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李文学_李文学起义满满干货

近百年来,每到农历三月十八日,彝、汉等各族人民便纷纷来到庙里,隆重祭奠永远活在他们心中的大元帅,表示深切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李文学_李文学起义满满干货

 

在云南省哀牢山区,原来许多村子都建有“大元帅”庙,不少路口还立有“大元帅”碑近百年来,每到农历三月十八日,彝、汉等各族人民便纷纷来到庙里,隆重祭奠永远活在他们心中的大元帅,表示深切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人们崇敬的这位大元帅是谁呢?。

他就是十九世纪中期云南哀牢山各族人民大起义的领导者“彝家兵马大元帅”李文学。

李文学,又名李正学,云南弥渡县瓦卢村人1826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彝民家庭他家租种附近蜜滴村汉族大庄主潘云溪的土地在穷困的逼迫下,李文学十来岁就到潘家当陆仆,放 牛、割草、砍柴,什么活都干,吃尽了苦头1855年,哀牢山区久旱无雨,颗粒无收,但潘云溪仍天天派人催租逼债。

李文学的父亲只得忍着饥饿上山打猎,不幸被野兽咬伤,很快离开了人世一天,在无比悲痛中,他绝望的母亲又吞下毒药当李文学闻讯赶回家时,母亲已被人救活救他母亲性命的是从外地来的王泰阶和李学东王泰阶是汉族人,李学东是彝族人,两人都生长在四川。

他们曾一起在一个地主家干活,后来又一起逃到湖南参加了太平军,同为冀王石达开的部下他们彼此亲如兄弟在一次战斗中,李学东受伤,王泰阶留下来照顾他,两人就和队伍失去了联系以后,他们跋山涉水,来到哀牢山区,准备“促彝起义,应援天国”。

这一天,他们路过瓦卢村,救了李文学母亲,并给李文学以热情的帮助在他俩的积极鼓励下,李文学毅然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哀牢山在云南南部,全长一千多里,东临元江,西边是把边江,彝族人民世世代代聚居在这里离瓦卢村不远,是哀牢山北段主峰天生营。

天生营海拔二千八百米,地势险峻,上山只有一条道

1856年5月10日,李文学、王泰阶、李学东等率领彝族五千人在天生营宣誓起义李文学慷慨激昂地对穷苦弟兄说:“我哀牢彝民,历代受庄主欺凌,住在这荒山辟野,饱经苦难自从满清以来,他们与庄主狼狈为奸,苛虐我彝汉百姓,害得我们食不能糊口,衣不能蔽体,老少悲啼。

现在,我们唯一的生路就是高举义旗驱逐满清统治者,除掉庄主!”他的话音刚落,“铲尽满清赃官,杀绝汉家庄主”的呼喊声,立即震动了山野大家推举李文学为“彝家兵马大元帅”,王泰阶为参军,李学东为上将军在他们的率领下,愤怒的群众杀下山去,冲入蜜滴村,处死了恶霸潘云溪。

起义军的帅府设在瓦卢村,起义军的大旗高高飘扬在哀牢山上不到十天,起义军就激增到近万人那时,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义军,已经占领了哀牢山北面不远的名城大理清军派兵包围了大理,形势十分危急为了救援回族兄弟,1856年6月4日,哀牢山彝族起义军分三路北上。

李文学亲自率领主力,日夜兼程赶到大理附近的红崖,突然出现在清军面前李文学指挥起义军向清军猛扑过去清军措手不及,被打得落花流水,死伤五千余人,清军指挥官也被当场击毙清军向东退却时,又遭到起义军的伏击,损失七千多人。

李文学旗开得胜,以少胜多,威震云南战斗结束后,李文学进入大理城,与杜文秀亲切会见,并表示了共同反清的意愿6月中旬,李文学回到玄滴村

支援大理的胜利,巩固了哀牢山的北方李文学和起义军将领们商议:决定大力向南发展,扩大根据地他派王泰阶和杞彩顺去执行这一重任王泰阶率领一支起义军顺利地占领了富裕的者干河平坝接着,他们准备渡过把边江西进,把哀牢山和蒙乐山连成一片。

当时,由田四浪领导的一支以哈尼族为主的起义军正在这一带活动有人主张把田四浪的队伍消灭掉,王泰阶坚决反对他征得李文学的同意,和李学东一起去见田四浪,表示希望团结起来共同反清,并愿把他们夺得的者干一带,划归田四浪管辖,田四浪深受感动,欣然同意联合反清。

1858年6月24日,在彝族传统的火把节这天,李文学从蜜滴赶到者干与田四浪会盟二人挽手宣誓,共同表达合力推翻清朝统治的决心李文学主动提议让田四浪担任副帅,得到大家的拥护当晚,彝、汉、哈尼各族战土,唱歌跳舞,欢度火把节,庆祝会盟。

后来,李文学又联合了傣族刀成义的队伍起义军的力量更加壮大了

1863年3月,起义军攻占了哀牢山通往普洱、思茅的重要关口——通关哨这时,李文学的起义军发展到全盛时期哀牢山北段及其附近十个县几乎完全被起义军控制了在近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了起义政权李文学在王泰阶的协助下,制订了土地政策,规定:“庶民原耕庄主之地,悉归庶民所有”。

各族贫困农民得到了土地起义军没收了清政府和庄主经营的铁矿、铁厂和盐井,由帅府统一经营李文学让彝族人民向汉族铁匠师傅学习打铁技术从此,彝族人民有了自己第一代铁匠哀牢山人民还组织了马帮,把山货土产运出去,换回生活用品。

哀牢山区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哀牢山各族人民起义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以后,清军加紧进攻哀牢山区李文学身上的担子更重了1870年10月,清军攻占哀牢山的西大门通关哨,王泰阶受伤牺牲。

李文学得知这一消息,悲痛欲绝,几天不思饮食清军涌进根据地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李文学在蜜滴村一带坚持斗争

1872年3月,清军疯狂地进攻下关的回民起义军为了维护彝、回起义军的团结和巩固哀牢山的北部防线,李文学和部将李明学率领战土三千人,前去增援起义军在与清军战斗中失利,退向蒙化那时蒙化已落入清军手里起义军只得退回哀牢山区。

这时哀牢山的北部门户南涧,也被清军控制了敌人四处张贴告示,悬赏捉拿李文学无耻的叛徒李明学,趁李文学熟睡时,将他捆绑起来送到蒙化,交给清军敌人千方百计引诱李文学投降,都被他严词拒绝了1874年5月13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受尽了酷刑折磨的李文学,在南涧牛街,英勇就义。

终年四十八岁哀牢山区人民“嚎歌山野”,痛悼自己敬爱的领袖

李文学牺牲后,李学东领导起义军继续战斗。直到1876年6月,李学东病死,持续二十年的轰轰烈烈的哀牢山各族人民大起义,才宣告结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