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华文学院_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是几本原创
中新社厦门10月20日电“65年过去了,学校变得越来越好”。“当时这里还只是一个小渔村,学校还没建好,都是光秃秃的小山坡,每天早上都能看到陈嘉庚先生来这儿监督指导教学楼的建设,才有了这些‘穿西装,戴斗笠’的建筑”。
中新社厦门10月20日电 (黄咏绸)“65年过去了,学校变得越来越好”丁文志是第一批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的学生如今,他还能回忆起1953年初到补校时的情景:“当时这里还只是一个小渔村,学校还没建好,都是光秃秃的小山坡,每天早上都能看到陈嘉庚先生来这儿监督指导教学楼的建设,才有了这些‘穿西装,戴斗笠’的建筑。
”而集美学村这些极具“嘉庚风格”的建筑,见证了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前身为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风风雨雨的65年时光19日晚,一场热闹非凡的文艺展演在集美龙舟池畔的学院操场举行,300余名华侨大学海内外校友与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越南、蒙古国等300余名留学生欢聚于此,共同庆祝华侨大学华文学院65周年华诞。
67级校友李秀桂与香港校友会成员一起带来舞蹈《东方之韵》她告诉记者,为了这次演出大家一起排练了很长时间,演出队里年纪最大的已经70多岁了再次回到学校,大家都觉得“很亲切,也很激动”进补校学习的时候李秀桂刚刚回国,“什么都不懂”,她感激当年老师的照顾,也很感谢、怀念陈嘉庚校主。
“没有补校,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为庆祝华文学院65周年院庆,目前正在华文学院学习的各国留学生也带来了特色表演:印度尼西亚留学生带来了沙曼舞蹈和极具印尼民族特色的乐器昂格隆;菲律宾留学生带来了顶杯舞来自泰国的陈诚与来自缅甸、越南、老挝、蒙古国、菲律宾等国的同学献上了诗朗诵表演《丝路》。
陈诚告诉记者,看到这么多学长学姐坐飞机从外国来参加这个活动,深受感动作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的成员,陈诚认为这里不仅学校环境优美,还给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个非常适合学习的地方”。
《亲历·见证——侨生情,华教梦》也于19日出版,该书记录集美华侨补习学校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办学成果,献礼学院65周岁生日。(完)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华文学院_华文学院是什么学校硬核推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从西场穿过大半座广州城,到珠委找同学玩,陶标带我翻越铁路轨道,去补校打了一场网球。…
-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_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院越早知道越好
11月30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数字人文的多元文化图景”——首届数字人文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本次会议以“数字人文…
-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_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官网快来看
- 黄鹤楼文学_黄鹤楼文学免费阅读网一篇读懂
- 激点文学小说大全_文学小说免费大全在线阅读不看后悔
- 激情文学五月天_都市激情这都可以
- 激情文学综合_综合一区中新鲜出炉