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文学四大体裁_文学四大体裁分别是什么太疯狂了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大类 一、散文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

文学四大体裁_文学四大体裁分别是什么太疯狂了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大类  一、散文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也可以这样说,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一类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

这是广义的散文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抒情、议论三类叙事散文借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来表达思想情感;抒情散文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慨叹山川人物,来激起读者的爱憎;议论散文以指点人、事的是非曲直来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态度。

  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  1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多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文为论说文如《少年中国说》《马说》《黄生借书说》《师说》《捕蛇者说》。

  2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

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3序跋:序也作“叙”“引”,有如今天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写在后面的),写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记”。

这类文章,按照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如《〈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  4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

集而为之作序的,称为赠序内容多推崇、赞许或勉励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  5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6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7杂记:包括:(1)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

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类文体(3)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8史传:①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②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③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  9报告文学:散文中的一种新兴样式,是特写、文艺通讯等的总称。

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迅速及时的报道社会生活中人们关心的事物,具有新闻性、形象性和政论性的特点被称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中国报告文学的三部里程碑作品《包身工》、《谁是最可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  二、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短篇、中篇和微型小说(或称“小小说”);按照内容的不同,小说可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谴责小说、心理小说等;按照体例格式,则可分为书信体小说、日记小说、章回体小说、系列小说等。

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1志怪志人小说: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

如《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传奇小说: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一般指唐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汲取题材的宝库其源出于六朝“志怪”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如李朝威的《柳毅传》  3话本小说: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4拟话本小说: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5章回小说: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内容每回开头常有诗词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每回结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6谴责小说:以揭露社会弊病,并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7演义小说: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是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三、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按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按来源分为民歌和文人作品。

  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

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3楚辞: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大量用“兮”字。

主要代表是屈原和宋玉  4新诗: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5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以杂言为主,多口语化,通俗生动;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塑造形象。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箜篌引》  6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成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了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成为“文赋”。

但是,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  7骈文: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于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的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就渐渐衰退。

8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调名,叫词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按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词起于隋,晚唐定型,盛于宋朝宋词词坛上有豪放和婉约两大派,其代表分别为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姜夔  四、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指话剧  按结构及容量划分,有多幕剧、独幕剧、连续剧等;按题材分,有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等:按表演形式分,有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按反映的冲突性质和感染作用分,有悲剧、喜剧、正剧等。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1散曲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二种小令是一支单调的曲,简短精练,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写景抒情,如: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议论,如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2元杂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一种形式,产生于金末元初,元代杂剧已形成了特定的体制,是我国戏曲史上完整而成熟的戏剧艺术。

它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四折戏加一楔子,每一折戏相当于现在的一幕,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的开头或加在四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作用,不能放在末尾元杂剧都用北曲,每一折戏用一套曲,即同一宫调内的套曲,押同一个韵脚。

男女主角,分别由正末和正旦扮演,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副旦、外旦、小旦等此外还有净、丑、卜儿(扮老妇人)、孛老(扮老头)、俫儿(扮小厮等)同时还规定,每一本戏由一个演员主唱到底,配角只能说白由正末主唱的戏,称“末本戏”,由正旦主唱的戏,称“旦本戏”。

科白,科是指表演动作和舞台效果;白是道白,有定场白、背白、旁白等来源:综合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