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迟子建散文_迟子建散文集不看后悔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我给大家推荐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白雪乌鸦》,这是作家迟子建在十年前完成的作品,十年后它又随着疫情的原因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迟子建散文_迟子建散文集不看后悔

 

前言:2020年注定是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随着新冠病毒的肆虐,我们不得不反思人类自己的行为,从最初的的禁食野生动物,到如今的常态化抗疫,再看国外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不由得感慨生命的脆弱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我给大家推荐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白雪乌鸦》,这是作家迟子建在十年前完成的作品,十年后它又随着疫情的原因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正如作者本人所说的那样“我想展现的,是鼠疫突袭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也就是说,我要拨开那累累的白骨,探寻深处哪怕磷火般的微光,将那缕死亡阴影笼罩下的生机,勾勒出来”愿这本书能够像温暖我一般温暖你冬日的心。

作者简介:迟子建,女,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现任政协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

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其文风沉静婉约,描写细腻生动,语言精妙,具有一种淡淡的伤怀之美,给人以巨大的文学震撼,著有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候鸟的勇敢》《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鬼魅丹青》《白雪乌鸦》《群山之巅》《烽火漫卷》等。

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我的世界下雪了》等曾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和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荣誉。

读书小悟:迟子建是我个人十分推崇的女作家,业内人士称她的文风几十年不变,第一次阅读迟子建的作品是她的散文《灯祭》,读罢之后爱不释手,瞬间便被她笔下的世界所深深吸引随后便买了一套她的散文集,后来还有她的几部代表作小说。

读她的作品,首先得到的第一感觉便是温暖《白雪乌鸦》是我在抖音上看到的,当初试着阅读电子版,一夜未合眼,但电子版只有前十章,随后我又在书友的帮助获得了后面的几章,想起来我上次彻夜通宵看一本小说的时候还是莫言先生的《檀香刑》。

就像我意料之中的那样,读完小说后我的第一感觉还是温暖尽管她笔下所描写的是冰雪之城哈尔滨,尽管她所描写的内容是洋溢着死亡气息的黑死病黑死病也称鼠疫,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肺结核,艾滋病,新冠肺炎才仅为乙类传染病),关于鼠疫,我最初的印象是在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里听一只坏老鼠的述说,早在中世纪,欧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均死于这种致命的病毒,薄伽丘著名的《十日谈》便是在这个背景时期诞生的。

这种疾病一旦感染,几乎是等死(现在的临床技术依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及时,可以免于死亡),小说中所有感染鼠疫的病人没有一个存活的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充满死亡气息的作品,我读到的仍然是温暖,来自人性的温暖。

我们先说题目《白雪乌鸦》,白雪是北方冬季常见的景象,雪花飘飘的时节最是浪漫和漂亮,但随着哈尔滨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的到来,瘟疫和死亡也不约而至地到来了这场瘟疫随着白雪一起飘来,又随着白雪一起融化,瘟疫持续了整整一年的时光。

白雪代表了死亡,就像白雪一夜之间就能笼罩一片城池一般,死亡的阴影也在一夜之间笼罩着哈尔滨乌鸦是恐怖的,它们聒噪的声音在民间是不详和死亡的象征,无论中外,乌鸦的名声似乎一直都不好,没有人会喜欢乌鸦但乌鸦也有可爱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小学课本上那只聪明的,会喝水的乌鸦。

我相信迟子建笔下的乌鸦属于后者尽管它们被称为报丧鸟,尽管它们群居在阴暗之处,吃着腐烂的食物,但是它们却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乌鸦代表着新生和希望我们再来说一下故事的情节,这段故事是迟子建根据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事件改编而成。

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尽量地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哈尔滨事件发生在1900年,也就是软弱腐败的清朝末年,故事的发生地傅家甸就是现在的哈尔滨道外区,当时的哈尔滨以俄罗斯人,日本人,中国人为主,傅家甸属于不繁华的市区,相当于现在一座城市的郊区,这个地区的居民以中国人为主。

鼠疫的起源可能与人类猎杀土拨鼠有关,这场瘟疫持续了整整一年,约有6万人因此死亡

疫情爆发后,清政府派出英籍华人医生伍连德,这位剑桥大学的医学高材生,甲午海战英雄的后人,尽管他说的是英国话,但骨子里流淌的仍然是中国的血也正是这位伍大人,不仅打破以往的医学权威,通过解剖尸体发现了病毒的变异(以往的鼠疫通过老鼠传播虱子,再通过虱子叮咬传播给人,变异后的鼠疫可通过呼吸传播),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佩戴口罩,隔离病人,以及焚烧尸体,这些措施在当时是要面临多么巨大的压力。

