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陆杰华事件_陆杰华提出过什么怎么可以错过

新京报讯(记者 马瑾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数字鸿沟”,提升民生领域智能化服务水平。长期从事老龄研究的北京市人大代表、

陆杰华事件_陆杰华提出过什么怎么可以错过

 

新京报讯(记者 马瑾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数字鸿沟”,提升民生领域智能化服务水平长期从事老龄研究的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来到新京报两会访谈间,谈数字鸿沟的问题难点和误区。

北京市人大代表陆杰华接受新京报专访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推动数字时代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保留传统服务“数字鸿沟是数字时代和智能社会中的一个挑战”陆杰华表示,老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其中,数字鸿沟一直存在,因为疫情被无限放大。

疫情期间,数字技术进一步推广使用,老人没有手机或不会操作,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陆杰华表示,数字时代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青年、中年是快行者,老年人是慢行者,所以,如何平衡快行者和慢行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解决数字鸿沟非常重要的命题。

”陆杰华说去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状态下的服务保障、日常交通出行、日常就医、日常消费、文体活动、办事服务、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等7个具体场景,提出了三阶段目标。

陆杰华认为,实施方案在解决数字鸿沟难题的责任方面,做了重要探讨“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一方面推动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保留传统服务方式,为老年人能提供更多便捷、安全、有效的服务”去年年底,北京市卫健委要求所有医疗机构都须开设老年人挂号、就医等绿色通道,畅通家人、亲友、家庭医生等代为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

此外,老年人持有的养老助残卡实现可刷出“北京健康宝”,在公园、医院等老年人经常出入场所进行试点“年龄友好社会一定是代际和谐”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难在哪儿?陆杰华认为,难点在于数字时代的变化,经历了不同的代际更替和社会结构变化。

“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人,年轻人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出生后就伴随智慧社会成长;像我们这个年龄,出生时不是数字时代,属于数字的移民,需要不断学习;对于老年人来说,从社会学角度讲,他们是数字难民,面临有很多不适应性,这与时代文化和身体机能是密切相关的。

”有网友曾提出疑惑,为什么老年人在公园里学广场舞挺快,学习使用手机就这么难?陆杰华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话题广场舞学习是身体机能的学习,是在生活中使用过的能力但智能手机之前并未出现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大部分老人使用的是非智能的“老年机”。

要全方位、客观地看待数字鸿沟存在的原因,以及原因背后的社会根源此外,老年人在接触智能技术时,也可能会产生排斥心理“到了一定年龄,每个人都有焦虑退休以后,首先会焦虑如何适应社会生活,其次焦虑社会发展下遇到的新问题,例如数字鸿沟。

在这种情况下,帮助老人克服这种焦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老年人遭遇电信诈骗时有发生陆杰华认为,教老人使用手机时,也要传授避免被骗的技能另一方面,针对诈骗,更需要加强监管,“重新构建信用社会,才能够真正使老年人享受数字红利。

”陆杰华认为,当前社会发展观念应当变“老龄友好”为“年龄友好”“不要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是老年人的问题,全龄社会概念应当涵盖年龄变化整个过程,每个人都会变老,不论针对哪个年龄层,公共政策服务一定是便利便捷安全。

”陆杰华强调,年龄友好社会一定是代际和谐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摄影记者 侯少卿编辑 白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