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于连的故事(于连的故事简介)



于连在司汤达笔下非常生动,是在各个时代都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毛姆
作者、译者和绘者
阅读一部优秀小说之前,必须先了解其作者和译者,当然对于珍藏本,

于连的故事(于连的故事简介)

 

于连在司汤达笔下非常生动,是在各个时代都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毛姆

作者、译者和绘者

阅读一部优秀小说之前,必须先了解其作者和译者,当然对于珍藏本,还要了解一下绘者。只有熟悉了这些人,才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所讲述的内容和反映的现实。

先说说作者,法国小说家司汤达,1783年1月23日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他早年丧母,父亲是律师,而且信仰宗教,思想保守。司汤达从小在家中就受到束缚,而且倍感压抑,所以他不喜欢这个家庭,而且憎恶父亲。司汤达是由信奉伏尔泰的外祖父养大的,受外祖父的影响,从小就喜欢数学和文学,这也为他后来走上创作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司汤达因崇敬拿破仑,成年后便参军,多次随拿破仑的大军征战欧洲。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后侨居米兰,同意大利爱国主义者有来往,后被驱逐出境,回到巴黎。他的主要作品大部分是在1831年后写成的。1842年3月23日逝世于巴黎。他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代表作有《红与黑》《阿尔芒斯》《巴马修道院》。

译者是罗新璋,1936年出生在上海,浙江上虞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是中国著名法语翻译家。译有《特利斯当与伊瑟》《列那狐的故事》《红与黑》《栗树下的晚餐》及《不朽作家福楼拜》,在法语翻译中也算是顶尖级人物了。

绘者让·保罗·昆特是法国著名画家、插画家和记者。他的主要工作是为流行杂志和小说、诗歌做插图,如司汤达的《红与黑》、波德莱尔的《恶之花》、《阿尔萨斯小故事》。珍藏版《红与黑》中选用其所作的300余幅木刻版画,画面浓重大气,线条流畅,插画与文字紧密相连,细腻详实地展现了于连短暂而坎坷的一生,精彩地再现了19世纪初法国社会的风貌和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这三个人组合在一起,再加上出版社的精心编制,自然就成为了绝对的珍藏版。

穿越百年的成长小说,记录小人物奋斗与梦碎的过程

小说主人公于连,出生在贫困家庭,父亲是一位木匠,他从小就羡慕富人们的生活,可惜的是父母除了给他了一副好皮囊,没有富足的生活也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但是于连并不认命,他希望通过个人努力与奋斗跻身上流社会。如果小说按照这个脉络发展,于连绝对是一个励志的典范。

于连居住在维立叶尔城,坐落在山坡上,美丽的杜伯河绕城而过,河岸上矗立着许多锯木厂。市长德瑞那出身贵族,他住的房子是全城最漂亮的庄园,他的妻子漂亮且高贵。

于连的命运转折是市长想请一位精通拉丁文的家庭老师,于连被选中了,那年他才十八九岁。这个机会怎么会眷顾到于连呢?原来于连是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家庭的,他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去做那些体力活,拼命地读书,他越是这样,越遭到父亲和哥哥们的嫌弃,家人们认为他不切实际,做白日梦,有时还会打他,但是,这些没有令有着强烈目标感的于连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他非常崇拜拿破仑,因为拿破仑出身卑微,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而被世人瞩目,他也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觉得自己需要先做个神父,因为神父收入非常高,有了钱才能实现更大的梦想,为了当上神父,他把一本拉丁文《圣经》全背下来了,这事轰动了全城。也因为如此,他被市长选中做了家庭老师。

市长除了有钱,别无长处,却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妻子自然不会爱这样的男人,婚后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给孩子请家庭教师也是市长夫人的想法。最初她听市长说选择的是乡下人于连时很失望,她觉得于连自己还是孩子,而且又出生在那么贫困的家庭怎么能教好她的孩子呢?可是当她第一眼看到于连时,她就眼睛放光,放下了所有芥蒂,可见样貌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故事自然就是围绕于连与市长夫人之间展开的。于连拒绝了市长夫人仆人的表白,他大胆地追求市长夫人,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利益,甚至走进上层社会。

