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龙应台散文四篇_龙应台散文诗硬核推荐

今天的你们站在大河上游,我站在下游,已经走过中间的夹岸桃花也看过漩涡深处的黑洞;你们有一天会走到我今天的位置,那时我已不在,就如同当我走向素书楼去修复它的时候,钱穆先生早已不在。

龙应台散文四篇_龙应台散文诗硬核推荐

 

点击上方蓝字 ↑前卫文学↑ 即可关注我们

作者 龙应台‖ 主播 高 昂

年轻人固然迷惘,你走到中年的迷惘,更复杂假设时间是一条流动的大河,今天的你们站在大河上游,我站在下游,已经走过中间的夹岸桃花也看过漩涡深处的黑洞;你们有一天会走到我今天的位置,那时我已不在,就如同当我走向素书楼去修复它的时候,钱穆先生早已不在。

可是在中年迷惘之后,我觉得我比从前更有能力理解钱穆所以今天要跟你们分享几件事,很可能也要等你们亲身经历时代性的迷惘之后,才明白;所以今天就姑且听听吧学会玩,培养几个终身的嗜好否则,有一天你退休了或者工作被人工智慧拿走了,你就一无所有,是一口干涸龟裂的池塘。

世界上最穷的人,是一个不会玩、没有嗜好的人。当你老的时候,就是一个最让人不喜欢的孤独老人,因为你像一支干燥的扫把一样,彻底无趣。

年轻时找几个求知欲强的人结成终生挚友越老越难交朋友,越老求知欲越低,所以,结交几个求知欲强大的挚友,只有“青春正好”的现在可能做到大家都说大学四年是人生的“黄金”四年我年轻的时候以为,这指的是,我们终于有了谈恋爱的自由。

后来发现,我错了,恋爱随时可以谈,到老都可以,但是,人生中唯一的自由时段,容许你义无反顾、赴汤蹈火、全身燃烧地疯狂求知,就只有这四年这段时间一过,人生的种种责任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紧紧套住你,相信我,这一套就是一辈子。

一个人一株树,把“孤独静处”当做给自己的奖赏钱穆教小学生写作文,把学生带到松林间的古墓群里,要每一个学生选一株树坐下来,然后开始孤独地“静”片刻之后,他问学生是否听见头上的风声?学生说没注意他要他们再度静听。

过一会儿,他跟学生说,这里上百株松树,风穿松针而过,松针很细,又多空隙,“风过其间,其声飒然,与他处不同,此谓松风”我喜欢看星星不看星星的人以为,只有在特定的日子,譬如流星雨,才看得到流星事实上,任何一个晚上,你挑一片没有光的草原,躺下来凝视天空,只要凝视得够久,你就会发现,流星很多、很多,每天都有。

离开青春校园之后,你会踏上一条电扶梯,电扶梯有个名字叫做“努力”这个电扶梯一直往前,不断向上,没有休息站,没有回转站,没有终点站在名为“努力”的电扶梯上,你的心不断地累积灰尘,努力和忙碌的灰尘,一层一层在不知不觉中厚厚地盖住你青春时明亮如清水的那颗初心。

唯一可以除尘的时刻,就是你孤独静处的时刻。流星其实一直在那里,谁看得见、谁看不见,唯一的差别只在于:你有没有为自己保留一片孤独宁静的田野。

为了“正义”,冲出去前先弯腰绑个鞋带绑鞋带的时候,你就有半分钟可以想几个问题:“正义”和“慈悲”矛盾时,你怎么办?两种“正义”抵触时,你怎么办?譬如在饥荒的时候,你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少年抢一个老妇人手里的一小袋米,老妇人摔倒在地上悲伤地哭泣,而少年,因为饥饿,他的腿浮肿,几乎站不住,全身发抖,也拿不住米袋。

逮捕那个少年是不是正义呢?譬如你旅游时当街被抢了一百块钱;你可以指认那抢你的人,可是你也知道在那个国家里,抢劫一百块是要被枪毙的你要不要指认?譬如,对一个恶人没法可治,于是索性用另一个恶人去打死他,这是不是正义呢?。

譬如,如果正义其实夹杂着伪装的复仇,你该不该支持呢?如果正义同时存在两种,而且两种彼此尖锐抵触,那么正义的最终依靠究竟是什么,你有没有个定见?如果鞋带绑好了而对这些问题你一概不知答案,那就……再绑一次鞋带。

真有本事的话,方和圆不矛盾蔡元培在1917年开始担任北大校长那一年学校里有个聪明又认真的大二学生叫做傅斯年他发现教“文心雕龙”的那位老师不太懂文心雕龙,错误很多,学生就商量怎么把情况告到校长那里去你觉得学生应该怎么进行举报?

