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牡丹_正午牡丹给我们的启示原创
原文欧阳公①尝②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③与欧公姻家④,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⑤而色燥,此日中时
原文欧阳公①尝②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③与欧公姻家④,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⑤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⑥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尝:曾经正肃吴公:指吴育,谥号为“正肃”姻家:亲家披哆:展开,散开敛:收拢译文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的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丞相吴育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
为什么知道呢?画中的牡丹花瓣张开,而且花的色泽显得干燥,这是正午时花的样子;猫眼睛里黑色瞳仁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猫的眼睛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冠是收拢的而且有光泽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是圆的,时间接近中午就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
”这就是善于探究、揣摩古人画作的意境文言知识有关时间的名称在古时,通常来说一天的早中晚,有以下的叫法日出时称“旦、早、朝、晨”太阳将近日中时称“隅中”太阳正中时称“日中、正午、亭午”太阳偏西时称“昃(zè)、日昳(dié)”
日入时称“夕、暮、晚”古人一天两餐,早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在西周时期,已经开始使用十二时辰制,一个时辰是今天的两个小时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后来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
文化常识
千古伯乐欧阳修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胸怀宽广,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竭力推荐,堪称千古伯乐欧阳修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之中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是在默默无闻时被他所提携。
欧阳修发现苏轼的故事,还是一段文坛佳话:嘉祐二年,欧阳修担任这一年礼部进士考试的主考官策论一场,欧阳修出题《刑赏忠厚之至论》,点检试卷官梅尧臣发现有一篇文章特别精彩,就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读后,眼前一亮,觉得无论文采还是观点,都可以毫无争议地列为第一。
但是欧阳修的弟子曾巩也参加了考试,文章属于谁,不得而知欧阳修猜想,这篇文章应该是曾巩所写,担心若把自己的弟子列为第一会遭人闲话,便与梅尧臣商量将其列为第二复试时,欧阳修又看到一篇文章,文采飞扬,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其列为第一名。
发榜时,欧阳修才知道,初试、复试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两篇文章,均出自苏轼之手后来,欧阳修在给梅尧臣的信中盛赞苏轼,说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出自《与梅圣俞四十六通》)。
出处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启发与借鉴
吴育通过牡丹形状和颜色,以及猫的瞳仁,准确地指出了画中所描绘的场景是正午时分的,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古画作者通过细致的描绘,将特定的时间凝固在画面上而吴育则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理解了古人的“笔意”两人能够跨越时空的心意相通,都源自平时的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
不仅是绘画,做任何事情,皆是如此。(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小兹维列夫_小兹维列夫身高越早知道越好
2017年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参赛阵容,可谓多年少见。世界排名前十的球员中,有四人因伤退赛或提前结束2017赛季。…
-
微克_微克和毫克单位换算这都可以?
重量单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各国就有自己的计量单位,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钧:三十斤是一钧;公制: 1斤 = 10两 = 100钱1钱 =…
- 既视感_既视感还是即视感?一看就会
- 阿里嘎多啥意思_阿里嘎多啥意思日语全程干货
- 赵露思个人资料简介_赵露思个人资料简介身高体重难以置信
- 宁夏葡萄酒_宁夏葡萄酒排名前十越早知道越好
- 情深意长_情深意长简谱歌谱墙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