特别是火化尸体,在古代,死者为大,火化尸体是大不敬和有违伦理道德的行为软弱无能的清政府难得开明了一次,伍连德获得了摄政王奕䜣的支持,也正是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这次鼠疫平安度过,但尽管如此,六万人的死亡的代价还是格外昂贵。

迟子建并没有特别地花费笔墨去描写塑造这位伍大人,而是将笔尖瞄准了疫情下的普通人这些普通人有开旅店的,有开粮铺的,有开点心铺的,也有开烧酒坊的人物既有德高望重的老员外,也有地位卑贱的娼妓和太监;既有顶着大仙给人看病过阴的老太太,也有走街串巷的小贩;既有深明大义,宁愿破产,也绝不涨价的义商,也有唯利是图,大发瘟疫财的奸商。

每个人物都平凡地活着,每个人物也都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和悲哀,他们坚强又不堪地存活在一个叫做傅家甸的地方

旅店老板王春申家中妻妾不和,她们分别在外面各自明目张胆地勾引其他的男人,甚至他明知女儿不是自己亲生的,却还要窝囊地容忍着;曾是妓院头牌的翟桂芳被粮铺老板纪永和赎身后却仍没有摆脱妓女的命运,她的丈夫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的,逼着自己的妻子继续在家中做暗娼来赚回为她赎身的钱;周家的儿媳妇于晴秀聪明伶俐,能文能武,但她却嫁给了自己所不喜欢的人为妻,她和商人傅百川相互喜欢,相互欣赏,但却因命运的捉弄无法走在一起……在当时的社会里,人是有尊卑等级的,但在疫情和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这座城市没有因着疫情的笼罩而陷入了死亡的危机,反而因着死亡的来临而愈加温暖每个人的人性光辉在死亡的笼罩下愈发折射明媚的色彩正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我想展现的,是鼠疫突袭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也就是说,我要拨开那累累的白骨,探寻深处哪怕磷火般的微光,将那缕死亡阴影笼罩下的生机,勾勒出来。

”此次的新冠病毒爆发,我们感叹生命的脆弱的同时,更多的还是心中的感动,武汉封城之际,无数的医护人员签下生死状,奔赴战场;无数的医疗物资,蔬菜水果,齐聚疫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封村封路,在本该最欢庆的春节里无聊地蹲守在家中,配合国家的防疫政策而毫无怨言……。

这些不都是令人感动的地方么?数百年前,被鼠疫笼罩下的哈尔滨傅家甸也是一样?王春申的妻妾分别死于瘟疫,受够了妻妾折磨的王春申第一反应竟是悲痛大哭,他风光地安葬了死者,心里想的不是妻妾的不好,而是涌现出她们一切的好来,小妾和别人生下的,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女儿也被他接纳并悉心照料起来,父女俩相依为命,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地投身到抗疫的行列中,担任最危险的运尸工作。

周家一家三代拆掉自己点心铺的柜台,支起锅灶,义务为隔离的病人煮饭送饭,也正是这么一个家庭,竟然在疫情的尾声中,纷纷感染瘟疫,未能幸免于难商人傅百川,在众多商人哄抬物价,大发国难财的时刻,不仅坚守着他做人的底线,价格不涨反降,还慷慨的捐药施粥,尽管他没有受到瘟疫的袭击,但却被瘟疫弄得破了产。

死亡这个话题格外沉重,我也曾阅读过很多文学作品中对死亡的描写,无疑死亡是可怕而冰冷的,书中有一个令我无比心疼的角色——喜岁,说实话,当我读到他死亡的时候,内心是极度难过和心疼的,我心疼这样好的一个孩子竟然没能幸免于难。