首先要有证据听课做的个人笔记不能当作客观证据,于是有人辗转取得老师的全本讲义,交给傅斯年,傅斯年一夜看完,摘出三十九个错误,做为呈堂供证,由全班签名上书校长这是学生集体对付老师了,你觉得校长蔡元培应该怎么处理这个冲突?。

傅斯年自己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学生们判断,校长有可能怀疑这三十九个挑错不是来自学生,所以学生就组织起来,分组备课,把三十九个错误的说明模拟个清清楚楚,等著校长召唤果然,蔡元培担心这个行动会不会是教员之间的攻讦,学生只是棋子。

他把傅斯年和其他学生全部找来校长室,针对那三十九个错,当场一一考试,学生对答如流接下来呢?校长立刻给教授难堪?或者看见校长不立即处置,学生开始鼓噪?结果是,蔡元培按兵不动,学生也耐心等待,那位老师继续上课,但是调课的时间一到,老师就被调走了。

这件事,无处不是尖锐的冲突,无处不是可爆燃的干柴,可是你看到几件事:一、学生冷静地准备证据,二、学生信任而耐心地等候结果,三、校长依证据办事,四、校长做到改革的结果却又未伤人尊严真的有本事、有自信的人,做得到“外圆内方”。

做一个终身的人类学家人类学家,不会急著做价值批判;他一定先问“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就是夜半丛林遇到鬼拍肩膀,他也要抓着鬼的衣袂飘飘,问清楚这鬼的阴界来历如果我们对所有我们坚决反对的事、仇恨的人、无法忍受的观念、不共戴天的立场,都有一个人类学家的眼光,在决定要反对和仇恨之前,先问清楚“这究竟是什么”,“你这是为什么”,整个世界可能完全不是你所想像的。

小王子画了一顶帽子,如果你愿意打开,你会发现里头其实是一只大象,如果你愿意看得更深一点,原来是一头被蟒蛇吞在肚子里的大象1756年在欧洲开始的七年战争,一方的法国死了20万人,另一方的普鲁士死了18万人。

当法国的军队打进了法兰克福、法国占领军进驻歌德家的时候,歌德还不到十岁歌德一家人,跟占领军之间,不该是一个你死我活、相互仇恨的关系吗?可是,真正发生的却不是这样的这个法国的指挥官,在歌德家看见了当地艺术家的作品,开始问,“这些艺术家在哪里?我想认识他们。

”他热爱这些敌国艺术家的作品,在艺术的面前,国界突然毫无意义而小小的歌德,对七年战争最重要的记忆,竟然是一个敌国军官对艺术的尊重,而他自己的美学启蒙,竟然来自一个他应该要仇恨的敌人只要懂得先问“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你就会发现,帽子里面其实有大象、战争里面其实有远比战争重大而长久的价值。

带着温情与敬意面对历史,也带着温情与敬意理解现实。

钱穆在战争时期为青年人写《国史大纲》,说,对自己的历史有所知的人,必然会有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我接受他这句话为什么要有温情与敬意?对于历史怀有“温情”是因为,你看到了前人的伤痛之处;保持“敬意”是因为,你懂得了前人的艰辛之处,也就是一种跨时空的设身处地。

我们今天所坚定信奉的“是”,将来可能变成下一个世代所鄙视的“非”如果没有一种懂得,没有温情和敬意,下一代人也可以傲慢地、自以为是地拿他的“是”做为砖块来砸你的“ 非”就是对于现实的种种撕裂和对立,也不妨以多一点的温情和敬意去理解,温情和敬意并不抵销对真理的探求,它反而增加了真理的深度和厚重。

来源:玫瑰音悦台作者: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诵者:高昂,网名go on,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民悦读全国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山西广播电视台职业播音20余年,专注于纪录片解说。

推 荐 阅 读Recommended reading特稿|山火,你可咽得下30名英雄的头骨清明|于永军:让英雄精神与我们一起同行亲情|江兆涛:陪娘说说话诗歌|刘业勇:那个熊兵春分,春意正浓散文|于永军:河边的那片田野

