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文学怎么样_远方文学怎么样知乎全程干货
嘉宾对谈这是一部关于生存意志的小说,主角是女性。莹儿和兰兰,两个西部女子为了改变婚姻,骑着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前往远方的盐池打工,以换来婚姻自由的本钱。这段旅途时而惊心动魄,时而悲伤欲绝,时而扣人心弦,时而温柔舒缓,亦不乏惊喜。
嘉宾对谈这是一部关于生存意志的小说,主角是女性莹儿和兰兰,两个西部女子为了改变婚姻,骑着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前往远方的盐池打工,以换来婚姻自由的本钱这段旅途时而惊心动魄,时而悲伤欲绝,时而扣人心弦,时而温柔舒缓,亦不乏惊喜。
两个女子的荒野求生,更折射无尽丰富的话题:人与自然、命运与抗争、姐妹情谊、女性状况、爱情观念、自我超越……作者雪漠,把她们叫作“沙漠的女儿”,并以此命名这部小说这是一部拥有丰富寓意和广泛外延与互文性的小说,它与获得诺奖的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一部北非题材小说同名,也与讲述北非历险的一部法国电影同名。
而它写女性的出走与逃离,令人想起《出走的决心》;它写女性的致命历险,令人想起《末路狂花》;它对90年代甘肃荒凉乡村的描绘,令人想起《隐入尘烟》……或许正因此,它经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林丽君之手译为英文小说
Into the Desert后,在海外收获了一众共鸣和感动,先是获得中国外文局优秀翻译奖,又拿下今年纽约市大书奖(NYC Big Book Award)“女性小说类”金奖这个故事令人感慨:为了活下去,我们要丧失多少多愁善感?又令人深思:人该以何种精神姿态应对生活挑战?还令人追问:女性该如何在生活的沙漠中守住爱和希望?。
2024年11月9日下午,在北京图书大厦“她们的诗和远方——《沙漠的女儿》新书分享会”上,作者雪漠与《文艺报》社副总编辑岳雯、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本书责任编辑陈彦瑾一起,从文学、女性、人生等各层面,围绕《沙漠的女儿》展开对谈交流。
雪漠说:在这个日益割裂与孤立的世界里,希望《沙漠的女儿》能成为一座连接不同生命、寻求意义和陪伴的桥梁。

《沙漠的女儿》雪漠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沙漠的女儿》带来的三个阅读“惊奇”岳雯

《文艺报》社副总编辑岳雯在中国当代作家里,雪漠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存在围绕他身上有很多谜,其中一个:他是和读者黏度高、联系紧密、情感交流极其充分的作家他把阅读行为变成两个层面:一是使人心灵沉浸其中的文字世界,同时他通过直播间的阅读陪伴,把大家联结为一个充分交流的阅读共同体,这个过程非常迷人。
阅读《沙漠的女儿》有三个“惊奇”:第一,文字描写令人震撼在今天刷屏时代,似乎文字已经退隐,但恰恰文字才有超越所有的力量这部小说的文字描写可以让人沉浸进去,感同身受地经历沙漠里的一切,与主人公共同经历巨大的危机和极为恐怖的自然力量。
第二,读完小说之后,感觉似乎走完了整个人生书中写的所有经历和磨难都是生活本身,而生命意志会激发无数潜能这是小说非常有意义的地方第三,小说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女性命运兰兰和莹儿两位主人公不管遭遇怎样的苦难,仍抱有心中信念,顽强不屈,而又善解人意,总是在替别人着想,试图理解他人,这是女性的动人之处。
读《沙漠的女儿》的时候,会让我想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能就是这样一些非常相似的情感结构,构成了我们——不仅是中国人,也是整个人类——今天都要面临的生存困境在这个生存困境里不屈的是人的意志、人的情感,是两个弱女子相依为命、互相照顾之后所创造出来的情感的理想、生命的理想,让她们战胜这些苦厄成功地活下来。
这本书以及所有雪漠作品都在告诉人们今天应该如何生活,我们的精神要变得强健,要对自己有信心始终有一种哲学性有一种内在的思想性丛治辰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沙漠的女儿》情节简明清晰,表面看写大漠中两个女人孤独的行走,实际上人物并不少,包括兰兰和莹儿各自的家人、盐场的人等,并通过主人公的思考、回忆,带出西北农村生活背景从底层结构来讲,这是一个相当中国的故事。
读这部小说有两个深刻感受:一是,小说把人在自然沙漠中的行走写得那么细致、精彩、深入,把沙漠里能够想象以及想象不出来的所有苦难和遭遇都渲染得淋漓尽致尤其写人和豺狗子的搏斗过程,跌宕起伏,几个回合,在此过程中主人公既要处理现实的困境,也要处理命悬一线时自己的精神危机,包括对苦难命运的回溯和反思。
这样的描写尽显小说家的妙处二是,这样一个大漠历险故事似乎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时代,而令人感到错位的是,小说写西北农村这样一种人生的艰难、女性命运的艰难,居然是一个当下的故事那种苦难其实是另一种沙漠,是对女性带有压榨性的社会生存处境,以及这种生存处境中形成的性别关系、人际关系和由此构成的人心的沙漠、人性的沙漠。
总体看,这部小说写的不仅仅是女性和西北乡村的故事,也是和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每个人都会遭遇到的苦难、困境相关的故事它塑造的实际上是一片土地、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种灵魂性的存在,这是雪漠小说的共性——始终有一种哲学性,有一种内在的思想性。
阅读这样的小说不单单是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生命的体验,也是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加深生命的坚韧程度,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世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首先告诉自己别怕,告诉自己能走得下去,一步步走下去总会走出沙漠的。
在生活的沙漠中如何走向诗和远方?雪漠

