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12345678_12345678怎么等于100这都可以?

家长都知道,辅导孩子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激发他的内驱力和兴趣,可是一个能配合你学习的孩子是可遇不可求的,大部分孩子具有这些特征:对学习”合时宜”的文

12345678_12345678怎么等于100这都可以?

 

家长都知道,辅导孩子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激发他的内驱力和兴趣,可是一个能配合你学习的孩子是可遇不可求的,大部分孩子具有这些特征:对学习”合时宜”的文化知识没有兴趣教了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他依然茫然坚持学习几分钟就不想学了。

在无法静待花开得大环境下,普娃的家长怎么办?笔者作为两个普娃的妈妈,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

数学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家长需要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可曾想过,为什么我们的计数是十进制?因为我们有十个手指头代人在计数的时候,就是用手指去一一对应,每满十个作一个标记除了计数以外,加减乘除,小数,分数,负数等这些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也都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

所以最理想的数学启蒙就是生活中去给孩子植入数学的概念。

”给你五块饼干” “你要几张贴纸?” 计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家长要把习以为常的东西表达给孩子, 潜移默化中,让他自然植入数的概念东西不够了,要增加东西吃完了,又减少这又是加减法的植入分批萨是分数,量身高又涉及小数。

没有好奇心的普娃并不关心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小数,但是他的意识里已经开始接受了这些概念,随着他的成长和家长的不断重复,这些知识点最终手到擒来

笔者的第二个孩子是语迟的小孩,两岁半时才说话当有语言交流后,笔者就非常注意日常生活中植入数字,需要几块积木?需要讲几个故事?需要吃几个葡萄?每次都是耐心的数给孩子看,不知不觉,某一天就发现孩子会正确的数数了。

但是娃起初只能数5以内的数,6-9的发音他经常会搞混顺序或者忘记了某个数字此外孩子只能和数字的发音一一对应,并不能把量与具体的阿拉伯数字1,2……9对应这是笔者家里一个数学启蒙的教具,起初孩子只是喜欢把所有算珠拿出来随意玩,并不学习认数。

玩好后笔者每次带孩子一起收玩具时笔者会一个个数,带娃读一遍上面的数字每天收玩具时数一遍,重复多了,孩子自然懂了这套教具在数字与量的对应以及加减法的启蒙都发挥了很大作用笔者这里强调一下,早期的加减计算一定要有具体的量参与,而不是抽象的数字公式1+2=3。

在孩子4周岁时,笔者开始教孩子加减法孩子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2+3=5,和1+4=5一样?”笔者把1个算珠和4个算珠拿出来,把4个算珠中的1个移到1中去,变成了2个算珠和3个算珠,孩子豁然开朗这种量之间的转变对孩子的计算能力是很有用的,现在笔者的孩子即将5周岁,在这次疫情长假中他背了乘法口诀,他看到5+6+7时会说是3个6,18,我想这和他理解数量5和7之间转换成两个6的想法有关。

笔者还用一道经典的一年级的奥数题问过孩子,妈妈有2支笔,宝宝有6支笔,宝宝给妈妈几支笔后我们两个人能一样多?孩子马上回答4个,但是他立刻意识到自己错了后来他用了实物操作了一遍解出了这道题目笔者觉得孩子能马上反应过来4是不对的,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笔者在加减启蒙的时候用的较多的另一个道具就是扑克牌。扑克牌的1-10上都有点数,无论是比大小,还是做加减法,孩子都可以一目了然。到了后期,孩子学习写数字后,笔者用了这套练习。

这套书有10以内,20以内,20以内借位进位,50,100的加减孩子已经做到100以内这本了计算就是算多了自然熟练的过程,市面上任何书籍都可以给孩子练习,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坚持每天给孩子做几题分享一些引导孩子计算的技巧。

