗舰时,船上共有750人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的明信片动力系统"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拥有两台立式三胀式蒸汽机,各自驱动一个螺旋桨前进船上使用14台圆柱形锅炉产生蒸汽,而"塞瓦斯托波尔"号则达到16座锅炉蒸汽机的额定功率为10600马力(7904kw),设计最高时速16节。

其中,"波尔塔瓦"号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使用的是从英国进口的蒸汽机和锅炉,性能略高于其规定在海上试验期间,她们分别输出11213马力和11255马力,航速达到16.29节和16.38节而"塞瓦斯托波尔"号使用的本国生产的动力机械,尽管增加了2座锅炉,但她只输出了9368马力(6986千瓦),最大航速仅为15.3节。

对此,海军并没有选择执行合同中关于未能达到设计航速的惩罚规定因为,是他们要求"塞瓦斯托波尔"号要使用的本国的动力机械的船上可以储存1050长吨(1070吨)燃煤这样,可以使她们以10节的航速,航行约3750海里。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的线图武器装备"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拥有4门12英寸40倍径主炮,安装在舰体上层建筑前后的两座双联装炮塔中炮塔采用液压动力进行装填和转向,而弹药输送机则为电力驱动每门备弹58发,弹重731磅(331.7公斤)。

炮口初速2600英尺/秒(792米/秒),左右射界各135度,最大仰角为+15度当仰角为+10度时,射程为12010码(10980米)主炮的理论射速为1发/90秒,实际射速为1发/3分钟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炮塔的结构过于脆弱,无法承受两门主炮同时进行全装药设计,不得不对其进行结构加固。

船上的副炮是12门6英寸45倍径加奈1892型速射炮其中八门安装在上层甲板上的四座双联装炮塔中;剩下四门安装在炮塔下方甲板的炮架上,没有装甲防护副炮塔采用电力转向和输送弹药,但火炮的俯仰角仍为人力调整它们的左右射界为135°,俯仰角为-5°~+15°。

装在炮塔内的副炮只有炮架式的一半射速,大约每分钟2-3发并且,由于弹药输送机时常故障频发,射速更是只有1发/分而炮架式副炮的水平射界为100度它们都使用91.4磅(41.46公斤)重的炮弹,每门备弹200发。

炮口初速2600英尺/秒(792.5米/秒),最大射程为12602码(11523米)为了防御鱼雷艇的袭击船上安装了12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和28门马克沁37mm机关炮前者安装在船舷两侧和船体的上层建筑中。

使用3磅3盎司(1.4公斤)重的炮弹,炮口初速1867英尺/秒(569米/秒)而后者则安装在船舷两侧、船体的上层建筑和战斗桅楼上使用1磅(0.45公斤)重的炮弹,炮口初速1319英尺/秒(402米/秒)。

另外,船上还有四具15英寸(381mm)和两具18英寸(457mm)鱼雷管前者全部安装在舷侧的水线上方其中两具布置在靠近前部主炮塔的位置,没有任何装甲保护;剩下两具布置在舷侧后方,由上部装甲带提供保护而后者则位于前主炮塔弹药舱的前方的水线下方,上方是战舰的装甲甲板。

船上还可以携带50枚水雷,以设置雷区保护其在偏远地区的锚地

1904年时,在旅顺的"塞瓦斯托波尔"号装甲防护在建造这型战舰时,俄国国内还不能提供较厚的装甲板因此,舰上的装甲全都是从德国和美国的公司订购的即使如此,还是无法提供足额的新型装甲板,满足三艘船的需要所以,"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用的是镍钢装甲,"塞瓦斯托波尔"号使用的是哈维装甲,而"波尔塔瓦"则配备了最新的克虏伯装甲。

各舰的装甲厚度各不相同,但等效性能是一样的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上,水线主装甲带在动力舱的厚度为16英寸(406mm),延伸到弹药舱处为12英寸,向下延伸到底部边缘时则减至8英寸厚而在另外两艘船上,水线主装甲带在动力舱上的厚度为14.5英寸(368mm),延伸到弹药舱处的厚度为10英寸(254mm),其下缘的厚度为7.25英寸(184mm)。

这条主装甲带覆盖了船体240英尺(73.2米)的长度,高7英尺6英寸(2.3米),其中上部3英尺(0.9米)在正常情况下是位于水线以上船体两端使用9英寸(229mm)厚的横舱隔壁与装甲带相连,形成中央装甲堡,舰首和舰尾没有装甲防护。

