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现代文学馆_中国现代文学馆一篇读懂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资料中心,集文学展览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以及文学理论研究、文学交流功能于一身。

现代文学馆_中国现代文学馆一篇读懂

 

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于1985年,原址位于北京市西三环路万寿寺。新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于2000年5月开放。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资料中心,集文学展览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以及文学理论研究、文学交流功能于一身其主要任务是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以及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文学成就,以助益于民族文化品位的提升;收集、保管、整理、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著作、手稿、译本、日记、信札、藏书等文学档案资料和有关的著作评论以及现当代文学书籍、期刊等,以助益于先进文化的薪传。

01场馆概况中国现代馆占地面积46亩,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馆的外观以红墙蓝瓦为主,墙外的百花浮雕,各显神韵,体现出百花齐放的意境馆内的玻璃壁画、主厅油画、园林雕像、石头馆徽等都有别致的安排,整个建筑布局构思巧妙;在建筑上把传统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显示了建筑美学的新动向。

中国现代文学馆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为北京增添了新的风景

新建C馆展厅设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展”,展出作家达2000多人,手稿原件和初版本图书600多件,图片4000多张时间跨度从19世纪末一直延伸到新世纪,分为“20世纪文学革命的前奏”“五四文学革命”“左翼和进步文学的崛起”“战火洗礼中的文学”“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发展”“迈入21世纪的文学”七大主题展区。

中国现代文学馆与巴金先生密不可分。文学泰斗巴金先生是一个纯粹的现代作家,他在晚年时意识到自己有将一个时代的印记传承下去的责任。他希望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能够搜集、收藏、整理、研究、展示现代作家作品。

1981年2月14日巴金先生在为香港《文汇报》写的《创作回忆录》之十一《 关于“寒夜”》和《创作回忆录·后记》中最早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一倡议于1981年3月12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刊载,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4月20日,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决定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并报中央批准

文学馆藏品包括书刊、手稿、书信、照片、字画、实物、音像资料等对作家整批捐赠的文学资料,建立了以其姓名命名的文库已建立的有巴金文库、冰心文库、唐弢文库、张天翼文库、周扬文库、俞平伯文库、丁玲文库、夏衍文库、阿英文库、萧军文库、姚雪垠文库、萧乾文库、张光年文库、刘白羽文库和李辉英文库、林海英文库、卜少夫文库、周仲铮文库等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作家的文库共百余座。

--- 巨石影壁 ---在文学馆的正前门,矗立着一座长8米、高2.5米、重达50吨的巨石影壁,巨石为采自山东莱州的樱花石,前后两面均刻有巴金先生的一段话,精辟阐明了中国新文学的使命正面:“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鼓励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

”背面:“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们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

--- 巴金手印门把 ---文学馆自己发明了一个门把,独出心裁他们将巴金的手形翻一个石膏模,再设计成一个长方形的铸铜件,正中是巴老的手印,连他手掌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旁边有一个他的印章这款铸铜件被装在每一扇进出文学馆的玻璃大门上,成为文学馆一景。

参观者推着巴金手印门把进门,在踏进文学馆大门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了与文学巨匠的接触

--- 彩色玻璃镶嵌壁画 ---文学馆A座大堂正门的两侧,各有一幅长14米、高3.6米的彩色玻璃镶嵌画,用六组画的形式艺术地表现了鲁迅的《祝福》、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的《家》、老舍的《茶馆》和曹禺的《原野》。

这六组画各自有一幅主画,两幅副书和六幅背景画六组彼此相连,形成两堵巨大的画墙,逆光看去,五光十色,十分抢眼

---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纪念馆隶属于中国现代文学馆,主要负责保护、管理茅盾先生的遗物和故居建筑,故居内的茅盾专题展览常年向公众开放。

茅盾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后圆恩寺胡同13号,西邻南锣鼓巷文化一条街馆内由一个二进四合院组成,庭院内有两拢花草和一个葡萄架,茅盾半身铜像坐落在庭院正中三个展厅和会客室组成院落前庭,后庭为起居室兼卧室。

茅盾先生就是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7年(1974—1981)

02基本陈列--- 中国现当代文学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展主要展出20世纪以来我国现当代文学发展概况及代表作家作品展览时间跨度从19世纪末一直延伸到新世纪,分为“20世纪文学革命的前奏”、“五四文学革命”、“左翼和进步文学的崛起”、“战火洗礼中的文学”、“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发展”、“迈入21世纪的文学”七大主题展区,全面、生动、立体地展示了百年中国文学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年以来中国文学的光辉历程。

展览再现了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创作实绩和其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实证的方式呈现和还原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百花齐放”的辉煌成就展览规模大,创意新,史料丰富珍贵,700多位作家、600件手稿和初版本图书、4000多张图片以及北大红楼、鲁迅的老虎尾巴书房、郭沫若和茅盾书房、左联成立会议室等场景的还原复制都令人印象深刻、流连忘返。

--- 作家书房展 ---作家书房展主要集中展示作家捐赠的文物及藏书,里面摆设的桌椅和文房四宝等物品也都是作家捐赠的目前有茅盾、老舍、冰心、胡风、丁玲、臧克家、萧军、陈白尘、艾青、杨沫等十多位作家的书房,书房每间10平方米,分批次展出,每次10位作家,半年更换一次。

--- 作家文库展 ---中国现代文学馆有个规定,作家捐赠文物文献资料品种、质量及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建一个文库,目前文学馆已建作家文库100个,藏书近10万册展厅的四周是顶天立地的书柜,里面按文库摆满了作家们捐赠的个人藏书,其中大部分是文史类的书籍。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馆等◇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