笔者孩子特别喜欢奥特曼和植物大战僵尸的故事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我会引入一些数学计算,比如3个怪兽来了,又出现了2个怪兽,奥特曼得准备几件武器才行?又比如,我教乘法前,先给他讲了一个僵尸袭击植物的故事,6个僵尸一组,来了5组僵尸,植物们只会加法,加得太慢了,他们不知道要派多少植物战士去对付僵尸,这时候有一个聪明的植物想出了一个好的计算办法——乘法。

把知识裹上一点仪式感的东西,对诱导普娃学习是很有效的。前几天,笔者的娃为了派很多植物战士打僵尸,他一时兴起自己编了一道乘法题,12345678*12345678,让笔者协助他一起算出结果。

鼓励孩子”试错”对于天资有限的普娃来说,数学就是一个试错的学习过程当孩子做错题目了,他的成就感就会受打击如何小心呵护和引导一个容易错题的普娃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一点成就感,这是普娃家长需要注意的地方对话一:

家长:3+4等于多少?娃:6!家长:我等于9我们答案不一样,你用手指算一下看谁对娃:7!家长:你算得比我快,我不服,再来一题家长可以扮演一个教育者说“你错了,来,继续作一题”家长也可以示弱,扮演一个孩子势均力敌的同学角色,引导他去纠正自己的错误后再一争高下。

哪种效果好?答案显而易见对话二:家长:最大的三位数是几?娃:100家长:200,我比你大娃:900家长:990,我依然比你大娃:999家长:嗯……我好像找不到比你更大的三位数了,你想想999是最大?

启蒙教育里,家长要扮演一个隐身的教育者,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家长要注意的就是要去找适合孩子的题目绕一个弯的题目他还愿意思考,绕两个弯的题目他就会畏难,家长只能慢慢推进逻辑的难度笔者的大娃,对数学没有过多兴趣,再加上起初的教育中笔者太希望把正确的方法和理论教会她,只着眼于孩子学会对的解题思路,没有给孩子一些试错的机会,以至于孩子后来看到一些陌生的题目不愿意尝试也不敢尝试,直接说不会,等着笔者喂方法喂过程。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这里再次提醒家长:启蒙教育中“敢作”比“作对”更重要。

“合时宜”的题库

在娃幼儿园中大班时,哪里能找到“合时宜”又能寓教于乐的题目?笔者推荐熊斌的《奥数精讲与测试一年级》这里面的题目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涵盖一些简单的推理逻辑笔者推荐家长自己看,然后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时不时拿出一道题目当作游戏题来玩。

家长要注意的是,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怎么把题目渲染得更生动比如书中排队问题,从队伍左边数,甲排第三个,从队伍右边数起,甲排第五个,请问甲的队伍总共几个人?笔者的孩子中班,他不假思索的回答3+5=8,笔者用道具摆出了队伍,只有7个人,笔者问孩子,你那第八个人是不是消失在异次元空间了?孩子笑了,神秘的失踪是他的兴趣点,这激发他继续思考这道题。

他按照题目意思,从左数了1,2,3,从右数了1,2,3,4,5他发现甲被数两次这就是失踪的第八个人的原因他很开心的和我分享他的成果,他模仿了排队题目给笔者出了一道类似的题,笔者当然是算错了,孩子马上向笔者指出了为什么多算了一个人。

最后却是最重要的:做一个有耐心的家长每个家长都希望娃足够聪明,娃自己也是这么希望的,最好生来就是门萨的一员所有的题目都so easy!可是你并没有把他生出那种基因,所以当你教了十几遍他还不明白时,请不要发狂,他迟早会明白,只是他需要更多的时间。

每个家长都希望娃能坐下来安静学习,不开小差,娃自己也是这么希望的,然而也许你在早期的养育过程中,一开始只顾让他玩了,又或者他自身发育未到,现在叫他收心,他没有能力控制住自己,所以当他坐不住的时候,请不要发怒,陪伴他一起适应。

家长要相信一切都会步入正轨,孩子的学习只是催化过程的快和慢的差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