一个是无爱的市长夫人,一个是想通过市长夫人上位的小青年,他们两个各取所需,自然感情进展神速。有了这层关系,于连见到了皇帝和侯爵,他有了更大的野心。然而,任何事都不会一帆风顺的,女仆人揭发于连与市长夫人的暧昧关系,再加上神父的推波助澜,市长震怒,市长妇人与于连的关系变得岌岌可危。

还好的是于连获得了去省城神学院进修的机会。由于市长夫人的关系,神学院院长对于连十分关照,于连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院长推荐他当上该学院的辅导教师。后来于连有机会认识了侯爵,成为侯爵的私人秘书,院长发自肺腑地告诉于连:如果想混入上层社会,只有靠这些大人先生们才有前途,如果你得不到人家的尊敬,你的不幸是注定的了。

正是有了这个机会,于连一步一步获得了成功,他先是获得侯爵的满意,管理侯爵的庄园又非常出色,协助侯爵外交也获得成功,侯爵非常满意于连,竟然赠送给他一枚十字勋章。于连经过贵族社会的熏陶,逐渐成了一个社交达人,也就在这时一个贵族小姐出现了。

起初于连是不爱这个清高傲慢的贵族小姐的,但是他深知如果想走得更远就要占有她。他们之间不算是爱情,反而更像是互相征服。贵族小姐知道于连的低微身世,她觉得爱他是一种挑战,而她喜欢这种挑战,可是当于连占有她之后,她又有些后悔,她觉得自己怎么能委身于这样一个不靠谱的人,所以,他们之间就是相互伤害和侮辱。

当然,最终于连还是征服了这位贵族小姐,贵族小姐怀孕后,其父亲也妥协了,给了他们一份田产,还给了于连骠骑兵中尉的委任状,授予贵族称号。

这对于于连来说是最好的结果了,而且他还年轻,他的未来一定一片光明。就在于连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他夫人告诉他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个市长夫人揭发了他,他气急败坏地去找到市长夫人,并对市长妇人连开两枪。

由此,于连被俘入狱,于连终于冷静下来,他知道自己错了,从一开始就错了。市长夫人并没有死,也不是市长夫人揭发他,背后的操纵者是小城的神父。市长夫人出院后四处奔走营救于连,妻子也托关系希望能从轻发落。但是,此时的于连已经不惧死亡,他终于看清了自己所做的一切,他无法宽恕自己,所以选择从容赴死。

于连死后,妻子将他的头颅下葬,就如她崇拜的皇后埋葬祖父的头颅一样。市长妇人在于连死后,也抱着生病的儿子离开了人间。

这是一部悲剧吗?这部小说就如莫泊桑著的《漂亮朋友》一样,只是结局完全相反。一个以死忏悔,一个却选择依然苟活。但是,我看到的都是嘲讽,对那个时代的嘲讽。

《红与黑》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朱光潜

《红与黑》发表后,据说当时法国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该书却被其它国家列为禁书。

司汤达说:我偶然看到《法院新闻》登载了一起死刑案件,这起案件对我触动很大,于是创作了《红与黑》。红与黑寓意着‘军队’与‘教会’,是当时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寻求发展的两个方向。

看了我前面对作者司汤达的介绍,应该知道司汤达少年时就崇拜拿破仑,他创作《红与黑》时,拿破仑领导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已经失败,于是,司汤达希望通过《红与黑》展现拿破仑的伟大,鞭挞复辟王朝的黑暗。

小说中对于连双重人格、矛盾性格和悲剧命运的描写,客观地揭露了法国复辟时期的残酷现实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对青年一代的腐蚀和摧残。

《红与黑》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实则是底层人追求富足生活的一种方式,他们本没有机会,只能靠投机取巧,虚情假意,依附权贵而不断上位。但是,他们终究是错了,不管自己如何洗白自己的人生,他们在权贵眼里都是小丑,他们即便爬到了一定的位置,也代表不了自己就变成高贵的人,当他们觉醒之后,便是懊悔和沮丧,所以,于连选择了以死悔悟。

不得不说,波旁王朝复辟后,许多底层人失去了拿破仑时代靠个人天赋晋官加爵的机会。他们去等级森严的巴黎进行个人奋斗,多数人都是以失败告终,这就是底层人的现实遭遇,于连的悲剧也正是当时富于时代特征的悲剧。所以,这是一部政治小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