《沙漠的女儿》作者、甘肃省作协副主席雪漠《沙漠的女儿》是一个关于坚韧与希望的故事,也是一种隐喻生活,就像是一片广袤的沙漠,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并找寻着出路这片沙漠,有时是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如失业、疾病或是一些生存压力;有时,它又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困惑,那份灵魂的彷徨、孤独,甚至是对人生意义的丧失和质疑。
因此,每一个读者都是兰兰和莹儿,都有自己的困境而当我们对外部世界感到绝望之后,其实可以在艺术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当这个乌托邦世界变成自己生命中的太阳时,每个人会因此活得很好这就是艺术的伟大,艺术是一种救赎,读书也是一种救赎,它让生命有了一个避难所。
文学和艺术让我们在现实之外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艺术世界,它可能比现实世界更为强大、更为永恒、更为久远,更能照亮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是一个孤岛,和世界割裂,随着成长才慢慢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存在的证据就是你建立的各种关系,跟家人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世界的关系、自然的关系,这个世界越丰富、越饱满,存在就越有价值。
不跟世界建立关系的个体生命价值是有限的,不跟世界建立关系的艺术家是没有价值的这种关系如果用艺术定格下来,变成一盏灯,首先照亮自己,然后照亮走进这个艺术世界的人,就是“诗和远方”用写作和读书陪伴读者陈彦瑾

《沙漠的女儿》责任编辑陈彦瑾雪漠写作上有几个特点:一是,雪漠既有哲思,亦有扎实的生活经验和写作功力他总是关怀人类、命运、永恒等宏大高远的问题,但他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和思索却并非空中楼阁,而总是以饱满鲜活的生活故事为支撑。
雪漠早年在文学上下过苦功,几十年深入沙漠、深入甘南藏区、深入祁连山脉他的触角深入西部土地既深且广,这份积累他的作品饱满、扎实,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显示出作家浑厚的功力第二,雪漠有一颗特别敏锐的悲悯之心他以作家的心贴近大众,以作家的笔把苦难与救赎写得贴心贴肺,感同身受。
第三,雪漠的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行为方式。他用写作和读书陪伴读者,几十年如一日相伴相随,渐渐形成一个作家和读者共同成长的温暖而励志的阅读共同体。

活动现场

活动合影

为了活下去,我们要丧失多少多愁善感?雪漠:与四十年前的自己面对面雪漠:人的一生,是由自己来打造和把握的稿件初审:张 瑶稿件复审:张 一稿件终审:王秋玲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安徽大学文学院_安徽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官网真没想到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与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签订“学科教学(语文)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共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
-
文学系有哪些专业_文学系有哪些专业好学会了吗
虽然说文科专业的热度,并不比理工科专业高,但是,它的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文科类专业有不少,比如:文学类、哲学类、教育类、管理类等,下…
-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招生网_长春人文学院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吗真没想到
- 高中语文文学知识大全_高中语文文学知识大全电子版怎么可以错过
-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教务系统_教务系统登录入口奔走相告
- 文学杂志社_中原文学杂志社这都可以?
- 德成中英文学校_海丰德成中英文学校硬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