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玉米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_土豆何时传入中国硬核推荐

黔西南日报微信公众号

玉米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_土豆何时传入中国硬核推荐

 

  包谷、洋芋、豌豆、蚕豆等,市场上,卖东西的人总会不断地咋呼,我这个是本地品种,质量最好!其实这些都是外来物种,管它白菜青菜,还是胡椒酸泡果,都不是兴义本地的东西,就像我们的祖籍是江西湖广等等一样,这些物种走了几万里几千里,走了几千年几百年才走进兴义,走进我们的生活,走到我们的餐桌上,不信,且听我慢慢到来。

16世纪晚期,辣椒分别经“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请横屏观看↓

  ▲辣椒在世界传播路线简图(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  外来物种第一次大规模的传入始于张骞出使西域,这次出使不仅打通了通往西亚各国的“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而且许多物种开始由西而东传入中国北方,而后又从北方传到南方,比如葡萄、马豌豆(又称紫花苕)、石榴、核桃、芝麻、黄瓜、芫荽(也称香菜)、菠菜、胡萝卜、葱、蒜等作物,这些作物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葡萄原产于地中海和里海地区,引进中原后得到迅速发展,唐朝已开始采用纤插法广为种植南宋一个叫林椿的人画了一幅《葡萄虫草图》,是葡萄种植的珍贵史料之一这些作物中小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最大,小麦原产于西亚,后来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北方,然后又南下,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改变了我们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成为我国三大农作物之一。

马豌豆在中亚地区最初是作为饲料喂牛喂马的,后来传入中国后作为绿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单产现在兴义人将它的嫩梢掐下来,用开水荡一下,蘸辣椒水吃,那是春天一道上好的菜宋代以前称中亚、西亚这一带地区为“胡地”,因此胡豆、胡麻、胡椒、胡瓜(佛手瓜)等称呼依旧留有“胡”的痕迹,注明这些作物的最初产地。

菠菜来自尼泊尔,因耐寒而到处种植,成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深受中国人喜爱的西瓜果真是从西方传进来的,故名最先种植在非洲热带的沙漠地区,经埃及、波斯、阿富汗传入中国,时间是北宋之前的后周时期,然后从北至南广泛种植。

从考古资料来看,辽代的壁画就有吃西瓜的内容兴义这些地方不要说汉朝以前,就是宋元时期也是很封闭的,无非就是打猎捕鱼或摘野果而已,这些物种传进中原,不等于传到兴义,兴义的真正开发始于明初“调北征南”“调北填南”,许多人家的家谱上是这样写的,正史上也是这样说的。

至于兴仁交乐汉墓里出土的“稻田模型”,反映了当时水稻种植的最高水平,但是1000多年的沧海桑田,足以使村寨及稻田成为莽莽森林,成为瘴疠之区,成为蛮荒之地即使是西汉传入的物种,大抵也是从明初开始逐渐在兴义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玉米、茄子、西红柿、向日葵宋元以后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物种从陆路进入中国的唯一性,大量物种开始从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南方,如荔枝、茄子、棉花、甘蔗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掀起了物种传入的又一次高潮,玉米、洋芋、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西红柿、香蕉、芭蕉芋、红薯开始由南至北引种,这些作物的引进使贵州这些山区的生活成本迅速下降,促进了贵州农业的发展。

先说玉米吧,它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16世纪中叶,最初叫番麦,李时珍《本草纲目》已有记载玉米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最大,导致了大量移民的涌入,试想江南一带及北方水灾旱灾肆虐之后,上无片瓦,无立锥之地的灾民难民,只要走到贵州兴义这些地方,有一袋玉米种子就能活命了。

将那些草呀树呀砍掉晒干,一把火烧了,刀耕火种,把木棒削尖,挖个坑种上玉米,加上洋芋、芭蕉芋、红薯这些东西调节,全家人就不会饿肚子玉米一经传入兴义,兴义人就最大限度地享用它了,玉米杆甜如甘蔗,是小孩的至爱;嫩玉米可清水素煮,也可炒食,还可以烤食。