喜岁就是我上文中提到的祖孙三人中的孙子,也是我无比喜欢的角色他仿佛就是我身边的讨人喜爱的小男孩他活泼机灵,因为在戏班子里学过丑角,他总是能通过“报灯名”来逗人开心;他顽皮可爱,一句玩笑话“我不光眉眼长得俊,鸡鸡也比别人长得俊”的玩笑话竟然让老祖母笑得断了气,这句话若出现在一个成年人的口中我们会觉得无聊和下流,但若出现在一个俊秀的小男孩口中,我们会觉得天真和可爱;他听话懂事,从小便走街串巷地卖香烟和报纸,并攒了一枕头的零钱,尽管家中做生意并不缺钱;他乐观能干,在伍大人的号召下,他也加入了抗疫的大军,每次他给隔离在火车厢病房的病人送饭的时候总会逗得大伙开心大笑,给这冰冷的氛围中添加了一丝丝欢乐,但也正因着他为了让母亲开心,盼望灶王爷上天的时候一起把人间的瘟疫也带走,冒险去隔离病房抓了一把稻草用来扎送灶王爷上天的草马感染鼠疫而亡。

死亡是黑暗恐怖的,但书中的人物并非都是死于疫情疾病,喜岁的奶奶周于氏,正是因着孙子的一句玩笑话而笑死,她死得自然;闯关东的汉子秦八碗,因封城隔离,无法送母亲的灵柩回到故土安葬,竟选择自杀去陪伴母亲,他死得悲壮;美丽的女子陈雪卿因得知丈夫被捕杀(她的丈夫是被官府逼上梁山当土匪的铁路工人)再安顿好儿子后,毅然决然地选择殉情自杀,她死得美丽;作者即便是描写死亡,也无不彰显着人的尊严。

死亡和瘟疫让人们抑郁,书中唯一在瘟疫下开心的人便是翟桂芳的哥哥翟太监翟太监每天都盼着有人死于瘟疫,他甚至盼着瘟疫能早点出城,传到外地,传到紫禁城才好他设计害死了他的情妇和王春申唯一的儿子,让他们没有被传染却被关在了隔离医院,活活染病而死;他躲进教堂,每天望着傅家甸送尸的队伍开心地拍手叫好;但正是这样的一个人物,背后却也让人无比心疼,他从小便被家人净身后送往宫中,在宫中饱受着别人的欺负,不仅每天都会挨打,甚至要学着像猫一样捕捉老鼠供比他级别高的太监们玩乐。

唯一享受了短暂的爱情——与一位心仪的宫女对食后,遭人嫉妒而被诬陷赶出皇宫他虽然挺过了瘟疫,但这样一个心死的人,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翟太监的妹妹翟桂芳一生悲惨,她小时候因家人信基督教而被义和团满门杀害,唯一活下的她又被邻居无耻地霸占着,丈夫死后,小叔霸占了她的家产,并把她被卖到妓院沦为妓女,即便是跳出火坑,被粮铺老板纪永和赎身后依然被丈夫逼迫着继续接待客人,她甚至被丈夫当做一个物件一般典给别人替别人生孩子,这样的一个悲惨命运的女人却因这场瘟疫而重新获得新生,虐待她的丈夫死了,典她的奸商死了,她接管了丈夫留下的粮铺,同时也接管了美丽女子陈雪卿的糖果铺,她还获得了一个儿子,陈雪卿临终前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她。

她还获得了爱情,她随后改嫁给了真心喜欢她疼爱她的俄国老鞋匠好人会死亡,坏人一样也会死亡疫情一方面代表着死亡,一方面也代表着新生读完此书,我意犹未尽,心中既有无限的阴云,又同时被书中每一个小人物背后的人性之光所温暖着,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突然留意到在书本精美的扉页上有一行极不引人注意的字“每一个灵魂,都有自己的天堂”。

我想这正是作者迟子建的心声,生命脆弱,我们除了珍惜以外,还真诚地祈祷着:愿每一个逝去的灵魂,都能找到自己归属的天堂

好句摘抄:霜降在节气中,无疑是唱悲角的它一出场,傅家甸的街市,有如一条活蹦乱跳的鱼离了水,有点放挺儿的意思,不那么活色生香了到了冬天,色彩艳丽的鸟儿,都扑扇着翅膀南飞了,乌鸦却仍在北方的雪野中挺立着它那粗哑的叫声,带着满腔的幽怨,有人间的色彩,不像黄鹂、燕子,虽然叫得好听,但太像天上的声音了,总觉得无限遥远。

乌鸦好像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你若让榆树恢复模样,就得舍一把谷子,将它们洒在树下王春申真是哭笑不得他想,一个人太丑了,头脑就异常了吧而昨夜的雪,却是大动干戈,把哈尔滨杀得白茫茫的街边的榆树,本来还命悬一线似的,将三两片枯叶当金币一样吊着,大雪这个天贼一来,它们立刻吓软了腿,哆嗦着坠地了。