诗歌|胡世宗:战场是平等的王国散文|吴明录:忆起“票证时代”的故事亲情|戴墨:姐姐的大学毕可弟:边城丹东,一座因战争闻名世界的英雄城市散文|张晴:快乐,生命的春天兵之初|蓝茹:我当新兵的时候亲情|慕佩洲:妇女节,闺蜜节

特稿|于永军:谁是雷锋的学习榜样?特稿|陶克:雷锋是谁刘卫华:点亮士兵心中那盏灯刘婧:旅长,见字如面亲情|董攀山:战友替我尽孝心诗歌|马晓炜:哨所(外二章)散文|刘含钰:最是一年情浓时军恋|戴永洋:送你一枚子弹壳

王虎群:根扎大地花葱茏随笔|毕可弟:有女万事足兵之初|聂虹影:生命的每种色彩都值得重温亲情|母亲的“乡味”已化作潜藏在我味蕾的独特记忆诗歌|崔皓:最好的时光(组诗)年味|若汀:年在血脉里流淌(评论)年味|王书艳:边陲的年味

年味|于永军:心头亮着一盏光荣灯年味|仇秀莉:带补丁的新军装年味|申焕:最是团圆年味浓年味|娄轶斐:父亲的“全家福”年味|班琳丽:人间又逢年年味|军营里的那个情人节年味|艾蔻:我不要回到1997年年味|汪思祺:年的随想

年味|孔昭凤:您是我的妈妈,我是您的儿子年味|王惠明:守岁年味|孔庆珊:奔赴军营来过年年味|低眉:乡村里的年俗年味|张岚:故乡,在喊你回家过年年味|鲁丁:何处是战士的新年年味|东来:除夕夜,我第一次站岗

年味|焦洁:春联里的梦年味|傅彩霞:炖猪脸,过大年年味|王明昭:爷爷奶奶的年年味|若汀:年猪肥了年味|任瑞娟:军营饺子年味浓年味|杨勤良:那个春节,我们即将出征年味|若荷:岁也匆匆,年也匆匆年味|胥得意:家乡正在话新年

故事|薛培政:一九四一年白露前夜亲情|侯健飞:慢慢长大诗歌|鲁丁:诗歌是时代的鼓角亲情|城里妻子乡下妈故事|身着戎装一路追梦军恋|这一路,心甘情愿陪你走随笔|杨勤良:铭记于心的名字特稿|毕可弟:西沙,西沙 ,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

亲情|王飞:母亲的理解,我的心兵之初|杨玉辰:军装,嵌着我37年的荣光散文|韩红霞:我爱军歌嘹亮诗歌|冷燕虎:那些横刀立马的人故事|王书艳:流淌的光阴,道不尽戍边卫士的情深特稿|仇秀莉:今又腊八,道不尽的思念

特稿|低眉:腊八是一碗热粥军恋|刘含钰:你也一样勇敢亲情|马昕:母亲,最后这段路我陪您走诗歌|东来:我在风中抓住一颗子弹随笔|毕可弟:看大美海南,更感当年解放海南之万幸特稿|乔良:周总理这个人故事|高鹤语:泪珠上的烛光

小寒丨年味渐浓,静待故人归兵之初|朱昭平:四年“熔炉”的点滴记忆诗歌|李战吉:献给百岁将军和他的家军恋|张海宇:我把青春献给你特稿|焦洁:牵手2019,我写下一首春天的歌特稿|于永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

诗歌|蔡薇蔓:在最美的时候遇见了你散文|王倩:鹤望兰,颤了谁的心弦故事|李浦松:军旅中最鲜亮的音符诗歌|顾中华:故乡的月亮,藏进新兵的行囊人生|袁建新:心中要有一座山特稿|于永军:人民心中永远的星兵之初|有一种青春叫军营

散文|晏 良:我这一家子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军恋|孙进军:北疆哨所“相思树”诗歌|李战吉:挺直脊梁吧,前进!母亲|邓一非:母亲的乡曲是岁月抹不去的记忆随笔|罗茂夫:名湖之秋故事|冯程:雨夜潜伏散文|杨勤良:闪光的日子

快乐营地 | 我觉得被窝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兵之初|左峰源:读懂父亲的目光特稿|王斌:公祭日里的“祭”与“忆”特稿|陈先义:狼头"黑脸司令"走了故事|一座哨楼一汪泉,流水欢歌传边关诗歌|黄美英:我是你的那一半月亮