在水线主装甲带上方是一层5英寸(127mm)厚的上部装甲带,高度7.5英尺,覆盖在两座主炮塔之间的区域,两端使用5英寸的倾斜舱壁进行封闭主炮塔的侧壁及其外筒壁的装甲厚度10英寸,顶部厚2英寸(51mm)。

其中,"波尔塔瓦"号用的是克虏伯装甲,而剩下两艘则使用镍钢装甲6英寸速射炮的炮塔侧壁厚5英寸,顶部厚1英寸(25mm),但船中部的4门6英寸速射炮没有任何保护司令塔的侧壁厚9英寸在中央装甲堡内的装甲甲板厚2英寸。

而在装甲堡区域之外,甲板的平坦处厚2.5英寸(64mm),倾斜处厚3英寸(76mm)各舰简介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Petropavlovsk)1892年5月19日在圣彼得堡的加列尼尔岛船厂开工建造,1894年11月9日下水,1899年服役。1904年4月13日触雷沉没。

"波尔塔瓦"号(Poltava )1892年5月19日在圣彼得堡的新海军部船厂开工建造,1894年11月6日下水,1899年服役。1924年报废解体。

"塞瓦斯托波尔"号(Sevastopol)1892年5月19日在圣彼得堡的加列尼尔岛船厂开工建造,1895年6月1日下水,1899年完工,1900年服役。1905年1月2日,在旅顺自沉。

三姐妹的全家福服役经历在三艘战舰中,"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是第一个服役的她于1899年10月17日离开喀琅施塔得,1900年5月10日到达旅顺港抵达后,她成为太平洋舰队指挥官尼古拉·斯克里德洛夫中将的旗舰,并参加了1900年中期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行动。

而"波尔塔瓦"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号于1900年10月15日启程前往旅顺港,分别于1901年4月12日和13日抵达1904年2月,在日俄战争爆发时,"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是奥斯卡.斯达尔克中将的旗舰

俄国海军的传奇人物——马卡洛夫将军在日军夜袭旅顺港的战斗中,"波尔塔瓦"号的船尾处被命中两次,"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的舰首被命中三次,而"塞瓦斯托波尔"号则被命中一次只有两人阵亡,七人受伤,战舰则没有明显的损伤。

俄海军部解除了斯达尔克的职务,由斯泰潘·马卡罗夫在3月7日接任与此同时,鉴于夜袭与闭塞旅顺的作战失败东乡平八郎决定在旅顺港水道的入口布设水雷然后,通过引诱一部分俄国战舰进入雷区,将其消灭在3月31日,趁着夜色,日军布雷船开始在驱逐舰的掩护下进行布雷行动。

马卡洛夫觉察到这一情况,但他以为是自己的战舰因为,他曾经命令本方军舰在此巡逻4月13日清晨,巡逻的俄国驱逐舰"斯特拉什尼"号在黑暗中与4艘日本驱逐舰相遇俄国舰长意识到情况不对,试图逃跑但在混战中,日军的炮弹击中了她的一条鱼雷,并发生爆炸。

此时,马卡洛夫急命"巴扬"号装甲巡洋舰出动提供支援但随后又遭遇日本第三战队的防护巡洋舰的围攻在此之前,"巴扬"号只营救了5名幸存者而马卡洛夫则在三艘防护巡洋舰的护卫下,率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和"波尔塔瓦"号出港支援,同时命令舰队的其他成员尽快出动。

正在这时,日军已经向东乡通报了俄军出动的消息,他带着6艘战列舰抵达战场马卡罗夫自知寡不敌众,便率领战舰撤退,与刚刚出港的其他俄国战舰会合在9时42分左右,回港途中的"彼得罗帕夫洛斯克"号触发了一枚或多枚日军布置的水雷。

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战舰爆炸沉没这场意外,造成27名军官和652名水兵阵亡,其中包括马卡罗夫和战争艺术家瓦西里·韦雷什查金只有7名军官和73名水兵获救

日本方面关于马卡洛夫阵亡的报道在6月23日,新任指挥官威尔格姆·维佐弗特特曾试图率领太平洋中队突破包围前往海参崴但在日军察觉并追击时,他放弃了突围计划,率领舰队返航在返回旅顺港时,"塞瓦斯托波尔"号撞到了一枚水雷,船体进水估计超过千吨。