著名的马岭河大峡谷附近的公路两侧,当地农民用柴火烤包谷,一年四季不间断,那是贵州最大的专业包谷烧烤市场包谷成熟后,脱粒,可炸包谷花,可碾成面,熬粥做饭,将包谷饭与米饭混在一起,称“两掺饭”,配上芸豆酸菜和上好的辣椒水,那是兴义人最喜欢的。

兴义这些地方降水丰沛,雨热同季,不会十年九旱,没有水灾,没有地震,石缝里包谷也长得很好,虽然半菜半饭地度日子,总比在北方揭树皮吃观音土强

晴隆鸡场红辣椒 陈亚林 摄兴义人最喜爱的辣椒,最早记载是1591年传入中国,也称海椒,说明是从海上传入的辣椒传入中国是个非常传奇的故事,辣椒改写了中国人吃菜的历史现在中国很多菜系里都有辣椒,辣椒进入中国,最早也是进入东南沿海,进入台湾、福建、浙江、广东。

但是,在当地并不成功,因为与当地的物产、气候、生活习惯、口味不太符合当地口味比较清淡,偏甜,于是辣椒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创造了自己的辉煌,中国最喜欢吃辣椒的几个地方,都在长江流域,如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

辣椒又称秦椒,就是陕西简称的秦,说明辣椒传入中国可能不止一个途径,还有一个途径可能是从西北陆路传入中国陕西的,所以叫秦椒还有一个途径是从日本、朝鲜半岛传入东北,又从东北传入华北,所以,东北朝鲜族等人也很喜欢吃辣椒。

兴义人将辣椒炒熟放盐,做成虎皮青椒鱼鳅辣椒,另外加工成酸辣椒糟辣椒阴辣椒等等湖南人号称“辣不怕”,四川人“不怕辣”,外省人仅仅将辣椒作为炒菜的配料,辣椒蘸水兴义人每餐必备,直接将辣椒摘下来蘸盐生吃,兴义人才是名副其实的“怕不辣”!。

晴隆辣子鸡 赵漫漫 摄再聊聊南瓜吧,南瓜原产于美洲,从吕宋(今菲律宾)传至中国沿海,从南方传至北方,故称“南瓜”南瓜一旦传入兴义,兴义人就“全草”食用,嫩瓜苔素煮,瓜叶嫩瓜打菜豆腐,老南瓜片煲糯米饭,瓜籽生吃驱蛔虫、炒熟满口余香,兴义人的胃口好,除了老瓜藤留给猪以外,其余的照单笑纳,这种吃法让许多外地人目瞪口呆。

酸泡果的学名叫西红柿,因为像柿子,且成熟后颜色鲜红,又从西方传入,所以叫西红柿在美洲西红柿被称为“狼桃”,相传有毒,引入欧洲后主要作为观赏植物,一位园林主的女儿看到西红柿鲜艳漂亮,玩耍时无意中将西红柿吞进肚里,她的父母大惊失色,以为女儿必死无疑,后来女儿安然无恙,且叙述了西红柿的美味,于是这位园林主试着尝了两个,也感到味道不错,于是西红柿可以吃就传开了。

传到兴义后,西红柿不仅是美味的水果,还可以煮汤,可以炸成酸泡果油,制成酸泡果酱,现在小酸泡繁殖力强,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到处疯长,不用施肥除草,完全是野生状态,真正无公害绿色食品,秋天红得那样鲜艳那样诱人,兴义人就来劲了,将野生小酸泡洗干净,沥干,放入冰箱冷冻,一年四季煮面条或煮汤时抓出几个放进去,味道特鲜,比起那些大棚里用催红素弄出的西红柿自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营养也好安全性也好,无法比,超市里的大酸泡果多花几倍的钱,吃着还不舒坦,谁乐意买呢?。

布依酸汤全牛火锅红薯是16世纪晚期进入中国红薯进入中国福建姓陈的家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陈家先祖叫陈振龙陈振龙1593年从菲律宾把红薯引进中国历经了千辛万苦因为当西班牙殖民者进入菲律宾的时候,他们感到菲律宾当地的作物不足以养活他们,他们就从美洲引进了红薯,在当地种植,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