今日大雪:一种清孤不等闲诗会|写给英雄的诗章(含评论)诗会|胸膛里永远回荡你的声音诗会|你的目光里有这世间最美的风景诗会|27岁的青春在边境植入忠诚诗会|艾蔻:雷神的救赎诗会|以麻栗坡名义记住英雄诗会|向你致敬,我心中的男神

诗会|你是我见过最耀眼的光芒诗会|你用勋章编织和平的花环诗会|雷神啊,我仿佛听见你说诗会|绽放在雷场上的青春诗会|我愿做你的双手和眼睛诗会|在黑暗中祈祷黎明诗会|记住英雄最帅气的样子特稿|关泠:那一刻,我读懂了戍边人的情怀

故事|刘恒:和父亲一起走过的军旅路兵之初|杨玉辰:最是难忘老连队诗歌|低眉:十一月的巨幅男画像特稿|王秋燕:他眼中的光芒母亲|王煊堘:母爱和梦想不能辜负人生|赵广砚:信念的力量兵之初|王厚明:生命里的那把铁锹

家书|纸短情长,这封寄给新战友的家书很励志特稿|东来:车落万州江中,窒息了我的呼吸、特稿|东来:崔永元,走下去军恋|胥得意:点一盏灯,照亮你回家的路散文|于永军:梦中的那条小河亲情|慕佩洲:“铁壶”姥爷的红烧肉

母亲|冯斌:车站散文|韩立建:马里少年的笑脸特稿|东来:笑谁哭谁,我们都殊途同归随笔|张弛:新闻与散文是一对兄妹特稿|回顾这些经典作品, 才发现金庸就是我们的全部青春啊……故事|深山有你风不寒诗歌|王久辛:月的湖 湖的月

故事|李辰:一次自我介绍母亲|张岚:那些爱意绵绵的日子诗歌|瓜尔佳荒原:我被乡情闪着了散文|高梦璇:青春故事|郭校:一床行军被散文|卢嘉欣:印象西北军恋|戴永洋:春风十里不如你人生|赵小越:淘一段旧时光

诗歌|胡世宗:共和国永远年轻兵之初|范立才:夜幕下的哨位特稿|罗援:唤起军人的阳刚与血性兵之初|聂虹影:大山深处最情牵散文|张弛:我家门前的一条老巷军恋|康德华:军恋之歌诗歌|代艺桐:我曾独自奔走国庆特稿|我想北京天安门

国庆特稿|朱建信:亲亲祖国人生|潘玉毅:夜读书兵之初|李西岳:我的老班长军恋|戈壁红柳诗歌|刘笑伟:军营的声音中秋特稿|杨靖媛:长情最是边关月中秋特稿|傅彩霞:沾满思念的月饼中秋特稿|东来:我想咬住中秋半个月亮

故事|王书艳:盛开在边境线上的映山红故事|最耀眼的“印章”特稿|于永军:九一八,我们应当铭记什么?快乐营地|《新战友,告诉你一件军营神器》之脸盆快乐营地|军训教官和大学生的那些囧事人生|宋伯航:读书照亮人生

亲情|冯斌:“老革命”兵之初|杨勤良:梦里又当兵特稿|张岚:最好的老师快乐营地丨吃瓜群兵,那些年看兵哥如何玩坏西瓜退伍季丨《我在军营收获了什么?》之致敬老兵篇亲情|张鹏:回家故事|裂缝中的阳光诗歌|察哥兰草:正北方军人

故事|胥得意 :有梦想的新兵诗歌|张晗:弱水河畔故事|赵学礼 :我驾伤残客机万里行退伍季丨《我在军营收获了什么?》之军恋爱情篇退伍季丨《我在军营收获了什么?》之青春成长篇诗歌|刘晓帅:假如我不在马里家书|对不起父亲,我偷看了您的信

军恋|卢茂亮:美丽十环亲情|张丽:一枚温热的鸡蛋退伍季丨《我在军营收获了什么?》之战友情篇退伍季丨《我在军营收获了什么?》之军营瘦身篇散文|孙学田:追寻失落的圆明园诗歌|郭晓晔:武乡行亲情|曹成:他长在我心灵的草原上