尽管进水严重,但她仍顽强跟上舰队,成功返回港内在一直持续到7月9日的维修期间,船上发生火灾,造成2人死亡,另有28人受伤而在这段时间内,两艘战舰上的47mm和37mm速射炮都被拆除其中一些,重新安装在船体的上层建筑上。

但更多的速射炮则被用来加强旅顺港的陆上防御在8月10日,维佐弗特遵照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命令,再次试图率领舰队突破日本的封锁舰队很快就被发现,并在下午的早些时候遭遇日本主力舰队的拦截,爆发黄海海战在战斗中,"波尔塔瓦"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号位于俄国舰队的最后,其中前者因引擎问题而减速。

当维佐弗特的舰队与日军相遇时,处于最后的两舰一时成为对方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的首要攻击目标临近日落时分,一枚炮弹击中了"皇太子"号的舰桥,指挥官维佐弗特阵亡,一时间俄国舰队陷入混乱就在这时,舰队的二把手、海军少将帕维尔·乌克托姆斯基在座舰上升起帅旗,控制了舰队,并将大部分战舰带回了旅顺港。

在这场战斗中,"波尔塔瓦"号被12-14枚大口径炮弹击中,造成12人阵亡,43人受伤而"塞瓦斯托波尔"号也被数枚炮弹击中,造成1人阵亡,62人受伤在8月23日,"塞瓦斯托波尔"号出港炮击日军但在返回港口时,她的前方弹药舱附近撞到了水雷,船体严重受损,三个弹药舱被淹。

这艘船被拖回旅顺港修理,一直持续到11月6日与此同时,新的舰队指挥官,海军少将罗伯特·维伦决定动用太平洋舰队的水兵和火炮来加强旅顺港的防御到了九月份,"波尔塔瓦"号已经拆下3门152mm、4门47mm和26门37mm速射炮,而"塞瓦斯托波尔"号也拆下了1门47mm和26门37mm速射炮。

在10月份,日本陆军的攻城炮开始向港内进行盲目射击,两艘船都被280mm炮弹击中,造成轻微损坏12月5日,俯瞰港口的203高地被日军攻克,他们得以直接向俄国舰队开火在当天,"波尔塔瓦"号就被击沉在浅水区,炮弹在弹药舱引发大火,最终爆炸。

到12月7日,除"塞瓦斯托波尔"号外的所有俄国战舰都被击沉舰长尼古拉·埃森(Nikolai Essen)将其停泊在港口外,处于剩余的海岸炮的防卫下他装备了鱼雷网,并在船周围布置了水雷,挫败了多次攻击直到12月16日,一枚鱼雷击中船尾,造成严重损坏。

随后,她被拖到深水区约两个星期后,旅顺港投降在1905年1月2日,"塞瓦斯托波尔"号自沉

1909年,已改名为"丹后"号的"波尔塔瓦"号在旅顺投降后,"波尔塔瓦"号被日军浮起并进行修缮在此期间,日本海军拆掉了主桅上的作战桅盘,将舰上的锅炉全部替换成了16座日本国产宫原式水管锅炉保留了原有的主炮,将副炮全部换成了日本国产型号。

在轻型火炮方面,则换成10门阿姆斯特朗12磅速射炮(76mm)和4门37mm机关炮并将原有的鱼雷武器全部拆除,改成4具英制18英寸鱼雷管1912年8月8日,修缮完毕后,"波尔塔瓦"号重新归为一级海防舰,并更名为"丹后"号。

在一战初期,她担任炮兵训练船,还参与了对青岛的围攻1916年3月,出于加强同处协约国阵营的俄国海军实力,日军将她卖给俄国人在1916年4月2日,她抵达海参崴,更名为"切斯玛"号因为,她原有的舰名被一艘"甘古特"级战列舰使用。

在9月19日,该舰抵达埃及赛义德港,后来参与恐吓希腊政府支持协约国在马其顿的行动1917年1月16日,她在伯肯黑德短暂整修后抵达亚历山德罗夫斯克,成为北方舰队的旗舰1917年10月,她的船员加入布尔什维克。

1918年3月,在协约国干涉俄国内战期间,"切斯玛"号在摩尔曼斯克被英国俘虏此时,船体的情况已经十分糟糕在1919年10月,英国人离开前,一直作为监狱船使用在1924年7月3日,她被海军除名,随后解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