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刺杀汪精卫_刺杀汪精卫电影这都可以?

这是蒋、冯、阎中原大战以来,国民党第一次召开这样规模的全体会议。但记者们是不允许进入正式会场的,都聚集在国民党党部大院里相互寒暄,等待着开幕式的

刺杀汪精卫_刺杀汪精卫电影这都可以?

 

晋城政法1935年11月初,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召开这是蒋、冯、阎中原大战以来,国民党第一次召开这样规模的全体会议在日寇步步紧逼之下,这次会议颇受关注,人们对国民党下一步的决策拭目以待南京、上海各家报社、通讯社纷纷派出最得力的新闻记者前来采访。

但记者们是不允许进入正式会场的,都聚集在国民党党部大院里相互寒暄,等待着开幕式的结束,只有那时才有机会和礼堂内的政客们近距离接触,探听所谓“内部消息”与礼堂外的焦急等待不同,礼堂内“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在台上精神焕发,致开幕词。

刚刚拜谒中山陵归来的他,一改往日白色西装的精干形象,一身黑色中山服不仅显得老成持重,似乎也有更深的隐喻他认为这次会议是扩大影响力的绝佳机会,因此显得更是神采奕奕,讲得口若悬河讲台后边的蒋介石却与汪截然不同,端坐于位上,表情极为严肃。

此刻,他心绪极其复杂,看着那些曾经的反对者,一边自鸣得意,一边盘算着如何独揽大权正在出神儿之际,一阵掌声打断了他的思路开幕式结束了,全体委员要到礼堂外合影可谁也没有想到,之后竟然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刺杀”。

国民党“中委”们甫一出大礼堂,镁光灯“咔”“咔”闪成一片,政客们早已司空见惯看着大家走得差不多了,蒋介石才缓缓起身,拄着文明棍,向礼堂外走去持枪的卫士赶紧打起精神,挺直腰板,作恪尽职守状看到外面嘈杂的人群,不喜欢被围观拍照的蒋介石心中突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立即转身退回礼堂。

片刻,“中委”们排好位置,呈几道弧状,前坐后站第一排正中,汪精卫也坐好了,旁边有一个空位,那是留给蒋介石的众人伫立良久,却仍不见蒋露面“怎么还没来?”“人呢?”记者们议论纷纷国民党政客们也心生不满“诸位稍后!”汪精卫安抚众人情绪,并起身去礼堂内找蒋介石。

汪走进礼堂会议休息室,蒋正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汪趋身近前,显得很谦恭,缓声说道:“蒋先生,该去拍照了”蒋介石睁眼一看是汪精卫,也报以微笑:“哦!兆铭啊,我不去参加了,身子有点不舒服”“可各位已伫立良久,都在等候蒋先生啊!”汪精卫说。

蒋介石眼里闪过一丝狡黠的光亮,反过来劝汪精卫:“你最好也不要去,今天秩序太乱”正如蒋所说,今天各路人马首次聚会,面和心不和,相互猜疑,都带了持枪侍卫,确实有些风险“可是……”汪精卫欲言又止,心中暗笑老蒋多疑,也罢,正好我独占鳌头。

“我是一定要去的,不然无法向大家交代。”说完,汪便大步流星走出礼堂,径直来到合照的正中位置,告诉众人:“不要等了!”

图片来源:电影《刺杀汪精卫》“咔嚓!”,摄影师们早就准备就绪就在合影刚刚结束,一声枪响打破了气氛,只见刚才还春风得意的汪精卫,霎时面部扭曲,鲜血从额角涌出,紧接着又是“砰砰”两枪射向肩部和背部,身中三枪的汪应声倒地。

院内顿时开锅一样,政客、记者大惊失色,喊声、尖叫声乱作一团就在众人混乱之际,行伍出身的张学良已经迅速窜到一位记者身前,脚起枪落持枪卫士们也如梦初醒,对着这位记者,准确来说是刺客,进行射击,刺杀汪精卫的记者立刻倒在血泊中。

蒋介石听闻凶手此刻已被击倒,便放心大胆地出来,连忙来到汪精卫身前,大声喊道:“兆铭兄!兆铭兄!”汪精卫虽然身负重伤,却没有死,但脸色惨白,缓慢睁眼看向蒋介石,说道:“蒋先生,我死以后,你就要单独负责了”说完又闭上了眼睛。

图片来源:电影《刺杀汪精卫》可在场的人都明白汪精卫话中有话,意思是蒋介石为刺杀的幕后主使者蒋汪二人明争暗斗多年,这让众人想不信都难汪的太太陈璧君听闻此话,更是悲愤交加,怒目圆睁责问蒋介石:“你不要兆铭干,他可以不干,为何下此毒手?”。

“这,这……”蒋介石更尴尬了,竟一时语塞,好在灵机一动:“还站着干什么?!赶快送医院啊!”陈璧君也没完全丧失理智:“还有凶手!把他也一起送去!”众人这才查验凶手身份——南京晨光通讯社记者这位记者的真实姓名叫孙凤鸣。

国民党“二号人物”遇刺,举国震动人们议论的焦点自然落在蒋介石身上背着“主谋”的黑锅,蒋介石恼怒万分,命令戴笠将案件查个水落石出,务必把主谋缉拿归案,以洗清嫌疑戴笠对蒋的命令不敢怠慢,立刻着手审问孙凤鸣此时,荷枪实弹的宪兵将刺客的病房围得水泄不通,汪精卫手下的二号人物陈公博也坐镇审讯现场。

孙凤鸣由于失血过多,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但戴笠等人却心急如焚,想知道主谋是谁,片刻也不能多等“能不能马上让他讲话?!”陈公博以威胁的口吻质问主治医师“除非打强心针,但那样对刺客身体伤害极大,而且也只能维持几分钟。