兵之初|李黎:老班长的背包绳快乐营地丨军恋保鲜计,你学会了吗?情感|七夕:聆听军恋的守望之歌兵之初|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快乐营地丨七夕军营单身狗脱单秘籍七夕特稿|夜空中最闪亮的星七夕特稿|漂洋过海来看你兵之初|赵广砚:闪烁在心空的那颗星

快乐营地|天呀!真是热skr人!文艺争鸣|焦凡洪: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军恋|胥得意:温暖远山的红围巾散文|聂虹影:怀念济南兵之初|于永军:新兵时,我写了一首最抒情的歌母亲|李玲玲:我给母亲修趾甲兵之初|张凤英:一件旧军装

八一特稿|小戏骨唱响英雄赞歌八一特稿|东来:八月之上人生|代二:不忘初心兵之初|杜法好:那年穿上了绿军装诗歌|张晗:荒漠里的繁花母亲|韩红月:读懂母亲的手人生|于永军:爱心遭憋的滋味兵之初|李灿鹏:我的军旅麻辣烫

家书|朱洪德:致父母——孩儿立志出乡关散文诗|陈茂慧:在草木中家书|付贵:致妻子——春风万里寄相思母亲|汪桂菊:妈妈,想说一声爱你,却已来不及兵之初|薛培政:初 心家书|章海军:致军娃——你是我的全世界

兵之初|张弛:当兵纪事:1973年在呼图壁母亲|张岚:母亲的明月光亲情|孔昭凤:你是我眼中最亮的点兵之初|周建道:新兵连里打背包散文|张丽:街边的梧桐树亲情|蒋德红:麻辣鱼香兵之初|丁尚明:怀念“兵之初”的岁月

散文|宋莺:我的军人情结诗歌|郭晓晔:刀锋散文|吴万夫:儿子圆我军人梦母亲|傅彩霞:焚书诗歌|乔良:唐师亲情|王书艳:父亲的军装人生|于永海:再小的梦想也值得尊重诗歌|王妍丁:情到深处端午节特稿|于永军:遥想屈原说爱国

父亲节特稿|朱建信:祭父辞——我就是你的墓碑散文|傅彩霞:诗词,精神的蜂房诗歌|吕克磊:士兵兄弟散文|宋莺:谷雨神笔种春秋散文|朱昱:如歌的蛙声散文|杨金辉:那年深秋我参军军恋|周玉明:我的霸气女神母亲|雷从俊:母亲“斡旋”我从军

散文诗|陈茂慧:永恒散文|蓝茹:战火中的书香和明灯家书|韩红月:怀念那些写信的日子散文|戴墨:那年,他在撒哈拉诗歌|郭晓晔:努尔哈赤最后的赫图阿拉老兵|王举芳:火红的红领章家书|王新亚:达玛拉雪山下的坟茔

故乡|张岚:故乡的灯人生|张悦然:旧时的别离诗歌|乔良:汉剑亲情|冯东:封存的影子母亲节|低眉:手指上的动词母亲|董攀山:我的白发亲娘5·12特稿|张建华:满江红——纪念彭州抗震十周年5·12特稿|于永军:我是一个老兵

5·12特稿|朱建信:备忘录——汶川大地震10周年祭军恋|我和军姐夫的爱情故事家书|给母亲的美丽谎言家书|余远来:家书里的浪漫变奏曲军恋|王培静:情书春天|张岚:又是樱花盛开时家书|薛维高:跨越25年的 “重逢”

母亲|马誉炜:娘的眼泪为我淌春天|宋燕:春天的词牌散文|倪慧娟:活在当下,让生命起舞军恋|颜士强:一摞情书渡“鹊桥”家书|杨靖媛:写给爸爸的信札春天|滕扬:游园惊梦春天|东来:英雄仍在,才有开不败的春天(外一首)

散文|王书艳:种在三角山的相思家书|王辰玮:你稚嫩的双手已经牵着世界春天|杨志健:心路春霏(组诗)母亲|丁增义:孩子, 妈妈等不了20年军恋|王德成:春忆情愫清明特稿|低眉:春天花会开清明特稿|清明时节寄哀思(组诗)

清明特稿|宫莹:与父亲书清明特稿|傅彩霞:母与子的心灵对白【版权声明】本文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前卫文学》™ 仅用于学习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如涉相关版权,敬请留言告知!

主 编张乡林期 号前卫文学(微信版)第1547期投 稿 qwwx001@163.com觉得不错请转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