而野地里那些筷子般长的瑟缩的荒草,再想打悲秋这张牌,也是不可能的了,过膝的大雪生生把它们的幽怨埋住了大雪后的哈尔滨什么样子呢,如果在乌鸦眼里,一定是三张刚出锅的面饼尤其那些尖顶的教堂,一到下雪的日子,好像生出了雪白的翅膀,有一种要飞离大地的感觉。

生旦净末丑中,他独独喜欢上了丑,觉得无论是文丑还是武丑,都是戏台上最风光有趣的因为丑角一出场,台下往往笑声不断,而别的角儿出来,唱到动情处,往往会催下人的泪水,让人不痛快王春申为巴音难过,他没有想到十多天前还好好的一个大活人,说死就死了。

他平素厌恶巴音的模样,觉得他长着鹰钩鼻子,一双贼溜溜的鼠眼,不是善面人可现在他一想起他的眉眼,就有股说不出的怜惜和心疼喜岁以往见过的死人,都是装在棺材里的也就是说,他没有看到过真正的死人可是鼠疫发生后,自巴音开始,他不断看到街头的尸体。

有的人是歪歪斜斜走在路上,突然支持不住,抽搐着倒地身亡的;有的则是死在家里了,亲人怕受牵连被隔离,或是不舍得出钱埋葬,而弃尸街头的,反正如今专门有人在街头收尸这些人死得都不甘心,不是睁着眼睛,就是大张着嘴,好像他们还没看够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话要与亲人诉说。

死亡就是这样,它以巨大的威力镇压人,让人俯首帖耳、战战兢兢地做它的俘虏,可一个俘虏受虐的时间久了,也会反抗一段时间的死寂后,阴气沉沉的傅家甸,又有点还阳了人们似乎看透了,既然鼠疫防不胜防,随时可能赴死,索性如常过日子,轻松一点。

也就是说,要死就活着死,不能像李黑子那样,死着死在他们看来,李黑子吓疯后,等于死了于驷兴叹了口气,点了点头在他眼里,东北盘踞着两条蛇,一条是俄国人控制的中东铁路,一条是日本人控制的南满铁路这两条铁路,一北一南,平素看上去像是两条冬眠的蛇,可是一遇风吹草动,它们就苏醒了,吐出有毒的信子。

喜岁伸出右手的二拇指,先是指了指自己的眼睛,然后点了点鼻子和嘴巴,示意它们都是俊的最后,他想了想,又指了指自己的裤裆周于氏笑了,说:“那里有什么俊东西?”祭灶的这天,哈尔滨的寒风和雪花一起来了大概玉皇大帝知道这里闹着鼠疫,怕灶神将瘟疫带回天庭,因而设置了一道通天的路障,风雪交加。

恭维的话,心性再高的人,听着也受用往年这个时刻,放爆竹的,挂灯笼的,升灶王爷的,将傅家甸的夜晚弄得有声有色的,可今年却看不到一盏灯笼,也听不见爆竹声只是炊烟一如既往地旺盛,闻得见浓郁的柴草气息此时的彼洛夫是一枝摇曳的花,娜塔莎则是一只绕着他飞的蝴蝶。

他在宫里时,每每看着落在宫墙上的麻雀,心想自己要是麻雀就好了,宫墙就不会成为自己的藩篱,想飞就飞了;看着飞舞在御花园里的蝴蝶,他又想自己是蝴蝶就好了,喜欢哪个宫女,就去抚弄她的香腮,没人说你轻贱了她;看着门槛下匍匐的蚂蚁,他又想自己是蚂蚁就好了,恨谁,悄悄爬到他身上,掐他的肉!

鼠疫后,家家酒馆的门槛,都散发着酒香人们落座后,总要先淋一点酒到门槛上,祭奠那些不能再喝酒的人他鼓足勇气,推开店门店里异常安静,没有客人,也没见店主,但王春申看见了四壁上悬挂着的形形色色的钟表那里面的时间,没一个是现在时间。

王春申的眼睛湿了,因为他从这些坏掉的时间中,看见了谢尼科娃青春的脸

作者:孙情,喜欢写东西的普通90后中学思政老师。壹点号孙情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