”医生答“管不了那么多了,马上打针!”陈公博发疯地说。“打吧。”相比陈公博,戴笠更为冷血。强心针果然见效,一针下去,孙凤鸣呻吟了一声,微微睁开眼睛。

图片来源:电影《刺杀汪精卫》“为什么要刺杀汪院长?谁指使你干的?”陈公博狠狠盯着孙凤鸣问孙凤鸣只是轻蔑一笑,转而闭上眼睛“说!到底是谁指使你?”陈公博用力摇晃孙凤鸣“我,我的良心……”“那么,你的同谋是谁?”戴笠张口询问,似乎想诱供。

“不知道……”孙凤鸣再次昏过去“强心针!强心针!再打!”陈公博气急败坏了医生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那,那会让他丧命的”“打吧”戴笠冷冷地说这一针下去,孙凤鸣又吃力地张开眼睛,面如死灰,几乎濒临死亡孙凤鸣嘴唇颤抖,气息微弱,面对再次拷问,他挤出最后一点力气:

“你,你们自己看吧,整个华北、东北还是我们的吗?日本人要侵占整个中国!再不打,要当亡国奴啊……”话未说完,头便猛然垂下。在场的人都吓得一愣,医生伸手查验孙凤鸣的呼吸,又掀开他的眼帘。

“死了”医生失望地摇了摇头在孙凤鸣死后尸检时,法医发现了的遗体上竟然有一百多个针孔也就是说,孙凤鸣生命垂危之际,戴笠等人为了刑讯逼供,每小时要给他注射十针强心剂孙凤鸣一死,陈璧君大吵大闹,蒋介石则百口莫辩。

无处泄气的蒋介石痛骂戴笠“限你三天之内,把主犯找出来否则,要你的脑袋!”这是蒋的最后通牒孙凤鸣死后,戴笠手中仅有的两条线索就只剩下“晨光通讯社”这一条了戴笠灰头土脸回到军统,对特务们大发雷霆,下令彻查三天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

“晨光通讯社”早已人去楼空戴笠急红眼了,对南京全面封锁、全城搜捕,见人就抓不久,安插在“行政院”的手下送来一份报告:南京钟英中学校长李怀诚和另一个名叫项仲霖的人,曾经为晨光通讯社申请过津贴按照惯例,民办通讯社可以向“行政院”申请津贴。

这果然是一条重要线索。特务们将李怀诚和项仲霖逮捕,在严刑逼供下,两人将通讯社所有人的名单供出,主犯指向了一个名字——王亚樵。

提起王亚樵,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个风起云涌的上海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亚樵,1889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幼年家境贫困,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从事反清活动后参加社会党,任社会党安徽支部长因社会党被判定为“乱党”,王亚樵亡命上海,白天做苦工,晚上露宿街头经历了弱肉强食,看遍了世间冷暖,王亚樵决定纠集同乡好友以自保,刚强机敏、讲义气的王亚樵深得底层民众拥护,迅速组织起“安徽劳工上海同乡会”,建立了恐怖暗杀组织——斧头帮,控制势力达十万之众。

王亚樵嫉恶如仇,痛恨日寇,颇具民族气节他虽身材瘦小,常戴着一副黑框水晶眼镜显得文质彬彬,却武艺精湛,来去无踪他专门策划暗杀贪官、汉奸及日军高官,活跃在上海、南京、武汉、香港、两广等地,策划了一些列震惊朝野的暗杀事件:。

淞沪警察厅长徐国良被枪弹打成“马蜂窝”;国民党财政部长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险些遭枪击;日军侵华淞沪司令部被人捣毁;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出云”号险被炸翻;日本早期侵华最高司令官白川大将被炸成碎片,日本驻华共识重光葵的一条大腿不知去向……

这一系列事件让人闻风丧胆,连上海滩黑社会老大黄金荣、杜月笙遇上王亚樵,也得赶紧绕着道儿走,并告诫手下千万别惹王亚樵的人一位国民党军官曾说:“世人都怕魔鬼,可魔鬼却怕王亚樵”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王亚樵更加坚定高举“反蒋、抗日”的大旗,希望通过暗杀震动社会促使变革,凝聚起共同抗日的力量,所以多次对蒋介石进行暗杀。

其实,这次汪精卫遇刺,王亚樵确是幕后主使,并且本想亲自实施,但外界对王过于熟悉,行刺很可能“出师未捷”,所以便由孙凤鸣代替。而且汪精卫只是此次行刺的第二目标,杀蒋才是第一目标。

蒋介石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自己罪名洗脱了一半,得知杀手是冲着自己来的,既庆幸,又愤怒,对王亚樵恨之入骨,到了不可不除的地步,于是找来戴笠,下了杀令……戴笠通过各方关系和调查,摸清了王亚樵藏身于广西梧州,针对王亚樵足智多谋刚烈勇猛而又善感多情的特点,遂采用阴险卑鄙的手段来骗杀他。

戴笠先逮捕了王亚樵的手下余立奎,而后用钱收买其妻余婉君,并派她赴梧州求援王亚樵为了朋友义气,没有对余婉君设防一天,王亚樵来到余婉君住处,来给她送写给余立奎的书信刚一进门,便被石灰粉迷住了眼睛,王亚樵知道不妙,如发怒的猛虎一样,左冲右突,挥拳猛击,同藏身在屋内的特务们进行殊死搏斗,可终因双眼漆黑,。

寡不敌众,被击倒在地,身中五枪,被刺三刀,当场毙命,这位民国的“暗杀大王”死于暗杀。来源:央视网编辑:晋城市委政法委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