陈振龙在吕宋岛做生意,他看到了当地漫山遍野种植的红薯,想到了自己的福建老家,粮食短缺,时常有各种各样的水旱风灾,他就想把这种东西引进老家,但是西班牙殖民者也非常严苛,他们不想让这种东西引进中国,在各个口岸严厉盘查,陈振龙非常聪明,他拿了一根红薯的藤条把它编在一个箩筐里,然后带着这只箩筐上船回到福州老家,由此绕过殖民者的检查。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陈振龙把藤条绞在一根绳子里面偷偷带了回来,不管怎么说,他历尽艰辛把藤条带回来了带回来之后,陈家率先在自家的农田里开始种植这种东西,四个月以后引种成功他们自己记载,四个月以后,把土挖开,红薯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蜜枣。

大喜过望,立刻给福建巡抚请求广泛种植,正在这个时候老天爷从反面帮了一个忙因为这个时候福建大旱,面临粮食短缺的局面,于是福建巡抚当机立断,晓谕福建各地立刻推广红薯,由此红薯在福建得以普及,使福建得以度过了当时的粮食危机。

现在红薯已经不是兴义人主要的粮食作物,吃烤红薯和吃玉米一样成为一种口味的调剂了但是,不要忘记它的历史功绩20世纪70年代兴义山区饿饭的时候,农民将红薯去皮,切成颗状,掺在包谷饭里蒸熟,度过青黄不接的日子,有的甚至将红薯煮熟烧熟后放在家里,作为孩子的早餐。

炸洋芋 赵漫漫 摄土豆(马铃薯)最早是17世纪中叶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的,所以叫荷兰豆,从台湾传入中国内地由于产量高,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迅速在兴义这些地方推广开来,洋芋可烧、可煮、可炒、可炸,大人小孩都喜欢,七舍洋芋品质是最好的。

花生最初叫番豆,向日葵最初称西番菊,传入中国的时间为16世纪早期,传至兴义还要更晚一些玉米、红薯、土豆,这些粮食作物,它们传进中国,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粮食结构,而且使中国人在其后几百年间度过了一次一次的天灾人祸,中国的人口在几百年间不断地翻番上升。

明末清初刚刚上亿,随后基本上以每百年翻一番的速度上涨,到了20世纪初人口已达4亿5千万中国人口从1亿到4亿,这个发展过程中,这几种美洲作物的丰功伟绩不可小看兴义也如此,1798年在黄草坝置兴义县的时候,总人口不过4.6万人,然而今天它的人口是83万,增长够猛的吧。

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受惠于美洲作物,美洲作物帮助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壮大,自然也促进了兴义这些地方的开发

万峰林田野据科学家统计,在中国起源的作物有高粱、荞子、大豆、茶、白菜、丝瓜、茼蒿、桃、杏等等,从印度起源的主要有绿豆、饭豆、豇豆、甘蔗、芝麻、茄子、苦瓜、椰子、香蕉等等,从中亚起源的有小麦、豌豆、蚕豆、胡萝卜、洋葱、菠菜、芫荽、枣、苹果等等,从西亚起源的主要有葡萄、石榴、无花果、苜蓿等等,从美洲起源的有甘薯、番茄、刀豆、辣椒、洋芋、花生、可可等等。

中国引进外国作物有一个特点,但凡带“胡”字的,大多是两汉、南北朝传入中国的;还有一种是带“番”字的,就是明朝以后,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第三种带“洋”字的,洋葱、洋白菜等等,可能是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传入中国的。

所以,带“胡”“番”“洋”的作物,大体上指示了我们这些作物传入中国的不同时代兴义田野上林林总总的农作物,兴义菜场里这样那样的蔬菜,兴义餐桌上丰富多彩的美味,是世界各个民族农业成果的展览,是几千年农业文明的结晶,这恐怕是你想不到的吧。

(文/王仕学 图/黔西南日报社图库)#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责任编审:赵漫漫 邓忠胜本期二审:魏浩然 彭原清编务终审:刘华朝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微博:@中国黔西南微信:中国黔西南、黔西南山地旅游

APP:北纬25°的黔西南数字报:www.qxnrb.com官网:www.zgqxn.com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